当前位置: 主页 > 文章 > 百家杂谈 >

⭐寻找价值源泉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寻找价值源泉》,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寻找价值源泉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当人们在农田和工厂劳动时,当累得精疲力竭,他们总会举目望天,在大脑中生出许多幻想,希望有种东西能代替人的劳动,并减轻他们的痛苦。然而,这种会“劳动”的东西是什么呢?在私营工厂中,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财富,资本家一定要剥夺他们的剩余劳动才能获得利润。碰到残酷的老板,由于对利润贪得无厌,他们一定会拿着皮鞭强迫工人当牛做马,使他们缺衣少食,白天黑夜地加班工作,这就是人世间的经济剥削现象。千百年来,它就像猛兽残害着百姓。因此,它臭名昭著,使人谈之色变。无论政治家还是经济学家,都在思考一个古老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消灭剥削?怎样才能减少经济纠纷和阶级冲突,从而使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起来?这个最通行的方法就是:利用自然物体如机器或机械(包括机器人和机械手等)代替人进行生产劳动。很显然,如果机器能代替人进行农业生产,那么农民就可以减少播种耕耘之苦。如果机器能代替工人从事工厂生产,那么工人就能从资本剥削的火坑中跳出来。然而,要证明机器会创造价值和财富却是世界级的科学难题。这个难题也可作如下解释:要想把人类从生产中解放出来,只有利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进行生产,除此并无别的道路可走。什么是自然力?它就是人们常见的自然能量,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电能、石油能、煤能和核能等。可是,自然能源怎样才能转化成劳动力?自然能怎样才能转化为劳动?这也是困扰人们的大难题。古往今来,为了把人类从生产劳动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人类的精英从未停止他们的探索发明。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发明了利用水流拉动风箱用于冶铁的技术,还发明了水碓和水磨这种舂粮工具,也发明了水车这种灌溉工具,这些工具是先人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光辉典范。在西方,从古典时期开始,经济学家就在寻找财富创造的新源泉,他们如英国的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和法国的经济学家弗朗索瓦·魁奈等。在人类认识史上,他们最早注意到,不仅人类劳动能创造价值,甚至土地也能创造价值。因为配第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然而,他们的思想仅仅是猜想而已,因为他们从来不能证明它们。到了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国的经济学家让·萨伊又抛出了“三要素价值理论”,认为除了人的劳动和土地能创造价值外,资本也能创造价值。但是同样,萨伊不能证明他的学说。这个证明只有到了同时代的英国经济学家麦克库络赫那里,才有了重大的进展。在理论“庸俗”化的道路上,这样的经济学家还有很多,他们如马尔萨斯、拉姆塞,托伦斯和詹姆斯-穆勒等。尽管如此,由于时代和方法论的局限,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始终不能证明他们提出的观点。我们知道,无论土地还是表现为货币或生产要素的资本,它们都是不同类型的物体。因为古典经济学家没有找到价值创造的终极源泉——自然劳动,而这个自然劳动是深藏于土地和资本之中的。所以,他们不可能从土地和资本中找寻到会创造价值的劳动,因此,也不可能把土地和资本转化为劳动力。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了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论证工作最终以失败告终。马克思的经济学源自西方古典经济学,尤其继承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学说。马克思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建造自己的理论大厦的,所以,在这个大厦中,我们只能看到如下宏伟的宫殿:只有人类劳动才是价值唯一的源泉,地租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由于马克思用了先进的方法论出色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因此,无论马克思是出于捍卫人类劳动的初衷,还是出于阶级性的辩护,他的理论最终使人类寻求价值新源泉的工作更加举步维艰,甚至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们有必要追溯理论创新的历史意义,除开人类会创造价值,如果能够证明生产中的其他要素如机器设备、厂房和仓库也会创造价值,甚至能够证明管理、科学技术、品牌和知名度等也是价值的创造者,那么价值的源泉就有多个,因此,社会财富就会像江河水一样滚滚而来。这就等于有个人在别人的稻田为自己收割稻子,除了这个人,还有机器甚至别的怪物也会帮助他劳动。由于劳动力增多了,这个人的收获物也一定会增加十倍。不仅如此,理论创新的意义还在于:过去由于资本和管理等要素不会创造价值,因此,它们虽然在生产中发挥了作用,但不可避免地要取消它们的存在权。而它们要进入生产领域,唯有靠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维持。科学技术也是如此,由于它不会创造价值,因此它的存在也是多余的。而这正是科学技术永远不能进步的理由。难道人类真的找不到新的价值源泉?除了人类劳动,人们就再也无法依赖别的价值创造工具?经济学家还在夜以继日地探索,他们创新的脚步仍在继续前行。当历史进入20世纪后,无论中国还是世界,经济学家们仍在积极寻找,他们还在论证物劳动创造价值这个难题,还在向经济科学的最高峰挺进,直到人们看到自然经济学的曙光在东方升起。

发布时间:2022-10-30 14:18

上述文字是💠《寻找价值源泉》✨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一座桥的哭天抢地》王德林

所有的风都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心碎海子这句诗穿越80余年的时光隧道,带着向晚的余晖晖和怅惘,来到一座桥边。桥不长,也不宽,叫望魂桥。桥头蒿草丛生,对面是方家坟...

[百家杂谈] - 2022-09-21 19:00:49

我写作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这是笛卡尔关于“灵魂”、也可称之为“精神体”的观念。“我写作故我在”,这是萨特根据笛氏的灵魂观,表明自己对写作生活的一种体认。偶尔翻阅萨特的书籍,...

[百家杂谈] - 2022-10-28 19:32:08

为什么不要相信算命

社会很复杂,人生会迷茫。人一旦迷茫就会不知所措,内心不安,希望寻找心灵的归处,这时,有的人就去选择算命。算命在现在,以及人娄的历史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早在几干...

[百家杂谈] - 2019-03-05 21:00:15

品“相思一口粽”

年年端午又今朝,我女儿徐菁从台湾返上海,捎带回台北高记品粽礼盒,孝敬我这个患病在家静养的老爸,我发现其中十只像小小枕头似的相思一口粽,轻轻地剥开碧绿清香的箬叶,一...

[百家杂谈] - 2022-09-27 17:04:34

归依

庭院深深,台阶寂寂,淹没于众多民居中,任衰草在屋瓦上独对秋风,任斜阳扫过门旁的柴垛,半掩的门。我们祝家的“宝善堂”就这样迈入了它的老年,晚景不无凄凉。“宝善堂”是...

[百家杂谈] - 2022-11-11 13:20:41

故乡的油菜花

几年前我从花市买回一盆盛开的海棠花,一连几天我的目光被它牵引,它的胭脂花瓣似含羞少女的脸,我心里莫名涌动着一种相见相知的情怀。我也曾从路边买回一钵茉莉花,油绿的叶...

[百家杂谈] - 2022-10-01 23:59:37

野菜的味道

我们是在那家农家乐吃饭,无意中走进这个园子的。点完菜后坐在四周都是果树的小亭子里喝茶,看着眼前一条砖铺的小径曲里拐弯往林子深处而去,我忍不住好奇,就想进去看看。林...

[百家杂谈] - 2022-10-03 21:18:21

最感人的情话说说留言短语

最感人的情话说说留言短语一 1、不准你做世界上第一幸福的人,因为有你我才是最幸福的。 2、不准你熬夜,熬夜很累地懂不?你累我会意疼。 3、跟我装,容易受伤,跟我狂,容易死亡...

[百家杂谈] - 2023-01-07 02:39:37

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温暖我的全部

夏天的光帜热无比,让每一个人都见之想躲,而冬天的光,却是令人难以忘怀。冬天的光,正如你我心中的一道光,不仅光明照亮大地,还能令你我感到温暖与活力。这样的光,可以是...

[百家杂谈] - 2023-12-23 21:37:43

中国赞

2020年的新春佳节,正值人们合家团聚,准备庆祝新年的时刻,一场无情的新冠肺炎疫情悄然插入,正当它想借此时机得意地肆虐时,却被医学领域的专家们所识破。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

[百家杂谈] - 2022-10-28 11:26:51

言多必失,聪明人不说的4句话

说怨话不如多笑笑! 不要遇到一点小事,就满世界抱怨老天不公。你可以偶尔发牢骚,但不能整天抱怨,没有人喜欢整天对着一张怨妇脸。 你要明白很多时候,抱怨是没有用的,抱怨一...

[百家杂谈] - 2019-03-05 07:07:40

一架烤火炉一段生活记录

煤炭烤火炉,又称煤炭取暖炉。在隆冬腊月,天寒地冻的日子能为人们生暧驱寒,送上宜人的温存。在20纪80代前曾被厂矿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室和城乡居民家庭广泛使用。我老家是...

[百家杂谈] - 2022-11-05 01:03:46

并非纸质形式的当代文学

上海福州路是条文化街,465号的上海书城在未开门营业前就有许多读者站在门外等待了。这是我去购书常见的情景,由此能看出在网络应用时代人们对传统阅读仍保留着一份浓浓的依恋...

[百家杂谈] - 2022-10-31 13:33:42

“三沈”四季

秦巴腹地,龙凤呈祥的古城汉阴,建有一座享誉世界,俊逸千秋、万代流芳的“三沈纪念馆”。馆居面积虽不大,那四季之景色,无不令人感叹而敬畏仰慕。春天,三沈纪念馆呈现生命...

[百家杂谈] - 2022-09-29 19:29:07

走进阿里山

三十年前,央视春晚上的一首《阿里山的姑娘》,让我们对宝岛台湾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让我对遥远的阿里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十年后,这歌声依然有着磁石一样的魅力,吸引着无...

[百家杂谈] - 2022-09-24 20:49:52

我生长的地方

执笔,我生长的地方,一座群山围绕的小村庄便在眼前清晰起来。生命最初十年关于它的一切成为我身上无法抹去的烙印。一以一用水泥砌成的粗糙、坚实厚重的圆井为中心,向周围辐...

[百家杂谈] - 2022-10-14 14:45:34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