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热点文章💠《赏析徽韵里的洪琴村》,很多网友都想阅读✨赏析徽韵里的洪琴村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每次回到洪琴村,农闲写作之余走在河街老巷,站于一座座钢筋水泥建筑前,我常在失神的状态中追寻童年的记忆。那幢废置的电影院,它的前身是座汪家大祠。边上两度重建的教学楼,它的旧址分别是汪家分祠和光荫堂民宅。村头那户临溪人家,其宅基原先是座纪念唐代越国公汪华将军的庙宇——汪荫庙。此庙在古徽州村落是普遍的,且地位高于祠堂。它包含一段历史人物传奇,隋朝末年群雄争霸,歙州人汪华统领着婺州、歙州、杭州、绕州、宣州大片区域,建小国称小王。后来李渊父子率兵崛起有统一天下之势,为了保护六州百姓免遭争战之苦,他毅然放弃割据之尊归顺大唐,受到李渊父子盛赞和重用,其九子做官各处享受富贵。感恩汪华的褔泽,当时六州百姓纷纷建祠立庙颂其功德利苍生。历代帝王对汪华将军爱民爱国之举皆下召封谥号表彰,作为先贤示范后人。唐宋元明清许多文武人士亦赞汪华,以他励志人生,其中有岳飞、苏轼、文天祥、朱熹等名人,徽州人纪念他一直到今。“文革”是场浩劫,我家乡的这座汪荫庙,我看到的年代太幼小,对庙里陈列的物品及楹联颂赋只是模糊印象,庙宇也是在那年代拆毁。在封建文化浸染中,民间对古代历史人物的纪念会过于神化,还有“文革”时人们对封建之物一概而论的批判导致许多汪华祠庙被毁。现在社会纪念古今名人有现代风格的纪念方式,比如说办纪念馆供游人参观,建筑设计是当代风格,馆内有书籍字画物品,还配备影像解说等方式传播爱国爱民仁政思想。祠庙本属封建时代的产物,所以看待在“文革”时被拆毁的祠庙,现在的人也就“就坡下驴”不再去重建。今天村头下河浣衣处仍叫汪荫庙,空草坪仍叫汪庙坦,虽然是徒有虚名,但是洪琴人称呼惯了,没人更改。这一点洪琴人做得很好,祠庙没了,但是感恩的心永在。旧时徽州人有一致的儒文化认同——敬祖懂感恩,村中戏台坦边上的水泥路,底下填埋着一条古老的人字街,它是以优质青砖密密麻麻竖铺而成,形状是有序的斜形。人字街边上的大祠堂里供奉着族辈的牌位,主要是祭拜先祖及教育后人勿忘本。旧时洪琴村人在外不论再怎么有地位有财富,到了人字街都要下马下轿步行,而且是毕恭毕敬。徽州民风民俗是很有趣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宗族观念还是浓郁的。我记得当时有位叫荣华的小伙,他才二十出头,族里以“字”排序论辈算他最大,同族里一些快九十的老者见了他,一个个都躬身行礼喊他“荣华公”。一座山村从远古走来,古老的东西在各种破坏力的作用下是易消失的,一旦毁灭就难以复制,即使复制成功那也是要费很多物力人力财力。像徽商年代做工精湛气派的有德孝文化内涵的人物山水砖雕门楼,往往是屋宅建好了再花八九年之久的慢工细活才算完工。在民居和祠堂之类建筑上,财富大雄的徽州阔佬们是花金如水,匠人们是精益求精,两者相得益彰使徽派建筑发挥到极致,在中国古建中形成著名的徽派体系。据一家政府机构杂志介绍,中美民间经贸文化交流中,有一座徽派古建筑迁址美国落成揭幕时,美轮美奂的中国徽派古建筑引起美国建筑工程师和人民的盛赞和惊叹!改革开放以来,西梯宏村古民居之美更是惊艳中外游客,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皖南古村落列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就是徽派建筑和徽文化的魅力。我庆幸老家保存下来的徽派建筑还是很多的,许多徽商古宅总体完好,现在仍住着人家。清代的三拱石桥经历无数次洪峰考验依然坚固耐用,生活在古典文化气息里的山民成了城市人乡村游时一件最羡慕的事。洪琴村人枕河而居历史悠久,沿河石街古韵悠悠,有人家就有不息的生活传承。河边濯衣的棒槌声从唐宋元明清一直响至今天,而且会在无数个明天奏响下去。山村古风仍在,斑驳中虽然有残缺,但它有着厚厚的岁月包浆,能够为在乡愁中回家的洪琴人提供灵魂的栖息地,尤其是那些回家的退休人,他们喜欢日复一日地走在大街小巷,不厌倦,人至耄耋更恋故乡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社会在发展在前进,象征古徽州村落布局的水囗,还有宗祠,在“文革”年月被人们打上是封建产物的标签,在不被重视和毁坏中渐渐消失了,待我们反省它的建筑艺术之美,留给我们的是人为破坏后的残存,是消失后的怀旧。那些在“文革”中恣意打砸古建筑的红卫兵,现在都成了白发老者。他们每次向孙辈讲起洪琴村过去,说起古建筑之多之美,一个个都带着惋惜悔恨。有水口是古徽州村落的标志,我对家乡的水口一直怀有浓浓的兴趣,它完整的面貌我在童年见过。那时水口亭方圆数里尽是桑田,河两岸大树参天,路道林荫。通往邻村石道穿亭肚而过,亭内墙壁上方供有四大天王塑像,取意风调雨顺。它们果真能利物利民?这里不去评说,倒是它们青牙赤目的凶仪叫人惊悚。路过女人是捂着眼低首而走,小孩是提着裤子快跑,受惊吓的娃娃回家后是夜哭不止,奶奶辈分的会给小娃摸脚压惊。亭边有汪水口潭,绿莹莹的,两岸古树参天。依风水胜地,加上那时无农药毒害,水口潭河鱼很多。主大河在此折弯,潭深、亭幽、道荫是这里特色。因偏僻,旧社会时水口是女人轻生之地,到了七十年代山村还是迷信盛行,水鬼找替代的传闻很多。生产队社员干活时在水口潭看见大红鱼,于是有个水性好的汉子潜入潭底去抓,结果手卡在石缝里出不来淹死了。老人们都说那大红鱼是女水鬼变的,那汉子是被找了替代,悲剧成了告诫:潜水摸鱼很危险。旧时女人志弱位卑,投水寻短见的以女性为多,还有上吊自缢的,小时我听过村水口常闹鬼,其中有一则是油菜花盛开的春夜,月光下有女鬼尾追年轻教书先生的故事,故事就像聊斋里的剧情,叫人生畏,也美的叫人遐思。其实逸说里的女鬼都是人,那年代有的女人患恶疾不被医治,在痛苦绝望中常寻短见。夜里到了水口,她们对“生”不留恋,自认是踏上鬼府,一半是女鬼,形象吓人。在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旧社会,有的年轻寡妇受到性侵反遭宗族和众人泼污诟骂,羞恨中投水而殁。有的女人被休后带着女儿回家受娘家人歧视,无处容身无处可诉说,乞讨日子受尽欺凌,穷苦日子心态失常,夜里会疯疯癫癫徘徊在水口亭,胆小的人远远看到就说遇见鬼了。我也知道旧社会时那些夜里坐在水口潭岸边欲轻生的女子,面对生与死,出于对生的留恋,思想上都会经历一番激烈地大抉择,有的女人把在水潭边的小坐当成是生命最后一处驿站,投水后那一道道久久不息的涟漪是一篇篇写在水上的挽词。有的欲想轻生的女人,一次次在水口潭岸边静坐后,星月下也许有悟,懂得坚强,懂得忍耐,脆弱生命像一叶搁浅有的破舟,几番挣扎后会再度扬帆起航……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所了解的洪琴村民情,随着岁月流逝都成了老故事。那个年代里的山村还是老封建的,有许多守贞洁的女人,尤其是一些徽商古宅里的老寡妇,她们对男人无波无澜心如枯井,实际是惧怕封建宗族礼教,之所以不敢想男人,甚至和男人说话都忌讳,就是怕一朝失贞臭了名声被家族后人如蝇一样驱赶出门。七十年代里,她们有的在六十多岁,人还美貌。虽然已解放二十多年,但是残余的封建思想是何其根深,从她们的柔弱凄情,能看出其深处的灵魂在封建理教欺压下挣扎呻吟。封建观念浓郁的山村,对于那些守苦寡的女人,人们是麻木不仁的,从推翻封建社会宣传男女平等,有大半个世纪,封建残余思想是根深蒂固难清除的。到了改革年代,那些从民国之初走来的一直守贞守寡的女性才真正获得思想上的解放,夏天纳凉时,从她们和男人渐渐地话多能看出摆脱宗祠理教约束的那种舒畅。洪琴村从古代走来,许多旧东西消失得无影无踪。历代里的大小往事沉淀了不被人们知晓。面对如云海般变化的世间往事,生活着的村民总是淡定自若波澜不惊,新时代里人们一味追求新潮,古村落焕发青春气息,形象如少男少女,仿佛不曾拥有沧桑。生活在时尚中的人们似乎都忘了昨天,很少将情感的触角伸至淳朴的过去。但是山村的历史是存在的,我之所以常静下心来回顾这座生我养我的我又十分了解的古村,从千年前的几户芭茅舍人家到成为人口稠密的村落,村子的风貌和人物在岁月里层层演变极像一盘美丽的沙画,这就是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
发布时间:2022-11-13 17:22
上述文字是💠《赏析徽韵里的洪琴村》✨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