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章 > 百家杂谈 >

⭐回故乡的路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回故乡的路》,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回故乡的路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清明是我们为父亲祭扫的日子,我们兄妹几个相约,带上母亲或乘坐高速大巴、或乘坐动车,去老家为父亲上坟。自从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以后,我们回家乡的路又多了一条。为了欣赏跨海大桥的雄姿,同时与母亲共享天堑变通途的愉悦气氛,我们开着自驾车,开始了回故乡之旅。我们从上海出发途经杭州湾跨海大桥,过了大桥后,在第一个出口名为“庵东”的地方下了高速,车行二十分钟左右,到了余姚陆埠镇属下的西岙村、石门村,这是我父母亲的出生地,两个村庄相距三公里,那是两个依山傍水,风光美丽的小山村。从上海发车到家乡,总行程只用了三个小时。母亲絮絮叨叨地说:“世道变了,变化太大了,以前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事现在都做到了。当年我十九岁提着小包袱就是从“庵东”坐船去上海,一路上整整用了七天七夜,船小浪大,受尽了颠簸的辛苦,现在这么快到家了,真是像在梦里头。”母亲边说边张开没有门牙的嘴,似孩子般地笑了。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回家乡的路是很漫长的。父母亲为了省车费,我们回家乡时大都是坐的加班火车,这种火车平时用来装载货物,到春节回乡高峰时,就用来装载乘客,人们称它为“棚车”,车费只要平时火车票价的一半,票价便宜了,坐车的人就多了。那时“棚车”的车厢恰似一只铁匣子,车厢中间挂了个汽油灯,寒冬里略显昏暗的灯光,随着车厢的移动来回晃动着。车厢门的缝隙很大,刺骨的寒风只往门缝里钻,车厢内外的温度相差无几。为了御寒,我们用大棉衣套小棉衣,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就像只“饭窟”(以前用稻草扎成的圆筐,是用于米饭的保温),可还是不能抵御“三九”寒流的侵袭,临下车时我们被冻得手脚发麻,四肢僵硬,要好一会儿才能缓过劲来。那“棚车”中所经历的难熬的冬夜,已成了我抹不去的记忆,虽然说旅途无比辛苦,可还是抵挡不住心里的思乡浓情,每次回老家前夕,总是夜不能寐,心已经飞向了老家。一路上“棚车”无论大小车站,站站停靠。车上没有座位,我们带着报纸席地而坐。上车前还不能够多喝水,因车上没有厕所,只有两个木制的粪桶,上车时大家拼命地往前挤,就是为了找个远离便桶的地方驻足,经过一晚上人挤人的折腾,总算在临近家乡的一个小站下了车。下了火车还有十几公里的路程才能到家,那时通往家乡的路还没有筑就,只是一条乡间小路。车站上叔叔担着两只空箩筐,已早早地等候着我们,叔叔把我和相差我一岁的妹妹放进两只空箩筐里,挑上我俩朝山坳的老家走去。虽然此事相隔多年,可每次和妹妹回忆起来,总有一股亲情的温暖在心中涌动。那天,我们搀扶着叔叔,在风景如画的水库边散步,叔叔指着我们脚下的一条通往省城的大路说:“这就是当年我挑着你们姊妹俩去火车站的路”。随着道路的畅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捷,山里人的生活起了质的变化,这些改变来源于山里人的聪慧和勤劳,如今堂兄妹家里都有了轿车,从此山村与现代世界不再遥远。回上海的前一天,我们兄妹几个推着坐在两辆轮椅上的母亲和叔叔,漫步在记忆中时常出现的,景色迷人的乡间小路上,母亲指点着周边的群山说:“这是‘上坳垴’、这是‘黄泥岺’、这是‘坳坪里’,小时候为了生计,我跑遍了山野,喝遍了山泉,采集了山货,到集市上卖,还挑着一百多斤的烧柴,轻松地下山,可现在……”望着母亲苍老的容颜和叔叔小中风后的病体,再瞅瞅我们兄妹几个,人到中年的模样,我抬眼望着满目翠绿的高山,禁不住感叹道:青山依旧,人已老。我又把目光投向前方的新路,它正向外延伸着……

发布时间:2022-09-29 06:56

上述文字是💠《回故乡的路》✨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 父亲的三次建房》韦晓明

?父亲这辈子建过三次房,他以此为他最大的荣耀:“嗨,一个人一生莫讲建三次房,就是建一次也很了不得了。”但父亲言犹在耳,家乡老寨的人家便接二连三推倒了吊脚楼、泥砖房,...

[百家杂谈] - 2022-09-22 16:59:02

让人感动的故事,有一种离开是为了走得更近

男人去了大城市,他说去挣钱给女人和男孩过好日子。女人答应了,她带着男孩在小城生活。可男人一走,女人每天都念着男人,盼着男人早日回来。 开始的时候,男人还寄一些钱回去...

[百家杂谈] - 2022-12-16 02:09:57

黄马褂的故事

爷爷的太姥爷是大清即墨城阳人(现划为青岛市),魏姓,出身农家,自幼喜读,后去北京赶考,皇榜高中,得了第三名,清同治穆宗年间,任山东东明县县令。据有关史料记载,魏县...

[百家杂谈] - 2022-11-02 22:00:45

中秋思亲感叹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读着李白的静夜思,品着余光中的乡愁,不经意间,又是中秋,又见月儿圆。弹指一挥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永恒的是天上的月,变幻的...

[百家杂谈] - 2022-12-05 17:04:18

写作是我的情绪垃圾桶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篇写的是对写作的感受。或许是读书时写下的“谈谈对写作的感想” ,直言对写作的讨厌,抒发对写作的喜爱,或者只是为了应付随便写写。或许又是闲暇时的有感...

[百家杂谈] - 2022-11-17 22:53:53

落叶飘飘

在我国浩瀚如海的古诗词中;描写秋冬落叶诗句比比皆是:如杜甫的“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韦应物的“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李白的“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百家杂谈] - 2022-11-04 13:03:17

爱喝酒的石匠

我常忆起那个姓寇的老石匠。这个在石匠群中号称“石状元”的孤老头,一生都默默地与石头相伴。老头是通海河西人。听说那个地方,明清以来尽出好石匠。老头祖辈都是石匠。在人...

[百家杂谈] - 2022-09-23 00:42:56

政策惠教升副高悦享幸福生活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苦尽甘来总是春(录干转公是1998年3月),姹紫嫣红别样情。2017年3月晋升高级教师(相当于大学的副教授)如愿以偿,功成名就,仰而赋诗《梦想成真》...

[百家杂谈] - 2022-11-15 17:31:45

老乐退休记

老乐在57岁的时候办理了退休。大家也许会问,57岁怎么能办理退休。原来老乐当初从学校直接分配到单位,在生产一线从事特殊工种,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只要连续从事特殊工种满十...

[百家杂谈] - 2022-10-07 15:10:53

形容数量多的成语大汇总

形容数量多,我们会想到什么?多,很多,非常多?这些词都太单调啦,让人摸不到头脑,想象不到多,到底有多少多。如果学会了用成语,那么形容多,是不是会更让人容易理解,容...

[百家杂谈] - 2023-12-24 10:35:36

我与咖啡有个约会

九十年代的第一个元月,我赴香港做商务考察。平生第一次到香港,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切是那样新奇。主人盛情,晚间设宴接风掸尘。宴席上,我依然西装革履。第一次在香港那...

[百家杂谈] - 2022-10-13 14:41:46

《我们是圣诞老人的助手》读后感500字

《我们是圣诞的助手》读后感500字 阅读了《我们是圣诞老人的助手》这一组文本,我更进一步熟悉到,教育小孩是一项挑战精明的活动。正如一位说:儿子有一百个调皮的行动,我就得...

[百家杂谈] - 2022-12-08 15:28:39

圣诞树作文600字

今天,天空阴沉沉的,细雨蒙蒙,冷风嗖嗖。可是,再厚的乌云也挡不住我对超级跑车的热。再多的雨点,也打不掉我想见识顶级豪车的激情。于是,我冒风冒雨,来到了位于琶洲的广...

[百家杂谈] - 2022-12-09 00:51:06

栀子花开思故人

端午时节,栀子花开。当我看到到处盛开着的洁白、清香的栀子花,听到满街“买栀子花哟,一毛钱一朵”的叫卖声,不觉思念起远在天堂的老父亲。今天(农历五月初三)是父亲的生...

[百家杂谈] - 2022-09-26 00:51:58

人性最大的弱点:不爱听真话

如果有人问你,你爱听真话吗? 也许你会说,那不爱听真话,还爱听假话吗? 话是这样说,也是这个理。可是当真有人指出你的错处的时候,你的心又难免不舒服了。 自古以来就有良...

[百家杂谈] - 2019-02-27 00:33:32

伤感难过的句子短句

1、后来的我们都很干脆你没有回头我没有挽留 2、有的人就是这个样子,他明明想说你走吧,别回来了,却还是对你笑。明明想说别管我你没资格,却还是对你笑。 3、只是这些年一直...

[百家杂谈] - 2022-12-13 22:47:15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