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一个古代的作家使读者随一个久远的死者交通;当他读下去的时候,他开始想象那个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是哪一类的人。孟子和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都表现过同样的观念。一个人在十二小时之中,能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二小时,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这当然是那些禁锢在他们的身体监狱里的人所妒羡的权利。这么一种环境的改变,由心理上的影响说来,是和旅行一样的。
不但如此。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纵使那是一本关于现实事情的书,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其间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也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我认为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报纸,并不是读书,因为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据我看来,关于读书的目的,宋代的诗人和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他对自己说:我非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可,我非读索福客俪(Sophocles)的作品不可,我非读伊里奥特博士(Dr·Eliot)的《哈佛世界杰作集》不可,使我能够成为有教育的人。我敢说那个人永远不能成为有教育的人。他有一天晚上会强迫自己去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Hamlet),读毕好象由一个噩梦中醒转来,除了可以说他已经读过《哈姆雷特》之外,并没有得到什么益处。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
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黄氏所说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体上的丑陋。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而美丽的脸孔有时也会令人看来讨厌。我有一个中国朋友,头颅的形状像一颗炸弹,可是看到他却使人欢喜。据我在图画上所看见的西洋作家,脸孔最漂亮的当推吉斯透顿。他的髭须,眼镜,又粗又厚的眉毛,和两眉间的皱纹,合组而成一个恶魔似的容貌。我们只觉得那个头额中有许许多多的思念在转动着,随时会由那对古怪而锐利的眼睛里迸发出来。那就是黄氏所谓美丽的脸孔,一个不是脂粉装扮起来的脸孔,而是纯然由思想的力量创造起来的脸孔。讲到谈吐的风味,那完全要看一个人读书的方法如何。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所以,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袁中郎曰: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
所以,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因为我们智能上的趣味象一棵树那样地生长着,或象河水那样地流着。只要有适当的树液,树便会生长起来,只要泉中有新鲜的泉水涌出来,水便会流着。当水流碰到一个花岗岩石时,它便由岩石的旁边绕过去;当水流涌到一片低洼的溪谷时,它便在那边曲曲折折地流着一会儿;当水流涌到一个深山的池塘时,它便恬然停驻在那边;当水流冲下急流时,它便赶快向前涌去。这么一来,虽则它没有费什么气力,也没有一定的目标,可是它终究有一天会到达大海。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纵使某一本书,如《圣经》之类,是人人必读的,读这种书也有一定的时候。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孔子曰:五十以学《易》。便是说,四十五岁时候尚不可读《易经》。孔子在《论语》中的训言的冲淡温和的味道,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非到读者自己成熟的时候是不能欣赏的。
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我在大学的时代被学校强迫去读《西行记》(WestwardHo!)和《亨利埃士蒙》(HenryEsmond),可是我在十余岁时候虽能欣赏《西行记》的好处,《亨利埃士蒙》的真滋味却完全体会不到,后来渐渐回想起来,才疑心该书中的风味一定比我当时所能欣赏的还要丰富得多。
发布时间:2019-08-21 21:25
上述文字是💠《读书的艺术》✨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
愁,乃心上秋,既是秋,就莫名的自有凉意上心头 有一种愁,称之为“乡愁”。那我的愁,是否可以称之为“父愁” 今天并非什么特殊的日子,只是又矫情了 而矫情,是不需要分日子...
你只要静下心,总会在散淡幽静的黄昏里,收获一抹别样之美抑或感动的。 太阳邂逅西山,夕阳的余辉竟毫不矜持地洒了一地。山野,村落瞬间浸染在绯红的空间里,三夏里晚归的农人...
1、如果你不愿意改变,那也别指望你的生活会有所变化。 2、学会适应,就会让你的环境变的明亮;学会宽容,就会让你的生活没有烦恼。 3、太讲究理智,容易与人产生磨擦;太顺从...
【导读】:浪漫存在于人的想像之中,一个有浪漫情怀的人,只要与相爱的人在一起,不管在一起干什么,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多么狼狈与尴尬,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产生浪漫。 并不是每...
每个经历都是一个故事,有些故事可以拿来和别人分享,但有些故事只能对自己说,尤其是那些艰难的过程和复杂的心情,更不能轻易说给别人听。 曾经,我会和父母分享我所有的故事...
我是最不爱听戏的,即使是现在,也还是不喜欢。小时候每年的二月十五会,大人们总会搬个凳子到会场去,不为别的,就为了那每年才有一次的盛大的精神宴会听戏。我不明白戏曲怎...
十二月的河,水面泛着涟漪,细细的,轻轻荡漾,冬日的光影投映在它的波心,仿如银河的星辰静静洒落,然后飘走,又复来,永不止息。 我撑了一支长篙,让我的船在十二月的河中漂...
记得小时候,父亲为了挣钱养家,常趁农闲外出打短工。而在工期临近结束的日子,我便天天巴望着父亲赶快回来——父亲会把在外面“收集”到的好吃东西,带回来让我解馋。所谓好...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想写点文字,或者狂吃食物,当胃很充实的时候就不会轻易觉得悲伤。每一个胖子难道都有一颗不快乐的心吗? 奶奶生病了,肾结石,差点在疼痛中丧生。毕业后在外...
【朱自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毕业后在江苏、浙...
· 一 · 阿菜翻遍暗恋姑娘娜娜的空间相册,然后暴走十座城市,寻找她拍照的所在之地搜集素材。在娜娜生日那天,他上传了一个告白视频,风靡朋友圈。 这么浪漫的故事结局悲惨,因...
从我们一出生直到去往另一个世界,声音始终伴我们左右。第一次的啼哭声,妈妈的呼唤声,爸爸严厉的斥责声,校园里的歌声......这些声音不断交织在我们的耳际。当然,聋哑人是无...
流年似水,日子总是在不经意中从眼前溜过,还没等你来得及细细欣赏一路的美景。年就来到了,年味越来越浓,大街上到处是喜气洋洋的人们,手上提着满满的年货。那急切回家的心...
一阵微风,舞动雪花在天空中轻盈地缓缓飘下,如梦如幻地朦胧了大地,为无垠原野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几瓣雪如花瓣静静飘落在初冬的树枝上,它将经过一夜乍暖还寒的修饰,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