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热点文章💠《从城市到农村》,很多网友都想阅读✨从城市到农村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往事,对于某些人来说,或许是痛苦的;而对于某些人来说,或许是幸福的。一件事的正反两面,取决于当事者的感受,而不单单取决于事件本身,即使不是喜事,甚至是悲剧,有的人就很乐观,而有的人则:“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载不动许多愁”。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不同的人对美的定义不同。而在我的记忆里,最快乐、最美好的时光就是:童年童年或许是一场风,或许是一场雨,或许是一片云,抑或许是一首诗,一个故事,或者一场旅行……我是田野的儿子,我的童年当然属于大地,属于山川、河流,属于广袤无垠的农村。村庄被沟壕环抱着,就像电影里的护城河环抱着城市一样。环抱村庄的沟壕长约二千米,宽约二百至三百米,有些地方宽窄不一,水深约三米左右。只有村两头出口处留有二百米宽的路,供村民和牲畜出入。听老人们说,在过去东西两头村口还设有岗哨,晚上有村民轮流站岗放哨,防止歹人骚扰。我的村庄就像个古老文明的摇篮,哺育了我的祖祖辈辈,哺育了我的童年。春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挖野菜、捉迷藏、丢手巾,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玩着各种游戏。最难忘的是:正月十五晚上“撂火把”。小伙伴们把家里的废旧锅圈斩成一段一段的,天黑一起跑到村头那片空地,点燃后向空中高高抛起。一边抛还一边大声叫喊着:向东撂结东瓜,向西撂结西瓜,向南撂结南瓜,向北撂结生瓜。一个个火球如同哪吒的风火轮,在夜空中上下翻飞,呼喊声、欢笑声响彻天宇,就连嫦娥和玉兔也时不时从云端伸头观望。据说这个传统的民俗,能够驱邪避灾,还能祈福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因此一直传承至今。童年,夏天,中午,摸鱼捉虾,这些平时似乎不相干的词,一旦凑在一起,就是一场“惊天地丶泣鬼神”的欢乐总动员。(比喻不太恰当)中午放学后,小伙伴们不约而同、迫不及待地来到池塘边,把裤衩往旁边一甩,露出雪白风嫩的屁屁,然后一头扎进池塘里。小伙伴能在水底憋气很久,也能在水底行走。往往在这里潜水,在很远的地方才冒出水面。那时农村的孩子,水性都很好,从来没听说过孩子溺水的。大家就像一群野鸭似的,相互追逐、相互戏耍:有游泳比赛的,有潜水比赛的,有蛙泳的,有狗刨的,有打水仗的,有鱼儿啄小鸡鸡捉鱼的,还有骑着牛儿在池塘里踱来踱去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欢乐的时光似乎总是很短,很快大人们便拿着柳树条找来了,小伙伴们就像泥鳅一样:跑的跑,溜的溜。有跑慢的,难免皮肉受苦了。随着一声响彻天地的春雷,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分田到户1982年×月×日,家乡开始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兴奋不已,似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事实又真真切切摆在眼前,有的老人还激动地流下了泪水。农民终于分到自己的土地了,第一次真正做了土地的主人。他们笑了,他们哭了,他们哭了又笑了,这是幸福的哭,这是感恩的泪,这是对党对国家无限热爱的笑。我家八口人,一共分了二十六亩地。父母起早摸黑地干,可总也干不完。有些农户,因家庭劳动力缺乏,小伙伴们也因此辍学回家支农了。我也是其中之一,没办法,我们被动的、毫无选择地成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那年我15岁,初中二年级。起初,因为我还小,父母不让干重活。于是,我就学着烧菜做饭,洗衣服、喂鸡、喂猪、放羊、放牛,总之不干农活,什么家务事都干。刚分田到户,农村一穷二白,几家公用一头耕牛,犁田耙地全靠牛儿。小麦、水稻、油菜成熟后,也是手工收割。白天一点一点用扁担肩膀挑回家,晚上再用牛儿驮着石碾,一遍一遍地碾压脱谷,所以农活进度很慢,人和牛的体力都极度的透支。即使再苦再累,只要看着金灿灿的丰收果实,心里依然充满了无限的喜悦。民以食为天,农民们真正的第一次解决了吃饱饭的天大难题。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农村、农业、农民的第一巨大发展和进步,经天纬地,永垂青史。农业是国之根本,根本问题解决了才能振兴经济。1986年,农村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有的从事水产养殖,有的养牛,有的养鸡,有的养羊,也有的成为养猪专业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我走的是种粮加蔬菜大棚之路,双管齐下,稳步发展。在各项惠农政策的鼓舞下,在基层党组织的关怀下,我成了本村的第一个“万元户”。当乡村干部把万元户证书送到家时,全家人都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也兴奋得一夜没睡好觉,因为我又在酝酿下一步计划:买农用拖拉机我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我懂得:要想农业大发展、大丰收,必须提高生产力,提高生产速度与质量,把“人”这个关键因素从生产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创造更大的价值。而要实现这个愿望,就要合理投资。常言道:“舍不得三百三,赢不到六百六;舍不得金弹子,打不着金凤凰”。起初,父母、妻子并不同意,他们怕这怕那,说三道四,还讲什么:“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这类乱七八糟的话。可是我把政策和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苦口婆心讲给他们听,他们才打消顾虑,勉强妥协了。第二天,我便和妹婿到县城农机站,把一台崭新的农用四轮拖拉机开回了家。左邻右舍都来贺喜,烟花爆竹、披红挂彩,那阵势一点也不亚于村里娶媳妇、嫁姑娘的场面,非常热闹、喜庆。从此,这台四轮拖拉机便成了我发家致富的最好帮手,也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农忙耕种时:运种子、拉肥料,收割时:拉稻耙、麦耙、油菜耙、打场脱谷,再也不要牛拉人担了。农闲时候,就去附近的砖瓦厂,运砖运瓦,或者到集市上拉沙拉石从事运输,支援家乡建设,也发展个人经济。不久,我家就旧貌换新颜啦:拆掉了破烂不堪的土墙草顶的房子,建起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又一次被乡镇政府受誉:“致富奔小康”带头人。温饱解决了,居住也改善了,按理说应该知足常乐了吧,可事实并非如此。时代改变了生活现状,也改变了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思想观念,新一代的农民遇强则强,他们又开始探索新的生活方式:进城打工说句实话:城乡差别一直都存在,20世纪90年代,虽然说农村已经衣食无忧了,但是人们的追求也更高了,他们已不仅仅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更渴望理想、情操和精神生活。你知道:一个去过合肥步行街的年轻人,回来是怎么跟大伙说的吗?他说:“合肥步行街天天都逢集”,而农村隔三岔五才逢一次集。这话听起来多么叫人心酸啊。进城打工的主要原因其实还是农村条件差,出行根本没有交通工具,偶尔进城办事,就得鸡不叫狗不咬起床,走上十余里到附近的集镇等为数不多的班车,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路是土路,雨后是泥路,下着雨就是真真正正的“水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而城里呢?宽敞的柏油马路,至少也是水泥路,你说谁不想进城?农村通信就更不用说了,一个村庄或几个村庄才有一户人家装了电话,出门在外的家人或远亲根本无法联系,即使有电话打来,还要看电话的主人愿不愿意送信给你。你说谁愿意待在农村?黄山牌黑白电视机,勾起多少人回忆?一个村庄的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霍元甲》、《上海滩》。永久牌自行车又印在多少人的记忆里?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骂。首批进城的人就是要摆脱这些贫穷的束缚,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有的人进城后,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把农村户口都转进了城里,这就是那个时代历史性的“农转非”,成了真正的非农业。进城务工的农民一般都有一技之长,比如:木工、泥瓦工的工作就很好找。那是因为城市正在大建设`大发展,进城后理所当然很受欢迎,很快就能融入到城市建设大军中去。也有的农民到工厂上班,比如服装厂、纱厂、格力空调等。什么都不会的,也行,也能进城,这就是我们人人熟悉的赫赫有名的“破烂大王”,还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上了公司经理、老板的位置。总之,进城打工,发家致富一时竟然成了时髦的主流。为了进城后有更好的发展,我报名参加了电工培训班,那时候各类培训班很多。学习考试合格拿证后,我也进了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后来还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年薪也不错:五字开头五位数以上。就这样,到2018年止,很多人在城里挣了钱,买了房,买了车,成了家,成为城市家族的一分子,继续为建设美丽城乡、和谐社会发光发热。如今,城市高楼越来越高、越来越密、越来越华丽,机器轰鸣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杂、越来越近,各类豪车越来越多,马路越来越挤,青山绿水越来越少,鸟鸣虫吟越来越稀,红绿灯越来越模糊,市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生活、医疗、康复、教育、住房、就业等方方面面都有了保障,而想去农村创业和建别墅的人却越来越多:回乡创业小时候的不少玩伴进城后发展都很不错,有的功成名就,有的腰缠万贯,有的是经理,有的是老板。在一次聚会上有人却奇思妙想、语出惊人:有没有志同道合的回乡创业?当时我在想:是不是一时兴起?是不是喝高了?但很快我的疑惑就被否定了,在场有一半人举手赞成,而且分析得头头是道:市场竞争激烈,蛋糕越来越小,环境污染越来越重,环保越来越严,农村绿水青山,水通了、电通了、路通了、网通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似醉非醉地讨论着。最后还签订了共同宣言:回乡创业。天时、地利、人和。第一批回乡创业的有识之士在烟花爆竹声中,在敲锣打鼓声中,在欢声笑语中回到了故乡。邻村的老王和老李办起了“农家乐”。同村的老张和老赵办起了“家具厂”。而我和爱人也加入了迁徙的行列,在村东头利用一个天然的小二型水库,建设了一个大型的人工游泳池,每天接待四面八方的游客。看着游客们在泳池里溅起的朵朵浪花,我又仿佛回到了儿时,在池塘里打着水仗……
发布时间:2022-10-26 05:58
上述文字是💠《从城市到农村》✨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