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章 > 百家杂谈 >

⭐庐山,我难忘的记忆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庐山,我难忘的记忆》,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庐山,我难忘的记忆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初登庐山庐山,如今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历史与文化名录中的一座世界级的名山,每年接待着国内外上百万的游客。可是,五六十年前的庐山,却完全不一样,首先是上山的路,“自古庐山多险道,攀云登雾好汉坡”。那时候,绝大多数专程到庐山避暑的客人,他们是从长江的中下游,像武汉、上海、南京等地,以及赣江中游的省城南昌乘舟而来,踏上九江市码头,然后乘交通工具到庐山脚下的莲花洞,沿着蜿蜒崎岖的麻石小道,登好汉坡上庐山,到达牯岭小镇的。1949年解放以前,达官显贵以及他们的眷属,乘坐轿子上山。1949年解放以后,坐轿子的人少了。解放初期的一年夏天,中共江西省委在庐山开会,为了体现共产党的官不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省委规定,上山开会的干部,不分职位高低、年龄大小,一律步行从莲花洞、经好汉坡登山。不曾想到,就有一位地委书记刚刚登上好汉坡,竟然心脏病突然发作,抢救无效,他成了为江西省廉政建设奉献出生命的第一人。此后,省委决定不再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并修改了干部上山疗养的规定,改成由个人身体状况而定,不再强求整齐划一了;同时为了恢复昔日庐山的繁荣,建设现代化的新庐山,决定修建庐山登山公路。据史料记载,1954年9月,当第一片枫树的红叶飘落在庐山之巅的时候,随着庐山上牯牛岭一侧的日照峰隧道的贯通,庐山的北山公路通车。由此,庐山从1955年开始,基本结束了乘轿子上山的历史。言归正传,1954年的春夏之交,南方诸省爆发特大洪水。当时笔者刚刚七岁,还没有上小学。记得当年,我跟随江西省人民政府省主席邵式平和夫人胡德兰去九江,上庐山疗养。那一年很特别,我们是从省城南昌的赣江边上,直接登上小火轮(轮船)到达九江的,因为南昌到九江的公路被洪水冲毁和淹没不通车了。我们孩子们称之为邵伯伯和胡妈妈的邵式平和胡德兰,这时候去九江和庐山,一则疗养身体,治疗疾病,二则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在身,只不过我们年纪小,不知道罢了。胡妈妈身边的孩子们,有她的外孙女、有黄知真的女儿小珍和小毛、彭梦庾的儿子小黑等人,当然,还有我和我的姐姐。而我们这些孩子们的父母们,都在山下承担着各项繁重的工作任务。小火轮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船上的米饭特别硬,我问胡妈妈,为什么米饭又硬又粘牙齿?胡妈妈告诉我,夹生饭就是这样的。我又问胡妈妈,为什么要做夹生饭给我们吃?她知道我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又十分耐心地告诉说,这是船员们的习惯,人的胃难消化它,可是经饿,少吃饭。此话我半信半疑,长大以后,曾经多处讨教,也没有找到一个标准答案。另外,就是船上的汽水很多,一箱一箱的,而且都是平时我们喝不到的咖啡色的上海沙士汽水。因为味道古怪,所以记忆犹新。这一年我们跟随邵伯伯、胡妈妈上山疗养,就是在这一片滔滔泛滥的黄泥汤般的“汪洋大海”之中起航的。当天下午,我们头顶着骄阳散发的酷热,从九江码头上岸,很快就到了九江市政府的交际处。记得发大水那年特别炎热,没有台式电风扇,休息厅里只有一两个老旧的吊顶扇,在头顶上嗡嗡地旋转着。当天晚上住在交际处,孩子们洗了温水澡,满脖子从“火炉”南昌带来的痱子,暂时不痒了;旅途疲劳,很快入睡了。第二天早上,我们乘汽车来到了庐山脚下,邵伯伯和胡妈妈分别坐上轿子,孩子们则雇人背着上山。胡妈妈爱孩子,我吵着要坐轿子,她就抱着我和她一起坐上她的轿子。因为她瘦弱个子又不大,不像邵伯伯一米八几的大个头,大胖子;我在胡妈妈的身边,两个人竟然完全坐得下这顶轿子。不过,胡妈妈警告我说,不要乱动,不然就换别的孩子上来坐。轿子简单说,就是两根手臂粗的竹竿,架着一个有底座的大木头凳子。人在地面,走进轿子,坐在轿椅上,由两个轿夫一前一后,把平行的两根竹竿子抬上肩,坐轿子的人就离开了地面。轿子颤悠颤悠地向前进,开始上山了,我在胡妈妈的身边,离地高挺害怕的,还真不敢乱动。我们的轿子排在队伍的第一;然后是背孩子、背行李的几个人和孩子们;邵伯伯和他的轿子则殿后。现在我想,那是邵伯伯为了胡妈妈和孩子们的相对安全,而有意安排的顺序。蓝天、山泉、涧水,特别是山风,登高一点,就凉快不少。渐渐地山下的房屋变小了,就连“知了”也变小了,它们的个头,每只仅仅有大人的拇指大小,群体发出特有的欢笑,唧……唧……唧……,此起彼落,十分悦耳。云雾,从山口袭来,顿时,我们登山的队伍,被包含水汽的浓雾所“淹没”,看不见首,看不见尾,只听得轿子嘎吱、嘎吱的颤悠声和轿夫们协调的喘息声,还不时传出他们上陡坡时,发出的低沉的“嗨哟……嗨哟”有力地登山抬轿的劳动号子声......庐山,就这样迷宫般地、颤悠颤悠地晃进了我挥之不去的童年的记忆之中。云开雾散,我们的队伍通过了好汉坡,登上了庐山。“宋妈妈”的家宴和银丝卷我们住在庐山的什么地方,如今的我,已经是没有多少印象了。但是,庐山留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从南昌“火炉”里带来脖子上的“痱子”马上就不痒了。两三天过后,“痱子”结痂脱落消失了,脖子上再也没有“麻皮”,皮肤变得光滑如初。有一天,中午开饭之前,我们都饿了,胡妈妈说:“孩子们,饿不饿呀?”我们即刻以各自的表情,回答了她的问话。胡妈妈笑了,接着说:“有一位非常爱你们的妈妈,要邀请你们和大人一起去吃饭,她是国母。”我们不懂“国母”二字的意思,胡妈妈有点着急,灵机一动,给我们这些十岁以下的孩子说:“国母”就是天底下最美丽、最温柔、最善良的妈妈!她的名字叫宋庆龄。我们激动起来,坐也不是坐样了。胡妈妈马上说:“听话,只能够去几个孩子。”此后的几天,不知别人忘记了没有?反正我表现得很好。胡妈妈本来就喜欢我,我入选了。宋庆龄——宋妈妈住在高墙大院中,那一天,我们几个孩子随胡妈妈来到了宋妈妈的大门里,我记得在蓝天白云下,那里的花坛很大,一丛丛淡蓝色、纯白色、米黄色的绣球花,特别显眼。还有宋妈妈的出场,就像花丛中的仙子出现在我们跟前。她穿的是短袖旗袍。多年后的今天,我和当时的小同伴追忆当年宋妈妈所穿旗袍的颜色,却众说纷纭,有说黑色的,有说蓝色的,甚至有说是白色的。但是我们都记得一起问候了宋庆龄国母:“宋妈妈好!”参加家宴的大人,不记得了,如今回忆,都说邵伯伯没有赴宴,可能下山去忙别的工作了。现在我们这些当年的孩子们,都分析说,邵伯伯一定是已经先代表江西省政府,在正式场合宴请了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而这次宋妈妈的家宴,是一次非正式的还礼。邵伯伯当年从南昌乘小轮船到九江,然后上庐山,一定是带着两项重要任务——视察九江地区的水灾灾情和上庐山接待宋庆龄国家副主席。时光留给我们孩子们的记忆,就像万花筒,是五颜六色,也是零散的。家宴中,宋妈妈说了些什么,我们吃什么,都不记得了;只有小小的银丝卷,永远地铭刻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里。还有就是,饭前每一个孩子自己必须仔细洗干净双手,然后由服务员姐姐给我们把小手都擦干,才能够进入铺着洁白桌布,长条形的西餐席就座。银丝卷,做得真是特别精致,切成不大不小的一个一个,每一位面前的盘子里只有一个银丝卷,银丝卷的外层是面粉做的卷皮,它粘着各色的水果蜜饯丝,十分好看,让人首先就眼馋起来;里面是一丝丝的“银丝”样的半透明的淀粉丝。我用餐前洗干净的小手,一条一条撕下银丝卷里的半透明柔软的粉丝,它好吃好看,淡淡的金黄色,又香又甜,特别新鲜、特别松软;特别好看、特别可口。我相信其他孩子的感觉也不例外。宋妈妈看见孩子们爱吃的样子,记在了心里。家宴过了,几天之后,宋妈妈特意让自己的厨师专门为孩子们做了足够的银丝卷,派人送来。这使得胡妈妈家中没有参加宋妈妈家宴的孩子们,也都尝到了宋妈妈送来的、特别好吃的银丝卷,我也又一次品尝到了这么超好吃的发糕。没有去过的孩子们为此产生的不开心,由此一扫而光,真是皆大欢喜。至今,当年的孩子们,共同回忆起这段难忘的国母之爱——我们心目中的伟大的女性,天底下最美丽、最温柔、最慈祥的宋妈妈送给我们的银丝卷,依然是那么新鲜、诱人、金黄。

发布时间:2022-09-29 13:31

上述文字是💠《庐山,我难忘的记忆》✨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我与咖啡有个约会

九十年代的第一个元月,我赴香港做商务考察。平生第一次到香港,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切是那样新奇。主人盛情,晚间设宴接风掸尘。宴席上,我依然西装革履。第一次在香港那...

[百家杂谈] - 2022-10-13 14:41:46

落叶飘飘

在我国浩瀚如海的古诗词中;描写秋冬落叶诗句比比皆是:如杜甫的“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韦应物的“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李白的“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百家杂谈] - 2022-11-04 13:03:17

黄马褂的故事

爷爷的太姥爷是大清即墨城阳人(现划为青岛市),魏姓,出身农家,自幼喜读,后去北京赶考,皇榜高中,得了第三名,清同治穆宗年间,任山东东明县县令。据有关史料记载,魏县...

[百家杂谈] - 2022-11-02 22:00:45

让人感动的故事,有一种离开是为了走得更近

男人去了大城市,他说去挣钱给女人和男孩过好日子。女人答应了,她带着男孩在小城生活。可男人一走,女人每天都念着男人,盼着男人早日回来。 开始的时候,男人还寄一些钱回去...

[百家杂谈] - 2022-12-16 02:09:57

写作是我的情绪垃圾桶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篇写的是对写作的感受。或许是读书时写下的“谈谈对写作的感想” ,直言对写作的讨厌,抒发对写作的喜爱,或者只是为了应付随便写写。或许又是闲暇时的有感...

[百家杂谈] - 2022-11-17 22:53:53

栀子花开思故人

端午时节,栀子花开。当我看到到处盛开着的洁白、清香的栀子花,听到满街“买栀子花哟,一毛钱一朵”的叫卖声,不觉思念起远在天堂的老父亲。今天(农历五月初三)是父亲的生...

[百家杂谈] - 2022-09-26 00:51:58

爱喝酒的石匠

我常忆起那个姓寇的老石匠。这个在石匠群中号称“石状元”的孤老头,一生都默默地与石头相伴。老头是通海河西人。听说那个地方,明清以来尽出好石匠。老头祖辈都是石匠。在人...

[百家杂谈] - 2022-09-23 00:42:56

圣诞树作文600字

今天,天空阴沉沉的,细雨蒙蒙,冷风嗖嗖。可是,再厚的乌云也挡不住我对超级跑车的热。再多的雨点,也打不掉我想见识顶级豪车的激情。于是,我冒风冒雨,来到了位于琶洲的广...

[百家杂谈] - 2022-12-09 00:51:06

形容数量多的成语大汇总

形容数量多,我们会想到什么?多,很多,非常多?这些词都太单调啦,让人摸不到头脑,想象不到多,到底有多少多。如果学会了用成语,那么形容多,是不是会更让人容易理解,容...

[百家杂谈] - 2023-12-24 10:35:36

人性最大的弱点:不爱听真话

如果有人问你,你爱听真话吗? 也许你会说,那不爱听真话,还爱听假话吗? 话是这样说,也是这个理。可是当真有人指出你的错处的时候,你的心又难免不舒服了。 自古以来就有良...

[百家杂谈] - 2019-02-27 00:33:32

老乐退休记

老乐在57岁的时候办理了退休。大家也许会问,57岁怎么能办理退休。原来老乐当初从学校直接分配到单位,在生产一线从事特殊工种,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只要连续从事特殊工种满十...

[百家杂谈] - 2022-10-07 15:10:53

《我们是圣诞老人的助手》读后感500字

《我们是圣诞的助手》读后感500字 阅读了《我们是圣诞老人的助手》这一组文本,我更进一步熟悉到,教育小孩是一项挑战精明的活动。正如一位说:儿子有一百个调皮的行动,我就得...

[百家杂谈] - 2022-12-08 15:28:39

中秋思亲感叹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读着李白的静夜思,品着余光中的乡愁,不经意间,又是中秋,又见月儿圆。弹指一挥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永恒的是天上的月,变幻的...

[百家杂谈] - 2022-12-05 17:04:18

《 父亲的三次建房》韦晓明

?父亲这辈子建过三次房,他以此为他最大的荣耀:“嗨,一个人一生莫讲建三次房,就是建一次也很了不得了。”但父亲言犹在耳,家乡老寨的人家便接二连三推倒了吊脚楼、泥砖房,...

[百家杂谈] - 2022-09-22 16:59:02

伤感难过的句子短句

1、后来的我们都很干脆你没有回头我没有挽留 2、有的人就是这个样子,他明明想说你走吧,别回来了,却还是对你笑。明明想说别管我你没资格,却还是对你笑。 3、只是这些年一直...

[百家杂谈] - 2022-12-13 22:47:15

政策惠教升副高悦享幸福生活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苦尽甘来总是春(录干转公是1998年3月),姹紫嫣红别样情。2017年3月晋升高级教师(相当于大学的副教授)如愿以偿,功成名就,仰而赋诗《梦想成真》...

[百家杂谈] - 2022-11-15 17:31:45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