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章 > 百家杂谈 >

⭐一捧马掌钉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一捧马掌钉》,很多网友都想阅读✨一捧马掌钉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儿时的记忆,童话一样美妙,蔗糖一样甜蜜,万花筒一样奇幻。可记忆虽美虽好,却很难保时保质保鲜,像流经指缝的水,像吹过发尖的风,像吻上脸颊的霞,不经意间,便会被岁月的流水给带走了,被南归的大雁给衔去了,被筑巢的紫燕给垒到窝里了。在我众多模糊失落的儿时记忆中,那捧珍贵的马掌钉,还有它的主人,我的儿时小伙伴——朱臣,却从未在记忆的荧光屏上消失过……年龄长我一岁的朱臣,是我大嫂唯一的弟弟,与我比邻而居。也许是秉性的原因,也许是至亲的缘故,也许没有也许,朱臣与我两小无猜,从穿开裆裤甚至更早一些的时候,就是很要好的一对朋友。我们每天总要在一起厮混、玩耍,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孩提时,我们总是影子似地经常往来于东西两院。饿了,就地解决;困了,上炕就睡。谁,一旦弄到了糖块、瓜果和饼干之类的好东西,都舍不得独自享用。说来难以置信,朱臣和我,就像一对异姓同胞,从未吵过嘴,更未打过架,他每天总像一个“小老抱子”似地呵护我,从不允许别的孩子欺负我。朱臣哥哥最忌讳的,是别的孩子管他叫“猪八戒”,那样的话,他会跟人家急眼、玩命,而我偶尔叫他“猪八戒”,他却火性全无,只是“嘿嘿”地傻笑。临了,总是很认真地纠正我的叫法,我才不是“猪八戒”的猪呢,我是牛将军挎了两把大刀的“朱”。说着说着就更神了,切!跟你说也没啥,你知道吗?咱们国家有个和毛主席差不多大的官儿,名字叫朱德,那就是我大哥,我叫朱臣,是他老弟……再大一些,朱臣就像“猪头小队长”似地领着我们几个一般大小的孩子在外头混了。每天,不是摔泥炮儿,就是弹溜溜,再不就是洗澡、摸鱼、打鸟、偷瓜。有时还跑到踢毽子和跳格子的女孩子那里去搅混,不是抢人家的毽子踢,就是偷人家的包包玩,惹得女孩子们又叫又骂、又追又打。在所有的玩物当中,大家最喜欢玩的,也是玩得时间跨度最长的,就是玩马掌钉了。马掌钉,就是给马挂掌所用的铁钉,约两寸长,大头呈菱形,小头呈尖尖的棱锥形。每到冬季,生产队都要给马儿们像换新鞋一样,重新挂一次掌,这样,就像雪天给汽车上了防滑链,无论是磨米压面,还是拉车送粪,马儿都能在冰冻土地上行走自如,搭得住蹄儿,使得上劲儿。我们玩马掌钉的时候,“文革”还没有开始,贫乏的物质生活加上枯燥的精神生活,让小山村百无寂寥。于是,不知何时,孩子们便热衷于玩起了马掌钉,渐渐地几乎连大人都介入其中。玩马掌钉,可按规则踢,但比较费鞋;可用胶皮坨子从几米外来击打马掌钉,打出方块城的为赢;可用铅坨子玩马掌钉,玩法与胶皮坨子玩法差不多。玩的人多了,马掌钉自然就像计划经济的商品,紧缺了,尤其是新的就更金贵了,每个都能置换十几个旧的。于是,全乡几个屈指可数的铁匠炉和挂马掌的场所便热络了起来。朱臣和我也是这种场合的常客,为的是捡马掌钉,捎带着看“西洋景。”钉掌前,先将马儿拴在固定的栏杆内,把其中的一支马腿吊起来,把马的旧掌取下来。接着,钉掌的师傅喊了一声“烙铁来!”从屋里便跑出来一位小女子,拎着烧红了的烙铁。待师傅接过“吱吱啦啦”地烫过马蹄后,又喊了一声“烙铁去!”那位女子接过烙铁又急急忙忙跑了回去。然后师傅用锉刀和刀等专业工具进行修整,再找一个跟以前用的蹄铁钉孔正好相反的新蹄铁给马钉上,这样就不至于还钉在以前的孔里,造成松动了。钉子是倾斜的钉到马蹄的角质层上的,然后用锤子把露在外面的钉子头打掉,最后用锉刀挫平钉子头就成了。换下的旧铁掌自然回收了,至于废旧掌钉,就信手一抛,赏给我们这些“要饭花子”了……与朱臣的分别,是在那一年的初冬时节。一天清晨,雄鸡已连叫三遍了,愣是没有把太阳唤出来。正当我躺在自家的土制火炕上睡着懒觉时,忽然有人在摇我的头,并连声叫着老九,你醒醒。好熟悉的声音!我睁眼一看是大嫂,身旁还站着朱臣,朱臣双手还捧着崭新的马掌钉。我揉了揉惺忪的眼睛,连忙坐了起来,要穿外衣,被大嫂拦住了。你不用穿了,马车还在外面等着呢!朱臣今天就往北安搬家,特地来给你送马掌钉,告别来了。我一听立刻就傻了,心里难过极了,泪水扑簌簌地滚了下来……与朱臣的相见,已时隔二十多年,是在异乡桃山林业局地界上,是在我侄女的婚礼上。我们四目相对,双手紧握,一个劲地摇啊摇,激动的话语像高速路上堵塞的车辆,一句也说不出来。可能是千里旅途的颠簸,可能是睡眠的缺失,可能肝病肺病肾病缠身,四十不到的朱臣,鬓角有些发白了,眼神也不似先前明亮了,身子也懒得挪动了,示人以倦态、老态和病态,全然没有了鲁迅先生笔下《少年闰土》的英姿了,叫我很心酸。这次来,他还给大哥特意带来了一大兜揩屁股用的草棒,长短一致,整齐划一,令人哭笑不得。分别时,我给他拿点零花钱,他说啥也不收,倒是愉快地留下了为他买的一些常用药……后来,不幸接踵而至:朱臣接连失去了父母和叔叔,本人的病情每况愈下,刚过不惑之年就英年早逝了,扔下了老伴和一双儿女。于是,他与我约定去家乡看看崭新绥棱的美好愿望,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而那捧凝聚着深情厚谊的马掌钉,被我放到空罐头瓶里,特意埋在儿时经常光顾的老榆树下,相信,一定被他带到了天堂!

发布时间:2022-09-28 20:48

上述文字是💠《一捧马掌钉》✨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落叶飘飘

在我国浩瀚如海的古诗词中;描写秋冬落叶诗句比比皆是:如杜甫的“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韦应物的“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李白的“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百家杂谈] - 2022-11-04 13:03:17

圣诞树作文600字

今天,天空阴沉沉的,细雨蒙蒙,冷风嗖嗖。可是,再厚的乌云也挡不住我对超级跑车的热。再多的雨点,也打不掉我想见识顶级豪车的激情。于是,我冒风冒雨,来到了位于琶洲的广...

[百家杂谈] - 2022-12-09 00:51:06

人性最大的弱点:不爱听真话

如果有人问你,你爱听真话吗? 也许你会说,那不爱听真话,还爱听假话吗? 话是这样说,也是这个理。可是当真有人指出你的错处的时候,你的心又难免不舒服了。 自古以来就有良...

[百家杂谈] - 2019-02-27 00:33:32

《 父亲的三次建房》韦晓明

?父亲这辈子建过三次房,他以此为他最大的荣耀:“嗨,一个人一生莫讲建三次房,就是建一次也很了不得了。”但父亲言犹在耳,家乡老寨的人家便接二连三推倒了吊脚楼、泥砖房,...

[百家杂谈] - 2022-09-22 16:59:02

我与咖啡有个约会

九十年代的第一个元月,我赴香港做商务考察。平生第一次到香港,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切是那样新奇。主人盛情,晚间设宴接风掸尘。宴席上,我依然西装革履。第一次在香港那...

[百家杂谈] - 2022-10-13 14:41:46

老乐退休记

老乐在57岁的时候办理了退休。大家也许会问,57岁怎么能办理退休。原来老乐当初从学校直接分配到单位,在生产一线从事特殊工种,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只要连续从事特殊工种满十...

[百家杂谈] - 2022-10-07 15:10:53

爱喝酒的石匠

我常忆起那个姓寇的老石匠。这个在石匠群中号称“石状元”的孤老头,一生都默默地与石头相伴。老头是通海河西人。听说那个地方,明清以来尽出好石匠。老头祖辈都是石匠。在人...

[百家杂谈] - 2022-09-23 00:42:56

伤感难过的句子短句

1、后来的我们都很干脆你没有回头我没有挽留 2、有的人就是这个样子,他明明想说你走吧,别回来了,却还是对你笑。明明想说别管我你没资格,却还是对你笑。 3、只是这些年一直...

[百家杂谈] - 2022-12-13 22:47:15

《我们是圣诞老人的助手》读后感500字

《我们是圣诞的助手》读后感500字 阅读了《我们是圣诞老人的助手》这一组文本,我更进一步熟悉到,教育小孩是一项挑战精明的活动。正如一位说:儿子有一百个调皮的行动,我就得...

[百家杂谈] - 2022-12-08 15:28:39

中秋思亲感叹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读着李白的静夜思,品着余光中的乡愁,不经意间,又是中秋,又见月儿圆。弹指一挥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永恒的是天上的月,变幻的...

[百家杂谈] - 2022-12-05 17:04:18

写作是我的情绪垃圾桶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篇写的是对写作的感受。或许是读书时写下的“谈谈对写作的感想” ,直言对写作的讨厌,抒发对写作的喜爱,或者只是为了应付随便写写。或许又是闲暇时的有感...

[百家杂谈] - 2022-11-17 22:53:53

政策惠教升副高悦享幸福生活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苦尽甘来总是春(录干转公是1998年3月),姹紫嫣红别样情。2017年3月晋升高级教师(相当于大学的副教授)如愿以偿,功成名就,仰而赋诗《梦想成真》...

[百家杂谈] - 2022-11-15 17:31:45

让人感动的故事,有一种离开是为了走得更近

男人去了大城市,他说去挣钱给女人和男孩过好日子。女人答应了,她带着男孩在小城生活。可男人一走,女人每天都念着男人,盼着男人早日回来。 开始的时候,男人还寄一些钱回去...

[百家杂谈] - 2022-12-16 02:09:57

形容数量多的成语大汇总

形容数量多,我们会想到什么?多,很多,非常多?这些词都太单调啦,让人摸不到头脑,想象不到多,到底有多少多。如果学会了用成语,那么形容多,是不是会更让人容易理解,容...

[百家杂谈] - 2023-12-24 10:35:36

栀子花开思故人

端午时节,栀子花开。当我看到到处盛开着的洁白、清香的栀子花,听到满街“买栀子花哟,一毛钱一朵”的叫卖声,不觉思念起远在天堂的老父亲。今天(农历五月初三)是父亲的生...

[百家杂谈] - 2022-09-26 00:51:58

黄马褂的故事

爷爷的太姥爷是大清即墨城阳人(现划为青岛市),魏姓,出身农家,自幼喜读,后去北京赶考,皇榜高中,得了第三名,清同治穆宗年间,任山东东明县县令。据有关史料记载,魏县...

[百家杂谈] - 2022-11-02 22:00:45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