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整理照片时,翻出了去岁在千户苗寨游玩的照片,看着一张张漂亮的美景,一个个有趣的画面,我的心仿佛又飞回了美丽的苗寨
--题记
用美丽回答一切是当代着名文人余秋雨对西江千户苗寨的赞语,虽然不甚喜欢余,但他的他这句赞美之辞我却非常认可。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骨子里有点野性、有点狂傲的我,荒蛮的古夜郎国,现在的多彩贵州当是最最适合我休养生息的地方。曾领略过北方的华丽与大气,感受过江南的妩媚与柔情,但这两种美,我似乎都无法融入,感觉它们于我是那么的遥远,对于它们的美,我只是个看客,一个止于欣赏它们的美的看客。而对于充满神秘、野性与个性,而又清灵隽秀的西南我却相当的迷醉。行在其中,全身的毛孔都张开着,通畅快意,神采飞扬,总是那么的自在,那么的无间,与这里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似有水乳交融之感,它中有我,我中有它,情感像极了热恋中的状态,而西江苗寨则让我的这种状态达到了极致。
向往西江千户苗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自去年五一妹妹玩了苗寨回来后告诉我说,当年的十一月份有一个苗族的重大节日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起,我就更惦记了,可最后仍未能成行,为此,我抱憾不已,今夏回家,计划中的旅程,苗寨排在了重中之重不能更改,必去不可的景点!
为了能更好更方便更自在的游玩,我抛弃了最初打算跟团游的计划,上网查找口碑好,位置高,适于观赏夜景的旅店及交通方面的讯息,并最终确定了下来。
到达凯里,与前来接我们的司机候先生汇合,一起吃了顿午餐后前往苗寨。在通往苗寨的一路上,从出发点驶出起,民族风情渐渐浓郁,山山水水愈发灵秀起来。每一个站台都有苗族特征的撑柱牛角银项圈的雕塑立于柱之上;连绵的石壁上绘的是一个个身着民族服装,或舞动灵巧身姿,或吹响欢乐芦笙,或犁田耕地,或嫁女娶媳的场面,好一幅苗族风情画卷!带有美人靠的,石质的半边风雨亭,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座,供行人歇脚。看着这些景致,仿佛耳边响起了欢快的芦笙舞曲,和姑娘小伙儿们的舞步与笑声。
我的心飞扬了,止不住的兴奋,打开了话匣子和司机聊了起来。原来个子小小,憨厚朴实得略显木讷的候生就是苗寨村民!前些年苗寨还没开发前,候生跟着村里的一帮后生,离开了村寨,全国各地的打工挣钱,只为养家糊口。今年已经四十三岁的他做过很多工作,有建筑工,搬运工,餐馆服务生,保安等等,说起这段经历,他似乎有点不堪回首。在他打工十多年后,苗寨的旅游前景渐渐被当地政府重视,并着力开发,而想家的他听到此消息后,毅然背上行囊回到了家乡。
说起自然环境,说起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候生不无骄傲地说:哪儿也比不上我的家乡好啊!。
是啊,一路上行来,峰连着峰,水接着水,草茂林密,水清花秀,空气更是好得没得说!深深地吸上一口,草木的清香,溪泉的泽润直渗骨髓,仿佛整个人都清透无尘了。当西江苗寨寨门前的风雨桥出现在视野里时,我更是按纳不住兴奋了,心想:苗寨里面该会是怎样的美呢?
急急忙忙放下行李后,一行人又坐着候生的车下到了寨子的大门口,我们决定重新用脚丈量一遍村寨,细细体会一下苗寨的风情。
那时节正赶上苗寨下午的迎宾仪式,参与迎宾的村民们全都是盛装。寨门口放着一张木桌,桌上放的是苗家人用来迎客的盛着米酒的酒壶和几个土质酒碗,一位老者立于桌后,不断地斟上一碗又一碗的米酒,请进入寨子的游客饮上一杯。站在老者身后,马路中央的是手拿牛角酒杯,列成两队的大姑娘和小媳妇,年纪稍大些的妇女分站在马路两边,间隔有序。因为阳光炙烈,她们每人手里都撑着一把红色的油纸伞,与她们艳丽的民族服装搭配,色彩煞是好看!当大门口左边的七八个老汉吹奏的芦笙乐曲响起时,所有迎宾的苗家女们都踩着乐点,舞动起来,她们轻轻的晃动,整齐划一。
我们虽然刚才已经进过寨门了,可还是想体验一下苗家的迎宾礼,于是,又出了寨门,重又入寨,端起老者递来的一碗米酒,一口闷下。苗家的米酒火辣辣的,一如他们的热情。
寨里有一条主道,道两边商铺林立,应有尽有,商铺老板大部分还是本寨的居民,卖的货物也都有着他们本民族的色彩,银饰,牛角饰品,妇女头上的花饰,民族服装,绣品,当地产的茶叶,各种当地特色小吃等。一路踱来,眼花缭乱,拿起这个,舍不得放下那个,手里的物品越拎越多,花了偶不少银子。
最喜欢的还是横亘于白水河之上的风雨桥,桥身全木质无钉头全榫卯结构,雕梁画柱,排列有致,结实美观。即能遮风雨,又无碍光线的射入和空气的流通。坐在美人靠上,看着缓缓流动的河水,看着水上嬉戏的白鹅,再看看炊烟袅袅的人家,和四周一层层绿色叠加的梯田,真是惬意得很!
旅游,我不能忘的还有当地的美食。没来之前我就做好了充足的功课,知道长桌宴是最能体现苗寨人的日常饮食习惯的,于是打进寨开始,就寻找着能做长桌宴的旅店或饭店。因不是周未,游客不是太多,且住得分散,问了几家都没此活动,正在垂头丧气之时,偶一眼瞥见了打着民俗园标牌的店家,看到了广告中有长桌宴三字,立马进去登了记交了订金。看了广场表演后,迅速赶回了此店,人来齐后,一道道菜接连端了上来。
第一道菜是苗家酸汤鱼,也是我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汤浓味鲜,酸味醇厚,尝上几口,胃口大开,虽然红油浮面,却并不十分辛辣,即使吃不得辣的人,也能大饱口福了;脆稣香辣的小银鱼,一上桌没几分钟就剩得了盘底儿;薄而透亮的五花酱肉香糯绵口,一点肥肉都吃不得的我,也禁不住多挟了几筷子;干煸的肉丁茄子也味美可口,就连最最平常的炒土豆丝,也有别于我们平时所做的味道(咋炒滴昵?)。虽然都是家常菜,可味道真比大酒店里的大餐还好吃!(是没有用潲水油的缘故吗?)
更让人开心的是店家安排的敬酒仪式和服务生小姑娘们的舞蹈表演。
她们中有一个酒量大的姑娘,边唱着敬酒歌,边端着苗家米酒一个个宾客敬过来。苗家的酒烈,一口下去,喉咙热辣辣的,烧得全身发热,可你看,一路敬过来,一路喝过来的这位苗家姑娘,却是面不改色心不跳,一副奉陪到底的模样,她的酒量到底有多大,谁心里都没底儿。可偏偏就有胆大的旁边桌有几个男人喝得兴高了,不断用言语挑逗姑娘们,敬酒的姑娘也大方,就着他们的兴,敬了一杯又一杯,也陪了一杯又一杯,直灌得那几个不知好歹的坏家伙拱手求饶。
敬酒仪式之后,这几位苗家姑娘又上台表演了几个民族舞蹈,不专业,也不整齐,但却比广场上那些专业演员表演的舞蹈多了纯正的乡土气息。这个长桌宴吃得够味儿!
酒饱饭足后,华灯已上,坐上观光车直奔观景台。
站在观景台上,苗寨全景尽收眼底,这时,苗寨的千户人家都点亮了灯火,满山星光点点,蔚为壮观!
见惯了城市里霓虹灯笼罩的夜,那样的夜是暖昧迷离的,那样的灯火是让人不由自主地放低道德尺度,甚至堕落的灯火,我不喜欢那样的灯火,我喜欢苗寨的灯火!它是通透温馨,让人心中荡漾起满满的富足感与幸福感我喜欢这样的感觉。
苗寨的夜景美,晨景更美!
第二天天还没亮,匆匆洗漱后,我就推门出去了。延着山间小路走了没几分钟就上了大路,再几十步就到得了观景台住在观景台附近就有这样的好处。
站在山上,放眼四望,整个苗寨被墨蓝的远山一层层的包围着,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在飘渺的晨雾中,若隐若现,有说不出的神秘感,又像是初生熟睡的婴儿,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幽然。静静地听,仿佛还能听到村寨轻轻地呼吸声呢!这静,静得空灵,静得平和,静得让你以为身在洞天府地,这是城市里难得享受到的宁静!无尘的宁静!我的心里止不住地飘出了苗岭的早晨那清亮欢快的笛音。
不多时,墨蓝的背景渐渐明亮起来,村寨里开始有些动静了,但是相距太远,听不太真,不过,却能看到几户人家的屋顶飘起了袅袅的炊烟,是勤快的人家起床做早饭了。再亮些,宁静的空气中偶尔会传来几声鸡鸣。这时,太阳也耐不住寂寞了,悄悄地爬上山头,钻进云里,顽皮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时不时扒开云彩,透出几缕阳光来。
苗寨,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慢慢明亮起来,吊角楼上的墨瓦因新旧的不同,反射出不同深浅的墨色;薄雾已然随着天光的大亮,散得无影无踪了。天越来越亮,鸟语人声渐起,狗吠此起彼伏,只是,所有声响都散碎在了山间小道和楼宇之间,寻不见声音的来源。
听着心中吹响的苗岭的早晨,看着魔术般变化的苗寨,难以形容对这座苗乡的感受,只有一个美字能概括它!很奇怪它为什么能令我这么着迷,这么热爱!直至到了苗王家,听苗王谈起苗寨开发的原则时才恍然:原来,是苗寨依然故我地保持着的本土特色在深深地吸引着我!
苗家人的祖先蚩尤为保部族的完整不愿屈从于黄帝,而与黄帝大战,在其最终被黄帝擒杀后,他的后裔分散生存,散落在川湘云贵,甚至深入老挝、越南。然而,即便如此,无论怎样的改朝换代,颠沛流离,无论受到多少不平等的待遇,他们仍就一直秉承着祖先的遗志,一直顽强地沿袭着本民族一切风俗习惯,似这样固执地保持自我的民族,现在已越来越少了。
千户苗寨的苗家人们,没有因游客涌入的喧哗,商机无限的引诱,而心思活泛,人人都弃农从商;也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引进,而抛弃本民族的根本;更没有更汉服改母语!他们一如他们的祖先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和地看待外界带进来的所有光怪陆离的事物,他们不拒绝,他们接受着,但也绝不放弃自我,丢掉个性。正是有着这种近似顽固的性格,才使得他们的民族文化与风俗得以完整地保存,才使得他们突兀于民族之林,耀眼于世界。
西江千户苗寨,个性的苗寨!让我迷醉得不愿醒来的苗乡!我惟愿,这颗西南土地上的明珠,一直保持着它的光芒,永不暗淡!
发布时间:2021-12-28 21:08
上述文字是💠《醉在苗乡》✨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八月二十 ,对他来说是个黑色的日子,他婆带着对他的牵挂离开了人间,他婆离开的前一晚,平日里因病都不会说话,却突然眼含着泪水,拉着他父亲的手颤抖地说:“娃就靠你了,成...
今年春节是父亲五十岁寿日。父亲要进城了,村里大大小小的人都知道父亲在过完这个春节后要被哥哥接进县城去。在我们那个小小的村落,这已经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了。 父亲却显...
散步是一个好习惯,所以我每天坚持。最喜欢走的是乡村小道,那软绵绵的泥巴路给脚无限温情,给诗意无限灵感,还能返璞归真。每天走上个一万步,绝对给血液来一个大周转,也是...
【一】 不是从山水的襁褓里分娩出来的我,却对山水有着一份特别的眷爱。面对祖国诸多的山山水水,总有一种想走近它亲临它的期待,渴望能有一天实现走遍山水的愿望,但时常也会...
天还蛮热,吃过晚饭后坐下来,感觉很久没有触摸键盘了,那么就随便敲点东西吧,跟我姐妹们分享下我最近的心情。 海葵走了,擦边一样的横扫而去,有惊无恐,还好还好,虽然没有...
说着说着年就到了跟前,现在过年的气氛总感觉一年比一年淡,且不说年龄大了过一年就更老一年,就这时候过年的习俗、方式都没有儿时那般热闹。那时候盼过年的心情真是迫不及待...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 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 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
夜深了,世界悄悄地进入了梦乡,人的思绪也胡乱地飞着。在梦里,想念的亲人、朋友,熟悉的同事都还在身边,我不会再感到孤单。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特别想谁,就能梦见谁。孤...
说起拨吊子,如今的年轻人几乎无人知晓。但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农家人家家都离不开拨吊子。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我儿时,就见过许许多多妇女使用过拨吊子。拨吊子的...
几年前,我曾到过乌镇。东栅,是乌镇东边的一条街。这条不足五里长的小街,有皮影戏,有寺庙,有大文豪茅盾的故居,有木雕馆,有土布印花染房外表宁静纯美,内涵沉实丰富的这...
年是什么?年是一轮的结束,也是一轮的开始;更是家人的团聚与一年在外奔波的犒劳。年是欢庆、年是红火、年是热闹。 儿时过年的场景依然萦绕在心头,渐行渐远。那时对过年的憧...
曾想过,写文字一定要写尽青山绿水,白石幽泉,写溪口春花,田园空旷,写梧桐小桥,烟里人家,素纸清墨一笔,都是人生惬意。没想过要多么奢华,简居布衣,拔草锄禾,与清风共...
幼学如漆。小时候背上的诗词歌赋谚、熟语现在依然记得。那首二十四节气歌,至今难忘。每到一个时令就自然想起,每读一次的感悟却不一样。好像读一次就遗失点什么。你听:“秋...
梅梅、素素、圆圆、满满、小弟和小妹: 当我一口气写完了你们六个名字,我的心中开始有着异样的感动,这种心情恐怕很少有人会体会的,除非这人也是五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