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功臣在古代可以说是一个高危职业,几乎所有的开国皇帝最后都会对他们下手,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汉朝开国功臣韩信对于汉朝的功劳居功至伟,刘邦曾承诺其“三不死”,可是为何吕后还是把韩信给杀死了?
刘邦之所谓对韩信进行承诺,是安韩信之心,同时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是出自于防范。所谓“三不死”,乃: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兵器不死。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稍稍动动脑筋不是做不到。所以,吕后为了树威弄权,让萧何配合,将韩信引诱入宫,封了宫门,灭了灯烛,倒吊起来,以竹竿签乱插,韩信焉能不死?
问题的重点不在于吕后如何违了刘邦的承诺,如何杀死韩信的过程。问题的重点在于为什么萧何要配合吕后,杀了这位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
有人说是因为韩信贪婪,刘邦退无可退。也有人说韩信是居功自傲,功高盖主不知收敛。还有人说是他性格执拗,不知权变。可是,当我想起韩信能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之后,总觉得这些说法虽然存在,但并非主因,这样聪明一个人,这样一个能受“胯下之辱”且不报复的人,为什么在权势面前不知进退?那只能说明一点,“胯下之辱”的故事是编造的,而非史实。如果是真实史实,我想韩信不至于最后落到如此凄惨之境地。
那么,韩信之死到底因为何故呢?
秦后的国家形态主流是分封诸侯国而非大一统,韩信的理念是前者,刘邦的理念是后者。理念不同,走向分裂是必然。
秦朝始皇帝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建立起集权帝国的第一人,二世而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大一统式的帝国制度对于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必然,但在秦代,尚属于“实验阶段”,当时的社会刚刚从封建的社会瓦解而来,诸侯国遍地。这种诸侯并存的国家形态是人人向往和依赖的主流思想。所以,作为韩信,他只想着自己能够做一个强大的诸侯,回归到那种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并存的形态之中。或者说,他想成为另一个项羽,做一个“太平洋的警察”。
但是刘邦不一样,他要建立的是帝国制度,和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一样,是皇权帝国至上的新的国家形态,是大一统的观念。项羽之所99胜而1败涂地,就是因为他理念上要回到诸侯国并存的形态之中,这种理念按照当时的历史条件已经是落后的了。
从历史的角度讲,韩信其实和项羽一样,败在对历史进程中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存在理念上落后的思维,刘邦则选择了历史进步的大一统思维,所以,韩信和项羽一样,最终会失败。
因为信念的不统一,导致韩信形成对刘邦政治上的阻碍
刘邦最终要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要完成这个任务,就不能再走分封功臣的老路,那样必然又会出现祸乱,那么,他怎么做的呢?在秦代郡县制的基础上,刘邦发明了郡国制,也就是对宗室和部分功臣进行了部分分封,同时实现郡县制管理,这其实是刘邦没有办法的办法,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国家管理制度之前,一切都是试验品。韩信受封齐王,楚王,事实上,韩信的目的达到了,他得到了想要的诸侯分封的形式,甚至是打起来做项羽第二的算盘,刘邦都应允了,是不是张良挖的坑咱不说。
但是这与刘邦最终要建立的大一统帝国明显背道而驰,也就必然会因为信念的不一样产生分歧。回到分封诸侯的时代必然会对中央造成威胁,政令不通,最后又走上分裂的道路,这是刘邦不愿意看到的,而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唯一的办法就是除掉韩信。
可是韩信是刘邦建国的功臣啊,他又不愿意背负一个杀功臣的名声,怎么办?
夫妻重臣配合,完成诛杀,当时的情况是这样,韩信已经被刘邦贬为了淮阴侯,这时候的韩信是没有任何兵权的,而且他被刘邦软禁在了都城长安。
在这期间韩信是极其不爽的,所以能不去上朝,他就不去上朝了。
突然有一天,刘邦听说代国的陈曦谋反了,他要出征去讨伐陈曦。这时候刘邦想让韩信一起去。
可是,韩信此刻正对刘邦不满呢。所以,他就拒绝了刘邦。
刘邦尽管很生气,但是,他还是自己去了。
就在刘邦去讨伐陈曦不久后,吕后得到小道消息说韩信要谋反了。所以,她就把萧何给找来了,要给萧何商量,如何来对付韩信。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韩信到底是真的反了,还是吕后诬陷的,是不是吕后就是想趁着这个机会除掉韩信呢?
说实话韩信被诬陷的可能性很大,毕竟那时候韩信手里根本就没有兵,他家里顶多也就是养了几个家奴,这样的人拿什么去谋反呢?
还有就是韩信若是想要谋反,在他手里有兵当楚王的时候,早就谋反了,为什么那时候他不反,到了没兵的时候又犯呢?
所以说韩信谋反是没有道理的。
不过吕后说他谋反,即使他没有反,也等同于是谋反了。
萧何就必须按照韩信谋反的事实,来想对策应对韩信。他告诉吕后,你就说刘邦已经平叛了陈曦的叛乱,为了庆贺要邀请大臣去宫里喝酒。
只要韩信来到宫里,你提前埋伏好刀斧手,到时候你要怎么处置韩信都可以。
吕后一听这个计策确实不错,所以,她就派了人去请韩信了。
可是,韩信并不相信使者,他说自己的身体有病,真的去不了宫里,所以,拒绝了吕后派来的人。
萧何一看,这种情况必须要自己出马了。
韩信一看萧何亲自登门来请他了,所以,他不想去也要去了。毕竟萧何的面子他还是要给的,可以说没有萧何就没有他的飞黄腾达。
当韩信跟着萧何来到宫里,突然之间萧何不见了,就剩下韩信一个人了。韩信知道大事不好了,但是,此刻的他想要逃也逃不了了。
所以,最终他被吕后埋伏的刀斧手给抓住,然后被吕后灭了族。一代兵仙韩信,就这样陨落了。
韩信之死,用一句俗话“狡兔死、走狗烹”,来形容再合适不过。即使曾经战功赫赫,等到风停雨住之时,韩信的结局只能是死。怪只怪,他在有能力自立门户的时候,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待呢?
发布时间:2023-06-07 00:45
上述文字是💠《韩信对于汉朝的功劳居功至伟,刘邦曾承诺其“三不死”,可是为何吕后还是把韩信给杀死了?》✨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封建制度下,最高的行政长官应该是宰相。这一官职的职责是辅佐君王、掌管国事,具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威。那么丞相和宰相是一回事吗?谁的权利大一些? “宰相”和“丞相...
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自囊日论赞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
提到三国时期著名的枭雄曹操,相信奸诈狡猾是其无法抹去的代名词之一。不管是在被广泛流传的《三国演义》,还是在各地传统戏剧中,曹操都是以奸雄、逆贼的白脸形象示人,而狡...
明英宗朱祁镇的父亲朱瞻基死的时候,强迫从死的妃子“哭声震殿阁”的场面强烈刺激了这位当初才是9岁的孩子朱祁镇,这段经历成为他一生的梦魇。他即位后的13岁那年,他的哥哥周...
张若虚是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知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二首,收录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
崇祯接手大明政权的时候,官员贪污腐败已经严重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了。奈何他再怎样救国心切,也无法改变前几代统治者积重难返的局面。 崇祯皇帝上台时,官场早已贪污腐败成风...
“梃击之案”,“国本之争”,“红丸案”等这些是一个皇帝亲身经历的,这个皇帝就是明光宗朱常洛。母亲是一个宫女,身世地位低下,他没有得到父亲的宠爱,小心翼翼在吃人的宫...
万历二十年的明朝已经走末期,在动荡中摇摇欲坠的帝国在这个时候却突然经历了一场战争。当时的朝鲜遭受日本的进攻,明朝在接受朝鲜的求救后出兵镇压日本。这便是万历三大征之...
《还珠格格》是我国一部现象级别的电视剧,它因为其老少皆宜的特点收获了全国无数观众的喜爱,那么有一个问题来了,剧中人物“福尔康”真实历史上有没有这么一个人呢? 提到“...
近段时间,《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相继播出,成为网友讨论的热点话题,这两部剧名字相似,剧情却没有太多关联,没想到在《三十而已》第9集中,这两部剧居然串场了。 剧中...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这首诗歌讲述的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出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一书,作者旨在...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大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大清张廷玉,身为一品大员却被连降三级,为何最终的结局落得“晚节不保”?究竟是谁把他推下了神坛? 清朝历史上,雍正皇帝...
神异传说之外的刘伯温 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他的家乡青田村(今浙江省文成)县南田武阳,按元朝当时的行政区划,属于江浙行省的处州路。 江浙地区向为人文渊薮...
古代封建社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有着非同一般的权力,其中清朝时期的雍正帝可以说是手段非凡,今天就由小编来讲述,雍正帝将大清牢牢掌握的两大秘诀之一血滴子,究竟有多厉害...
在古代的时候皇位争夺一直是非常激烈的,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唐朝时期的玄武门之变,但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杀了李建成之后为什么又要讲他的头颅给割下来? 客观地说李唐...
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过许多杰出的将领,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南明名将李定国,他以一己之力几乎收复半壁江山,大明亡了,他却仍在战斗 。 李定国本是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