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唐高宗李治既不是李世民的嫡长子,能力也不出众,李世民为何选择李治继承皇位?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唐高宗李治既不是李世民的嫡长子,能力也不出众,李世民为何选择李治继承皇位?》,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唐高宗李治既不是李世民的嫡长子,能力也不出众,李世民为何选择李治继承皇位?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同母兄弟。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李治既不是嫡长子,能力也不出众,李世民为何选择李治继承皇位?

唐太宗即位不久,立长子李承乾为皇子,时年八岁。为了培养李承乾,唐太宗可谓煞费苦心,不遗余力。李世民首先选择年高望重的李纲为太子少师。李纲的教育内容大体上以儒家君臣父子之道为主,师教严肃。“每谈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当时年幼的承乾未尝“不耸然礼敬。”唐太宗对承乾虚心接受师教,最初是满意的。然而,承乾生于深宫大内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成人以后缺乏乃父那样弓刀跃马,千里驰骋,接触民间,目睹社会动乱、民生疾苦的阅历,故而目光短浅、识不及远。”及长,好声色,漫游无度,然惧太宗知之,不敢见其迹。每临朝视事,必言忠孝之道,退朝后,便与群小廨下。而且承乾想方设法闭拒宫城的进谏规劝。当唐太宗发现了承乾的某些劣迹后,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期望与培养。

贞观五年六月,太子少师李纲病逝,唐太宗把教育太子的重任委之于左右庶子于志宁、李百药的肩上。李百药针对承乾颇为留心典籍及爱好嬉戏的特点,写了一篇《赞道赋》,以古来储君成败之事来讽谏承乾。唐太宗对此十分赏识,然而李承乾依然故我,于志宁、李百药只好灰心离职。

唐太宗考虑到李承乾虽有过失,然而仍有可塑的希望,认为只要有名师的指点,总可匡正果实。于是又无色了中书侍郎杜正伦为太子右庶子。杜正伦曾为秦府文学馆学士,贞观初以不畏触犯逆鳞而闻名朝野,唐太宗起用杜正伦的用意在于“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耳目所未涉,能无骄逸乎!卿等不可不极谏。”设身处地为承乾着想的用心可谓良苦。这时,承乾脚上患病,不能朝谒,失去了太宗对他教诫、监督的直接机会。

于是群小之辈乘虚而入,引诱这个“好声色”的太子走上了“奢纵日甚”的浪荡歪道。对于杜正伦的规谏,他全不理睬。杜正伦因而采取了从正面诱导的方针,着力弥补承乾“不闻爱贤好善”的缺陷。但是屡次开到都没有奏效,最后只得弹出底牌,想用乃父的私嘱来威慑他,冀其震惧,改过自新。但承乾作表奏闻,太宗难堪,只得迁怒与杜正伦,贬为州官,以示惩罚。

经此一波三折之后,唐太宗还未完全失去对承乾的希望,又选定当代宿儒孔颖达为太子右庶子,以匡其失。孔颖达坚守谏职,“每犯颜进谏”,面折承乾。承乾的乳母认为措辞过重,孔颖达不为所胁,反而“谏诤愈切”,并借撰《孝经义疏》之机,“因文见义,愈广规谏之道。”太宗闻讯后,深为嘉纳,赐孔颖达帛百匹、黄金十斤。可是承乾还是无动于衷,唐太宗只得另寻名师。贞观十二年,迁孔颖达为国子祭酒,遂命著名谏臣张玄素为太子右庶子。

面对太子不肖的现实,唐太宗一直没有放弃李承乾,但他的心情却时而有所动摇。这也难怪,因为皇储的问题历来都是封建皇帝德的政治难题。大约从贞观十年起,唐太宗开始表露过废立太子之意,这给子嗣和大臣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和行动空间。其中,最有竞争力的当属魏王泰及其僚属。

李泰是长孙皇后的次子,是承乾的胞弟,贞观十年,徙封魏王。李泰幼时聪敏绝伦,稍长善作诗文,成人后爱好经籍、舆地之学,深得太宗欢心,由此得宠。李泰的得宠与承乾的失宠大体上是同时发生、交互消长的。而唐太宗对丽台也是有意心许,并对之偏袒。贞观十年二月,唐太宗“以泰好文学,礼接士大夫,特命于其府别置文学馆,听自引召学士。”

李泰手下文人心领神会太宗的默示,便由司马苏帽出面,“劝泰延宾客著书,如古贤王。”于是,李泰奏请撰著《括地志》,物色著作郎晓得眼等四人撰写。由于唐太宗的大力支持,经费充裕、待遇优厚。“士又文学者多与,而贵游子弟更相因籍,门若市然,”这位李泰夺嫡打响了第一炮。

贞观十四年正月,唐太宗临幸魏王泰宅邸,赦免雍州牧长安县囚徒死刑以下罪犯,免延康里当年租赋,赐泰辅料及同里老人各有差等,这是一种特殊的恩宠。四年前,李泰生母长孙皇后身患重病,承乾建议赦免囚徒以祈求福庆,唐太宗没有照办。此时此刻,唐太宗却为爱子特别开恩。他的这种做法已经逾越了礼制,但他却不以为然。

唐太宗对魏王的宠爱是很明显的,但他无法在嫡子继承制与自己的心意之间作出割舍。然而,自贞观十年至贞观十六年以来,从唐太宗对魏王泰有意偏袒并着力扶持他的实际行动上来看,唐太宗是有意让魏王泰再合适的机会到来时成为储君的。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唐太宗亲手射杀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在血泊中登上太子之位。两个月后,唐太宗即位。贞观元年,唐太宗依定制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当时,太宗诸子还小,他也不可能仔细考察每个皇子的德行。然而,随着诸子成人并有了自身的巨大势力后,矛盾冲突随之显现了出来。武德年间的故事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重演。

自武德六年以来,在李建成的主持下,秦王李世民开始被逐次削夺统兵权。此时,东宫周围也渐渐聚集了一批谋臣猛将,东宫借太子之位开始对秦王府形成弹压之势。当时年轻气盛而性格刚烈的秦王自然不愿看到这种情况,因此常怀戒备之心并伺机反抗。在杨文干事变后,李世民开始认识到,父王始终是坚决挺立建成的,因此他把怨恨之心有太子建成扩大到了父王,这也大概是权力使然吧!后来的玄武门事变是一次十足的政治大冒险,但李世民侥幸成功了。

失势的李渊无奈地退位,转由李世民执政。然而,李世民的怨恨之心并没有因此而消除,他依然把流血冲突归咎于父王的有意偏袒,并颇为自负地认为大哥李建成不具备储君应有的德行却枉居其位。诚然,胜利者是没有错误的,只是唐太宗心里始终找不到平衡。即位以后的唐太宗就很少去看望退位的父王,这被很多人看作是“不孝”。可是,极为自尊的唐太宗又怎么肯向父王认错,他又缺乏“掘地见母”的两全条件,因此父子二人的心结久久无法释怀。

十多年后,唐太宗开始面临当初与父王近似的抉择,立长还是立贤?他似乎开始理解父王当年的心情:依制——只能立长!可是他又不愿意看到才华横溢的魏王受到东宫的压制,因为魏王有他自己年轻时的影子。那么,怎么理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呢?或许这是一个未解之谜。糟糕的事情还在玄武门事变上,自己的这种流血政治会不会成为儿子们效仿的对象?这样,他就更有理由宠爱并呵护魏王,以防止因为怨恨再次发生流血冲突。

最后为什么李世民会让李治做皇帝?

第一、其实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规矩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有嫡长子就立嫡长子,如果没有嫡子那就将长子过继到皇后膝下,让对方成为正式的继承人。而李二郎和他的观音婢呢室友三个儿子的。老大因为造反被贬了,老二又因为品行不端让老爹不喜欢和皇位无缘。那按照顺位老三继承皇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第二、就是李治是个得利人。他坐看两位哥哥相斗什么都不用做最后轻松拿到王位。这里就不得不提一提他的两位哥哥了。他大哥是李承乾,这个老大吧刚出生的时候也是很受宠爱的尤其是他生而早慧,就是说小时候特别的聪明,惹人疼爱李世民非常的喜欢他。就把他立为了太子。但是呢越长大这个李承乾越荒诞,甚至说出了来日当了皇帝就投奔突厥做个将军。就这可把李世民给气坏了。而且他还喜欢男的不喜欢女的,养了个情人在自己府中。这让李世民知道后非常的生气。

但是秉持着我儿子是好的,他学坏了都是你们带坏的这种想法,李世民就把那个情人杀了。本以为李承乾会悔改,但是没想到变本加厉。而这个时候他的二儿子李泰开始不满足只当一个亲王了,他的野心开始膨胀,每天陪在李世民身边,暗指东宫。这个时候李承乾因为密谋造反的事让他老爹大为震怒就给贬了,没多久就死了。

李泰一看自己这不就妥了嘛。但是他还是不放心,他就去吓唬他小弟弟,李治的单子非常的小,就真的给吓住了。每天都精神恍惚的就让李世民看出点问题。在逼问之下知道了李泰吓唬李治的事情。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开始防着李泰了。后面再次进行试探发现李泰其人并不可信,李泰就这么的被他爹给厌弃了。由此开始,李治进入了无竞争模式,两个哥哥都凉了,也就只剩下他了。

而第三点也是因为李世民因为早年杀害哥哥和侄子的事情而生了心病。倒不是多后悔而是单纯的不想自己的孩子走上这条路。于是选择一个心性仁慈的人就成了他选择接班人的标准。而李治软弱是软弱了点,但是是真的仁义。而后来也验证了李世民的眼光。李治在登基后并未做得太过头。

第四方面就是朝臣们的影响,这个时候就要说一个人了,这个人就是长孙无忌。他是李世民的发小也是他的大舅哥。李承乾被废了以后,李泰和他并不相熟反而是李治年纪小好掌控。而到了晚年李世民是相当的信任长孙无忌,于是就听了他的举荐,最后李治的太子之位就这么的定了下来。

发布时间:2022-06-12 03:27

上述文字是💠《​唐高宗李治既不是李世民的嫡长子,能力也不出众,李世民为何选择李治继承皇位?》✨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林徽因现代诗《别丢掉》——纪念那个她究其一生也无法忘记的男人

1931年,对文坛来说是一个损失年,这一年34岁的徐志摩先生逝世。在众人的扼腕叹息中,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林徽因的表情,但大家都知道徐志摩是为赴她的演讲会而遭遇不幸。此事过后...

[历史] - 2021-11-01 18:35:59

明朝皇帝朱棣为何被称为“明成祖”,这其中包含着什么含义?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个王朝,在它历代皇帝中以朱元璋和朱棣最为出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朝皇帝朱棣为何被称为“明成祖”,这其中包含着什么含义? 朱棣在没成为皇...

[历史] - 2023-05-18 03:08:02

唐朝名将郭子仪为何能够得到朝廷百般信任?

郭子仪什么来头,为什么可以得到朝廷万般信任,公元779年,郭子仪还被尊为“尚父”,死后被追赠太师一职。而说起郭子仪,不得不提的还有他的足智多谋。 郭子仪雕像 郭子仪,公...

[历史] - 2023-03-29 06:18:22

颠覆历史:揭中国古代七宗惊天谜案

导读: 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中给我们世人留下了无数的瑰宝。然而,历史在为我们留下无数值得研究和典藏的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不解的谜案。以...

[历史] - 2023-06-01 04:09:31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有什么典故?

战国时期涌现出来了许多杰出的将领,廉颇作为其中打仗厉害同时还有德行的一员老将,在后世中有很高的的评价。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成语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历史] - 2022-01-14 16:47:06

金国迅速走向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金国的正式国号是大金,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天庆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建都立国,...

[历史] - 2022-07-22 09:07:02

《锦心似玉》琥珀最终选择了林世显还是十一娘?

《锦心似玉》琥珀最终选择了林世显还是十一娘?在《锦心似玉》剧中,琥珀是十一娘的婢女,同时也是罗大太太安插在十一娘身边的眼线。琥珀在跟了十一娘之后,虽说是不是的会向...

[历史] - 2021-12-28 02:50:39

“灭十族”惨案大揭秘:明成祖为何要灭方孝孺十族?指的哪十族

明成祖时灭十族是指哪十族 朱棣灭十族的故事是指:公元1403年,朱棣下令将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方孝孺处以“灭十族”的酷刑。我们从各类历史剧中,熟知“灭九族”。而“灭十族”...

[历史] - 2021-06-19 00:15:40

武汉保卫战 歼敌最多的一场战役

战役背景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人口超过二百万,该市被长江及汉水分成三部分:武昌、汉口及汉阳,武昌是政治中心,汉口是商业的集中地,汉阳是工业重镇,...

[历史] - 2022-10-10 19:25:06

昔日西楚霸王项羽究竟有多厉害?9战9胜,将20万秦军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抹去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过许多杰出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昔日西楚霸王项羽究竟有多厉害?9战9胜,将20万秦军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抹去。 项羽就是我们所说的含着金钥匙出...

[历史] - 2023-05-13 01:14:47

吴起的妻子是谁?吴起他一共有几个妻子?

历史上,没有太多关于吴起的妻子的说明,但是关于吴起的一系列故事中,我们却可以发现吴起妻子的身影。经过几个不同的故事版本,我们发现,吴起的妻子似乎不只有一个人,而是...

[历史] - 2023-02-28 21:36:53

太平天国究竟有哪些原因导致它失败的?

太平天国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在1861年洪秀全实行“改政”,先后将国号改为“上帝天国”和...

[历史] - 2022-07-07 23:57:09

建文帝朱允炆究竟去了哪里_关于建文帝下落的几种说法

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将“洪武”改为“建文”。然而可悲的是,建文帝在位仅仅四年,就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推翻,而下台后的建文帝的去向,却成了千古疑案,众说...

[历史] - 2023-05-13 17:46:09

纳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列举明朝男子纳妾的资本

古代皇帝可以有嫔妃无数,在往下一级王公贵族也能有多个妾室,不过到了平民,就很少有人纳妾了,可见纳妾对社会地位和财力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历朝历代并不提倡平民纳妾,娶妾...

[历史] - 2022-03-12 13:08:17

中国历史上人品最好的皇帝是谁?竟死于非命

在古代社会,皇位传承一般都讲求“父死子继”,一旦刻意打破这个规律,舍近求远,避亲就疏,让宗族子弟入继大统,而把亲生儿子撇在一边,坐冷板凳者必然与承袭者势同水火,极...

[历史] - 2021-10-02 02:09:05

《雍正王朝》:弘时如何跌入万丈崖受父亲嫌弃,背后与八王爷有关

历史上弘时并没有太多突出的戏码,不过却也八爷也有着诸多的联系,要知道由于某些缘故,雍正将自己的儿子弘时过继给了八王爷允禩,而这一年也恰好是雍正收拾老八时机的成熟。...

[历史] - 2021-05-05 20:33:44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