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开始,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清朝为什么能统治中国近三百年之久?清朝统治下的近三百年,中国到底失去了什么?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不自由的时代。
满族人以一个部落的力量在东北兴起。在满族人内部,传统部落军事民主制度逐渐被努尔哈赤的独裁代替;在八旗设立以后,每一个旗的旗民都是旗主的奴隶,而所有的八旗都是努尔哈赤和他子孙的奴隶;汉军和包衣,都是奴隶之下的奴隶;汉人和百姓,甚至还不够资格做奴隶。
中国从秦始皇以后,政府和内廷,基本上是平行的内外两个单位。政府官员并不是皇帝的私人奴仆。汉唐朝廷都坐而论道,大臣们都有座位;宋朝以后,宰相必须站着回话;明朝十分专制,朝廷之上动辄以廷杖惩罚官员——但是,大臣还是坐着和皇帝对话的。只有在清朝廷上,举朝匍匐跪拜,人人口称“奴才”——这是一个皇权最凌辱官员的时代,更不要说凌辱一般的百姓了。三百年来,在这种统治气氛之下,一般百姓,甚至士大夫,其自尊心都已经被斫丧殆尽。
清兵入关以后,八旗的作战能力有很大的改变。在关外时,他们是部落兵的编制,王子们是将帅,所有的部落男丁都是战士,旗营的战斗力相当强。入关以后,打了几次内外战争,旗营能征善战的战士们折损不少。更重要的是,八旗男丁出生以后就有粮饷,一辈子由国家养着;在作战时,八旗的精锐先让汉兵冲锋陷阵,打得差不多的时候,旗营才出动。到了这个地步,旗营战士相当于贵族,平时养尊处优,打仗时也不是在前线冒险,长久以后旗营战斗力当然衰弱了。八旗子弟犹如富贵纨绔,训练也并不严格,两三代以后,到康熙晚年旗营的作战能力已经不足称道了。
清朝的建制军,号为绿营,大部分是继承明代的卫所体制,在各省各地设立提督、总兵等官制,分别率军戍守,有事出动,先从战事附近的提镇发兵,不足时才调动其他地方的绿营。这些绿营将士身份上不如旗营,训练和装备也都不足,等于是二等部队。康熙以后的战争,绿营扮演的角色却越来越重要。到了乾嘉时代,几乎所有的重要战争都是由绿营出动。绿营平时既是二等部队,再加上清皇室对于汉人并不信任,所以这些绿营的名额常常不足。一旦有事,命将出师,带兵的军官不得不临时招募添补缺额,正所谓“驱市人为兵”,怎么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呢?
嘉庆、道光以后,绿营更不如以前。所以,平定川楚教案和太平天国,有不少乡勇担任战斗任务,立了战功,才将他们编入绿营的编制。清代过了一半,实际上已经没有真正可以作战的部队了。湘军、淮军都是以乡勇为名招募的私人部队,国家根本指挥不动。整体说来,清代中国人口从差不多两亿逐渐增加到四亿多,而旗营和绿营的编制,总数不过百万余众。这么大的国家,有这么多的人口,而只有这么一丁点的常备军,而且训练装备都很不足。等到清代晚期,内乱外患纷至沓来,那时的中国根本是一个没有国防的国家。
清廷延续明朝的科举制度,也接下明朝留下的传统。
科举制度以八股取士,只考“四书”,而且“四书”的解释以朱熹注为主体。清政府从一开始就对中国儒生的批判时政十分戒备。他们一方面罗致人才,以高官厚禄收买人心;另一方面又兴起文字狱,压制汉人的民族主义。
于是,一切检讨政治制度,或者对当时事务的议论,都不是皇室所愿见的。吕留良、金圣叹等案件,都是杀头的罪名。在压力之下,虽然还有些人不求仕进,仍旧致力于经世济时的讨论,但大多数的儒生都慢慢退缩到安全地带,有的从事于经学的研究,有的专心做八股文章。
到了清朝末期,国势日衰,才有常州学派兴起,重视经世之学。更后才有以“今文学派”的名义借古说今,例如康有为的《大同书》等。当然,清朝晚年的洋务和维新之学大兴,终于将中国带入近代的世界。
乾隆晚年,马嘎尔尼使团来华时,因为和珅的阻挡,他们许久没有得到觐见皇帝的机会,后来又延长了他们在华停留的时间。这一个英国使团,包含了许多测量和调查人员,实际上是一个国情调查团。他们回去以后,向英国政府报告:这么庞大的清帝国,实际上组织非常松弛,几乎没有国防,军队的装备只配称为仪仗队,而不是作战队伍。
到鸦片战争时,当年随团来华的一个儿童,此时已经是英国国会的议员了。此人坚决主张英国应当对中国强硬,因为中国是没有国防的国家,而且中国的宫廷和官员,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完全懵懂无知。
到了清末,既有太平天国之乱,又有义和团运动,这两次老百姓的“起事”,都是在国家面临危亡之际。他们提出一些自己的理想,希望用“民间的力量”改变中国的困局。
可是,无论是太平天国还是义和团,他们提出的诉求都不可能真正改变中国的困局。康有为提出的《大同书》,确实依据中国文化中的理想国,规划了一个大同之世,其内容和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有相当雷同之处。可是,这一个思想的根源,还是从中国传统中引申出来的。
中兴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着实努力进行的洋务运动,则是从器物上学习西方——这三人都没有提过,要从中国文化本身进行彻底的改造。不少人,包括康有为、梁启超,努力推动君主立宪的改革;另一方面,孙中山等人提倡现代的革命。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那一声枪声,断送了两千年的帝制,终于将中国带出了传统,带进了现代的世界。
相对于封闭而散漫的清帝国,欧洲的发展在17世纪以后,却是走了完全不同的方向,为欧洲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欧洲启蒙时代,许多学者开拓了现代科学的基础。同时,也有许多技工借用新知识,发明了工业生产工具——蒸汽机的发明就是最重要的例证之一。
历史上,总以为瓦特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其实与他同时,已经出现了好几种不同模式的蒸汽机,瓦特只是作了最好的改良。这些新的工业资源本身,既代表了无穷的财富,也代表了国家之间努力争夺的项目。这个工业革命以后产生的掠夺力量,使欧洲的霸权处处横行。在欧洲列强争夺资源和市场时,国与国之间的斗争也非常激烈。战争的武器随着机器的发明,一天比一天更具有破坏性和杀伤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威尔逊总统提出“国际联盟”的观念,以其作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组织,希望一切国际间的矛盾和问题都可以在“国联”的架构下,经过国际公法的观念得到和平、合理的解决。欧洲为主体的近代世界,在17世纪以来的三百年间,有了非常迅速而巨大的改变。相对于清朝统治下中国将近三百年的闭关和停滞,西方国家却创造了现代文明,中国就远远地落在后面了。
清朝为什么能统治中国近三百年之久?
清朝国祚268年,在大一统王朝中也就是一般般,但是相对于同样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享国不足百年的大一统元朝,清朝可谓相当长寿,而且身为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可是参考了之前朝代的各种弊端,可以说是集大成者也。明清是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相比于同为君权高度集中的明朝,清朝在其基础上改进了很多。
皇位继承人方面。
明朝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制,也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好处在于避免了皇子之间为了皇位而自相残杀,弊端在于,只培养了一个太子,其他皇子就藩后在府邸就如同被圈养的动物一般,基本上就废了,这也是南明时期四位被拥立为帝的藩王中没有雄才大略之主原因之一。
清朝是立贤不立长,除了康熙朝明确立过嫡长子胤礽为太子外,雍正帝建立秘密立储后,清代就没有太子一说了,这样一来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位皇子身上,而且清朝王爷封爵但是不分封于外,都是留在京城,没有兵权但是拥有政治上的特权,可以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甚至危机时刻力挽狂澜,如咸丰年间的恭亲王。
党争与舆论导向控制。
明末的东林乱政是明亡的一大原因之一,至高无上的皇帝面对文官的报团竟然无可奈何,而且言官动辄大骂皇帝,而皇帝为了名声又不能随意处罚,给了满清的血淋淋的例子,所以清朝在制度上大力杜绝这种情况。
明朝的言官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早期这些部门更多是监督,经过开国以后重典治世后,风气开化言官上谏成为一种潮流,明孝宗弘治帝时期本着官员监督以察天子之失的原因更是广开言路,但是之后言官的发展就不受控制了,往往皇帝为了名声不处罚言官,言官为了名声使劲骂皇帝,发展到最后,言官上谏骂皇帝只是为了博名声,而不是为了国事着想。
明朝的党争特别严重,起源于明世宗嘉靖帝时期,成型于明神宗万历帝时期,并且通过立太子争国本一事造成江南士族利益代表东林党一党独大,皇帝面对百官报团也无可奈何,党争成为明亡一大因。言官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舆论的导向,而毫无疑问明朝皇帝对于舆论导向是越到后期越是失控。
清朝入关后先是通过剃发易服和跑马圈地来打压汉人,后来为了震慑江南士族更是对于有声望的文人大开杀戒,如顺治十八年的哭庙案就杀死了江南名士金圣叹等十八人。清朝时期的都察院言官基本上是摆设,根本不敢因为国事骂皇帝,清朝皇帝可不是明朝皇帝对于言官从来没有客气过。康熙帝时期更是大力打击江南士族,而且清朝皇帝更是通过满汉之分这两个最大的党派来在中间寻找平衡以大权在握,在这种情况下,清朝就没有形成过朋党。
康熙朝更是掀起延绵一百多年的文字狱,贯穿了整个康乾盛世,直到嘉庆帝时期才停止,在那段黑暗时期,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敢叫你身死族灭,乾隆帝时期更是借修“四库全书”之机广收天下书籍,将不利于清廷统治的书籍毁灭殆尽,毁的书与修的书几乎成为正比。清朝对于舆论的控制和打压朋党萌芽可以说是几近完美。
大一统政权,很多时候并非外部而亡,哪怕帝国后期垂垂老矣也可以压死周边小势力及其内部起义,内部的崩溃才是亡国之因,明朝后期朝廷的党争如火如荼,为了利益动辄互相倾轧,一次次错失良机,导致了弱小的努尔哈赤崛起,并且最终亡于流寇李自成之手。
强大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明朝真正亡国之因其实就亡于内部的崩溃,而清廷就借鉴了其中之因,首先没有在社稷上完全相信外人,并没有如明朝圈养藩王一般,而是保留诸王的部分权力,并且大力打击朋党萌芽还有控制舆论导向,这才是身为少数民族统治中国近三百年之因。
发布时间:2022-06-12 02:40
上述文字是💠《满清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为何能统治汉人近三百年之久?清朝统治下的近三百年,中国到底失去了什么?》✨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金国的正式国号是大金,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天庆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建都立国,...
在古代社会,皇位传承一般都讲求“父死子继”,一旦刻意打破这个规律,舍近求远,避亲就疏,让宗族子弟入继大统,而把亲生儿子撇在一边,坐冷板凳者必然与承袭者势同水火,极...
1931年,对文坛来说是一个损失年,这一年34岁的徐志摩先生逝世。在众人的扼腕叹息中,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林徽因的表情,但大家都知道徐志摩是为赴她的演讲会而遭遇不幸。此事过后...
导读: 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中给我们世人留下了无数的瑰宝。然而,历史在为我们留下无数值得研究和典藏的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不解的谜案。以...
明成祖时灭十族是指哪十族 朱棣灭十族的故事是指:公元1403年,朱棣下令将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方孝孺处以“灭十族”的酷刑。我们从各类历史剧中,熟知“灭九族”。而“灭十族”...
历史上,没有太多关于吴起的妻子的说明,但是关于吴起的一系列故事中,我们却可以发现吴起妻子的身影。经过几个不同的故事版本,我们发现,吴起的妻子似乎不只有一个人,而是...
战国时期涌现出来了许多杰出的将领,廉颇作为其中打仗厉害同时还有德行的一员老将,在后世中有很高的的评价。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成语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锦心似玉》琥珀最终选择了林世显还是十一娘?在《锦心似玉》剧中,琥珀是十一娘的婢女,同时也是罗大太太安插在十一娘身边的眼线。琥珀在跟了十一娘之后,虽说是不是的会向...
太平天国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在1861年洪秀全实行“改政”,先后将国号改为“上帝天国”和...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个王朝,在它历代皇帝中以朱元璋和朱棣最为出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朝皇帝朱棣为何被称为“明成祖”,这其中包含着什么含义? 朱棣在没成为皇...
战役背景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人口超过二百万,该市被长江及汉水分成三部分:武昌、汉口及汉阳,武昌是政治中心,汉口是商业的集中地,汉阳是工业重镇,...
郭子仪什么来头,为什么可以得到朝廷万般信任,公元779年,郭子仪还被尊为“尚父”,死后被追赠太师一职。而说起郭子仪,不得不提的还有他的足智多谋。 郭子仪雕像 郭子仪,公...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过许多杰出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昔日西楚霸王项羽究竟有多厉害?9战9胜,将20万秦军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抹去。 项羽就是我们所说的含着金钥匙出...
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将“洪武”改为“建文”。然而可悲的是,建文帝在位仅仅四年,就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推翻,而下台后的建文帝的去向,却成了千古疑案,众说...
古代皇帝可以有嫔妃无数,在往下一级王公贵族也能有多个妾室,不过到了平民,就很少有人纳妾了,可见纳妾对社会地位和财力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历朝历代并不提倡平民纳妾,娶妾...
历史上弘时并没有太多突出的戏码,不过却也八爷也有着诸多的联系,要知道由于某些缘故,雍正将自己的儿子弘时过继给了八王爷允禩,而这一年也恰好是雍正收拾老八时机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