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刚统一全国时,面对的是一个凋敝的社会,他大力实行改革政策,采取铁腕手段,因此收到了非常好的成效。
明朝天字第一号惹不起的人物,当属明太祖朱元璋。
他的三十年执政,官场整顿风暴连番,开国功臣一扫空,成千上万官员获罪。以当时情景说,官员白天上班,晚上平安回来,全家就似过节般高兴。照三百年后史学家谈迁的叹息说:想想就害怕。
如此血雨腥风,和历代几位出名暴君比,真个毫不逊色。那他治下的大明朝,是否也似其他暴君们统治那般,举国鸡飞狗跳?百姓民不聊生?
真实情况却震撼:开国一穷二白的明王朝,国力蒸蒸日上。国家田亩八点五亿亩,远超汉唐宋元,压倒后来的“康乾盛世”。老百姓生活水平?民谣最生动:山市晴,山鸟鸣,商旅行,农夫耕,老瓦盆中洌酒盈,呼嚣隳突不闻声。
背负“残暴”骂名,一生励精图治,造就了古代史上空前绝后的经济奇迹。哪怕最痛批他“暴行”的后人,都难否认他的经济成就。
如此硬成绩,这位“暴君”如何做到的?
看看下面几件“雷事”,犯他手里会是什么恐怖后果,就知道他怎么做到了。
1,为官不为必严惩
朱元璋最出名的,就是对官场作风严格。其中最恨的一件事,以他自己话说:所任之人,往往导袭胡元之弊。也就是明朝都建立了,这帮官员还带着元朝的臭毛病。
户部主事赵乾就是典型,湖北水灾,朱元璋急红眼,急命他奔灾区,十二月出发,一路游山玩水,两月后才到灾区,又磨三个月洋工,五月才开赈。事后盘点损失,灾民伤亡触目惊心。
如此严重后果,户部领导却还淡定解释:这是元朝老习气,赵主事虽说动作慢点,到底活干了,算是业界良心了。朱元璋受不了这“良心”,一怒先把赵乾砍头,期间说好话的官员,统统拉出去打板子。圣旨更说得咬牙切齿:视民死而不救,罪不胜诛——不管老百姓死活的官,杀了都不解恨。
渎职官员赵乾,就这样用生命书写了历史记录: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位因赈灾慢而被砍头的官员。
2,巧立名目乱收费
县主薄,明代品级里不入流小官。但河北乐亭县主薄汪铎,却在洪武年间,火得全国都知道。
这位官员脑洞大开,弄出“佥派徭役”花招:县里干工程,家家要出力,不出劳力就拿钱。
捞了多少钱?每人被刮五匹绢,相当于六石米。对照当时工资:县令月薪七石米,主薄也就五石。财发的够大!
钱还没收完,汪铎就被愤怒的乡民们绑了,五花大绑押去南京告状。捞钱胆大包天的他,这下却被吓傻了。临近南京的时候死活不肯走,还留下一段振聋发聩的哀求:我十四岁读书,灯窗之劳至此,你可免我此番,休害我前程。
但事实证明,这位吓傻的主薄,还是太傻太天真。撞到朱元璋手里,哪里只是害前程?杀!汪铎等八名官员全数被砍头,脑袋挂在南京城里示众好些天。
但比起过往对这类事的愤怒,这次朱元璋很高兴,除了嘉奖绑押汪铎的乡民,还把汪铎进南京前的这番哀求,原话登在朝报上,通报给举国官员学习:做官不能太汪铎。
3,狼狈为奸连根拔
洪武十八年,一位县令通奸,引发一场血腥追捕,情节之跌宕,足以比肩警匪大片:溧阳县令李皋通奸案。
这位李皋县令,与溧阳皂隶潘富的小妾勾搭。被潘富捏住把柄,要挟着狼狈为奸。甚至还为帮潘富霸占民产,纠集人马打进民居强拆。
忍够了的溧阳百姓,由百姓黄鲁带领下到南京告状。朱元璋派“专案组”捉拿潘富。谁知到了溧阳扑空:潘富在乡绅蒋士鲁包庇下早已逃走,“专案组”紧紧咬住,不想这地头蛇经营多年,直到躲进崇德豪绅赵真为他安置的寺庙里,才被“专案组”调大军围住。
狗急跳墙的潘富赵真等人,纠集两百多亡命徒,“专案组”血战一昼夜,这才攻克寺庙,将这恶人拿下。
如此风波,激起了朱元璋强硬处置:李皋潘富处决,赵真蒋士鲁等帮凶们,三百零七户人家抄家枭首示众。前后处死一千多人,公认洪武年间,仅次于“四大案”的惊天血案。
4,敢玩套路一起杀
李皋通奸案,促成朱元璋出台中国古代史上独一无二的反贪法令:只要地方上有吏员害民,老百姓只要头顶一本《大诰》,就可直接把人绑到南京治罪。
这霸气法令,引起举国扬眉吐气:各地官道上,兴高采烈的农民,押着丧气的劣绅,手里挥舞着金黄封皮的《大诰》赶路。
但由此也引发过荒唐闹剧——沈显二事件。
嘉兴农民沈显二受里长顾匡欺辱,一怒响应号召,与邻居周官二抓了顾匡押送南京。路过苏州时,却遇乡老曹贵五说和,顾匡又赔给沈显二十五贯银钞,换了个自由。
谁知顾匡回家就反悔,竟又准备去南京自首。曹贵五和周官二得知也吓坏,三人一拍即合,竟联手把沈显二绑了,当“土豪劣绅”送到南京邀赏。
被联手阴了的沈显二,哪里肯吃这亏,绑到南京没几天,找了机会逃了出来。这下事情闹大,朱元璋亲自审问,总算把这桩“良民”“豪强”来回换身份的闹剧审清楚。
以当时通政司官员们的提议说:干脆和为贵,教育一顿放回去算了。朱元璋不干:这三人(顾曹周)说话,一会儿一套,实在太奸诈,全部枭首示众!
5,忍气吞声也是罪
面对恶人恶行,忍气吞声息事宁人,甚至看热闹做看客,这是否有罪?朱元璋回答:当然是!
比如镇江韦栋案。
这个镇江恶吏,十八人把持衙门,官老爷要看他们脸色,坏事做了一筐。
但朱元璋也恨当地老百姓,以他《大诰》里恨铁不成钢的斥责说:我已经颁布法令,允许你们把恶吏抓了进京治罪,你们怎么一点胆都没有?
为了让镇江老百姓长记性,朱元璋采取了雷人处理:韦栋团伙的街坊邻居们,除了要替韦栋承担大笔罚款,还要出工出力修城墙。好些老百姓因此倾家荡产,比韦栋团伙横行时还惨。
以朱元璋解释:所在城市乡村,见此为戒之——不敢和恶势力斗争,就是这下场。
6,数字化管理贪腐
朱元璋惩贪,历史教科书说法,贪污六十贯就是死刑。对照史料,才知这说法肤浅。
朱元璋的反贪,最大特点是数字化管理。
最轻的类型,是受贿却没枉法,一贯以下揍六十板子。每五贯加一级。到了一百二十贯?揍一百板子三千里外劳动改造去。受贿又干了犯法的事那就惨,八十贯后直接绞刑。
管仓库尤其高危,监守自盗这事抓的最严。只要偷了,不分首犯从犯,一样都是严办。一贯以下揍八十板子,到四十贯就杀头。只要上了一贯,胳膊上就刺字“盗官钱”,一辈子受这耻辱。
用公车更要小心,哪怕因公用车,载重不能超过十斤,超重就要揍六十大板。用船载重不能超过七十斤,超了揍八十大板。
而且还有一个死命令:哪怕遇上大赦天下,有贪污犯要特赦,那也是人可以赦,赃款照样赔。
至于教科书里常说的“贪污六十两死刑”?真实情况最惊悚: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塞草。也就是除了死刑和展览,最后还要扒皮做成人皮标本,摆在朝堂里供下任官员参观。当时的各地府衙,基本都有这类贪官标本,做官比看恐怖片惊悚!
7,亲率皇族斗旱灾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一辈子最重视农业,连官员犯罪,都能靠种地劳改来赎罪,经常教育官员的话是:别成天给我报祥瑞,谁要是地方闹灾没报,看我怎么收拾他!
可偏怕什么来什么。登基头一年,大明就遭大旱灾。急的朱元璋跑到父母灵牌前祈福,发誓要率领所有妻妾啃半个月草根,为百姓祈福。果然草根刚啃完,金子般的大雨就下来了。
谁知朱元璋刚舒坦一年多,洪武三年,大旱灾又来,规模范围比前一年还狠,朱元璋跑去父母灵牌前许愿都没用。这下朱元璋发了狠,干脆在是年六月盛夏,率领全体儿孙,身穿粗布衣服,郑重在南京郊外岳渎坛祈雨,整整曝晒三天三夜。皇帝外带一群龙子龙孙,累了睡草席饿了吃野菜,竟真个又把雨求来了。
但比起这拼命曝晒的精神,真正解决大明旱灾的,却是朱元璋一辈子都在干的另一件事:种树!
元朝留给朱元璋的最大遗产,就是钦天监一批世界级专家,这波聪明人早找到旱灾原因:缺树。战乱加暴政,大江南北植被破坏严重,当然免不了旱。
于是史上最严格全民种树法令,由朱元璋强制出台了:有五亩地以上的自耕农,就要种半亩桑树,否则就得多交一绢税。新种桑枣果树,都有免税优待。后来天下的军队卫所,每户都要种树。第一年二百株,第二年四百株,第三年六百株。敢不种?充军到云南自生自灭!
这番恩威并施,成果十分惊人,以《明会典》统计:中国当时果树总数,保守估计十亿株。生态环境也大好,从洪武十四年起,明朝自然灾害大为减少,就有种树的成果。
8,满头银发进王府
岷王朱楩,朱元璋第十八子,一直很得朱元璋宠爱。洪武二十四年封王,二十八年就藩云南。王爷就藩,要建新王府。云南那边紧锣密鼓,可修建计划报给朱元璋,立刻就卡了壳。
原来朱元璋一看预算,当场就头大。虽说账面花费不多,可云南穷地方,又刚打完仗。于是直接批复:若复加以兴造之役,于民情亦有所不欲。也就是云南这么穷,老百姓这么苦,再忙活修宫殿肯定不合适。捎带安慰儿子一句:十五年后民富力舒,作之未晚——儿子你就克服下,先忍个十五年。
但万没想到,这位岷王,却着实不让人省心:先是建文年间获罪,发配到了福建漳州。好不容易永乐帝登基后恢复了王爵,可又因为耍威风闹出人命官司,被明仁宗强制迁到武冈软禁多年,直到正统年间,才允许建王府。
这位王爷住进自己王府时,已经年过七十头发花白,进府的第一刻起,就止不住老泪纵横:十来岁被叫停的王府,今天总算住进来了。
9,老朱重农又扶商
朱元璋在位的另一诟病,就是“重农抑商”。
照很多学者说法,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极度重视农业,但严重轻视商业,尤其歧视商人。事实真是这样吗?
史实却告诉我们,朱元璋忍不了的一个事,就是盘剥商人。
朱元璋登基后的一大创举,就是废了元朝牙侩制度( 即当时由官府操纵的中间人,打着中介名义吃拿卡要,元末明初已是大害 )。谁敢打这招牌盘剥商人,不管官府还是私人,都“许邻里坊乡拿获”。也就是鼓励老百姓抓人,如果是官府中人冒充牙侩,全家充军到塞外去。
而朱元璋在位的一大“高压线”,就是千万别提加商税。有户部官员提出加大商税税率,立刻被他撤职查办。广东南雄商人在长淮关贩货,被关吏扣了货勒索钱,害的货物白砸手里。叫朱元璋知道后,立刻把关吏暴打一顿板子,俸禄全扣光赔给受害者。
洪武二十四年,传说中歧视商人的朱元璋,还给商人发了次大福利:由工部在三山门外连建了几十座房子,明朝叫“塌坊”,商人只要正常交税,就能使用存放货物,这下再不用担心被不法官员盘剥。捎带又严办一批盘剥商人的官吏。照朱元璋自己话说:税及天下纤悉之物,朕甚耻焉。也就是说盘剥商人,朕忍不了。
由于朱元璋忍不了,所以他人生另一大被无视的业绩,就是大明商业的直线发展:南京这样的大城市,人口有一百三十多万,商业场面“轮蹄交集”。吴江下面一个平望镇,规模都比宋代的小城市还大。后人津津乐道的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就是朱元璋“忍不了”打的底。
10,洪武之治的真相
朱元璋治理下的中国,到底是啥样?
照野史评书小说的形容,就是血雨腥风,今天抓人明天大案,十分惊悚恐怖。反贪风暴一拨拨,却貌似啥用没有,前脚刚反完贪,后脚又一批贪污犯。
但史料给出的真相,却远不是如此。国力民生方面,《明史》说“府县仓禀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也就是粮食多的吃不过来。做农民更是光荣,所谓“家给人足,乐于为农”,民风更有写照:有见遗钞于途,拾起一视,恐污溅,更置阶记高台处,直不取也——路上有人丢钱,拾起来怕弄脏了,就放在醒目位置,方便失主来找,就是不会据为己有。
最令后人警醒的,当然是反贪成果,朱元璋自己常自嘲贪官难教育,杀过一批又来一批,但以《明史》的赞叹: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吏治澄清者百余年。
元朝贪腐流毒清除,大明百年廉政,就是这强力铁腕整顿来的
发布时间:2022-04-11 08:57
上述文字是💠《这几件“雷事”犯到朱元璋手里,结局会有多恐怖?》✨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战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范睢,他对秦国的贡献究竟有多大,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出现的那一刻起,君主和大臣的关系就非常微妙。一些官员...
田忌是战国时期齐国名将,一生勇猛善战,知人善任,宽宏大量,是齐国的中流砥柱,为齐国成为战国七雄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不过田忌功劳很大,又不懂得隐藏自己,所以遭到齐国一...
在大家的印象中,中国最后两个朝代明朝和清朝,相对来说清朝的明君相对多些,而明朝除了前几位皇帝好一些以外其他都不行了,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皇帝...
导读:千古绝唱:霸王别姬的故事,项羽到底多爱虞美人? 虞姬究竟是什么人?她的绝世容貌如何?早已消失在历史帷幕的深处。在现 代,梅兰芳等艺术家,一直借题发挥,扮演《霸王别...
宋朝虽然朝政腐败,皇帝无能,但人民的生活过得还不错,军事力量也没有很差,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被辽和金完虐。 其实宋朝的军事实力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差,经常看网上说,...
汉朝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刘奭真是一位情种,爱情专一差点绝后! 汉元帝刘奭是汉宣帝的长子,刘奭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宠幸一名叫司马良娣的女人,除了司马良娣,太子刘奭还有十...
清朝时期有过很多著名将领,乾隆年间的福康安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他是如何成为大将军的呢?又曾经立下过什么战功呢? 福康安,是乾隆朝极为宠信的大臣,与闻名后世的和珅一样,...
端午节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节日,但是你知道吗?它的来历却还没有个肯定的说法。世界上有些事,因为时间太过久远,而且科学技术今天的我们还没有时光机,所以很多历史事件我们无...
竹林七贤是指魏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积聚饮酒、赋诗,由于地点位于山阳县竹林之下,因此被世人称作竹林七贤。在作品创作中继承了建安诗人之文化...
孙子兵法当中最为经典的一句话便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如果能够了解自己又能去了解敌人的话,那么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孙子之...
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载沣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这位摄政王的一生都充满着传奇色彩,他的一生都是在拯救晚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诞生了许多著名的食宴,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满汉全席起兴与什么朝代?放到现代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清朝入关以来,在清宫中宴会按惯例都是分为“满席”和“汉...
说到有名的诗人当然大多数都聚集在唐朝,因为当时唐朝的统治者都非常的喜爱诗文,所以唐朝诗人非常的多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唐朝有好多的诗人都是朝廷中的官员,但是也有...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商朝是如何...
众所周知,赵匡胤坐上皇位之后杯酒释兵权,收回权利的处理手段极其温和,为什么朱元璋的处理方式截然相反,把跟随自个打天下的一帮子人差不多都诛杀殆尽?朱元璋为何不学赵匡...
要说到历史上哪个皇帝最恨贪官,那就要非朱元璋莫属了,杀贪官无数却越杀越多,为何同样憎恶贪污的清朝雍正帝简简单单的用了四招,就解决了贪官的问题呢?是哪四招,我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