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科举场上发生一起舞弊大案,史称“南北榜案”,即著名的刘三吾科举案,又称 “春夏榜案”。
《明史》载,刘三吾,茶陵(今湖南省茶陵县)人。他曾在广西躲避战乱,明朝军队攻下广西,才返归茶陵。洪武十八年,刘三吾被召到京城。此时,他已73岁。当时天下刚定,典章制度缺少,皇帝迫切希望制定礼乐制度,德高望重的老儒生纷纷去世,全部礼仪制度及三场考试选取士人的方法多由刘三吾修改审定。
洪武三十年 (1397年)春天,礼部会试,朱元璋任命德高望重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官。担此大任,刘三吾既心怀感激,又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召集纪善、白信蹈等考官开会,研究制定考试程序,约法三章。在考试期间,刘三吾不顾年迈体衰,亲自去考场监考。会试前后,很多亲戚朋友、同窗故旧,甚至朝中大员、皇亲国戚,打招呼、递条子、请客送礼,想让刘主考网开一面,多加关照,都被刘三吾拒之门外。
会试结束,刘三吾亲自主持阅卷,一字一句斟酌推敲,生怕出差错。凡是被录取的卷子,都要再阅一遍,核实无误之后,方才张榜公布。
发榜那天,在着急等待中的举子们纷纷前来观榜。细心的举子发现,榜上的51人全都是南方考生,北方举子全部名落孙山。这时突然有人说:“这次主考官是湖南人,其他考官大多也是南方人,这里肯定有幕后交易。”北方举子们群情激愤,成群结队来到礼部请愿上访,要求主考官作出解释。同时,他们联名写御状,向朱元璋告发主考官刘三吾徇私舞弊,有意拔擢其乡人。
朱元璋大为震怒。他亲自召见刘三吾,询问情况。刘三吾一五一十,将这次科举考试的筹备、建立的规章制度、考试监考和阅卷评卷过程详细地向朱元璋作了汇报。朱元璋问:“榜上的51人全部是南方人,你不觉得蹊跷和可疑吗?”刘三吾答:“皇上,试卷都是密封的,看不到考生的名字和地址,确实是按照文章的好坏而定的。”“那北方人为什么一个都没被录取呢?难道他们全都是笨蛋?”朱元璋又问。“皇上,这事也不难理解。元朝鞑子一直统治着北方,实行高压政策,文人士子们更是苦不堪言,受尽了鞑子们的摧残,哪里还有读书的时间和环境,这可能就是北方举子没有上榜的原因。”刘三吾恭恭敬敬地奏答。朱元璋听了,不禁长叹:“这对北方人太不公平了,我一定给北方举子们还一个公道。”
刘三吾的解释,并没有打消朱元璋的疑虑,他决定另起炉灶,重新复核。于是,朱元璋传下圣旨,急召翰林院侍讲张信进宫,命他带领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等人,在落第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上榜。
张信,浙江定海人,自幼聪慧,博览群书,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甲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经常直谏朝政得失。这次和张信一起复阅试卷的有六七位翰林、侍讲,他们制定了三条规定:凡参加复核的考官阅卷期间一律不准回家;不许跟任何人接触来往;不准把阅卷的消息泄露出去。如有违犯,将严加惩办。
复卷过程中,有的同僚给张信建议:皇帝这次生气,主要是因为没有北方考生上榜,不如更换几名考生,选择成绩较好的北方举子上榜,以迎合皇上旨意。张信不同意,坚持以实际成绩定名次,不受任何人的干扰。
张信等人阅卷后认为刘三吾没有徇私舞弊。他向朱元璋汇报:“臣认真复阅了所有试卷,北方考生的文章确实不如南方考生写得好,不仅如此,有的考生在用词上还犯了禁忌。看来刘大人是公正的,没有营私舞弊。”并说:“科举考试应该以文章定优劣,以成绩排名次,这是历朝历代科考的惯例,不应有地域倾向。”朱元璋听了很不高兴,认为张信没有领会自己的指示和意图。
就在此时,朱元璋又接到举报,告发张信等人受了刘三吾等人的嘱托,暗中互相勾结,在复阅试卷中做了手脚。朱元璋更加震惊,决定亲自处理这起大案。当时,北方长期处在蒙古人的统治之下,人心涣散,一直观望徘徊,用科举的手段收服北方士子之心乃是当务之急,而刘三吾、张信之流不能真正理解皇帝的良苦用心。
朱元璋下令刑部立即把张信、刘三吾以及所有考官逮捕入狱,严加追问,并下旨礼部,将这次考试的试卷全部呈报上来,由皇帝亲自审阅,定下金榜名次。
刑部在严刑逼供下终于搞出了一个600多人徇私舞弊、行贿受贿的名单及证词。朱元璋于是称考官及先前负责调查之人与十几年前的胡惟庸案、蓝玉案有牵连,于是断然判决:白信蹈、张信以及同科试官二十多人,全部凌迟处死;刘三吾因年事过高,发配充军,以老戍边;所选51名南方贡士全部罢黜,受牵连者不下千人。
之后,朱元璋命翰林儒臣在落第的试卷中选择文章优秀者61人,重新廷试。这61人全为北方举子,竟无南方一人,所以又称“北榜”,也称“夏榜”。为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明朝政府于洪熙元年(1425年)设立南北卷制,南卷取士60%,北卷取士40%。至此,科场史上的第一舞弊案落下帷幕。
发布时间:2021-06-02 11:08
上述文字是💠《明朝著名“高考“舞弊案,“南北榜案”重考后竟全是北方人上榜》✨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孛儿只斤·蒙哥是一位著名的蒙古国大汗,为蒙古版图的扩张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下文小编将为大家讲述拖雷大儿子是谁,窝阔台为什么把汗位传给蒙哥。 拖雷大儿子是谁 托雷的大儿子...
红潮导语:《东陵盗案汇编》中记载:“捡得肋骨一条,脚骨二块,膝骨一块”。这些尸骨毫无疑问,是从地宫之中出来的,也就是乾隆帝后妃的尸骨。真是太凄惨了。 网络配图 乾隆...
水浒中豹子头林冲这一生的遭遇和高俅脱不了干系,那高俅在被擒到梁山上的时候林冲为什么选择不杀了高俅呢? 林冲本来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一身本事在教头之中,也是属于顶尖...
大多数人知道姜子牙是因为电视机《封神榜》,讲诉的是姜子牙带领众神帮助周文王取得江山的故事。 网络配图 小说、影视剧中的姜子牙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的座下弟子,后奉命...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暴君,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隋炀帝杨广的真实历史是什么?他真的是一位暴君吗? 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历史上还有一位著名暴君就是了,但后世提到他...
蒙恬重兵在手,最终没选择造反,而是束手就擒,我认为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蒙恬也认为他自己有罪。这个罪并不是他犯的,而是他弟弟蒙毅犯的。因为蒙毅犯了罪,蒙恬因此受到连...
历史上记载的刘备妻子糜夫人比较少,在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中都有亮相,后来就很少有提及了,那么历史上的糜夫人是怎么死的呢? 糜夫人,三国时期,蜀国开国...
赤兔马因《三国演义》中大篇幅描写而成为知名度最高的“神马”。它不仅耐力极强。在冲锋时更是能让武将如虎添翼。“马中赤兔”足以彰显赤兔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三国演义》...
经历了南北朝时期的乱世,又恰逢隋朝大治,紧接着又是隋朝末期是群雄并起,最终由李渊所统治的唐王朝完成了天下一统的大业,故而在唐朝初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名帅,今天就由小...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齐桓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我饿!” 想必这两个字一代霸主齐桓公最后的遗言,任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
说到道光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道光帝的书屋悬挂着他自己书写的箴言:“事愈大,心愈小;情愈急,气愈和。”此处便可看出,...
导读: 有关雍正篡位一说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津津乐道。雍正矫诏篡位“改十为于”,是清史中最广为人知的故事之一。此事件是说:“圣祖皇帝(指康熙帝)原传十四阿哥允禵天下,皇...
我国古时候人们结婚都很早,往往是十几岁时候就已经结婚生子,皇帝也是一样,在历史上很多皇后的年纪都非常小,下面要聊的这位就是一位年幼的皇后。 当读到南北史刘宋王朝末帝...
薛仁贵救驾李世民,看过电视剧《薛仁贵传奇》的人肯定知道有一个薛仁贵救李世民的桥段,那么在史书中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薛仁贵又是怎么救李世民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详细介绍下...
范文程是清初一代重臣,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范文程韬略过人,又能悟移人主,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巧...
元鼎五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