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始自终都认为写小说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一个作者可以写诗歌写散文,但未必能写小说。因为,对于任何一个作家来说,小说创作都是一项浩大的艺术工程。除必要的表现手法及创作技巧外,它还要求写作者要有足够的历史和人性感悟,足够的社会和人生阅历以及足够的思想和智慧。小说创作是一个作家文学创作达到一定程度和高度之后才可以涉足的领域,是对一个人整体创作实力的检验。尽管我曾出版过长篇小说,发表了一些中短篇小说,但回头来看连我自己也不太满意。我在尝试创作小说的的过程中遇到了各式各样的困惑和问题。但主要的有一下这么几点:
1.取材问题。
在创造小说的过程中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从生活中掘取素材?什么样的素材可以写进小说?怎样将生活中的这些素才提炼上升到文学的高度?我想这恐怕是每一个初学写小说的人都会面临的共同性的难题。其实这牵扯到一个很大的话题那就是创作和生活的关系问题。我们常说,文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唯一依据。因此,一个作家能不能深入生活,深入到什么程度将直接决定着其小说的成败与否。大凡比较成功的小说都是深入挖掘生活的例证。因此说有志于小说创作的人首先就是要深入生活热爱生活。要能在生活中捕捉真善美。作家陈忠实在《创作感受谈》一书中这样写到;一个作家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有没有直接从生活中掘取素材的能力。有这种能力,他会不断地从生活中获得取之不竭的素材;不具备这种能力,可能就很难发展,再要硬写就可能导致模仿。关于创作与生活古人有一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说大凡写不下去的时候你就要考虑是否对生活的掌握不够。在此情况下我一般都会搁笔。转而去写散文什么的。写着写着突然对那个小说有了感觉于是回头再去写。
2.想像力匮乏。
有了从生活中掘取素材的能力并不等于你就能写好小说。因为,小说并不是照抄找搬生活并不是对生活原原本本的反映。我们必须对它进行艺术加工,上升到文学的高度。从生活素材到文学作品这个飞跃我们必须借助另外一样东西那就是想象,合理的想象。想象是文学的翅膀。似乎中国的作家普遍存在一个情况那就是想象力匮乏。你看看人家那个《哈里波特》是何等地匪夷所思。造成中国作家想象力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学与人文得分离。学文的不学理。学理的不学文。一个成功的作家应该具有一个宽广的视野,博大的胸怀以及一颗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之心。作家应该多关心自身以外的东西,包括科技天文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创作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想象是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该在此多下工夫才行。
3.语言文字表达。
文学说到底是语言文字的艺术。小说尤其如此。老一辈作家向来非常注意对语言文字的锤炼。像沈从文,老舍,汪曾祺等。相比较而言我们这一代年轻作者则远远不够。我阅读过一些小说,思想不能不说深刻,情节不能不说跌宕离奇,就连结构处理也可谓处心积虑。但一读那文字却如同在吃涩柿子,另人作呕。语言文字所表达出的那中或忧郁,或凄美,或激越,或亢奋,于人而言实在是一种精神和感官上的美的享受。小说的语言,特别是对话中的语言它最能体现出创作者本人的功力。好的文章只要读上开头几句就能将你吸引住。像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陈忠实的《白鹿原》。
说到小说的语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方言。小说中能不能使用方言,俗语/我的看法是可以用但不能滥用。现在有一种倾向,好象只要用方言都是脏字,什么操,靠。其实流传于民间和广大人民群众口中的方言,俗语,段子等有不少都是精华,是很能揭示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用。你比如,陕西关中的一些方言在一些农村题材的小说里就大放光彩。
4.结构及逻辑。
除语言文字外小说的一个重要要素就是结构和逻辑。结构是否完美,逻辑是否合理?这里逻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固有的秉性,和数理思维有关。而结构纯粹是一个技术性操作问题。我们应当承认,小说创作还是有章可循的。那就是一些必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倒叙,插叙,平行,粘连,嫁接等。在结构安排上我觉得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以及陈忠实的《蓝袍先生》均是上乘之作,一般人很难企及。
5.细节的处理。
一篇成功的小说应该经的起方方面面的考验。单现实中有不少作品却常常出现瑕疵,有的甚至是硬伤。例如:安妮宝贝有一篇名为呼吸的作品。写的是一个问题少女在面对爱情时的所作所为。应当说全篇小说总体上还算不错。但结尾却忽的冒出一句:林问我你知道刚才我想的是什么。这实在是一个画蛇添足似的败笔。类似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我们在完成一篇小说之后应反复推敲,反复检查。特别是在细节的处理上。因为细节往往会影响整体。
葛海林-山西(961689319)20:14:17
写小说为了什么?好小说和好看的小说区别在哪?
好看的小说和好小说的定义是不同的。好看的小说就是单纯的消遣,读者看得爽,能够从头看到尾。好小说则纯粹从评论者(艺术)的角度来定义它的价值,以及对读者是否具有深层次的启发。
笔者认为:在现今文学日渐衰败的景况下,写小说就是为了获得读者的认可,获得自我满足。而一部小说是否属成功之作,关键是让人可以不觉无聊乏味地看完它,隔一段时间后,再看到这部小说,或是由这个作者创作的新书,还会有再次阅读下去的兴趣。
也许你会觉得以上言词是对创作者的一种贬低,或者是对其作品的一种忽视,一种亵渎。但恰恰相反,在当今图书市场几乎三分天下(青春类、历史类、玄幻类)的局势来看,我们要求创作者首先摒弃个性化写作,通过掌握大众的阅读喜好进行创作。而是只有与市场相结合的作品才是雅俗共赏的作品,才是成功之作。
其实,小说创作与如何做一个社会人是相同的道理,正是所谓的个性融于共性。思想性、文学价值都较高的好小说不一定有市场,不一定受到读者喜欢。好看的小说却往往能够成为人们缓解紧张生活节奏、释放生存压力的一剂良药。比如,闻华舰营销策划机构的CEO闻华舰先生的《痛,就哭出声来》,比如曾在世界500强企业做到高层的王强的《圈子圈套》。
接下来,我们就小说创作这一问题进行几方面的探讨。
一、常见题材的分类与创作建议
根据个人创作经验,笔者认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小说,可以大致归分为以下几种:
1、玄幻小说
仙侠、修真、远古大地等等类别的小说都可归为这一题材。
市场简析:玄幻作者们受到黄易等玄幻大师们发散思维的启发,天马行空,把日本动漫、宗教典故、中国传奇等都信手拈来,在小说内容上,区别于传统武侠小说,往往强调天马行空的异想,场景总设置在没有具体时间年代的虚无飘渺情境中,角色都具有上天入地的超能力。
创作建议:1,内容上做到娱乐性强,人物往往飞天遁地、穿梭时空、驰骋星际,其语言和人物性格要幽默诙谐;2,开篇要做到引人入胜,这对于读者是否有兴趣读下去至关重要;3,题材离奇,YY得符合逻辑,情节中要有创新元素,从外部新鲜事物中汲取养分;4,文学性不可太强,要写得通俗易懂,但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做到通篇流畅;5,作品内容最好有一定的艳情描写,但是不可太露骨。6,布局巧妙而连贯,让人可以一口气读下去,但是别在每个细小的场景过多渲染。
2、奇幻小说
奇幻类作品包括了魔幻、科幻等,背景以西方或者异世大陆为主。
市场简析:《魔戒》、《龙枪》等成功作品已经为西方奇幻小说确定了很好的规则,以致国内许多作者纷纷遵循此规则来效仿。就目前市场上而言,不仅要求作者想象力丰富,笔下人物众多,奇异迭出,而且对于战争或者的层次把握非常到位。
创作建议:作者要进行此类题材的创作,要不,就做到场景规模具有史诗感,力求波澜壮阔;要不就另辟蹊径,溶入较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元素,让读者有新鲜之感。个人认为,富有魔幻色彩的西方玄幻小说不是目前国内作者所擅长的,而将西式魔幻的磅礴气势与东方的细腻感情相容的达者少之又之。所以,若非成熟大家,此类题材还是不要轻易尝试。
3、言情小说
有关都市生活、都市异能、成人情感、校园青春言情、历史言情等等以情为主题的作品均可划为这一类别当中。
市场简析:在以上所有的主题当中,最讨好的,要算校园青春言情小说和历史言情小说了。但是校园青春言情小说现在已经日趋呈低迷状态,原因主要是由于前两年青春文学的火爆,出版界盲目跟风,导致高版税、高起印量,所以,很多出版方承受不起。目前,只有韩寒、郭敬明、明晓溪等所谓名家在支撑这方天地。相反,历史言情和穿越性质的言情小说倒是日趋热火。从《后宫甄嬛传》再到《穿越时空之绝色神偷》,可谓风靡一时。
创作建议:笔者认为,言情就是童话,就是浪漫与梦想相结合的产物。1,不要盲目跟风,走青春言情创作路线时要慎重;2,可以考虑在都市生活背景上,适当加入玄幻元素,以它作为市场卖点;3,溶入轻口味的YY,与都市言情相结合,让主角多金,或者拥有超人的智慧等,但文中最好涉及爱情、阴谋和背叛。4,如果你文笔够好,再加上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不需太多),不妨选择走历史言情或者穿越时空这条路线,但务必做到通篇流畅、轻松、明快。
4、恐怖小说
凡涉及灵异、推理断案、悬疑等主题,风格中偏带惊悚的小说都可归列这一类别中。
市场简析:爱情和死亡历来是文学创作的两大主题。随着《地狱第十九层》、《碎脸》、《鬼吹灯》、《三岔口》等恐怖小说的热卖,但凡与悬疑、惊悚、灵异、恐怖沾点边的小说,不论网上网下,都有一批拥趸者,各个恐怖、灵异论坛的点击率惊人,一股恐怖小说的出版风潮开始涌现。所以,恐怖悬疑小说是非常够吸引人眼球的,这个市场的未来非常广阔。尽管如此,但目前中国的恐怖小说市场上形成品牌、具一定影响力的作品非常少,仍处在比较低迷的状态中。
创作建议:要想在浩如烟海的图书市场中搏出位,在对恐怖小说的创作中不妨考虑以下几点:1,体验式恐怖:情节相当诡异,紧张、刺激的场景气氛都营造得比较好,注重心理悬疑的描述。2,借鉴西方探案类小说,做到逻辑推理相当严密,每个恐怖细节都与案件丝丝相扣。3,加入异域风情、风水秘术、沙漠考古等等充满东方传奇神秘色彩的恐怖冒险元素,以诡异探险作为小说的亮色。可以借鉴如《盗墓笔记》、《鬼吹灯》等作品。
5、军事小说
这类军文又可以分为现实题材、未来战争和军团(或一支小分队)的时空转化(回到过去)三大类别。
市场简析:国内目前正在掀起一股势头强劲的军事文学热潮,大多属现实题材。而现实题材的军事小说,又称铁血小说,如果主题够新颖,符合主旋律,则比较适合拍摄成影视剧。相形之下,另两类就显得比较薄弱,但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它们当中的成功作有《狼牙》、《紫川》、《北京战争》等。
创作建议:1,既然是军文,就要写出军味儿,不能脱离军营这个元素;2,如果是把主题放在未来战争或者是时空转化上的,那不妨塑造一个英雄式的人物,一个不仅指挥作战厉害还是随时可能都会挂掉的英雄YY人物,另外,记得附带赠送美女,还要制造出西方大片式的恋爱情节;3,如果是选择现实题材的军文,不妨侧重中描写一个军旅中人成长的经历。描写他的心情故事、理想抱负和矛盾抉择,里面可以掺杂对现实的不满、战友的深厚情谊等。别把当他英雄来写,而是当成一个跟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6、武侠小说
这里指的武侠,不单指传统类武侠,还包括稍带穿越、玄幻、异侠性质的,以侠为主线的小说。
市场分析: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侠之大者这四个字曾经令多少青少年为之热血沸腾。但,传统武侠的类型并不适合新写手来写,传统武侠的鼎盛时期早已过去金古温梁黄之后,我们看谁的武侠?传统武侠作品的衰落已成定局。终其原因就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网络的产生,导致的读者阅读需求发生了变化读者们看厌了千遍一律的为国为民、江湖争霸,转而欣赏具有奇异能力的主角和情节离奇的作品。因此,武侠的宗主地位便被后来的玄幻所代替。
就好像以前综艺节目不多的时候,我们只能选择央视的正大综艺等节目,并且觉得它们非常好看。但随着湖南卫视推出幸运九七快乐大本营等新颖的节目之后,我们的眼球立刻被它们所吸引。
7、职场小说
职场小说现时越来越火,《杜拉拉升职记》就是非常好的作品。可以说,职场小说是80后的救赎。
小说写作的感悟
生活里有太多值得记录和值得思考的东西,小说这种题材用于完成这个任务,我觉得是非常好的。所以我喜欢在业余的时间用小说这种题材写一点自己的东西,好与不好,我写的很认真。这些年在不同的文学网站,也认真看了不少东西,觉得有一些话要说。
??很多人谈到小说的创作,作家的历史使命,时代的苦难与批判,社会生活的哲学思考等等,都是从大处着眼出语惊人高深莫测。可是生非惭愧,因为自己的水平有限,我只是把自己这些年读小说和小说写作的一些散乱而具体的体会写出来,也许只适合初学小说写作的朋友看。
一、小说的虚构性
??小说作为文学创作,不是记录生活的流水帐,即使是从生活里原本来的东西,也要有所取舍和改造。这就是小说的虚构性。但不是因为小说有了虚构性的这一特质,写小说的人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否则也不会出现福娄拜写《包法利夫人》写到最后,因为无法让她再活下去失声痛哭的故事。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作者与自己创作的人物互动的例子,小说的人物是作者虚构的,但这种虚构必须尊重生活的真实,才能达到艺术上的真实。具体讲我们设计了一个事件,那么这一事件发生后,事件中的不同人物由于地位、阅历、生活环境的种种不同,会产生出什么样不同的想法,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会有什么样的举动,这些举动又会导致事件下一步怎样的变化,继而再一轮涉及相关人物的思考、反应与做法。这和生活里是一样的,生活里的事件就是这么展开的,小说也必然要这样展开,这就是所谓源于生活的一方面。
二、小说情节的合理性
??说是反映生活的真实也好,艺术创作的真实也好,其实就是小说情节的合理性。这是生活小说创作必须遵行的原则。如果一个小说在情节、人物塑造上丧失了合理性,读者看了之后都觉得是在胡说八道,那它的道理多深刻,词句多优美就都没用了。前两天被车撞断了腿,过了两天和朋友一起去蹦迪这样的故事,这些年在网上看到过太多。
??其实谁都知道合理性的重要,可是一些朋友写着写着,为了让事件按自己的要求发展下去,就忘记了合理性这个原则。经常看到有的写手写这样的情节,甲对乙产生了误会,两人见面之后,乙要把误会说清楚,甲由于气愤,根本不听乙的解释,滔滔不绝地指责乙如何如何,乙几乎张不开嘴,只是不停地说你听我说,可是关键性的话就是说不出来,最后甲拂袖而去,误会越闹越深。这样的情节在生活里有可能发生吗?如果发生,或是涉及到不能言明的什么人、什么事,乙无法进行解释,或是乙的解释甲有另外的理解,根本就不信。而乙完全说不出来一两句话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一定要做好铺垫,不要简单到只是乙插不上话误会就发展下去。看过一篇小说,写两个非常理性非常阳光的大学生相互有好感,他们有很好的沟通与交流,结果有一天男生和一个同学闹了矛盾,那个同学的母亲正好是他们的老师,母子俩同谋诬陷这个男生。事情被男生察觉后,他当然很气愤,旁边另一个女同学在劝他,他十分生气地对那个女同学说:他妈的课我不上了!这个他妈的课,是指那个同学母亲的课。没想到对他有好感的女生路过听到,误会产生了。她不能接受这个男生说脏话,特别还是是对另一个女生说,她误会那个男生理性阳光的一面有欺骗的成份,也误会那个劝他的女生和男生有特殊的关系,所以这个感情刚刚荫动的女生没有做尽一步的探究就疏远了男生。这个铺垫就很合理,很好。
三、小说的立意(主题)
合理性的问题解决了,再说小说的立意。写一个故事很容易,但是我们的故事想要表现什么,这就是小说的立意,也就是主题。小说是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是作者要表现的东西。我不是要说我们的作品主题高尚与否,正确与否,但是小说必须有它的主题。完全没有主题的小说少而又少,可是把握不好、表现不清、甚至写乱了主题的小说却层出不穷。有的写手被生活里的某一事件感动,本身就没理清楚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写的时候就容易出问题,写着写着收不住笔,哪一段都觉得挺好,写出来就舍不得删,主题经常就这样被冲淡,被淹没了。
比如有篇小说,回忆六十年代被扭曲和迫害的一个叔伯辈的亲人的遭遇,情节里提到了爷爷,然后用很大篇幅描写了爷爷当年抗日的英雄事迹。而这段描写之前和之后,爷爷这个角色或是这段事迹对受迫害的人的影响,不论是生活现实里的,还是心理上的,再也不着一字。除了血缘关系,这个爷爷和这篇小说再也没什么可联系的地方,虽然那一段写得也很精彩,但爷爷这个不为主题服务的抗日英雄,在这篇小说里就成了一个非常多余的人物。
除了不必要的文字淹没主题的,也有的写手丢掉了必要的文字挖掘主题,非常可惜。看过一篇写官场权谋不得意的机会分子嘴脸的中篇,一开篇新局长上任,男主角惊喜地发现竟然是自己的小学同学,机会来了,故事开始了。可是两万多字写完了,男主角极尽钻营拍马之能事,作者却完全没有用到开篇埋伏好的老同学这一层关系。想想看《红楼梦》中的门子发现新上任的老爷竟然是葫芦庙里的故人贾雨村时,心中的暗喜、忐忑,接着侍机而动,鞍前马后,随之恃功而骄,终无善果。其情理脉络,通畅淋漓。说回上一篇,老同学本来在人物心理、行为,乃至周边同僚眼里的份量,都是可以大做文章,成为更好地为谋权主题服务的亮点,结果作者只提了一句就丢在一边,实在可惜。
四、塑造人物
按传统的说法小说有三个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但是现行的不管是哪一种说法,人物都是第一要素。由此可见人物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
很多写手塑造人物最失手的就是千人一面。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律师的车被人故意砸了,他非常气愤,告他!而一个小混混的车被人砸坏了,他也非常气愤,抄起地上的砖,砸那个王八蛋。当然同一个人物面对同一事件也会有不同的反应,但总的来说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红楼梦里的凤姐听到别人说了不中听的话,可以直接冲过去给人家一巴掌。但是如果是薛宝钗,这一巴掌就不能打。不是因为薛宝钗不能打人,而是直接冲过去不是宝姑娘的行为,不符合她的性格。如果我们的事件发展需要宝姑娘出手打这一巴掌,就要给她做一些铺垫。这样才合理。
五、语言风格
塑造人物除了行动,语言也同样重要。每个人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说同样的话表达同样的观点,不同的人说出来是不一样的。一个孩子参与社会斗殴事件,当父亲的很发愁,正好赶上老同学来串门,老同学劝他。这里的老同学是什么身份,如果是个什么局长,他会说,我说老同学,这个问题,可千万不能不引起重视啊如果是个一线的煤矿工人,他会说,老同学,这还得了,孩子这事可别不当会事一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就有不同的用词,不同的语气。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某句话说:这话倒像某某说的。这是因为听到的那句话一定符合了某某人的说话风格或是观点态度。而我们在一些小说里看到毫无语言特点的对话,其实这都是作者自己在说话。
说到人物的语言,要说说小说里的对话。不止一次地看到年轻的写手说对话不重要,我很不理解。还有,也许聊天室的影响吧,很多写手的对话是这样写的:
秘书:局长,这个材料写好了。
局长:嗯,我回头再看吧。
秘书:您还有什么事吗?
局长:没事了,你去吧。
看过一篇讲外语学习与应用的文章,里面提到对话交流中语言本身的作用只占20%,其余80%的任务是靠身体语言、语气、表情来完成的。他的这个百分比是否恰当姑且不论,但是他强调的对话中身体语言、语气、表情的重要作用,很有道理。试着再看一下刚才那段对话:
秘书毕恭毕敬地把材料递了过来,局长,这个材料写好了。
局长面无表情地接过材料嗯了一声,停了一下把它扔在办公桌上。我回头再看吧。
您还有什么事吗?秘书有点失望地看着局长问。
局长把身体靠向宽大的真皮座椅闭上眼睛说:没事了,你去吧。
一比较便不难看出,在语言之外对话有多么丰富的内容,对话的描写怎么会不重要呢?
我们创作的人物,从体态形象、脾气性格、动作习惯、出身、职业等方面,我们创作者自己都应该先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也许小说里并没有着力表现这些东西,但是作者首先必须非常熟悉自己创作的人物,才有可能非常自然地把人物表现的细致传神。
六、制造悬念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小说没有悬念很难成为一篇好小说。小说里要制造悬念抓住读者这很重要,但是不能为了悬念而悬念。看过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写的一个很烂的悬念。三个好朋友,其中甲的老公和乙发生了感情,甲察觉到乙有了婚外情就极力劝她不能这样,乙面对甲时也非常的矛盾痛苦。丙什么都知道却不便对甲直说,就话里话外的提醒甲,可是甲却明白不过来。直到甲有一天发现乙要去会情人,就暗中跟着要教训那个勾引了自己好朋友的男人,丙拦都拦不住,情急之下拽着甲说:你知道他是谁吗?甲不顾一切地回答:我管他是谁呢。结果三个人对了面。悬念造势够足,情节达到了****,可是问题来了。想想如果和我们自己有点关系的人有了情人,有人问你你知道他是谁吗?你会是什么反应,几乎谁都会谁呀?!我们可以到生活里去试试。所以这个悬念设计的就非常不成功。因为它脱离了生活的真实,假。而张洁在她的长篇《无字》的一开始,就写女主人公吴为想写一篇关于叶莲子这个女人的书,只写了个开头就放下了,一放就是三十年。接下来故事开始了,却没见叶莲子,也没提吴为要写作。叶莲子是个什么样的女人?为什么写了个开头就放了三十年?读者就始终被小说的第一段里的这些问题揪着,想看个究竟。当从后边故事的发展看到叶莲子与吴为的关系,看到叶莲子经受的苦难和吴为经受的苦难,也更明白了为什么吴为决心要为叶莲子写一本书,为什么会一放三十年,为什么放了三十年后仍然没有放弃。这个悬念就设计的非常好,象一条拉鱼网的绳头,一头拴在读者的心上,另一头兜着几十年的故事。
七、矛盾冲突
有朋友说我写的小说里没坏人,我不是故意这么写的,这是因为现实生活本来如此。我个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切忌作者先定位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更不能写成好人就什么都好,坏人就万般的不是。可是很多写手还真就写成这样。生活里我们身边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吗?有谁是从心里想做一个坏人的吗?只要想想这些,我们就不会犯那样很低级的错误。
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是这样的,矛盾的一方在诉说的时候咬牙切齿,恨不能杀了他!可是我们置身事外,尽管也在心里断着对与错,但是我们看矛盾双方有谁是十恶不赦必杀之而后快的呢?生活里的好与坏就是这样,所以不是我们写不写坏人,是生活里本来就很少有简单绝对的坏人。
电影《一声叹息》是个讲婚外恋题材的,这部电影非常值得肯定的一点就是没有写成一个批判稿。作者没有把冲突三方中的任何一个写成的道德败坏的坏人,而是从人性本身的角度,生活本身的角度,揭示了三个人在这场情感灾难里的困惑、艰难、无奈,让观众体会到婚外恋给三个人同时带来的不幸。刘蓓看着张国力无奈而歉疚地说到底还是爱上个有妇之夫;徐帆时而伤心地询问我到底哪做的不好,我改还不行吗?时而愤怒地责骂你个没良心的东西;张国力左右为难,面对来自妻子和情人两边的怨恨跪在地上懊悔地喊我不是人!
这些足够教育人了,作者的功夫下到家了,他不站出来再说什么批判婚外恋情的话了,不要帮着读者界定好人和坏人,当然也别帮着读者做其它的事,讲好我们的故事就够了。这就是《一声叹息》的作者高明之处。
必要的知识学习与储备。小说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会涉及到很多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不可能什么都懂,哪一方面都是专家。即使我们在写我们最熟悉的生活,还是会遇到一些我们不太了解的知识点,有的或者根本就是常识性问题,所以写什么要了解什么。比如你的小说里要写到一个医生,可能生活里你和这个医生的原型很熟悉,但是写他写深入了,偶尔一笔两笔涉及到他的工作状态,你和医生就变得陌生起来,这时候千万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乱写。不了解的问题我们可以找了解的人问,也可以写出来之后让了解的人先看看,不然要闹笑话。比如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写一个国家级的非常重要的研究机构,作者要让它出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故。结果他写一个研究员发现计算机硬盘数据全都丢失了,整个研究所上上下下全都傻眼了。稍有这方面常识的人看到这儿就会觉得非常可笑,因为我们自己的家用电脑硬盘数据要是丢失了非常可怕,而在一定级别的商用计算机应用故障里,特别是越重要的应用系统,数据丢失是最不可怕的故障,因为越是重要的系统数据备份的要求越严格。
葛海林-山西(961689319)20:48:43
八、细节描写
作者要站在故事背后,只让读者看到故事,让读者通过故事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感受结合,感悟到小说里的道理,千万不能作者自己站出来。要想打动读者,得靠我们笔下的功夫,比如小说里的细节描写。看过一篇文章,写一个传达室的老人去世了,一个叫周强的小战士走到传达室门口,想起老人两年来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突然对着营房在喊了一声,周强,你的挂号信!然后流下眼泪。这个细节作者写得非常好,他没有在这个叫周强的小战士走到传达室的时候站出来替他说他有多难过,也没写周强怎么回忆老人的音容笑貌,而是用周强抑制不住对老人的思念,自己再现了老人非常普通的日常行动这一细节,使小战士对老人深深的念与难过的心情,非常形象地跃然纸上。再说《一声叹息》中的一个细节,女儿藏起张国力的鞋子,让他无法离开家去找自己的情人,当他意识到女儿的举动找女儿要鞋时,正在用拉琴做掩护的女儿忍不住边哭边说:我以后回家好好写作业,好好练琴,再也不惹你生气了。张国力流泪了,心痛地抱起女儿。观众心里也流泪了,这个细节的震撼力无法抵挡。
写好细节既要靠挖掘,还要靠生活里多观察。人在生活中经常有自己都不易察觉的变化,比如一个部门经理,和员工交待一件事情,交待完了不放心就问,你听明白了吗?接着他要去和老总汇报,还是这件事,汇报完了也还是不放心,就问,我说清楚了吗?要善于发现,善于抓住人物、事件的细节,我们的小说就有了神韵,就有了博尔赫斯说的让读者每读两千字就有翻回去再看一眼的东西。
描写和介绍是不同的两种手法,在小说中,有的时候为了简要快捷地说明一些情况,必要的介绍是要有的,有的作者甚至通过各种形式把介绍写得出神入画。但是毕竟小说不是说明文,一定要把握好介绍与描写的关系。比如写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可以这样介绍出来:他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男人,甚至在上班经常乘坐的公交车上,和让他出示月票的售票员大喊大叫。也可以这样描写出来:听见走到身边的女售票员说: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他用力掏出月票瞪着她,你什么记性,烦不烦!售票员抬头一看又是他,笑了一下。在后边这个描写里,没有出现暴躁这样的字眼,但他的行为和售票员看到又是他已经让读者明白了一切,人物的刻画更丰满鲜活。如果小说通篇充满了介绍,那它还是小说吗?它能打动人吗?很多年前央视热播《爱你没商量》,其中的女一号周华是一个美艳惊人、聪慧宽厚、才干过人的好姑娘。而在几十集的电视剧里,这些特点全是靠别人在对话中讲出来的,看似描写,其实是苍白的介绍,因为几乎看不到一个情节表现了女主角的这些品质。观众看到的是一个暴躁蛮横、自以为是,长相一般(宋丹丹主演)的女人。很多人看了以后都问周华到底哪好呀?所以你介绍的多好都没用,要通过你的描写让人物现身说法,表现出来。当然那个本子里女主角在身隐绝症,面对委屈等一些情况下,有几次过激或是过份的举动,造成需要的冲突与矛盾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之后,这个聪慧宽厚的姑娘如果对自己的情绪变形有一些歉疚的自省,大家也就看到了作者要表现的女主角。
还有一些写手,小说一开篇,岸边的柳树山上的云,淡淡的清风溪里的水,忙了半天五百多字了,故事还没出来。我们写东西不是为了写好了藏起来的,一定是想让人看到的,如果不是的话,我们自己想想不就行了吗?可是写成这样怎么给人看?编辑看了头两段没看到抓人的东西把我们的稿子放在一边了,读者看了半天耐不住性子,去翻别人的东西去了,那我们的心血不就白费了嘛。
有些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在小说里可有可无,并不为我们的主题表现与情节推进出什么力,别舍不得,删了吧。
现在很多时髦的写手喜欢在自己的小说里放一些散装英语,其实这是很不好的。有的时候突然出现的一个外语单词,在表现人物或是环境上有着非常不错的功效,但是一定要谨慎,要考虑清楚它的作用。要加标注。曾经看过有人在自己的小说里写,要去Melbourne了,给他发了message,可是没有answer。幸亏我学过几年洋文。可是读者有多少不认得洋文的?而且这几个单词也不是象yes或是bye那么常用很多人都认识的。其实这句话就是要去墨尔本了,给他发了短信,可是没有回复。有必要弄这些英文单词放在里边吗?如果这样的文字因此让读者看不懂,是读者的悲哀还是作者的悲哀呢。写小说要踏实,不要卖弄。
最后用两句话说说错(别)字。认字在写小说来讲是不能再基本的基本功了,下点功夫吧。错别字是个小错误,丢的却是大脸面。
写小说的朋友,特别是年轻的朋友们,我写的这点体会可能很土,也很俗,但是我觉得还是别动辄卡夫卡的奇诡,米兰。昆德拉的深邃,动辄就质问这样写能超越巴尔扎克吗?最好踏实一些,先写好我们的故事吧。走路是要努力学习的,跑步是会走了之后渐渐心领神会的。套用一句老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读者不好糊弄,也不能糊弄。如果我们写小说忘记了这一点,那是在糊弄自己。葛海林-山西(961689319)20:59:13
小说写作的具体要求
小说是以局部把握整体、反映整体,截取生活横断面的语言艺术形式,富于变化、活跃和丰富多彩的文体特点决定了它的创作需要调动艺术的才能和运用技巧。本篇分别从以人物为本位、组织故事情节;结构的安排;运用典型化手法塑造典型人物;自然描写与社会描写;细节的描写和叙述视角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概括了传统意义上小说的写作要点。小说习作者可以从中具体地掌握一些小说的创作技巧。
一、要善于以人物为本位,精心组织故事情节
任何小说,情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当代作家王蒙曾指出:所谓没有情节的小说,实际上是用一些小的情节代替了总的情节,绝对没有情节的小说是不可能的。有的评论家说他的小说无人物、无冲突、无情节,他回答说:那岂不是同画符差不多了?其实我没有写过什么''三无''小说,我写的都是有人物、有冲突、有情节的,所谓无人物、无冲突、无情节的小说我是不相信的,我也从来没有那么做过。葛海林-山西(961689319)21:03:35
近现代小说,较多地摒弃了由叙述人完整描述故事的单一方法,往往打破故事情节的顺序结构。但各种技巧的运用,使作品依然保持了时序的连贯性和情节的完整性。即算是表现意识流为主的心理小说,表面上时空颠倒,过去、现在、未来交杂无序,时代氛围、人物场所、具体环境穿插叠映。但根据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向和事件的因果关系,情节在变化中依然是完整一体的。
作家们写小说,情节设置上一般呈两种倾向:强化或淡化。情节强化的小说,作者常常利用尖锐的、惊险离奇的情节来表现人物性格,作者往往将人物放在尖锐、严酷的矛盾斗争中加以磨炼和考验,造成紧张、激烈、大起大落的气氛和戏剧性的高潮。这类小说,其好处是吸引人,扣人心弦。缺点是过分强调巧合,多少丧失了一些真实感,让人一看就是戏,太戏剧性了,往往丧失了生活的开阔感和高瞻远瞩的距离感。有时候,过分强调情节,也会使人物在情节的安排下无所作为,使人物性格难以表现。情节淡化的小说,不写那么多的巧合、偶然、生死矛盾、巨大的悬念,而是力求写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平凡朴实,写平凡中的意义。如孙犁的《荷花淀》,几个农村妇女以送衣为借口,想去淀里部队上探看丈夫,小船划到半路,遇到鬼子兵,她们躲进荷花淀,鬼子船追上来了,男人们正埋伏在淀里,把鬼子船炸沉。作者写打仗,只用一百来个字,却把注意力放在白洋淀水乡美丽自然景物和水乡妇女的美的描写上。情节淡化的小说,其好处是保持了生活的自然本色,但处理不好,极容易写得松散乏味。严格说来,所谓强化、淡化,只是作者不同的美学追求,并不决定作品本身的质量。好的情节,无论淡化或强化,都应作到真实、生动、写出人物性格,展示出一定的社会生活内容。虚假的、老掉牙的故事,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肤浅的,脱离人物实际、不能反映社会生活内容的情节,也是谁也不愿意看的。
写作小说,一般情况下,往往是从特定的生活感受出发的。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被某些事件、某些人物打动了,觉得这些感触,能够写成一篇小说,于是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比较完整的情节。
葛海林-山西(961689319)21:04:30
写作中,常见的提炼情节的方法有:
(一)依据主干、充实血肉
作者在生活中发现某一事件,这事件比较完整,又有一定意义。作者对这样的事件往往不作大的改动,而是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来充实、丰富这一事件。如王蒙谈到《说客盈门》时,曾指出,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就是听来的,为了解雇一个工人,或是为了处分一个工人,在短短几天内就有二百多人来当说客,作者写作时,只把说客的人数改为199个,故事梗概并没有作什么改动,而是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将这个故事情节充实,丰满,使它灌注血肉。
(二)改头换面、更置关键
作者在生活中见到或听到某个故事,觉得这故事很有意思,但某个具体环节还不够理想,于是把这个故事稍加改动。如果戈理《外套》的创作。有一次,果戈理和一些朋友闲谈,听到一个笑话,一个穷苦的小官吏,酷爱打鸟,他节衣缩食,积蓄二百个卢布,买了一支很好的猎枪。可他第一次坐船出去打猎时,猎枪被芦苇挡入了水里。小官吏十分痛心,回家便病倒在床,再也爬不起,后来幸亏同僚们凑钱买了一枝猎枪送给他,才算救了他一命。果戈理后来写《外套》,利用这个笑话,把猎枪改为外套这一生活必需品,将芦苇把枪挡入水中改为行劫,将小官吏的命运改为一个悲剧,从而使故事情节更真实、更典型、更具思想意义。
(三)移花接木、揉和综合
作者将听到或见到的许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人物、事件,通过加工、改造,将它们综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如短篇小说《卖驴》:孙三老汉误入火葬场,这不吉祥的兆头与他怕政策变化的疑惑一拍即合。他决定把毛驴卖掉,不想到市场后,遇到老兽医老尚,他不但用神鬼鞭给孙三老汉治好了驴的病,也给孙三老汉治好了头脑中的病,终于决定不卖驴了。据作者介绍,这个故事是两个生活素材综合而成的。一个是八、九年前,在闲聊中听到一个故事,说某地一个老汉在拉脚回来的路上,因困倦在平板车上睡着了,毛驴拉着他往回走,半路上恰遇一辆驴车拉死人去火化,拉老汉的毛驴也一路尾随入了火葬场。老汉惊醒后十分气恼,把毛驴暴打了一顿。当他重新收拾缰脱准备回家时,不提防被惊惧的毛驴一脚踢在前额上,当场死去,结果真的被火化了。另一个生活素材,是作者蹲点时得来的。他认识了一位老兽医,这位老兽医出身富农,解放前家里养过不少骡马。牲畜病了,他喜欢细细观察,向懂行的人请教,然后自己摸索治疗,久而久之,积累了许多医术。解放后,他专门行医,以后在公社兽医站任站长,颇有名望,性格也很开朗。他的医术有许多独到之处,治牲畜脱胯即是一例,他既不用针药,也不用推拿,而是站在斜对面突然一鞭,使牲畜重心后压,借助本身的力量使胯骨自行复位。这两个故事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作者将两个故事加以改造、综合,便形成了小说的情节。
(四)依据情感,连缀片断
作者在生活,积累了许多生动的细节,片断;但这些细节、片断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这时,作者往往通过自己思想、感情的线索,将它联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就是这样写的。从小说的局部看,一个一个片断好像是不连贯的、分散的,但总起来看,又有着整体感。据作者介绍,他写这篇小说时,没有着意去编故事,而是依据情感,让细节一个一个从心里流出来。
(五)依据因果,环环推导
作者在生活中,获得某个片断、某个场面、某个细节,觉得很有意思,又觉得缺乏相对的独立性,还不够丰满。于是,依据这个片断本身提供的可能性、暗示性,规定性,回溯、铺垫它发展至今的过程,猜测它发展的结果。如高晓声写《陈奂生上城》,据他介绍,最初引起他创作动机的,是他本人住进了高级招待所看到高级招待所与农民暂时贫困的差别,住一晚就要花掉一个农民近十天的工资。他感到这太悬殊了,于是想让一个农民到高级招待所去住一晚,让他在沙发上、高级床上和地毯上尽情体验一番、表演一番、比较一番。于是他决定让漏斗户主陈奂生住进去。但是,陈奂生一般情况下是进不了城的,于是作者让他在政策开放以后进城卖油绳;卖油绳与高级招待所仍挂不起钩来,非要一个有地位的人介绍不可,于是引出了吴书记;那么吴书记为什么会介绍陈奂生住高级宾馆呢?这里一定有特殊原因,于是设法让陈奂生生病;而且这场病必须来势重,好得快,所以就安排他患重感冒。陈奂生为什么会患重感冒呢?因为他没有买帽子。陈奂生住进了高级招待所,吴书记又急于去开会,于是,陈奂生就能够单纯在招待所并且有充裕的时间去体验高级生活了。从作者构思的过程看,采用的就是因果推导法。
(六)依据性格,推导揣测
作者心中有比较成熟的人物形象,构思中将这个人物放在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环境中,依据人物本身的性格,去推测猜想人物会怎么做、做什么,从而构思出作品的情节。如契诃夫的《小官员之死》,写的是一个小官员在看戏时,不小心给前排座位上将军的脖子上溅了点喷嚏沫,他为此胆颤心惊,一再向将军道歉,最后竟为此事被吓死。这篇小说的情节,就完全依据人物的性格推导出来的。换一个人物,如果是张飞或李逵,定会把将军吓死;换了阿Q,恐怕挨了将军一顿呵斥后,他会在里暗骂儿子打老子,而且寻解脱。可是,在19世纪充满奴性的俄罗斯社会里生长出来的小官吏,他的命运,不仅是怕,赔情,而且是死。小说情节的发展,安全是人物性格发展的结果。一般说来,依据人物性格推导,与依据因果推导是有区别的。我们平时说的因果推导,指的是由原因到结果或由结果到原因的比较明显、直接的因果链条,它往往是单纯的、单线的,由一定原因,往往能推导出明确的结果,这里面并不包含着很多复杂的原因与变化。而人的性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体,始终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往往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瞬息万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与程序,比起单纯的因果逻辑更具有人物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无论用何种方法提炼、编织情节,都应该处理好人物与情节的关系。通常的教科书,把情节定义为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其实又对又不对。倘若事缘人起,事以显人,情节自然也就成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倘若编置情节时,见事不见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事件的趣味性、传奇性上,也就陷入了为情节而情节的恶障,很难成为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很难登大雅之堂给人以深刻的美感。因此,好的情节,应该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葛海林-山西(961689319)21:05:33
二、要善于安排短篇小说的结构
短篇小说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局部反映整体的语言艺术,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虽然不一定要重大的社会题材,但必须反映重大的社会意义。同时,它在结构安排上,也应见出匠心,一丝不苟。
安排短篇小说的结构,总的说来,头绪不能过繁,过程不能拉得太长,人物不能过多,铺述不宜过详,表达不宜和盘托出,高潮不能一个接一个。它应该凝练集中,以少显多。否则,极易写成压缩的中篇。短篇小说常见的结构形态有下面几种:
(一)情节结构
情节结构以事件的发生发展为结构线,小说的展开完全依据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事件的发生往往表现为一系列的因果链,承上起下,环环相扣,关系紧密。巧妙的作者,往往将情节搓拧、颠倒,使读者产生陌生感、惊奇感,但小说仍建筑在一个相当完整的故事结构上。情节结构的展开一般有开头、发展、高潮与结尾,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依据情节展开的线索,又可分为单线结构、双线结构、三线结构。单线结构往往是一人一事一线贯穿到底,情节单纯,其间间或有转折、曲折、升降等,但无论怎样地变化、反复,情节线索总是单一的。双线结构的特点是情节交叉或平行,前者如鲁迅的《药》,后者如《麦客》。《麦客》写父子俩一同去打短工,到了不同的人家,父亲在艰难的境遇中失掉自尊,偷手表被发现,内疚而归;儿子则被新生活搅起爱情、自由的渴望,最后就范于传统道德。作者把两个本来可以各自独立的故事交互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两个空间,两组人物、两组不同的人际关系和不同的情感追求,构成双重现实内容。这种结构,减弱了作者有头有尾讲述一个故事的封闭性,使小说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具有现代人的时空感。短篇小说还有三条或三条以上情节线索的。有时候,作者将三条以上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大故事里套小故事,如《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有时,则将几条情节线交织平行推进,形成一种网状结构,如王安忆的《小院琐记》。一般说来,三条情节线索以上的结构,初学者不易把握。
情节结构是短篇小说最基本的一种结构方式,它的优点是行动、吸引人,符合一般人的审美习惯,但又有它的局限性:①以事件为结构中心,作者的注意力停留在故事情节本身的生动有趣上,处理不好,容易削弱人物的刻画。②人物性格的展开或作者感情的抒发,需要足够的空间,但情节结构重视事件的纵向连缀,不能给人物发展在横向展示方面以更大的地盘,更不允许脱离情节规定的具体时空规定,作者必须时时抓住情节发展的线索并把它推进,这样就限制了作者创作的才华。③为了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作者往往不得不将许多代情节的过场戏塞进作品,这样的过场戏往往失去精彩,不利于人物的塑造。④情节结构将万花筒一般十分丰富的生活提炼为一个首尾完整的生活过程,让小说的一切因素都服从情节发展的因果链条,不能有丝毫的游离,这样做,很容易损失生活的真实性、丰富性,给人以编造、失真的感觉。以上这些局限,是安排情节结构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二)散文结构
有人觉得情节小说太显编造失真了,极力回避那种奇妙的、戏剧性情节,努力按生活的自然形态来描写生活,于是产生了一种散文似的小说。散文式的结构摒弃了那种由发端、发展而推向高潮,然后下降到解决的情节模式,它没有常见的紧张集中的情节,也不讲悬念、扣人心弦的戏剧效果,看来只是一些看似零碎的片断,仿佛与日常生活差不多,并不明显地表现起、承、转、合。它像一棵树,枝枝桠桠向各个方向自然伸展,各有各的空间,时空关系的设置很散。但仔细体会,舒展自如中又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很有点像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如孙犁的《荷花淀》、汪曾琪的《受戒》、《大淖纪事》,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到网走去》,都属这类作品。
散文结构往往给人自然本色之美。但由于它有意放弃了戏剧性的情节,有意淡化了事件与事件之间直接的、明显的因果关系,写作的难度也就大一些。它放弃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更需要写得深、写得美、写得可信,写得入情入理、津津有味,娓娓动听。它虽然写得开放、随意,但不能失之混乱、松散,要有一种整体的有机性。
(三)心理结构
心理结构又称意识流结构、情绪结构、心态结构、心理分析结构,是现代小说一种新兴的结构方法。它不按事物的因果律和时空关系来安排结构。而是按照人物心理活动的流程来组织材料,通过人物的回忆、联想、闪念、内心独白、幻觉、梦境等内心活动连缀生活片断。在这种结构里,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情节看不到了,内心秩序取代了事件秩序,心理时空代替了物理时空,生活场景、片断、细节将主要地通过人物心灵屏幕展现。而这种展现,有回漩、有倒流、有明暗、有跳跃,有时间的颠倒与空间的重叠,有时空的分解与重新组合。心理结构是心理小说所采用的主要结构方式,但又不同于心理小说。心理小说以人物心理为主要表现对象,而心理结构,有的侧重于人物心理表现,有的侧重于现实生活的反映。如王蒙的《春之声》与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同属心理结构,其表现的侧重点就有区别。
中国当代作家所采用的心理结构,与西方现代派意识流作家所采用的心理结构技巧,也是有区别的。
从整体看,他们都以人物意识流动为小说的结构框架;现实场景的描写只是作为人物意识流动的支撑点;时序的颠倒与溶合、自由联想情节的跳跃式穿插、心理分析形式的意识独白等也是他们常用的手法。但现代派作家强调人物意识流动是非逻辑的、非理性的、瞬息万变的,因此,他们笔下的意识流动是闪念性的,杂乱无章,互不关联,像散布的彩点隐隐约约地闪烁,画面感不强,读来晦涩难解。中国作家描写的意识流动,常常是回忆性的,情理性的,画面相对完整,无数心理片断的连缀往往构成完整的情节,反映出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心理结构的优点是:①以心理流程来结构作品,让作品的一切从主人公的心灵屏幕上放映出来,摒弃了由叙述人叙事、评价、描写、议论的手法,具有了传统小说没有的新质。②心理结构不受客观时空限制,可以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同时铺叙、交错穿插,或放射扩展,加大了小说表现的容量。③以意识流动为结构框架,在场面与场面之间,人物动作与动作之间,可以略去那些容易使气氛沉闷拖泥带水的过渡描写,摆脱了追求故事情节表面连贯完整的某种束缚,取材灵活。有利于人物精神世界内心世界的揭示,可以相当充分地揭示人物心灵的真实。但心理结构的局限也是明显的。首先,依据心理流程结构作品,极易写得拖沓、琐屑、冗长、晦涩,往往要读者重新梳理、索解。另一方面,这类作品,人物想什么往往很细腻,做什么却不太清楚、清晰,使人物形象性格内向、模糊。采用心理结构,要特别注意克服这方面的毛病。
(四)蒙太奇结构
蒙太奇是从电影里学来的手法,它和情节结构有相似之处,往往有一定的情节线索,但表现情节的手法不同。它的情节,常常以画面感很强的分镜头似的片断,跳跃性的向前推进。片断与片断之间,干净利索地省掉了过程性的交代。同时,它往往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交错地叙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断,通过一组一组镜头的组接,显示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和情节的连贯、推进。采用这种结构可以突破时空局限,闪现主要情节,省略繁琐的过程交代,节奏明快,视觉形象感强,穿插自然,变而不乱。但要掌握这种结构,必须熟悉电影艺术才行。
(五)板块结构
结构由几个相对独立的情节板块构成。采用这种结构方式,作者描写一个人物或景物后,往往把它放置在一边,又去描写另一个人物或景物,各部分自成一统,有对相独立的情节内容,形成了独立的情节板块。板块之间,一般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舍弃了过渡性的语句,好像把完全不相干的板块前言不搭后语地直接组合在一起了。但读完全篇,读者可以由作品内在的无形的思想线索,把各个单元的内容联接起来。如张石山的《互不关联的四个故事》。这种结构也突破了由叙述人讲述一个完整故事情节模式,扩大了作品的容量。但处理不好,容易把篇幅拉得很长。写作时要特别注意情节板块之间的关系,既不要有直接的关联,又不要有内在的联系;同时,还要处理好情节板块的繁简,不能把它写成头绪繁多的中篇。
短篇小说结构多姿多彩,学写短篇小说,最好先从横断式和纵向式的情节结构入手。掌握了这两种基本形式,就有了进一步提高的基础。
(一)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
这是指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在小说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成疑团,以激起读者产生兴趣读下去。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报》发表的一篇《一双明亮的眼睛》,就采取这一手法。此文一开头是:夜,墨黑,伸手不见五指。我(即文中主角)到一个生产大队去。由于第一次去,路生,加上碰到天阴,没月亮,没星星,自己又没带手电,真是把人急坏了。就在这时,我碰到一个社员,恰恰住在我要去的大队,就把我引去了。沿途,他一会说:同志,注意,前头有条沟!一会,又指点我:同志,注意左边是口塘!最后,进了村,又指着一条巷子说:里面住着咱们队长,他会招呼你的。可第二天清早,我从队长屋里出来,看到一个强壮的中年人,挑着桶,哼着轻快的曲子,向稻场旁边的堰塘走来。待他走近,我一瞄,哎,多好的一条汉子,眼怎么瞎了?正想着,只见他蛮不在乎地下塘挑水。我大吃一惊,喊:是塘,你不要掉到水里了。他回过头,眨眨眼,好像看到了我:你不就是我昨夜给你引路的同志吗?看到这儿,读者一定禁不住问自己:他是个瞎子吗?为什么能那么利索地引人走夜晚呢?为什么他比有眼睛的人的眼睛还明亮呢?这就叫作切入悬念,下面就等着作者倒叙事件读者也就非读下去不可了。
(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
世界艺术大师卓别林有一句名言: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法来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相信观众预料我会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辆马车去。(引自《卓别林伟大的流浪汉》一书),这就告诉我们,创作结构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所叙述的情节,必须在情理之中。所谓情理之中,是指这种出其不意,与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合拍,合乎客观规律,合乎生活逻辑。它不是荒诞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离奇,又理所当然。如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非常巧妙地作到了这一点。小说是叙述美国圣诞节这一天,一对恩爱夫妇准备互赠礼物,并都想买件使对方意想不到的东西。妻子看到丈夫有个祖传的金表,但没有表链,就剪掉自己最珍爱的金色长女,拿去卖了,并用卖金发的钱去买表链。丈夫呢?看到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金发,但缺少一套适用的名贵梳子,就卖掉自己祖传的、一直伴随在身边的、也是自己格外珍爱的表,用卖表的钱买了一套美丽华贵的梳子。结果两人一碰面,丈夫拿着妻子送的新表链,表没有了;妻子拿着丈夫送的一套新梳子,长长的金发没有了!夫妻俩只好凄然相对而笑。在这里,尽管有对故事主人公与读者的出其不意,但统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们夫妻恩爱,超过了对金发、表链的感情。而金钱第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对下层的小人物来说,也只能是这样辛辣的结局。
(三)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
这种创作法,从表面看,没有出其不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平铺直叙,一直是淡淡的气氛。但是,在这平铺直叙中,带有涌袭心灵的感情;在这淡淡的凄凉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人生韵味,常常是无情更有情,无声胜有声。如张洁写的《拾麦穗》,是讲农村的一个小姑娘,家里很穷,每年夏天割麦时,她总是挽个篮子,到打过麦的麦地里拾麦穗。这个时候,一个卖麦芽糖的老汉来了。别的孩子用拾的麦穗与老汉换糖吃,而这个小女孩舍不得。老汉便常常免费敲糖给她吃。别人就笑她,说她嫁给这个老汉算了。她对此并不怎么懂,老汉也觉得没什么,大家也只是开开玩笑,以后也再没提起此事。可她这个小小的姑娘,当老汉没再来卖糖时,却在村头等着,等着她在等什么呢?仅仅是为了吃老汉的糖吗?不,这里面有说不清的味,有一种淡淡哀恋,一种人与人之间能相互沟通的情绪这就叫形散神聚,是无结构的结构,是用一种内在精神编织的情结文体。
葛海林-山西(961689319)21:12:24
(四)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
作者在写小说中,似导戏的导演,常常让舞台上的角色拿这样或那样的道具。好导演会利用这个道具,不只让一个角色,而使许多角色与这个道具有关系;不只让一方,而是让矛盾的双方都与这个道具打交道。这样,就可以从这个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灵世界,揭露生活本质,完成作者在这发现上的美学思想。当代英国作家斯丹巴斯托的短篇《二十先令的银币》就是如此。我们看到,20先令的银币本身就是作者的一个道具。作者就利用这个道具,首先让文中的、有钱的马斯顿太太故意把它放进一套衣服里,然后让她的仆人弗斯戴克太太送这套衣服到洗衣店去洗,但交代了一句,送洗之前,得把衣服口袋掏一掏。弗斯戴克是个穷人,丈夫又瘫痪,急需钱用。这银币该给她带来多少欢乐呵:可以给可怜的丈夫买水果,买烟,加上一瓶酒;还可以去买几件必须添置的衣服而马斯顿太太,就希望弗斯戴克悄悄地瞒下这枚银币,并把这二十先令花掉,然后她再叫弗斯戴克交上这笔钱。弗斯戴克若交不出,她的目的就达到了,证明穷人穷得卑劣、下*,而她自己才是高尚的。你看,作者利用这个道具,自然而然地一箭双雕了。既展现了世界穷人物质的贫穷,还暴露了富人精神上的无耻,并深刻地揭示了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残酷!这篇小说的结尾是:弗斯戴克太太经过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后,总算没用这个设下圈套的钱。当马斯顿太太一过问,她就颤悠悠地交还了可这二十先令的银币却深深地在读者脑海里打下了烙印。
(五)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
小说作者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偶然中隐藏着的必然性,学会在写小说时运用这种偶然中的必然性。它能引发读者寻根盘底地、津津有味地追读下去,而且能揭示生活中不易发现的本质意义。如法国小说《项链》的作者莫泊桑,对此技巧就运用得非常漂亮。故事是这样的:小职员的妻子路瓦裁夫人为了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在准备参加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时,向她的女友借了串项链配戴。当晚,这项链加上她的美貌,确实让她出了风头。不料,乐极生悲,在归途上她竟丢失了项链。为了赔偿这项链,她不得不承受经济上的压力。经过十年艰苦努力,她和丈夫还清了因买项链所欠的债。谁知待她刚还完债,便发现她原来借的项链是假的。真是一夜风头得到的是十年辛酸,片刻虚荣换来的是半生痛苦。这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项链债务发现项链是假玩意的一系列情节,节节都隐蔽着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读来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
(六)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
当今现代派小说家面对某些人的精神危机,产生了恐惧感。于是他们常常用荒诞的、超现实的、生活中还没出现的、纯粹主观想象的抽象物于以编织描绘以反映他们的世界观。而且在写法上,从表面看,往往是分离的、意识流的、不易理解的。但是,仔细读,会发现,这些小说内部是互为联系,相辅相成,彼此烘托,合成一体的。可称之为银丝串珠,数点一线吧。如美国作家亨利斯莱萨写的短篇小说《以后》。它是反映核战争恐怖,谈世界进行核大战以后的情况。核大战如今没有发生,如何描绘?现代派的作家就用他们打碎当代世界的碎片,主观荒诞地串起来叙述。《以后》共分四段:博士、律师、商人、酋长。这博士、律师、商人、酋长之间毫无联系,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博士段讲的是他原来教《记忆学》,训练学生养成完美的记忆,已出版了六本这方面的专著。可核战争后,他失业了,人们再不要记忆了,核战惨状令人不敢回忆!所以,他只好改教速成课程如何忘记。律师段讲的是:过去的杀人犯是要判极刑的,但核战后,人口减少了百分之九十,女人与男人的比例是800∶1。因此,这位男性杀人犯现在的极刑是:与18个女人结婚,使他妻子的总数达到31个。商人段讲的是:原来他以为核战后,人死的多,服饰用品销售量会直线下降,但一个优生学教授对他说,由于原子辐射,变种生育一个孩子有两个头,已经接近生育总数的65%,所以,包括帽子的服饰用品会逐渐畅销,供不应求。商人也就放心了。酋长段讲的是:几个文明的白种人跑到一个很远的孤零小岛上去躲避原子辐射毒。他们随身带了个仪器一个开着小口的金属物。凡是有原子幅射毒的人,只要一瞄它,它会发出声响。这些白人与岛上的土著酋长见面后,就用这仪器试验:当时,岛上的土人瞄仪器,仪器不声不响;而白人看仪器,仪器狂呼乱叫。白人大喜,请求留下。可白人进村后,酋长下令把他们杀掉,并与部下吃了他们的肉,结果染上了原子辐射毒,再瞄仪器,仪器便响起来。从此原子辐射毒在哪儿也不能幸免了。这四段无连贯的情节,堪称笔断意不断,藕断丝连,以四个不同的荒诞侧面,反映了世界一些阶层在核战争后的心态。现代派作家就是这样把当代与未来采用他们的人生观穿起来了。
发布时间:2023-07-01 13:51
上述文字是💠《关于小说创作的几点体会》✨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阳港山里的矬子阳老三终于有了个儿子,他们家的香火算是给接上了。 矬子老三是阳家港头上阳家邨的人。可怜他家的祖上是连续三代单传,望子成疯。到了矬子这一辈,他父亲倒是生...
H城鸿雁湖畔南边,有一文化人居住小区,曰:书香小区。院内,春已三分立枝头了,杏儿,桃儿,皆次第开放,煞是好看。又有樱花灿灿,绿竹绮绮,显示出小区内的一派和平宁静的气...
将过去的岁月,遥想成不可触及凄美的风景。 一缕青丝盈绕指尖,为丰抚一曲明月千里寄相思, 琳秀丽的容颜超越了滚滚红尘里的浮华。 江枫渔火,愁了天涯羁旅, 琐碎的记忆收藏在...
我有很多玩具,最多的就是汽车,我最喜欢的就是挖掘机。 快递来了,妈妈说:妈妈给你买了新拼图,这次给你买的是二十块的拼图。,打开包装,这一次妈妈给我买了十块拼图,有海...
苒轻轻地打开手机的微信,就看见路在和她打招呼,一个笑脸就那么温馨的映在画框里。苒回复了一个笑脸。这时,路,给苒发来了一段微信里的录音。里面是一男一女的谈话,其中的...
一 成立于建国初期的厂子,终于不堪重负了。下午将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会议的主题就是研究、讨论厂子破产问题。陆续进入会场的人,个个表情凝重,没有了过去开会前大家三个一...
第一天。 甲:在干嘛呢? 乙:加班。 甲:哦,你忙。 第二天。 甲:在干嘛呢? 乙:路上。 甲:去哪了呢? 乙:某地。 甲想,要不要问一下去干吗了吧,哦,还是不要问,那是别人...
阿才从监狱出来,回到县委招待所宿舍。可是,他被捕入狱后,招待所已经将房子收回去了。此时,阿才突然的归来,只好重新安排房子。 阿才出狱之前,没有通知家属。此时,由于房...
那一年的春天,院子里的海棠花开了。一簇簇的,红的艳丽,粉的娇嫩。七岁的我缺了两颗大门牙,兴奋地穿梭在花从中。而邻家男孩张文彬却神气地冲我挤着他漂亮的大眼睛。叫我丑...
第十一章偶遇桃花劫 赤霄兄走我们去一些值钱的地方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龙渊兄我们去前面看看你瞧这儿有当铺走咋们进去瞧瞧,嗯走。几位要当什么东西了,我们,龙渊兄你看这簪...
【导读】:没仁义作恶多端,也自知神目有电,十分害怕有朝一日遭报应。因此他除了朝晚烧香拜佛意图暗室欺心外,还有一招就是贿财宝舍金银攀荣附贵。时大奸臣严嵩把持朝政,一...
农历三月十四,忌出行,嫁娶,动土。 夜,漆黑的夜。 几颗星星点缀在天空,幽暗的天空里几点闪闪的明光,在这漆黑的夜里竟然有些诡异。 很静,静的似乎只有簌簌的飘落声,至于...
【导读】老李头从此名声大躁,方圆几百里的村庄一旦有那些讲话让人伤脑筋的大官前去施恩就请他去,酬答不多,几盅酒就行。传奇好李头有时比县里的要员还要风光,满脸灿烂,声...
学姐呀,待我回来说好吗?毕业在即,分道扬镳,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吗?我得回家说服父母,把自己的婚姻大事订下来了。你和我想说什么?如果不能等我回来,那就三言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