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寻根之旅》,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寻根之旅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文//杨远煌
一
很小的时候,经常听到父母亲和长辈们说我们的先祖是从江西省搬迁而来,还说,遇到江西省的人称呼老表,即老乡的意思。这不是大人对我们小孩的有意的教育,我从大人嘴里捡来的简单的话象树一样,象根一样栽在了我幼小的心灵深处。然而,这根、这树并没有随着我们在学校读书年数增多而丰满起来,因为,我们的教科书里根本没有这样的内容。从学校走上社会之后,根的概念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丰富起来,而是随着生活的艰辛而淡化得荡然无存。直到最近些年,我重新涉足文学,读了别人写的寻根问祖的文章,才感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我的父辈、我的祖辈的无能为力,我们都遵循着一条简单的生存之路,都没有去寻根问祖,他们心中只能有一个寻根之梦。我们的先祖从江西而来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记住根就是为了有一天去寻根。然而,寻根问祖谈何容易啊。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我的身上,在我年过半百之后,我会去开启寻根问祖之旅,完成了几代人敢都不敢想的事情。
促成我这次寻根之旅的是手机,是微信。我们的族人宗亲为了寻根建立了好几个微信群,其中,湖北洪湖辂公后裔联谊群离我最近。族人们寻根的热情融化了我心的坚冰。我义务为别人做过很多事情,也义务为宗族做过一些事情。2013届的宗谱续修,我是见证者,亲历者,实践者。然而,我不过蚁族,自愧没多的时间精力、没有能力来为家族为宗亲做更多的事情。在2013届宗谱续修的过程中,我花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可是,遭到很多族人的非议误解,甚至唾骂,有的还恨不能打人。我真的是吃亏不讨好,我曾暗暗警告自己,不要再涉足宗族之事。乙未年的清明节,湖北洪湖石杨一支族人组团到江西寻根问祖。远在宜昌的来兄两次打了快两个小时的电话给我,与我谈论宗谱之事,约我参加清明节的江西之旅,远在福建的杨瑾也打了我两次电话,花了一个多小时,约我去参加,一方面,我不愿意参加,一方面,我迫于生计,所以没有成行。来兄在宗族事情上虽然是后来者,但是,近期付出多多。我们家族仅存的民国15年即1926年的两套老谱书页已旧,迫在美睫的事情是要进行抢救性的修复或者保存,来兄用照相机把两本旧谱选其中看得清楚明白的书页一页一页的拍照下来,制作成电子版,存入电脑之中。老兄可用功了,好长一段时间,每天晚上下班后,为抢救旧谱工作到深夜12点钟。杨瑾和我在一个村子里长大的,他现在客居福建,自己创业,在厦门有了4星级酒店。他却没有忘记寻根。前年冬季,他驱车回老家的途中,经过江西省泰和县,他记得宗谱里有我们石杨先祖国光公的《杨氏续谱亲江西泰和编访记》。于是,他和家人一起不惜花时间打听起来,辗转周折,找到当地宗亲熟悉宗谱的人士,他按照宗谱中的记载经考证,终于找到了那个村子,泰和县东村,那时叫中村,我们的万林公是从那里搬出来的。杨瑾写下了《访泰和记》。乙未年春节,杨瑾和家人再访泰和,写下了《再访泰和记》。杨瑾说,两篇访问记暂时只能自己存下来,待以后抽时间修改好了再传给族人,但是,来兄等热心的族人来不及等他修改,便先睹为快,文章不胫而走,传到了我的QQ空间,我在忙中任版主板块的文学帖子来不及读,读了杨瑾的两篇访问记。考证之严谨,史料之详细,态度之虔诚严肃认真实在令我叹服。还有小我5岁的杨庸,也是和我在一个村子里长大,现在是湖北同舟物流公司法人,无论是家族续修宗谱之事,还是到江西寻根之事,他都乐意出钱又出智,清明节他去过江西。乙未年的千年冬祭进入报名阶段,杨庸已报名,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前往江西。杨瑾早已将我介绍进了洪湖辂公后裔联谊群。我对杨瑾说,我的文学书法事情太多,去不了。杨瑾说,180年前的乙未年,我们石杨先祖国光公寻根问祖到江西,今年又是乙未年,意义非比寻常。您是公推的2013届续修族谱的秘书长,不能缺席哟。这样的机会真是难得,比我父亲还大一岁,生活在农村的远大兄报名参加。有踊跃寻根的族人,有先祖的寻根的影响,我能袖手旁观吗?我能拒绝吗?我的文学书法之事有什么不能放一放的,于是,我报名参加前往江西的千年冬祭活动。
二
远大兄心情很激动,74岁高龄能够参加这样全国性大型活动非常不易。12月24日早上6点,他冒着严寒便骑电动车从住的村子里5公里路来到我家门店。7点半钟,我和远大兄乘客运班车到汊河镇的车站,等待从洪湖市城区来的明森叔。森叔雇侄子的车到仙桃,途径汊河镇,我们上车后,到仙桃市宜黄高速公路下的加油站,等明坤叔的到来,我们3人再上坤叔的车。坤叔的车从荆州市城出发,经200公里到仙桃市我们约好的加油站与我们会合。10点左右,我们刚刚到达加油站,坤叔的车便开来了,我们3人上了坤叔的车,再上宜黄高速公路。我们石杨的另一辆车是杨庸的,从省城武汉出发,车上有杨庸、远浩兄、远来兄。两辆车电话约好,前面从武汉出发的车速度稍微慢点,后面的车稍微快点,争取到12点左右,我们的车赶上前面的车,一起吃午饭。杨庸因上次去过,是熟路。他的车过了黄石,过了鄂州服务区,我们的车与他们的车相距只有50公里。我们几个人都是生路,结果出了差池。前面的车来电话,在某岔道口得走高速G45,我们错过了G45,我们错过了相约在一起吃午饭的时间。我们在路上出了3次错。有一个岔道口,以为走错了,违章倒车逆行了几十米远。又在一个岔道口走错,回到原处已多走出30公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的路线与杨庸车行的路线达到目的地就远了100多公里。坤叔车上的导航系统开了,森叔的手机也在导航。一开始,森叔的导航就比坤叔的车导航的路线要近。坤叔车的导航系统没有及时更新,可是按照森叔手机导航的路线又怕出错,只能多出油钱,又多出高速公路卡钱了。我们两辆车完全可以同时到达目的地的,结果,我们的车比前面的车迟到一个半小时。我们的车经过九江、南昌,再到江西吉安,杨庸的车走G45经修水到吉安。正如坤叔总结的,我们走的直角三角形的勾股,杨庸走的三角形的弦,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累了坤叔了,奔六的人了,从早上7点半开始拿方向盘,一直到下午5点半,中途只休息了半个小时。
科技这般发达的今天,行路如此艰难,430多年前,我们的先祖辂公第28世孙万林公是怎样从这里到湖北的?其中艰辛远非我们能够想象。据宗谱记载:我们石杨的先人,辂公第36世孙国光公访江西的寻根之旅,正月19日于水路登舟动身出发,26日到达汉口,2月28日抵江西南昌。谱中虽然没有记载是水路还是陆路,但是,从泊舟汉口可以判断,从汉口以下是陆路行走。国光公徒步穿越千山万水,一个来回历时近半年的时间。我们推论,途中当然不能装扮得很有钱的样子,只能装扮成乞丐的模样,才不至于多事或者遇害,才能达到目的地,那甘苦又有谁知晓,国光公却只字未提。国光公写下了《杨氏续谱亲江西泰和编访记》,其寻根、奉献精神永载史册,令我们景仰。
12月24日,我们在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辂公墓公祭了辂公。天空飘起了绵绵细雨,辂公的墓坐落在一座小山上,100多辆车开到离辂公墓还有几百米的地方,宗亲们步行到辂公前,焚香、叩头、作揖,鞭炮声震动了山神,震动了天地。鞭炮声寄托着宗亲对始祖的崇敬。辂公被定为南方的始祖,乙未年诞辰1060周年。我们又公祭了帮乂公墓,后又公祭了万里公墓,今年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诗人万里公诞辰888周年。
25日上午,我们转到泰和县参加士奇公诞辰650周年大会,瞻仰士奇公祠堂,后公祭士奇公墓。
下午,我们驱车前往中村即现在的东村。
车走过一条大路,继而转到一条小水泥路,离村子还有一段路,车停了下来,我们从车里走了出来,眺望着远方的村子。来兄指着前方树木密密的地方说,整个村子就象一把弓箭形状。这里才是我们万林公出走的村子。土就是那样的土,地也无非是那样的地,就因为我们的先祖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其意义就不同了。我们想象着我们的祖先在这里是怎样生活的,我们的眼前似乎显现出我们祖先的脚印。
我们的车继续前行到村子里,在路边停了下来。我们公祭了辂公第16世孙怀玉公祠堂。怀玉公的祠堂已有600年历史,周围的墙壁还完好,房屋前面的部分顶上的椽、瓦因年久失修所剩无几,房屋正中间的粗杉树柱架还完好。我们又公祭了辂公第20世孙与良公和与芳公的祠堂。与良公祠堂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虽然年久失修,但还可以住人的,除了少数靠墙的地方下雨渗水,屋顶的老瓦和椽不能再利用外,其它的地方完全可以做保护性的抢修。我们的祖先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遗产。现在那里的中村上房的族人已经筹备了资金,准备将怀玉公、与良公祠堂进行修缮。与芳公祠堂的修缮也有他们支系的族人在酝酿。我们很欣赏老家族人就祠堂的修缮方案中增加文化元素的设想和思路。与良公的祠堂至今还能看出很浓的文化味,大门口是用与良公的名字作的对联。屋顶有一个八卦图形,屋的正上方有忠孝堂3字。楼上的木的栏杆是用手工制作的,可以看出是出自能工巧匠之手。屋内有一块石碑是当朝皇帝所赐,其碑文已无法整篇辨认,当地县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已用宣纸拓去,研究其碑文内容。我们也准备为祠堂的修缮出力的出力,出智的出智。我们相信,两年以后,当我们再次来到这里凭吊公祭先祖之时,一定旧貌变新颜。
三
23日晚上,来自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福建、河南、安徽、上海、深圳等省市的400多位各地各支系宗亲代表在江西吉安市财富大酒店欢聚一堂。我们因为相同的血脉、相同的根聚在了一起,我们之间没有距离,亲如一家。现场的主持人编了这样4句话:天下杨,一家亲。庐陵杨,特别亲。我姓杨,我骄傲。我姓杨,我奉献(庐陵杨自辂公始)。大家一呼百应。宗亲一队队上台自报家门,我来自于哪里,我那里有什么样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土特产等等,邀请宗亲去他们那里聚会体验。语言和文艺表演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怎概括得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江西老家的宗亲们欢迎外地宗亲归来的场面令人感动。湴塘村村委会的屋门口,鞭炮声、锣鼓声不断,足足响了半天时间。万里公祠堂的锣鼓声、唢呐声,泰和县石岭村的腰鼓队,道路两旁欢迎宗亲回家的标语,老人小孩列队欢迎的人群令人热泪盈眶、荡气回肠。古老的土地,淳朴的民风,千年古樟树随处可见,季节正值仲冬,我们看到的到处郁郁葱葱,热热闹闹。宗亲的到来唤醒了古老的土地。
我们因为有共同的根走到了一起。然而,组织这样的一次全国性的大型活动,没有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和手段根本无法实现。江西老家的宗亲在微信群里冬祭的倡议一发出,立即得到各方的响应,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将大家组织到位。是微信传播的速度之快。这次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宗亲代表绝大部分是自带私家车而来。活动每一个地方和内容,每一个场面,所到之处见到的,我们的很多宗亲都用手机拍成照片,拍成视屏发到微信里。还有好多的宗亲带来专业的相机拍照。所以,不是今天这样的物质基础是不可能做得到的。这不正合了经济基层决定上层建筑的哲学理念吗。当然,无论是我们的宗亲还是外姓人,也有不同的声音,说宗谱、姓氏、寻根文化里参杂着光宗耀祖的理念,我们拜的先祖辂公也好、与良公也罢,都是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我觉得一个人能够凭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社会、为宗亲做贡献,这样的光宗耀祖有什么不好呢。我们的辂公、与良公就是那个时代我们宗亲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奋进拼搏,去创造物质和精神的财富。这也正合了精神反作用于物质的哲学理念。
四
发布时间:2023-03-31 21:24
上述文字是💠《寻根之旅》✨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