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活着的滇西古镇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活着的滇西古镇》,很多网友都想阅读✨活着的滇西古镇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车,驶出石林,沿杭瑞高速过大理后,转向西南,朝着腾冲方向。路,似绵长白练飘柔于高山崇岭、万古江流之上。车窗外,山涧溪谷,峰峦簇拥,千山万壑躺在寂寥里宛延。今日,车轮碾过的路便是滇西的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右边前方的高黎贡山峰已进入眼底,自然而然又想起了游圣徐霞客,这里曾是弘祖先生千辛万苦游履之径。虽然,还是那山、那江流,但高速公路已飞江而驾,覆没了深苔古道,车轮代替了舟楫脚步。此时,我们坐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上,有天上的太阳陪着,有呼啸而过的车辆同行,这四面发出的声响、动静打碎周围山峰慢慢聚拢的静穆,撩起心中莫名地孤独和寂寞。无法想象,当年弘祖先生孤零零蠕动在千山万水间,不知以怎样的身板、脚板、心板从滇东一直走到滇西南。从先生留给世人的文字中,我能感受到先生行走的孤独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先生孤单寂寞的外表,内心却装着何等丰富的精神世界。《越高黎贡山日记》中,先生是如何走过这条路的?他渡怒江、龙川江,翻高黎贡山,风餐露宿,遇雷雨、恐瘴疬,从保山到达腾冲,走了三个日夜,与之相比,我们今日的行走又算得了什么?
  
  明崇祯乙卯年三月十九日,弘祖先生游历了洱海苍山后,开始向着滇西行走,四月十日从保山出发,次日下午舟渡怒江,以寥寥数语描述怒江。江流颇阔,似倍于澜沧,然澜沧渊深不测,而此当肆流之冲,虽急而深不及之,则二江正在伯仲间也。其江从北峡来,按《一统志》云,其源出雍望。先生的行走,内心有份坚定的执念,记录履迹,留予后人。我辈今人,感悟至深,犹感身临其境。那一天,舟至西岸,遇暴雨急来,于十人合抱的大树下躲雨,大风凌厉飞扬,待雨散后,便向西行,攀登高黎贡山,随后阵雨重来,虽说暴雨时瘴气极毒,仍继续登上峰顶。其夜倚峰而栖,月色当空,此即高黎贡山之东峰。忆诸葛武侯、王靖远骥之前后开疆,方威远政之独战身死,往事如看镜,浮生独倚岩,慨然者久之。这一天这一夜,先生渡过怒江,登上高黎贡山,露宿顶峰,雨止云开,月色正好,独自一人背靠着高峻的山崖,望天慨叹,叹人生漂泊短暂,叹彼时此地历历壮举。武侯诸葛亮、靖远侯王骥前后拓土开疆,威远伯方政只身战死,往事如镜中之影,件件在前。先生哪里知道,是夜,他在高黎贡山上的月下之叹,竟成了后辈世人悲壮浩叹。三百多年之后,1944年,中国远征军在这里经历了一场生死穿越,与日本倭人拼杀血战,取得闻名于世的滇西抗战惨胜。累累白骨、斑斑血迹,怒江流淌的每一滴水,高黎贡山上的一石一草一木,都是侵略者罪行的见证。历史在此地重合,带给人们惊心动魄的壮举,无论是武侯诸葛亮火烧藤甲兵之处,或是弘祖先生游履之地,或是作为惨烈的滇西抗日战场,高黎贡山已成为历史的丰碑矗立于西南边陲,我辈后来者希望能捨捡起只字片文,留下永远的记忆,以抚慰泣血的英灵和民族的疼痛!
  
  此时,车已穿越澜沧江、怒江、龙川江,绕过高黎贡山,离腾冲很近了,晚上八点却正是夕阳西下时分,思绪随着那一抹晚霞飘向天的尽头。一路上,高原的风,彝人的味,构成了滇西风情的黄昏。和顺古镇以六百年前的明灭灯火、参透世情的淡定宁静迎接着我们悄悄地闯入。
  
  古镇的早晨,被一场清雨洗过,纤尘不染。古镇离腾冲县城约3公里左右,因四季温暖,古名阳温墩。当年弘祖先生到达腾冲后,考察大盈江时,他如此描述:大盈江过河上屯合缅箐之水,南入南甸为小梁河。在他的游记中称这里为河上屯。我们在街上逛荡着,我用六百年的心情在明代清朝的建筑群里穿梭留连。它的历史太短又太长,在五千年华夏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八份之一,而与美国相比却早了三百六十年的历史。这是一个最早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的外向型古镇,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打下江山后,便要坐定天下,一统中国,屯守边疆。从此,从内地四川、江南、中原来的戍边军人征战滇西后就留了下来,代代繁衍。接踵而来的是各姓民屯纷至沓来。因为地处缅甸边境,四百多年前,村民们渐渐地开始走夷方,陆陆续续,走缅甸、走印度、加拿大、美国、印尼。用奔走于世界各地赚来的钱,把徽派、江南水乡、欧式、南亚风格的建筑搬到自己的家乡,建造了一个既古典又时尚的家园。经过六百多年的时代变迁,它怡然故我,以明风清韵遗世独立。那些石头街巷里,似乎留有平底布鞋踩过的痕迹,发髻蓝衫飘过人影幢幢;牌坊照壁、四合五天井、雕窗和画檐,层层挨着的老宅门台里诉说着斑驳的岁月和岁月书写的故事。
  
  古镇背靠青山自东向西而建,火山石铺就的街道顺房屋一路延伸过去,陌巷里弄交错连接,每一个巷口、大户人家或祠堂前都建有大月台,石阶依墙而筑,拾级而上便是大平台。那条叫顺河的河流依街流过,河岸上新柳拂水,古树成荫。河南面是广阔的田地,正值播种的季节,远远地是一片片新土翻过景象。沿河慢慢地走,我能感受到这里昔日的繁华和恬静。大月台是古镇闲暇聊天之处,也是信息汇流之地。外面商贸、游学归来的士绅,在这儿天南地北、谈古论今,畅谈天下大事;农桑劳作归来的村民,利用饭前饭后片刻闲时,聚集在此,闲聊东家长西家短、谁家丧嫁生养、红白喜事。对面河里不时有小船悠悠划过,传来儿童戏水的欢笑声和鸭子游水的呱呱叫声;沿河岸每走一段便有一典雅的凉亭站立在水中,这是古镇特有的六座洗衣亭,四周是较大的圆木支撑着,底下阡陌交错石条支撑着,人站在上面,既能看到清清的河水,又能在上面搓洗捣衣,那一柱一石一瓦当,无不融入了那些走四方男人的心疼和体贴,他们为自己的女人建造洗衣亭,可以淋不到雨晒不到太阳,女人们把自己对于远走他乡男人的思恋、企盼和温情深深地揉进那一槌槌捣衣声里。
  
  我踯躅于古镇街头,徘徊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上,无数次想象过它曾经的辉煌,从丝绸古道迎来送往的大马帮、富商大贾、文化名人,古镇以大包容成就了大文化,使它在历经历史深重灾难后,依然深情款款地矗立在世人面前。我想,它的深情应该蕴藏在那些亭台楼阁、雕花瓦当、火山石墙中;也深藏在商贸文化和宗祠名号里;更镌刻在世世代代人们的心坎上。古镇著名的弯楼子既是一座独特民居又是昔日永茂和跨国商号,小地方做成大商贸,李氏家族五代人的经营,创造了一百年的辉煌成就,在腾冲商界,人们叫响叫亮的是东董西董弯楼子,李氏家族以何等至高无上的信誉,才荣膺万家之赞。
  
  和顺人多富商大贾,但他们不是土壕,他们是真正的富贵人家,这得益于世代亦儒亦商亦农,他们既重商业走四方,又重儒学博知识。八大宗祠至今还保存着祭祠礼教文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元龙阁,名家名联增添了高古的色彩;和顺厚重的文化氛围培育了历代无数举人和秀才,一代哲人艾思奇更是为和顺人赢得了无尚的荣耀。走进和顺图书馆,古色古香建筑结构,7万多册的古籍、珍本,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文风扑面、书香扑鼻。图书馆成立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建,它被称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可见,和顺人的好学精神由来已久,他们不只是会赚钱更是好读书。有调侃的话,说和顺人不务正业,在田间劳动期间,也跑到图书馆先读会儿书。
  
  我站在滇缅抗战博物馆前踟躇,一种民族悲壮感从心底油然而生。这里承载着腾冲人民伤痛的记忆,也是每一个来到腾冲的中国人不能忘却的记忆。博物馆是个三进的古典院落,第一展厅停放着一辆当年军用吉普车,往里走,展框里摆放着飞机残骸、机枪炮弹,倭刀军徽、电令文稿、日本人用来活煮中国平民的汽油桶、炮弹壳做的和平鸽等等,每一物件的背后都有一个触目惊心的历史片段。件件与桩桩,又把我们拉回到那个血腥的战场,炮火隆隆,刺刀森森,旌旗猎猎,战马萧萧。在枪淋弹雨中,中国军队从怒江以东英勇苦战直至东缅边境,为了把日本侵略者赶出腾冲、赶出中国,松山战役苦攻硬战,二十多万中国将士葬身滇西,魂飞疆土。这场惨烈战争背后,有多少母亲的眼泪,有多少闺妇的饮泣,有多少稚子的哭嚎。今日抗战博物馆,曾是1944年中国远征军收复腾冲时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部,七十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滇西血战壮山河,腾越悲歌昭日月豪壮,血渍溅河山、白骨堆焦土的战争残酷。说到滇缅博物馆,不得不说馆长段生馗,他用差不多30年的时间,倾其所有,借款贷款,并且几乎舍命,把散落在滇西和缅甸的抗战珍品一一找回,收藏了20多万件抗战文物。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仅凭一已之力,于2005年7月7日在和顺古镇,昔日抗战总司令部旧址成立了滇缅抗战博物馆,这件关乎民族荣辱的大事,却是一介民间人士在完成。其实,称赞一个人的伟大嘴上说说容易,而他却是几十年持之以恒,在寂寞中前行所完成的非凡之举。博物馆里的每件物品告诉我们,血债不能忘,罪证永远在。
  
  和顺人说:我们是一座活着的古镇。
  
  
                         

发布时间:2019-09-07 03:06

上述文字是💠《活着的滇西古镇》✨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生活予我

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命运,只知道无数次在无人的时候躲在黑暗的角落里暗暗地思考,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可以去少年宫学唱歌学钢琴而我,不可以;为什么别的同学允许有偶尔失败的考...

[散文随笔] - 2022-07-29 22:25:43

我要走了,你还会想我吧

编辑荐: 走了,携着一行泪离开;走了,携着一段往事离开;走了,携着一抹思念离开;走了,携着那年今日的美好转身说等我。 风很凉,却解不了内心的暑气。一直爱着你,是我不能说...

[散文随笔] - 2022-08-23 10:21:52

相见已是千年,此生便再也不见

流浪,从心情开始。 在南国,在曾经的莽荒之地,脚步开始追寻着心中的迷惘,一点点堆叠和扩散。 火车一路向南,群山缓缓褪去,眼前的屏障,打开又关闭。卸下心间的防卫,置身...

[散文随笔] - 2022-07-04 12:56:40

我们当年是这样学电脑的

今天在群里聊天,聊到打字输入法的问题,朋友惊叹道:你用的是五笔? 朋友的惊叹是有道理的。细心观察周边的人,凡是还在用五笔打字的,年龄基本都在45岁上下,这一代人所经历...

[散文随笔] - 2019-09-04 21:08:35

岁首感怀

今天是元旦。 新年岁首,却见两鬃斑白,顶上黑灰中渗出白来,甚是与新年不相称。便想着去理发店,将这不合时宜的头发理掉,也算是遮掩一番岁月留在发间的痕迹吧! 老去的光阴总...

[散文随笔] - 2022-04-07 20:52:45

陌上花开

编辑荐: 陌上春光在遐思中更加旖旎、浪漫,抬眼,只见春正妍,花满天。春风拂过脸颊,穿越层层思绪,挥洒页页无字天书。书的扉页,为归乡的人儿作着句读:陌上花开,可缓缓归...

[散文随笔] - 2022-01-25 14:02:45

于无声处,听惊雷

夏天是个多雷霆的季节。 我正在屋里写作,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大雨,滴滴答答的,这真是个娇柔的天气!远处灰蒙蒙的,都被朦胧所笼罩成了一片模糊的景象,山水之间渲染着淡墨的...

[散文随笔] - 2022-09-04 11:37:55

回望

一条铁轨无限的延伸,我不知道,绕过这座山,它会开往哪儿。会不是会从我的家门口经过?哪儿,我的爸爸妈妈可从曾安好。我本以为,来到这座城市求学,是不会想家的,可发现,...

[散文随笔] - 2023-04-06 05:36:24

看不懂的结局

结果是什么,在乎这些。能够胜利的固然不错,不能不在乎结果。可是过程也是一个不错的旅程。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不喜欢什么都不去做的人。活着就要做是要有些事是自己做的。...

[散文随笔] - 2023-06-20 04:41:19

陈忠实《白鹿原》阅读笔记本(之七)

《白鹿原》阅读总结: 从第二十四章白灵与兆海分手并与兆鹏恋爱起、全书主要人物各自结束曲折的人生开始相对平稳地走向命运的归宿;全书开始逐渐收官 。 全书高潮迭起各自有各...

[散文随笔] - 2023-04-16 11:45:44

独钓的哲学

孤独是一种思考的境界。远离世俗喧嚣,体悟自我的灵魂。从柏拉图所说的外在现象世界进入内在的理念世界,我们将寻回初心与本真。正是在与自我的交流中,我们的心灵变得纯粹而...

[散文随笔] - 2022-03-14 11:23:54

又是一年秋分过后

编辑荐: 不要想太多,或许想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我们是一辆自行车也说不定,骑着就稳,停下就倒,只能说不管速度是多少迈,走,就有希望。 秋分过后,霜染红叶,如约而至。 当拥...

[散文随笔] - 2022-02-06 23:32:22

我们都被信息化了

当今世界,是一个完全化的信息时代。把我们比喻成信息化时代下的附庸和奴隶,是毫不过分的。电脑和手机在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无疑成了人类最残酷的杀手。它的残酷性,残...

[散文随笔] - 2022-11-12 00:21:25

特色养生,快乐普及

特色养生,快乐普及 7月18日早上九点二十分至十点,在信宜西江中学西江小学部支教的“初心”社会实践队正在进行一堂“别有风味”的课堂——小百科。课堂主要为五年级学生介绍了...

[散文随笔] - 2019-07-31 00:47:50

触景生情

那是2012的一个下午,我下班回去的时候,无意间看到路边有位老人,其实也不是太老,也就50多岁吧,花白的头发,瘦小的身躯,正在探着手,在旁边的垃圾桶里摸索着什么,我走了过...

[散文随笔] - 2023-06-18 11:51:15

我们堡里的人

我家住在白乐镇东高庄堡。堡子并不大,共有七个院落,二十几户人家,都属同族。堡墙很高,近十米,夯土筑成。堡的四角设有瞭望台,登上瞭望台,堡外的情况尽在眼底。听老辈人...

[散文随笔] - 2023-06-23 21: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