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晚清时期的清政府可以说已经走向了末路,可是还是有不少著名的人才,如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位,他是晚清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让清续命50年,临死说出拯救大清的最后计策,李鸿章却没听,最终害惨中国。
此人就是曾国潘,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在湖南创建的湘军,成了晚清最知名的一支军队,也是抵抗太平军的中流砥柱,不过很多人都在想,曾国藩究竟做了什么,在腐朽的王朝训练出了这样一支部队。
曾国藩还没进化成“曾剃头”之前,只是一个文官,正是因为文官属性,让曾国藩注重军队纪律,为此制定了许多严格的规定,例如在军营中必须明确上下级关系,做到令行禁止,只要是上级提出的命令,无论对错必须执行,在兵员挑选上,曾国藩也费了一番功夫,选的人都是性格淳朴的平民,那些生性奸滑的地痞无赖通通都被打发走了,保证了军队的纪律性。
选好了人之后,曾国藩开始加紧操练士兵,湘军的装备并不好,也就比绿营所用的武器强一点罢了,对此曾国藩注重士兵素质,进行十分严苛的训练,每日都要亲自监督,加大军队的训练强度,经常在军中举行格斗比试、联合训练等项目,提升彼此之间的配合程度。
在这样严格的训练下,曾国藩终于打造出了一支强悍部队,渐渐地拉开了与其余部队之间的差距,当然湘军毕竟刚刚是组建而成,作战经验方面肯定会有欠缺,第一次正面对抗太平军的时候就吃了大亏,不过失败并没有摧毁这支部队的信心,反而是从失败中吸取经验,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之后,再次向太平军发起挑战。
湘军与其它部队不同,他们在作战的时候懂得以退为进,面对敌人不急着发动冲击,而是提前组好部署,完善防御工事,有了胜算之后才会发动冲击,懂得彼此之间相互配合,有完善的攻防体系,这样的部队在晚清少之又少,而这也是湘军最终击败太平军,重新占领南京的诀窍。
其实论武器装备,湘军实在拿不出手,就拿绿营军来说,如果训练刻苦一点的话,也能达到湘军的作战水平,相比之下湘军从上而下团结一心,严格执行了上级传达的命令,曾国藩用实际行动确保了湘军做到听命令、打硬仗的基本要求,当然这与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可以说曾国藩的湘军成了晚清的救命稻草,让腐朽的王朝至少延长了50多年。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临死前还说出了拯救大清的最后计策。
1867年,曾国藩曾与幕僚赵烈文讨论时局。赵烈文曾预言,满清50年内必亡,原因是朝廷中枢已经完全朽烂(抽空一烂)。对此曾国藩并不相信,在他看来恭亲王奕訢精明强干,慈禧太后刚强,遇事能够“威断”,怎么就“抽心一烂”了呢?
然而到曾国藩裁撤完湘军,去往京城任职后才发现,满清的中枢真的烂的不成样子了。进京后,曾国藩曾与慈禧面谈过几次,发现这位妇人确实很擅长政治斗争,但对于治国、治军之事可谓一窍不通;而恭亲王奕訢呢?此人确实有些小聪明,但是雄心不足,不堪大用。
因此,曾国藩在日记中描述道:两位太后“才德平常,见面无一要语”;皇上年龄小,还不好说;恭亲王“极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文祥“正派而规模狭隘”,倭仁虽有“特立之操”,但“才薄识短”。对此他悲叹道:“权要诸公尚且如此,遑论其余?”
可以说,满清的统治集团——满洲贵族已经完全腐朽,除了吃喝玩乐和争权夺利,根本没有其他本事。若让慈禧等人当家,不仅满清政府会崩溃,神州华夏也有沦亡之危。因此他非常后悔裁撤湘军。
1872年,曾国藩临近去世,在这之前,他曾将李鸿章叫到跟前,并面授机宜:
“我这个人顾虑太多,湘军浴血奋战十几年,收复金陵后,因为各种压力,竟然将其解散,自毁长城,寒了将帅的心,等于是自废武功。湘军众将飘如秋叶,我自己也成了剪翼之鸟,以至‘剿捻’无功,备受挫辱。”
当时,曾国藩本想依靠朝廷的军队镇压捻军,结果屡战不利,备受质疑。若朝廷军队连捻军都不能制服,更何况强大的西方列强。因此,曾国藩想告诫李鸿章:你必须吸取教训,无论如何也不能削弱你的淮军。
在曾国藩看来,依靠朝廷,保不了大清,更保不了中国。若要中国免受列强入侵,必须依靠强大的军队不可。然而汉人领兵,必受朝廷猜忌,招来数不尽的攻击。然而曾国藩希望李鸿章应挺直腰板,不要畏首畏尾,以至于裁撤军队,将中国的软肋暴露于列强的枪口下。因此,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攻击,淮军只可加强,不可裁撤。
用强军来护卫中国,这或许是曾国藩开给大清的最后的保国良方。然而,李鸿章却没有真正听从老师的教诲,只完成了一半。李鸿章说是“强军”,实际做得却只是个表面工作。李鸿章用真金白银打造出了一个貌似强大的陆海军。但在实际上,淮军的实力并未真正加强。
他希望以北洋水师为例,自此海军建成第一天起,就遭遇了朝臣无尽的弹劾。在重压之下,李鸿章违背了曾国藩的遗命。为了修建慈禧的颐和园,海军总务奕譞挪用海军军费。对此,李鸿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帝师翁同龢恶意克扣海军军饷,李鸿章也不敢坚决予以斗争。而这也致使北洋水师自1889年以后,再也没有添置一艘船、一门炮,使日本海军迅速超越了北洋水师,并在甲午战争中大败中国海军。而淮军的陆军呢?表现得还要糟糕,不仅训练废弛,而且武器故障不断。面对日军的入侵,本该作为护国中坚的淮军竟一触即溃。
因此李鸿章无奈地说: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最终,曾国藩最后的救国良方被李鸿章气质如弊履,而大清也在《马关条约》后走向了万劫不复,而中国也在帝国主义的入侵中不断沉沦。
发布时间:2023-07-04 08:22
上述文字是💠《此人是晚清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让清续命50年,临死说出拯救大清的最后计策,李鸿章却没听,最终害惨中国》✨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三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谋士,例如蜀汉的诸葛亮,曹魏的郭嘉,还有东吴的周瑜,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中一位,三国东吴著名的谋士及军事家,周瑜是如何死亡的? 说到汉末三国时期东...
历史上的皇帝都是三宫六院,了解过历史的都知道即使是风流的康熙后宫也不过几百人,而我们今天讲的这位皇帝后宫五千,后宫每人侍寝一天,十年都排不完。这是怎么回事呢? 此人...
一场工程施工作业前的正常勘探,没想到勘探出“宝贝”。经过25天的连续勘测,在这片区域竟发现了9座墓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根据墓葬结构特点,初步认定其是汉魏时期,距今约...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皇帝,然而在这其中并不是所有皇帝的登基都是一帆风顺的,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盘点史上三位最能隐忍的皇帝,皇后被权臣毒死,当没事发生,五年后将...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诞生过许多朝代,那么在这中众多的朝代中,哪个是最开放的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要说男女关系真正开放的时代,则非五胡十六国莫属,在那段中国历史上...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笑贫不笑娼”这句俗语,但是提起下半句很多人都有点你迷茫了,还有下半句吗?下半句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古代经常会有很多的谚语一直流传至今...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大清开国时期的一个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入关前他是太宗皇太极的得力助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建立许多战功,成为智勇双全的...
1904年4月28日,上海黄浦江码头,一个15岁的少女被父亲送上了“高丽号”轮船,前往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留学。那时,女人出国留学凤毛麟角,她则是中国近代第一...
功成名就的男人哪个不花心呢,哪个身边没几个美女呢。但是和喜欢人妻的曹操比起来,刘备去没有这方面的嗜好,相反的,他命里的女人都死得比较早,临了最后了竟然娶了一个寡妇...
中国历史上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他的一生可谓是一个传奇,可是他死后,吕雉为何密不发丧,还要杀光元老大臣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载,“四月甲辰,...
导读:朱高煦造反没被杀,却脑子抽筋给皇上来了个扫堂腿,连累10个儿子全被杀。 以前读了当年明月的历史,总感觉那里面的历史人物棱角分明,似乎很好分辨,或许这不是,当年明...
公元207年,曹操为了将袁氏势力彻底消灭,决定北征乌桓。当时曹操手下几乎所有人都不同意攻打乌桓,然而曹操的首席谋士郭奉孝却坚决支持曹操出征,最终曹操大胜而归。 袁绍大败...
说起那些权倾朝野的女性,我们可能会想到吕后、武则天等,但是西汉这个皇后,却有着更加强大的破坏力,对国家造成的伤害也是最大的,更可怕的是,她长得奇丑无比。 纵观中国历...
秦三世子婴,准确地说应该被称为秦王子婴,史书里说,秦国”二世而斩“,意思就是秦国到了秦二世这里,就没有再传下去了,即使秦王子婴即位,他也不过是秦王,而不是秦国的皇...
清朝末年官场腐败、冤案横生,“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件。因为各种文艺作品的渲染,“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结局给人一种贪官被惩处,好人沉冤昭雪的感觉,但现...
在古代,对于年龄的称谓,不像现代这般简单粗暴,而是更显得文雅一些。比如,二十岁是弱冠之年,四十岁是不惑之年,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属于自己的雅称,那么,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