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评价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有过很多的成就,当然他也犯过很多的错误,对此大家是否知道历史名人都是如何评价李世民的呢?朱熹又是怎么怎么评价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大家吧,有兴趣的可以进来看看。
历代名人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
欧阳修:“其(唐太宗)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文天祥:“太宗全不知道闺门之耻、将相之夸、末年辽东一行、终不能以克其血气之暴、其心也骄。”
陈普:“文皇仁义播敷天,李氏无伦三百年。末路荒唐如炀帝,蜀江更起度辽船。”
朱熹:“(唐太宗)一切假仁借意以行其私。”
网络配图
宋高宗:“(唐太宗)夸大而好名。”
明太祖:“昔唐太宗繁工役,好战斗。”
朱熹眼中的唐太宗:善于假仁借义行其私欲
新唐书·食货志》这么描述贞观之治的成就:“至四年(即贞观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就是说,贞观四年时社会生产力已得到最根本的恢复,社会治安已有最根本的改观,商业状况也得到最根本的扭转。
[page]其实,用“米斗四五钱”来强调政绩显然缺乏说服力。《汉书·食货志上》就说:“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意思是粮价过低就会损害农民的利益,粮价过高又会危及国家的经济命脉,所以说粮价过低不但不能算是治道上的成功,反倒可能酿成普遍性的社会危机。
再说,唐代京畿地区根本不可能会有“米斗四五钱”的咄咄怪事。同样是《新唐书·食货志三》,开篇就说唐都长安所处的关中地区,虽称沃野,然幅员有限,所出并不足供京师消耗,所以常要靠东南漕米的接济。而漕米须经水、陆转运,水路自江淮至东都洛阳“率一斛得八斗”,也就是说漕米自出产地至东都洛阳,运价便要占去货物本身价值的二成。再以车或驮转运至陕,仅三百里地,“率两斛计佣钱千”,算下来每斗又需费去运价五十钱。如此一路折腾,纵是那些米都是天下掉下来的,不要一文钱,“米斗四五钱”,也仅及洛阳至长安那段旱路运费的十分之一呢!
长安米贵,本是不争的事实。大诗人白居易当年游学公卿,便有当路权臣以“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嘲讽他。贞元年间,关中和三辅地区的米价更有“斗千钱”的高纪录,而当时的国家储备粮库——太仓的储米,也仅能维持“天子六宫之膳不及十日”。所以,单高宗一朝,政府班子就曾有数次就食东都洛阳的经历。
网络配图
贞元初年,当时的关中地区,还真有过一次谷贱的特例,宰相陆贽便建议政府趁机以平价向民间购买,计在途所费,到太仓后每斗谷子也得费“钱四十有余”,每斗米则要费“钱七十”。元和十五年(820年),李翱在《疏改税法》一文中介绍说,建中元年(780年),“米一斗为钱二百”,经过政府的平抑,到元和十五年,“米一斗为钱五十”。(事见《李文公集》卷九。)
其实太宗皇帝一生的最大惭德,除了以非法手段登上帝位之外,便数他对历史的公然践踏。《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便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
太宗要看档案记录,这是对史官独立制度的公然破坏,太宗皇帝为自己找出的破坏理由是“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也就是知错能改或就错改错。
太宗皇帝的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谏议大夫朱子奢便委婉上言:“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错,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朱的意思是确保史官的独立性,使史官不至于沦为当权者的吹鼓手,才能确保史书的真实性。
[page]然而,太宗并不理会。于是房玄龄只得与许敬宗等人推倒了原始记录,重新书写。于是唐代的官修《国史》和《实录》不复原来的样子,于是,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官修《国史》和《实录》,亦不复有真实的样子。后来的那些个独夫民贼的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正自太宗皇帝始,太宗皇帝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为往后的伪历史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头。在这么一件大是大非的政治事件面前,令人遗憾的是,却不见了一向以能言敢谏出名的贤相魏徵的声音。
后来,魏徵的五世孙魏谟为文宗皇帝的起居舍人,正好负责《起居注》的记录工作。文宗皇帝向他索要《起居注》看,魏谟便奏道:“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也有以记之。”皇帝却说:“不然,我既尝观之。”魏谟说:“向者取观,史臣为失职,陛下一见,则后来所书必有讳屈,善恶不实,不可以为史,且后代何信哉?”于是,这位并无多少贤名的君主就此便打消了再次观看《起居注》的念头。
网络配图
在对待史官的独立性工作的尊重上,号称贤君的太宗皇帝还不如他那位碌碌无为的后代子孙;在确保史官的独立性工作上,号称贤相的魏徵同样不如他那位籍籍无名的后代子孙。
因为有唐太宗那样的大明君肇其始,后来的效法者更有藉词了,太宗皇帝碰得,别人自然也碰得,独裁者们的身后声名,从此无须仰赖他人了。自宋代开始,史官们无一例外,均将《起居注》进呈皇帝本人御览,后来这样的讨好还成为一种制度性的仪式。明代的皇帝则直接参与《起居注》的指导工作,清代亦如是,可以说,到明、清两代,所谓的《起居注》,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帝王自传。
发布时间:2023-07-04 00:20
上述文字是💠《朱熹评价李世民 善于假仁借义行其私欲吗》✨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功成名就的男人哪个不花心呢,哪个身边没几个美女呢。但是和喜欢人妻的曹操比起来,刘备去没有这方面的嗜好,相反的,他命里的女人都死得比较早,临了最后了竟然娶了一个寡妇...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笑贫不笑娼”这句俗语,但是提起下半句很多人都有点你迷茫了,还有下半句吗?下半句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古代经常会有很多的谚语一直流传至今...
在古代,对于年龄的称谓,不像现代这般简单粗暴,而是更显得文雅一些。比如,二十岁是弱冠之年,四十岁是不惑之年,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属于自己的雅称,那么,古人...
说起那些权倾朝野的女性,我们可能会想到吕后、武则天等,但是西汉这个皇后,却有着更加强大的破坏力,对国家造成的伤害也是最大的,更可怕的是,她长得奇丑无比。 纵观中国历...
1904年4月28日,上海黄浦江码头,一个15岁的少女被父亲送上了“高丽号”轮船,前往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留学。那时,女人出国留学凤毛麟角,她则是中国近代第一...
一场工程施工作业前的正常勘探,没想到勘探出“宝贝”。经过25天的连续勘测,在这片区域竟发现了9座墓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根据墓葬结构特点,初步认定其是汉魏时期,距今约...
秦三世子婴,准确地说应该被称为秦王子婴,史书里说,秦国”二世而斩“,意思就是秦国到了秦二世这里,就没有再传下去了,即使秦王子婴即位,他也不过是秦王,而不是秦国的皇...
公元207年,曹操为了将袁氏势力彻底消灭,决定北征乌桓。当时曹操手下几乎所有人都不同意攻打乌桓,然而曹操的首席谋士郭奉孝却坚决支持曹操出征,最终曹操大胜而归。 袁绍大败...
中国历史上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他的一生可谓是一个传奇,可是他死后,吕雉为何密不发丧,还要杀光元老大臣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载,“四月甲辰,...
清朝末年官场腐败、冤案横生,“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件。因为各种文艺作品的渲染,“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结局给人一种贪官被惩处,好人沉冤昭雪的感觉,但现...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皇帝,然而在这其中并不是所有皇帝的登基都是一帆风顺的,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盘点史上三位最能隐忍的皇帝,皇后被权臣毒死,当没事发生,五年后将...
三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谋士,例如蜀汉的诸葛亮,曹魏的郭嘉,还有东吴的周瑜,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中一位,三国东吴著名的谋士及军事家,周瑜是如何死亡的? 说到汉末三国时期东...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诞生过许多朝代,那么在这中众多的朝代中,哪个是最开放的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要说男女关系真正开放的时代,则非五胡十六国莫属,在那段中国历史上...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大清开国时期的一个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入关前他是太宗皇太极的得力助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建立许多战功,成为智勇双全的...
导读:朱高煦造反没被杀,却脑子抽筋给皇上来了个扫堂腿,连累10个儿子全被杀。 以前读了当年明月的历史,总感觉那里面的历史人物棱角分明,似乎很好分辨,或许这不是,当年明...
历史上的皇帝都是三宫六院,了解过历史的都知道即使是风流的康熙后宫也不过几百人,而我们今天讲的这位皇帝后宫五千,后宫每人侍寝一天,十年都排不完。这是怎么回事呢? 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