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年,曹操在当地官僚和名士拥戴下成为兖州刺史,当时他的实力不够强,地位也不稳固。兖州属中原的“四战之地”,周围强敌环伺。州内诸郡的太守、豪族也各怀异心,其中就有曹操青年时的好友、曾经的党人、陈留郡太守张邈。曹操起兵之时,本是张邈的属下,现在却成了张邈的上级,这令张邈心中不平。
边让,子文礼,曾在大将军何进府中做幕僚,后出任扬州九江郡太守。边让自认为不适合做太守,遂辞官回家乡兖州陈留郡。作为与孔融齐名的名士,边让“恃才气,不屈曹操,多轻侮之言”,曹操怒而杀之,并夷灭边让一族。这可捅了马蜂窝。兖州“士林愤痛”,兔死狐悲,曾经拥戴曹操的名士陈宫与张邈联合吕布发动叛乱。
曹操
兖州郡县纷纷倒戈,只有鄄城(兖州治所,即首府)、范、东阿还在曹军手里。当时曹操在进攻徐州,如果不是留守的荀彧和程昱沉着应对,力保三城不失,恐怕就没有日后的魏王了。曹操花了两年时间才彻底荡平这场叛乱。199年吕布兵败后,陈宫也被俘虏,曹操不计旧恨,劝陈宫投降,陈宫不为所动,遂杀之。
[page]曹操从兖州叛乱中吸取了一个教训:名士的重要性。即便没有治国或军事才能的名士,不能成为曹操的幕僚,但他们声望高,又结交或依附豪族,振臂一呼,地方豪族和人民往往归从。在力量不足够强大时,不能任意戕害名士,反而应该充分利用名士的声望和号召力。官渡决战之前,袁绍南下大举攻曹的影响下,曹操控制地区“四方瓦解,远近顾望”。曹操派出陈群、何夔等一批名士去镇抚谯郡诸县,以稳定人心。
曹操画像
193年杀死边让之后,直到204年之前,曹操没有杀掉手下一个名士(兵败不降或者还想叛逃的陈宫和沮授不算,算不上名士的华佗也不在此列),反而以朝廷名义征辟了一批横议是非、桀骜不驯的名士,比如祢衡和孔融。祢衡与此前的边让一样恃才傲物,多次轻侮曹操,曹操吸取教训,一忍再忍,最后实在忍受不了,也只是推荐祢衡给刘表而已。大名士孔融不但对曹操冷嘲热讽,更反对曹操篡位,但曹操也隐忍很久,208年当上丞相、权力更加稳固之后,才借机除掉孔融。
平定冀州前后,东汉朝廷也几乎被架空,曹操大权在握,志得意满、容不得置疑和批评,兖州叛乱后矫饰、姑息名士的面具渐渐除去。205年曹操下令“整齐风俗”,破除朋党,加强言论控制,主要是针对孔融这类的“浮华之士”。较早暴露曹操矫饰一面的是许攸。官渡之战时,许攸从袁绍阵营叛变,建议曹操攻击袁军粮草所在地乌巢,曹操从之,一举击败袁绍。许攸自恃功高,轻慢曹操,甚至直呼曹操小名阿瞒。曹操装作不在乎,但内心忌恨,终于在204年抓住把柄杀掉许攸。
与孔融同年被杀的周不疑在汉末历史上并不突出,实际上是一个少年英才。他与曹操最喜欢、最聪明的儿子曹冲关系很好。曹操想把女儿嫁给周不疑,被周拒绝,不久后曹操派刺客暗杀了他。周不疑死时年仅17岁,据史书上说,他被杀是因为当年曹冲不幸病死后,曹操认为其他儿子以后都驾驭不了周不疑。
[page]在笔者看来,这个理由实在牵强,一个17岁的少年再有才华,能比得过曹操霸府内多如过江之鲫的谋臣智士?曹操杀周不疑的真实原因是,权势越大,曹操性格中狭隘、专制的一面越充分暴露出来,小小的周不疑竟敢拒绝堂堂东汉丞相(司空)的好意,不知好歹!
孔融
娄圭,字子伯,荆州南阳郡人,青年时与曹操有交情,后来成为曹操的谋士。随曹操平冀州、征刘表、破马超,屡立功劳,曹操感叹“子伯之计,孤不及也”。后来,娄圭就说了一句“此家(曹操)父子,如今日为乐也”。曹操认为他诽谤,收监后杀之。其实,很可能是娄圭的才智遭已曹操嫉妒,也有功高震主之嫌,出言不逊只是曹操除掉他的借口。曹操爱才惜才的另一面,是度量狭小、阴狠好杀。与娄圭同年被杀的是荀彧,荀彧是士人领袖,为人低调谦逊,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居功至伟,又与曹操及其手下重臣联姻,但反对曹操的篡逆不臣之举。鉴于荀彧的贡献、威望和地位,曹操不敢直接杀掉,只好逼荀彧自尽。
[page]建安七子
路粹是“建安七子”之外知名度较高的作家,在曹操幕府里充当笔杆子。曹操指使路粹罗织孔融罪状,孔融被诛后,时人看到路粹的文章,“无不嘉其才而畏其笔”。这个刀笔毒辣的御用文人结局也不好,215年随曹操大军到汉中时,路粹“坐违禁贱请驴伏法”,“贱请驴”可能是经济犯罪。
216年、219年曹操先后杀掉崔琰和杨修。从204年到去世前的15年里,曹操至少杀死或逼死了手下八个名士。而在此前11年,即使算上被杀年份不详的桓邵,也只有两位。这十位名士中,纯粹因政治问题而死的只有荀彧,孔融、崔琰、杨修之死是政治因素和曹操性格因素都有,而边让、桓邵、许攸、周不疑、娄圭都没有犯什么大错,只是曹操眼里揉不下沙子,不敬、失言、甚至仅因为才高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伴君如伴虎也!实际上,由于曹操的猜忌多疑好杀,程昱、贾诩、刘晔等忠心耿耿又多谋善断的谋士都谨小慎微,未能充分发挥才智。
可见!权力是一种流毒,得到了他人就会变得自己都不再认识自己。
发布时间:2023-06-29 10:52
上述文字是💠《曹操为什么总喜欢杀名士?是因名士恃才傲物吗》✨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能贪污的大臣,和珅在民间的名声可谓是跌倒了谷底,那么他如此受到乾隆宠爱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看官们都比较熟悉的一个人,和坤。 和坤能够成...
中国自秦进入帝制时代以来,从始皇嬴政到宣统溥仪共计皇帝422人,其中不少人活了相当长的年岁,如元世祖忽必烈(80岁)、梁武帝萧衍(86岁)、清高宗乾隆(89岁),但是也有一些...
在古代,人们因为天灾赋税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家庭不得不卖儿卖女,一来可以让儿女吃饱,二来自己也可以拿钱换点东西吃,那么古代买卖一个丫鬟需要多少钱? 实际上在古代...
张居正是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使得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万历十年(1582)六月病逝,享...
为什么说明朝皇族不如汉族皇朝呢,我们从他们灭亡后的角度来看,为何刘邦的后代人才辈出能够复辟汉朝,而朱元璋的后代始终没有像样的人才实现明朝的复辟馁? 汉朝从刘邦创立的...
乾隆年间曾经有一个犯人,他本人已经病入膏肓,离大去之日不远了,乾隆下密诏,要求赶在犯人离世之前对他行刑,可见乾隆对这个人有多恨,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乾隆十八年(17...
在女真人渴望统一的形势下,努尔哈赤应运而兴。努尔哈赤从小部落酋长一跃而为金国的可汗,对统一女真各部、大败明军于萨尔浒、攻取辽沈地区,建立和壮大后金国起了十分重要的...
在近代关于唐伯虎的影视剧有许多,大部分都提到了他风流的一面,那么真实历史上大明王朝第一浪子唐伯虎的一生又是如何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唐伯虎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位才...
巨鹿之战是怎么取胜的?巨鹿之战胜利的三大计!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秦二世二年,即前208年,秦国派出大批...
皇太极死后,他的弟弟多尔衮拥立皇太极之子福临继位,也就是顺治帝,那么多尔衮为何不自己做皇帝呢?历史上有说法是孝庄与多尔衮之间达成了某种交易,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我们不...
嘉庆二十五年夏天,嘉庆在热河暴病而死。 由于死得仓促,嘉庆来不及安排后事。 不过自雍正开始建立秘密立储制后,继位人的名字,一般早早就写在继位密诏中,放在光明正大匾后...
《风起霓裳》小琉璃是谁演的?太古灵精怪了吧。自从《风起霓裳》开播后,小琉璃的扮演者受到很多观众喜爱,聪明灵动,眉宇间有娜扎的影子,可以说是无缝衔接,据悉,饰演小琉...
通常来说我们都认为咸丰帝是病死的,但是为什么会出现一种说法认为是咸丰帝是自杀呢?那是因为大概作死也算是自杀吧。但是奇怪的是,咸丰帝自杀时为何流泪呢?他有什么觉得懊...
很多人都有疑问,在《三国演义》中,魏延为何无缘无故被诸葛亮杀了呢?死的不明不白的。诸葛亮说他造反,真的是这样的吗?到底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呢?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三...
封建王朝与现代的一个很显著区别就是规矩礼仪多,有些上升到国家层面甚至还要用法律来约束,就连人们的日常着装都要有严格的规定。 以前读《儒林外史》,见两个戴方巾的秀才痛...
清东陵内有顺治帝孝陵、孝庄昭西陵、乾隆帝裕陵、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康熙帝的陵墓为景陵。 从空中看,景陵整体上呈半圆形,地位高者列前居中,地位低者居后。景陵地宫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