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赵王朱高燧:诬陷兄长,企图毒死朱棣,被发现后为何最终安然无恙?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赵王朱高燧:诬陷兄长,企图毒死朱棣,被发现后为何最终安然无恙?》,很多网友都想阅读✨赵王朱高燧:诬陷兄长,企图毒死朱棣,被发现后为何最终安然无恙?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作为地位最高的人他的人身安全更是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有企图杀害皇帝的人,被发现后多数都会被赐死,然而明朝时期有位人物却安然无恙,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在朱棣继位的后期,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自己连自己都顾不上了,更何况是朝廷上发生的事情了,这一时期由朱高炽主要管理政务,他认为宦官的数量太多了,给宫廷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一定要减少宦官的开支和规模。而反对他的人总是到朱棣那里告状,朱棣现在自身都难保,当然管不了他们,于是他们就另想了办法。他们就在外面散布谣言,说皇上不喜欢太子,不想让太子继承王位,他们想让赵王继承王位,也就是朱高燧。

这时宫廷中夜观天像的人对大家说,天像有变恐怕要换人了,后来他们在宫里找到了一个小太监,并且以黄金万两来贿赂小太姐去给朱棣下毒,把计划把朱棣毒死以后,把朱棣的遗书让小太监带出来公之于众,可是偏偏就是那么巧,负责写诏书的人并不想造反,他自己也怕惹来杀身之祸进退两难,于是就跑去一下皇帝告发了这件事情。

就这样还没有完全开始的政变,就被皇帝粉碎了。朱高燧一看事情败露了,跪在皇帝面前一句话都不敢说,后来太子开口向皇上请求饶恕他,皇上才答应。

偏爱幼子是古今父母的通病,朱棣也未能免俗,他最器重的是次子朱高煦,最喜欢的却是三子朱高燧。但是,朱高燧却辜负了朱棣的偏爱,他恃宠而骄,嚣张跋扈,最后甚至干出了诬陷兄长,并企图毒害父亲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明史》记载,早在永乐七年,朱高燧就曾因多行不法,阴谋夺嫡激怒朱棣,后来还是因为太子朱高炽为其说情,才得以死里逃生,捡回一条性命。

但是,作死的朱高燧并未从此洗心革面,反而愈加放飞自我,最终酿成大错。

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五月,朱棣身患重疾,卧床不起,大有西归之象,朱高燧便趁机阴谋篡位,他的做法很写意、很狂野:趁着朱棣病重,让自己的心腹护卫指挥孟贤、钦天监官王射成及内侍杨庆的养子共同伪造遗诏,宣称朱棣临终下诏废太子(朱高炽),立赵王(朱高燧),然后派小太监毒死朱棣,从而“光明正大”地登基称帝。

但是,朱高燧的计划还没真正实施,就泄露了。参与谋反的一个武将高以正,他把谋反之事告诉了外甥王瑜,王瑜怕连累到自己,于是上告给了皇帝。朱棣立刻派人查实,果然搜到了伪造的遗诏。朱棣大怒,质问朱高燧是否是他干的,朱高燧的心理素质实在不咋地,他当时的反应是“栗不能言”,也就是吓得直哆嗦,根本说不出话来。

就在此时,太子朱高炽再一次站了出来,替这个“好弟弟”辩解说,这一定都是那些下人自作主张的勾当,朱高燧必然不知情。朱棣见“被害人”朱高炽都出来说情了,便再次饶过了朱高燧。

回看朱高燧的谋反过程,既没有强大的团队,又没有周密的计划,没有重臣支持,没有军事后盾,几个太监,几个低级武官,竟然就企图阴谋篡位,简直就是过家家。

那么,朱高燧为什么会做出如此荒唐的行为?他为什么会选择在朱棣病重时匆忙发动政变呢?

原因一:嫡子野心

正如上文提及,朱高燧与朱高炽和朱高煦一样,都是徐皇后所生的嫡子,所以,他不甘人下,主观上一直有夺嫡的意愿。再加上,朱棣对朱高燧的格外宠爱和一再纵容,更加助长了他的野心。

原因二:迷信天象

就在朱高燧谋反前,钦天监(古代负责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的官署)的一位官员夜观天象,得出一个结论:不久当有易主之变。(出自《明史·诸王传》)

心怀鬼胎的朱高燧认为,所谓的“易主之变”就是指太子要换人,他如果此时发动政变,必然成功。

原因三:奸人怂恿

朱棣的贴身太监黄俨素来与太子朱高炽不合,到了朱棣晚年,黄俨便开始惴惴不安,唯恐朱棣驾崩后朱高炽继位,自己会被清算。所以,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病重期间,黄俨一边千方百计陷害太子,一边故意撒布谣言说,朱棣有意废长立幼,将皇位传给小儿子朱高燧。

由于谣言出自皇帝近侍之口,所以很多人信以为真,朱高燧本人更是欣喜若狂,有意将计就计,趁机阴谋篡位。

原因四:实力所限

除了以上诸多次要原因,朱高燧之所以选择在朱棣重病时仓促发动政变,主要还是源于实力所限。

朱高燧虽然深得朱棣宠爱,但由于他屡屡犯错,多行不法,朱棣给予他的权力并不大。再加上朱高燧个人能力有限,论朝堂威望,他不如大哥朱高炽,论军事实力,他不如二哥朱高煦。所以,朱高燧若想夺嫡成功,简直难于上青天,对此,他本人心知肚明。

若选择在朱棣健康时谋反,朱高燧无论在智谋还是在武力上,根本不是老爹的对手,丝毫没有成功的可能。若像二哥朱高煦一样,选择在朱棣死后谋反,朱高燧同样不是大哥朱高炽的对手,也没有成功的可能。

所以,朱高燧只能选择在朱棣病重期间谋反。

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或许出于感恩,或许因把柄在别人手里,朱高燧一改过去敌对的态度,表现得很老实。

朱高炽也没亏待这位识时务的三弟,给他在河南彰德建造了漂亮的赵王府,册封了赵王妃,且赏赐不断。这可把朱高燧给感动得一塌糊涂,主动要求削去王府的常山左右二护卫官军,只留下一卫。

没多久,朱高炽驾崩,朱瞻基登基。朱瞻基就不像朱高炽那么“善良”了,毕竟以前朱高燧多次伙同朱高煦陷害朱瞻基父亲,以及他的心腹曾暗地里毒杀朱棣,这些阴谋要是得逞的话,哪有今天宣德皇帝朱瞻基,因此说,朱瞻基对这个唯一健在的亲叔叔心存芥蒂。

朱高燧还算识趣,把自己原来北京仓库里的禄米850石主动捐给朝廷,以表忠心。即便如此,朱高燧仍难消弭先前自己对朱瞻基父亲朱高炽的构陷与阴谋夺位所产生的间隙。

首先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是朱瞻基做太子时的老师陈山。

就在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的归途中,户部尚书陈山前去迎驾,向朱瞻基进言:“汉王与赵王原本是穿一条裤子的,如今陛下扫平汉逆,理应乘胜移师河南彰德,擒获汉王,这样我大明方可高枕无忧。”

明宣宗听后十分赞赏,但不形于色,因为他还没完全拿定主意,于是又召见机警善谋的大学士杨荣来商议。杨荣也表示赞同,并提醒朱瞻基快速行动。

可明宣宗心里还是没底,毕竟从洪熙朝到现在,朱高燧并未有什么过错,要是出兵去彰德拿人,得师出有名啊。

于是朱瞻基又找来夏元吉、蹇义两位尚书来商量,两人也没有异议。这时杨荣提议:先拟好一份敕书,派人送到彰德,将汉王朱高煦的谋反词连赵王之事予以直接告知,并谴责其犯有连谋之罪。随即我朝廷大军趁着班师之际,迅速袭击彰德,擒拿赵王。

听完后,明宣宗十分赞同杨荣的建议,当即传旨,让阁臣杨士奇起草诏书,没想到杨士奇一口拒绝,且反问杨荣:“这样的事应当有真凭实据, 难道天地鬼神也可欺骗吗?再说敕旨要逮捕赵王以何合适的名义?”见到杨士奇居然敢违逆皇帝,杨荣顿时火了,对杨士奇喝道:“此乃国家大事,你想阻挠吗?逮捕赵王的名义,只要让锦衣卫将被囚的汉王府人逮来审问一番,就以汉王造反与赵王同谋为借口,还怕找不到理由?”杨士奇立即反问:“用锦衣卫审案得来的供状,怎么能让天下人心服?”说完他就走了。

杨士奇认为,朱高燧作为太宗朱棣的儿子,朝廷在优待他的同时加以防范就行了,再说毒杀永乐皇帝之事都过去那么久了,而且朱高燧未必知情,若是贸然出兵镇压的话,难以告慰太宗在天之灵。另一位大臣杨溥也赞同杨士奇的意见。

朱瞻基一琢磨杨士奇的意思,也觉得不无道理。

但朝臣们还是不断提醒明宣宗,应迅速出兵彰德,将朱高燧逮到北京。摇摆不定的朱瞻基便找来想问题比较全面的杨士奇问话,杨士奇希望明宣宗能“保全”朱高燧。

怎么“保全”呢?那就是在不失亲亲之爱的情况下削夺朱高燧的兵权,以解除隐患。

对此,杨士奇向朱瞻基建议说,不如直接向赵王摊牌,将弹劾朱高燧的奏章送给他看看。

随后朱瞻基又给三叔朱高燧写了封信,连同奏章一块送去。信中说,我不是不信任叔叔你,而是怕“有小人苟图富贵,结为邪党”,连累了叔叔您,希望叔叔能明白。

接到皇帝亲笔信和大臣奏章的朱高燧激动地哭了,不停地说:“我得救了!我得救了!”然后复信给朱瞻基,一来表示自己的感激,二来请求朝廷削除赵王府所有护卫军队。

这下子问题全解决了,朱瞻基说了一通“恭敬不如从命”的场面话后,将朱高燧的护卫军调往了北方边疆。这个结果皆大欢喜,朱瞻基也越来越器重保全赵王的首创者杨士奇,他曾跟杨士奇说:“赵王所以全,卿力也”。

赵王问题和平解决,充分体现了朱瞻基的超一流谋略和才能。

发布时间:2023-06-19 18:55

上述文字是💠《赵王朱高燧:诬陷兄长,企图毒死朱棣,被发现后为何最终安然无恙?》✨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丧权辱国的慈禧对中国到底有没有贡献呢?

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一听到到慈禧太后我们本能的就会把它与卖国贼的标签联想在一起。慈...

[历史] - 2022-09-17 12:40:54

对妻子深情的苏东坡对待自己的侍妾却冷漠得可怕

宋代大文豪苏轼,文风豪迈,一代大家。很多人都知道他对自己的妻子王氏一往情深,一曲《江城子》令人潸然泪下。然而若是考察他对待婢妾的态度,可就足以让现代人目瞪口呆,不...

[历史] - 2022-12-15 17:28:19

汉武帝一代明君,为何轻易相信了巫蛊之祸?

一场巫蛊之祸,将汉武帝折磨的身心俱疲不久就撒手人寰,给大汉王朝带来了很大的打击,那么以汉武帝的智慧,怎么会看不出这是一场闹剧呢?他又是听信了谁的谗言而轻易相信了这...

[历史] - 2022-02-08 23:15:58

揭秘弘历身世之谜:竟不是皇家血脉?

关于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谜一直都众说纷纭,下面,小编就把这些说法好好梳理一遍给你听。 爱新觉罗·弘历于二十五岁登基,登基后带来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也为后人留...

[历史] - 2023-06-13 05:13:11

中国史上最奇葩父子皇帝

晋朝作为结束三国局面的统一朝代,在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是他也没能逃脱灭亡的命运。 公元311年,晋怀帝被俘虏以后,西晋在长安又立秦王司马邺为帝,史称晋愍帝。但这时...

[历史] - 2022-04-13 09:39:01

王翦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最大功臣 却能够明哲保身 安逸终老 王翦功高震主 为何还能摆脱兔死狗烹的宿命 功成身退?

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少时喜欢军事,随侍秦王嬴政。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统兵60万大败项燕,消灭楚国。联同儿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

[历史] - 2022-05-25 08:58:18

宋光宗赵惇是昏君吗?为什么会被赶下皇位?

宋光宗赵惇是昏君吗?为什么会被赶下皇位?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经说过,南宋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无恢复之臣;宁宗朝既无恢复之君,也无恢复之...

[历史] - 2021-06-23 22:41:26

秦始皇地宫的水银不是用来仿照山河湖海的

秦始皇陵是一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地宫的深度达到了30米,足足穿过了三层地下水,地宫的高度为15米,相当于现在的4层楼建筑。在2002年勘测的时...

[历史] - 2022-12-25 06:19:11

元文宗图帖睦尔是元朝的第八位皇帝 探索元文宗登基之谜

元文宗图帖睦尔是元朝的第八位皇帝,他的皇帝生涯颇为坎坷,与明英宗相似,两人都是当了两次皇帝。那么图帖睦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历呢?在他执政后的生平事迹有哪些呢? 元文宗...

[历史] - 2023-07-03 16:10:30

宋孝宗赵昚的六弟是谁 宋孝宗和宋高宗的关系

宋孝宗赵昚的六弟被称为靖王,名叫赵勋,是宋孝宗虽小的皇弟,出生于公元1145年,父亲是秀安僖王赵子偁,宋孝宗继位后就被封为靖王,当时赵勋年仅17岁。赵勋和宋孝宗一样,希望...

[历史] - 2023-04-02 07:45:59

岳飞被秦桧陷害,为什么他培养的10万岳家军,袖手旁观?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精忠报国的英雄人物,例如岳飞,那么为何在岳飞被秦桧陷害时,他培养的10万岳家军,却袖手旁观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岳飞的一生可以...

[历史] - 2023-06-11 02:45:21

同为传播佛法,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有何共同点?

在经历了南北朝和隋朝的起起伏伏后,佛教在唐朝时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并受到了全民的追捧,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两件事情,足以证明佛教在当时大唐的受重视程度。 唐朝之所以会...

[历史] - 2021-12-18 12:23:13

周朝是被哪个朝代灭亡的 是被谁灭亡的

说到周朝被谁灭亡的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啊,其实就是被秦朝给灭亡的,但是很多人要问了,其实当时的诸侯国很多啊,到底是被秦朝的那个王给灭亡的呢?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历史] - 2021-10-05 10:09:13

汉朝外戚之争:窦王两家互掐最终受益者是谁?

西汉大臣窦婴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之侄。这样的身份应该能让窦婴在朝堂上更加顺风顺水才是,但相反,窦婴在汉文帝时期并没有得到重用。到了汉景帝时期,窦婴才因七国之乱而被任...

[历史] - 2023-03-30 20:35:11

明朝锦衣卫如此厉害,为何面对闯王李自成进京却束手无策?

明朝设立的锦衣卫是皇帝的近卫部队,直接听从皇帝指示,因此有着很高的权利,而且里面都是绝世武功高手。 崇祯煤山殉国,身边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锦衣卫呢?号称皇帝的亲军、...

[历史] - 2022-03-19 19:00:39

侯景之乱:原因分析及历史影响,责任应该归咎于谁?

侯景之乱,又称作太清之难,是中国古史南北朝南朝梁将侯景发动的一次叛乱。侯景起初是东魏将领后反叛入梁为萧衍所启用,因梁与东魏通好,遂侯景发动叛乱,于公元549年攻入梁都...

[历史] - 2021-07-07 09:10:19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