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这离不开皇帝的英明以及将领的才能,今天说的这位就是汉朝著名的将领霍去病,他功绩一生,却也有一个抹不去的污点!
霍去病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战将,也是皇家亲戚,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是皇后卫子夫和大将军卫青的姐姐,所以汉武帝刘彻就是霍去病的姨夫。有了这层关系,霍去病在朝廷中也没有人敢招惹他。
当然霍去病也不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他是有真本事,霍去病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军事天才,而且霍去病天生善于骑射,文武双全,简直为战场而生的。
霍去病在17岁时就随着舅舅卫青去远征匈奴了,17岁的他亲自率领着800名大汉骑兵,在匈奴境内一路奋勇前进,吓得匈奴四处逃窜,霍去病首战就大获全胜,然而在19岁时被封为骠骑将军!
此后霍去病是越战越勇,善于根据敌方形势来调整作战计划,尤其擅长突袭、来回包抄以及穿插而动,这种作战方式连他舅舅大将军卫青都很服气。
霍去病极擅长骑兵,几乎每次都以骑兵制敌取胜。
公元前123年,随卫青出兵定襄,携800精锐斩杀2000余人,折损数不详;
公元前121年春季,率领一万骑兵出兵陇西,斩首8960,自损7成兵力;
公元前121年夏季,又一次帅兵出征北地,带兵人数不详,斩杀敌军3万余人,自损三成兵力;
公元前119年,率领5万骑兵出征代郡,斩杀敌军7万余人,自损两成兵力;
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汉武帝集中兵力,命卫青、霍去病率领骑兵14万,马匹14万,步兵和转运夫10万,深入漠北找寻匈奴主力决战。此一战斩杀敌人9万,给匈奴以致命打击,彻底解决了匈奴的威胁。此战战损消耗也极为庞大,据说14万匹马只剩下3万,相当于死掉了全国马匹总和的80%,士兵战损具体数量不详,据说有很多骑兵因为马匹死亡也只能徒步回国。
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著名战将,他的舅舅就是卫青。舅甥两人为西汉建功立业,由此成为了历史名将。相比较来说,卫青在历史上的记载是不错的,但是霍去病就截然不同了。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霍去病对士兵非常恶劣,只顾自己享乐。
可是后人对霍去病的看法不一,原因就是在史记中,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记载出现了问题。人们都认为霍去病对士兵恶劣,只顾得自己享乐。但是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对霍去病的记载为“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
根据这样的记载来看,霍去病根本没有殴打士兵,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霍去病经常殴打士兵的传言呢?根据司马迁的记载来看,霍去病率军出击,自己吃肉,士兵挨饿,路走走不动了,他还在踢球。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也可能是后人对此进行了“改编”。
如此低级的错误,霍去病不可能不明白。那么之所以出现霍去病殴打士兵的说法,只有两种可能。首先就是司马迁造谣。众所周知,司马迁对卫青霍去病爷俩十分不待见,虽然在史记中,司马迁给霍去病和卫青写了列传,但是司马迁仍然对他们俩存在偏见。
更为带有偏见的是,司马迁对当时西汉的外戚也带有偏见。在后来的西汉末期,王莽就是外戚之一,于是王莽篡汉就出现了。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司马迁之所以对外戚有偏见,不是没有原因的。就是他们靠关系上位,纵然有功绩,但却伤害了社会公平。
可是根据现如今的推测来看,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就是汉武帝时期,在当时来说,司马迁造谣的可能性不大。否则汉武帝早就把司马迁给杀了。那么第二种可能就是霍去病就是这样的人。霍去病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稍大点被武帝带进宫,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
霍去病不但衣食无忧,还可以自由自在释放天性。这样的情况下霍去病成为与卫青并列的大将军,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前途不可限量。正是这种公子哥的性格,让他无法像李广卫青等老派将领一般,与士兵同甘共苦。这样一来,霍去病的打骂士兵也是有可能存在的。
我们都知道为上者得人心是最重要的,纵天资再高,不得人心,迟早败于枕侧。对于这个少年将军,战功累累,需要的是过人的军事才能,也离不开得力的麾下兵将。倘不去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他人。我想也许酒肉丧志,战争中多风餐露宿,离乡背井,艰苦的环境成就坚韧的人心,即使不让士兵吃肉喝酒,也许是养兵之法呢? 刻薄的主将,怎能带领手下兵士,赢得一场又一场战争的胜利?
发布时间:2023-06-06 05:26
上述文字是💠《霍去病功绩一生中,却有一个抹不去的污点!》✨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近段时间,《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相继播出,成为网友讨论的热点话题,这两部剧名字相似,剧情却没有太多关联,没想到在《三十而已》第9集中,这两部剧居然串场了。 剧中...
“梃击之案”,“国本之争”,“红丸案”等这些是一个皇帝亲身经历的,这个皇帝就是明光宗朱常洛。母亲是一个宫女,身世地位低下,他没有得到父亲的宠爱,小心翼翼在吃人的宫...
万历二十年的明朝已经走末期,在动荡中摇摇欲坠的帝国在这个时候却突然经历了一场战争。当时的朝鲜遭受日本的进攻,明朝在接受朝鲜的求救后出兵镇压日本。这便是万历三大征之...
明英宗朱祁镇的父亲朱瞻基死的时候,强迫从死的妃子“哭声震殿阁”的场面强烈刺激了这位当初才是9岁的孩子朱祁镇,这段经历成为他一生的梦魇。他即位后的13岁那年,他的哥哥周...
崇祯接手大明政权的时候,官员贪污腐败已经严重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了。奈何他再怎样救国心切,也无法改变前几代统治者积重难返的局面。 崇祯皇帝上台时,官场早已贪污腐败成风...
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自囊日论赞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
在古代的时候皇位争夺一直是非常激烈的,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唐朝时期的玄武门之变,但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杀了李建成之后为什么又要讲他的头颅给割下来? 客观地说李唐...
在封建制度下,最高的行政长官应该是宰相。这一官职的职责是辅佐君王、掌管国事,具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威。那么丞相和宰相是一回事吗?谁的权利大一些? “宰相”和“丞相...
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过许多杰出的将领,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南明名将李定国,他以一己之力几乎收复半壁江山,大明亡了,他却仍在战斗 。 李定国本是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养子...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大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大清张廷玉,身为一品大员却被连降三级,为何最终的结局落得“晚节不保”?究竟是谁把他推下了神坛? 清朝历史上,雍正皇帝...
提到三国时期著名的枭雄曹操,相信奸诈狡猾是其无法抹去的代名词之一。不管是在被广泛流传的《三国演义》,还是在各地传统戏剧中,曹操都是以奸雄、逆贼的白脸形象示人,而狡...
神异传说之外的刘伯温 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他的家乡青田村(今浙江省文成)县南田武阳,按元朝当时的行政区划,属于江浙行省的处州路。 江浙地区向为人文渊薮...
张若虚是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知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二首,收录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
古代封建社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有着非同一般的权力,其中清朝时期的雍正帝可以说是手段非凡,今天就由小编来讲述,雍正帝将大清牢牢掌握的两大秘诀之一血滴子,究竟有多厉害...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这首诗歌讲述的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出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一书,作者旨在...
《还珠格格》是我国一部现象级别的电视剧,它因为其老少皆宜的特点收获了全国无数观众的喜爱,那么有一个问题来了,剧中人物“福尔康”真实历史上有没有这么一个人呢? 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