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吴三桂这个人物,在近代历史上的评价不高。提到他的人莫不嗤之以鼻。他的两次反叛让他几乎成了汉奸走狗的代名词。那么吴三桂第二次为何要反叛清政府呢?
吴三桂一生官位显赫,叱咤风云,可仍然是一个不幸的人。不要说因为背叛明朝被人一直目为“汉奸”,就是在清朝,因为最后的反水,在满人看来,无疑也是最大的叛逆。可站在吴三桂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一个大冤枉。至于吴三桂,实力声望功业权势,尚可喜不能比,耿精忠更不能比,则要从长计议,暂不动他为宜。云南苗蛮杂处,形势复杂,吴三桂长居此地,情况熟,底子厚,继续治理也不是坏事。另外,用八旗换防,路途遥远,复杂艰险得很。况且所有对吴三桂忠诚度的怀疑均系猜测,并无真凭实据,贸然强行撤藩,恐不能令人心服。
网络配图
讲得很有道理!可以说,绝大多数朝臣对马上撤吴,都是投了反对票的,包括大学士索额图、图海等重臣显臣,只有刑部尚书莫洛、兵部尚书明珠等少数人主撤,但那时的大事件并非议会制多数表决通过即可,反对者多也没用。康熙力排众议,大手一挥,撤藩之奏一律恩准,三藩同撤,马上行动!众臣愕然,这可是他们认为的下下策啊!吴三桂们更是愕然,绝没想到,当初的如意算盘,结果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皇上怎么能这样?圣明何在?
谁让你们认识不到狡兔死的道理呢?这么多年了,还执迷不悟。就说你老吴,历来同类者,要么再占个自家独立山头,要么交出一切安当钓鱼公,有几个两头摆、走中间路线能成功的?明代沐家?毕竟是少数,何况条件还不一样,人家和皇上啥关系!还想打小算盘?一般的皇上也就算了,可现在你们面对的可是那千年一帝,能不与众不同吗?什么轻率冒进、意气用事、褊狭固执、独断专行,一样不少,都端出来让你们瞧瞧,不要以为咱康大帝只想做个高大全平面的人,他也渴望多层面、多棱角、有立体感的,这样更有魅力嘛。
[page]只是这次,康大帝另一面表现得不是时候。军国大事岂能儿戏?他想得太单纯、太幼稚了,纯稚得让人不可理解,简直匪夷所思。他对实际情况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过,更未静下心来设身处地感受一下三藩们的真实想法,迫切、冒进、固执、专断,完全占据了他的大脑,竟天真地以为,只要他的圣旨一到,他们马上会卷着铺盖回老家,困扰朝廷十几年的问题立刻就解决了。也许有人会诘责,这分明是对康大帝的诬蔑之词,圣明之君岂会如此?史书上明确记载,康大帝曾经说过:“三桂等蓄谋已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清史稿》卷二六九一《索额图传》)。
怎么讲呢,这清史类的东西,一旦针对帝王,向来都是极尽文过饰非、颠倒黑白之能事,圣祖尤甚。就说上面这一段,明眼人一观便知,睁着眼睛说瞎话呢,胡扯八道。人家尚可喜,明明率先提出撤藩在前,大乱中至死未叛在后,对大清那个忠诚,日月可鉴也,怎能说蓄谋已久?再说吴三桂,前面分析了,哪有的事,就是狂贬他的清史书上,其实也找不到任何真凭实据的。
网络配图
咱们还是继续往下看,一切更加豁然也。耿精忠暂且不提,且说吴三桂,接到皇上恩准撤藩的圣旨,简直当头挨了一棒,可想而知那是啥滋味。热血疆场上的出生入死、云贵高原上的苦心经营、荣华在手的富贵人生、权势在握的叱咤风云、昔日君主的皇恩浩荡、今日圣上的恩断义绝,等等,犹如过电一样,在他脑海中闪现,内心翻江倒海、痛苦不解、委屈愤怒、犹豫彷徨。
手下那帮随着他西讨南征的铁杆文臣武将们,更是震惊愤慨!既然皇上如此绝情,干脆反了得了,咱兵精将勇,怕他啥?老吴本还在徘徊犹豫,今见部属们拥戴,反复衡量后,也下定了起义的决心。其实不这样又能怎么办呢?别看朝廷现在话说得好,对撤藩工作也抓得紧,事无巨细,周密安排,力求给吴三桂们一个最温暖最舒适最可靠的安乐窝,可一旦真撤后,地盘没有了,兵权也无了,像吴三桂这等风云人物,等待他的又会是什么呢?古往今来,政治上过河拆桥的事情太多了。
老吴有否此种想法,不得而知,反正决心已定时,他是自信满满的。比较一下,他以为自己文韬武略天下已无双,将士们又是百战之锐、忠心之辈,要是起兵无不从命;所据云南也是经营多年,地险财富(有天下富吗);另有一批过去的老部下如现任陕西提督王辅臣等虽已调走,却可作为外应。
[page]简说老吴的文武之才:四个女婿胡国柱、夏相国、郭壮图和卫朴,都是一时才具,或文或武或文武双全;另外武有吴国贵、吴应期、马宝、王屏藩、张国柱、高得捷等,文有方光琛、刘茂遐(字玄初)等,个个顶呱呱。再看朝廷,皇上年方二十,乳臭未干,不堪大任,过去平定中原的名将大都凋零,剩下的及新起的一代岂是他的对手?其实老吴主观了点,事后也证实,康熙是没啥大本事,可清军新一代统帅有厉害的角儿,八旗依然很强,绿营同样不弱(都是汉兵,感叹)。另外,他也忘了,时间如果让人家凋零,自己与老部下们十一年来不也要走同样的路吗?
还有一点,绝对不能忽视,那就是满汉之争。明亡清兴至今不过三十年,大陆抗清之火被扑灭也只在九年前(1664),汉人的故国之思岂能说忘就忘?就连做汉奸已很久的吴三桂,手下不也有胸怀反清复明之士?他的女婿、臂膀之一胡国柱就是。何况满洲贵族对汉人的统治,必须正视,三十年来残暴多于仁慈,贱视多于平等,不客气地说,占据帝国人口百分之九十好几的汉人只是二、三等的公民,地位不要说远不及主体满民族,就连蒙藏都不如,这是不争的事实。
如此环境,要说广大汉人在短时间内,都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满洲贵族统治,那也太虚假了,即使有清三百年好像也没有吧。这次撤三藩,恰恰撤的也都是汉人,且不是一两个,而是牵涉几个大大小小的集团,足足六七万人呢,无形中触发了民族之感情,引发了民族之对立。
网络配图
而正是这种客观存在的民族之争,不仅让三藩内部凝聚力更强,也是日后大乱爆发初期,虽然发动者是为人所不齿的昔日背叛者,大江南北的汉人响应者仍众的原因之所在。当然,跟着当朝的汉人也不少,尤其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们;另外,坐山观虎斗的汉人同样不少。个中原因不想多说了,十七世纪汉民族的不断失败,根子就在于此。
切入正题。这边吴三桂们真的开始磨刀霍霍了,而康熙那边却还浑然不知,全力做着撤藩的前期准备工作,好几万人呢,漫漫长路,线路怎么走,沿途怎么接待,到目的地后又怎么安置,浩大的工程啊。比起三峡移民恐也不简单吧。三百多年前的事了,没飞机、火车、汽车、轮船什么的,综合条件更是差之千里,尤其他们并非一般民众,而是三个强大的军民结合体,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康熙忙得不亦乐乎,其间有很多专门御批,足以体现他对撤藩之事的重视与对被撤之众的关切,但从他的着眼点来看,倒能明确一个真相。
原来他忙了半天,没有一件触及假如吴三桂们有啥异常如何防范的问题,虽然《圣祖实录》之类书上有不少事后弥补这方面不足的大帝语录及其他相关言辞,但根本找不到能够证明当时朝廷哪怕有一点实际举措的证据。这也侧证了康熙当初决定三藩同撤时,想的就是那么简单,认为圣旨一到,一切OK,大臣们想这想那,还分几步走,纯粹多虑。什么“撤亦反,不撤亦反”,事后遁词也。吴三桂们谋反之箭已在弦上,岂能不发?从此,吴三桂进入了人生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他前不见古人后不知是否有来者的人生也至此奠定。经过一番精心谋划,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终于正式反了!
当然,吴三桂的才能不可忽视,他的成名战是十几骑突破2000清军防御救回老爹吴襄!他的野史很多,最著名的是他乃大鹏鸟转世。
发布时间:2023-05-16 09:17
上述文字是💠《历史谜团:吴三桂为什么要反叛清朝?》✨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原子弹的威力也同时震惊的全世界,本来日本应该承受3颗原子弹的攻击的,但是第三颗原子弹却神秘地失踪了,但是根据格罗夫斯将...
三国时期刚开始的时候,天下实际上的皇帝还是汉献帝的,三国君主都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宣布称帝,这个平衡直到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之后才被打破。 公元221年,建立蜀汉的刘...
导读:元朝版图有多大?明朝为什么没有完全继承元朝疆域? 如果套用甄嬛传的一句台词,那就是“臣妾做不到啊”。所以大明王朝也无法做到,元朝版图中的长城以北到北冰洋的地区...
中国古代对于下葬事宜非常的重视,而且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都是采用土葬的方式来安葬过世亲人的,古代帝王在去世之后,后世子孙会为帝王举行隆重的送葬仪式,还会按照帝王的遗...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眼看北京顶不住了,于是带着慈禧等人逃往了避暑山庄,把烂摊子留给了鬼子六奕沂。不过英法联军还是打进了北京,洗劫了圆明园。本来签完协议咸丰就准...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战国七雄韩国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
导读:西方人常把秦始皇与拿破仑相提并论,事实上秦始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更是世界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13岁即王位,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传奇一生被人广为知晓,但人无完人他也有一缺点就是嗜杀,众所周知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可谓尽皆惨死,可是他对其发下还是不错的,尽皆善终,但还...
武媚娘,即武则天,名武曌,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即公元642年,李世民听闻武则天精通文史且容貌妩媚,便将之召入宫闱,封为“才人”,赐名“媚...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历代皇帝中有许多昏庸无能的君主,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清朝的嘉庆皇帝是否是一代庸主?从画像上的一件器物,就能看出他的无能。 嘉庆皇...
像许多统治者一样,咸丰皇帝是他时代的产物。尽管他的知识和视野很受限制,但他处理了一些即将发生的衰退危机。面对强大的太平天国叛乱席卷了大半个国家,咸丰大胆地委托有能...
山西在清朝一直是北方的经济发达地区,雍正朝时,山西的票号生意一直做到了全国,所以,雍正决定追缴国库欠款之事先从不缺钱的山西省开始,但是派谁去倒是个大问题,因为这是...
自古至今,盗墓都是一个危险的职业,盗墓者不仅要掌握风水知识用来定位墓穴,还要身手敏捷,机智应变在盗墓过程中遇到的突发状况。古人的聪明才智,也可以从墓穴上看出来,古...
康乾盛世表现的风光已经被扒过皮了,和汉唐甚至是两宋的盛景都完全不值一提。那么清朝就没有值得称道的皇帝了吗,当然是有的,那就是被康乾夹在中间被忽视的雍正了。有人曾经...
曹爽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廷,谨慎持重。明帝曹叡病危,拜曹爽为大将军,从此,势倾四海,声震天下。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解除曹爽大将军的...
司马懿攻占街亭,引兵十五万,望西城峰拥而来。当时孔明身边并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原有的五千士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两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到这个消息,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