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王朝之一,在它历代皇帝中,朱棣的皇位可谓是来历最不正统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朝朱棣为什么要造反,他造反后做了什么决定,成为了明朝覆灭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的统治者都曾为巩固权力而做出各种各样的努力,分封制,将天下土地分给自家人去管理;郡县制,由中央委派官员去管理地方,而被选中的官员并非是皇室的血缘亲戚。秦朝认为周朝的灭亡就是因为分封制,造成诸侯混乱,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基本沿用郡县制的大致框架,西晋时期也曾复用“分封制”,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造成中原地区长达数百年的分裂。
可到了朱元璋这里,他却决定再次复用“分封制“,他认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储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如此就能保证朱氏王朝天下万世一系。可他忽略了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即便藩王远离京城,但还是会发展势力,生活在封地的亲王们权力过大,可以享受更好的待遇,其中有些藩王更是被授予兵权,驻扎北部边塞,训练军队,镇守国家久而久之他们拥有了篡权夺位的实力,被称为九大“塞王”,最终导致尾大不掉。
生活在封地的藩王们俨然就像一个小皇帝,他们可以自行管理当地的官员,选用、升迁、罢黜,后来朱元璋又增加了护卫队的数量,这些都是被亲王们可以直接统率指挥的,就连辖区的武将也会受到藩王的节制。在这九大“塞王”中,驻扎太原的晋王朱棡和驻扎北地的燕王实力最为雄厚,这两个地方都是抵御元朝残余势力的最前线,朝廷给他们的配置也是很高的。尤其是朱棣,他的军事才能逐渐显现,就连朱元璋也不得不为之叹服,朱棣可以节制的军队完全是能够控制一个王朝的。
晚年的朱元璋对功臣们的猜忌心加重,几乎诛杀了所有的功臣,或许他是在为自己的皇孙铺路,但朱允炆却对此感到担忧,因为北方的军事则都是由诸位藩王管理的,日后势必会成为他执政之路上的最大困扰。朱允炆即位后,此时的北方尤属燕王朱棣势力最大,其他的藩王势力也不容小觑,此时建文帝面临的是一个“诸王骄横,干弱枝强”的国家,他和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接连削了几位藩王的势力,这下让本来就不满的朱棣更加愤怒不安,他知道自己也定然是要被削的。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燕王朱棣决定起兵反抗,1399年,他打着“清君侧”的口号,在北平起兵,早在汉朝之时,七国之乱爆发后,吴王刘濞也是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帜,联合诸侯国叛乱,让汉景帝不得不屈服。此时朱棣也打着同样的旗号,但他却是师出有名,在《皇明祖训》:“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见天子,私下傅致其罪,而遇不幸者,到此之时,天子必是昏君。……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如此朱棣利用了这处漏洞,他将自己的军队打造为王者之师,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他没有提到自己是在造反,而是匡扶国道。拥兵自重的朱棣在四年之内南征北战,直到攻破南京,于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朱棣即位后,他自然知道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是对的,这只是为他夺取皇位的适当借口,朱棣暗中也在实行削藩政策,与建文帝不同的是,他的做法“润物细无声”,即便藩王意识到自己的势力被削,但也找不到借口质问。
朱棣造反成功以后,为了稳定全国政治局面让自己的皇帝之位更加稳固,抵抗蒙古人的入侵,所以发起了此次迁都,这个决定对我国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明朝刚开始建立之初,朱元璋本想要把都城迁移到北方,因此他建立了两个京城,一个北京也称汴梁,另一个在南京也称金陵。在这之后,他又把自己的家乡凤阳设为中都,目的就是想要把重心转移,由南往北转。但是,在当时历史环境中,汴梁和凤阳都属于战乱多发之地,两地总是遭受战乱的侵袭,可想而知有多么破败不堪,所以不能当作都城,因为后来把南京定为京师。
当时,北京称为幽州,这个地方当时就在大明王朝的边界处,所以是不是就会有一些游牧民族前来侵扰,那个时候的北京跟南京比差距真的太大了,南京当时相对北京而言十分富足。但是,有一地此处确是中原人抵御外来侵略者的保护屏障,这里也是元朝的故都,它也拥有过繁华的时候,在之前它的海运和陆运也是很发达的都城,只是后期因为不断的战乱导致变得萧条。
元朝成立之后,想要更好地管理国家,但是又不能离自己的根据地太远,所以后期就把都城设立在汴梁。在朱元璋开创明朝之时,消灭并且兼并了陈友谅这等人的势力,之后他拥有可以和元朝对抗的能力便在南京自称为王,紧接着开始向北方进行讨伐,而且当时派出很多大将攻打北京,之后元人都被逼,都离开了中原。这以后,大都就被改为北平,其实在当时就是因为平定了北方所以称为北平。
朱元璋称帝以后,广封诸侯论功行赏,这时候朱棣被封为燕王,北平成为了他的封地,也称燕地,当时的北平远远不如南京,因为在当时此地属于军事要地,而且地方比较偏远和冷清。唐代以后,南方的发展速度就远远超过了北方,因此南方慢慢就成为全国的重心之地,而且南方的地理位置不错,所以很多王朝都会把都城设定在此地。但是,在明朝时期,因为北方也有很多领土,那么想要更好统治政局,就需要把都城迁移到北方,朱元璋也早有此打算,但是因为汴梁和凤阳都因长期战争都太破败,实在不太像一个都城。
后来,因为削藩的事情,很多人的利益受到威胁,朱棣也同样受到威胁。他本以为太子朱标去世后,会从他们这些兄弟里选择一个继承皇权,并且自己也很有能力,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却被自己的侄子夺了去,后来朱允炆上位后想削藩,朱棣更加不能忍受,因此造反,于是他从燕地南下,讨伐新帝,成功夺得皇权。在他夺得帝位之后,便开始准备迁都事宜,都城并没有选择西安,而是自己的封地。西安是历史上很多王朝的都城,但是在明朝时,西北地并不是问题所在。首先,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在东北一带,北平靠近东北,可以更好的防守,如果在南京,一旦有战乱之事,军队派兵都有很大难度,所以设北平为都城更利于统治政局。
在朱棣统治的后期,明朝的军队能力逐渐减弱,蒙古大军更是卷土重来,可是在死后,明朝已经没有能的大军了。在明朝末年的时候,率军直达北京城打到山海关的时候,当时的皇帝还是想回到南京。可是朝中的文臣们更是一些无能的鼠辈,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他们为了自己在南京的利益,劝说崇祯打消这个念头。可是此时的明朝军队已经抵挡不了起义军了,等到李自成打到紫禁城的时候,崇祯只得被逼上吊自杀。朱棣迁都北京,挽救了自己的利益,可是此番举动也成为了明朝覆灭的主要原因。
发布时间:2023-05-13 00:25
上述文字是💠《明朝朱棣为什么要造反,他造反后做了什么决定,成为了明朝覆灭的主要原因?》✨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李斯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入秦为官。深受吕不韦、秦...
清朝历代皇帝中说到乾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乾隆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在位期间有何著名的功绩值得人们称颂? 乾隆在位60年,虽然比少了1年,但是实际专权的...
历史上有许多未解之谜,尚无盖棺定论的历史有着诸多可能性,但是却没有任何一种可能是有证据支撑的,还需后世慢慢发掘。 未解之谜1:《史记》残缺之谜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
曹操进兵荆州后,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惧怕曹操的进攻,认为荆州难以守卫,于是带着荆州的士卒百姓十万余人向江陵退去。曹操看出刘备的意图,害怕刘备首先占领江陵掌握荆南地...
疑冢是为了迷惑盗墓贼用的,设置诸多疑冢之后,后人就不知道哪个是墓主人真正的陵墓所在,这是一种对自己陵墓的保护措施,明太祖朱元璋竟然一次性设置了十三个棺材出城,下葬...
一个城市的容貌和外观是留给外地人的最直观的印象,整个城市都呈现脏乱差的情况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维持城市的形象,城管就诞生了。 城管在最近一两年还是...
满仓儿案,原只是明朝孝宗时期一件武官女儿被骗卖案件,但经过几次审判依旧没有解决,最后惊动明孝宗,引发三法司会审,该案件并无特殊之处,却透露出明朝中后期的司法混乱与...
说到诸葛亮,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定是一个精通谋略、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有武力,那他到底有多强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看出。 诸葛...
相信大家都对杜牧的这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很是熟悉,二乔是三国时期的姐妹花,所以这句诗词广为流传,那么真实历史上曹操修筑铜雀台真的是为了江东大小乔...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神话经典传记,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封神演义中的苏护是谁?他有何事迹与苏妲己之间又是怎么样的关系? 苏护在《封神演义》中,是个风一样的男子,也可以...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和刘备赶妻儿,接下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欣赏。 刘邦和刘备,西汉的建立者和蜀汉的建立者,两人在中国历史上皆留下了重要的足迹,都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英雄辈出,不仅有像曹操,刘备,孙策这样杰出的军事家,更有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周瑜这样的谋士。还有吕布,关于,典韦,黄盖这样的顶级将领。正所谓...
导读:刘备是个怎么样的人?刘备是真仁义还是伪君子? 演义小说中的刘备,一直给人一种仁义忠厚的形象,不过我们能够猜想得到,能够做到他这种高度,单靠这一点肯定是不行的,...
一个人处在社会之中,必然要与其他人打交道,因此与人交流的高情商就很有必要,尤其是在皇帝身边做事的人,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招致灾祸,我们从初唐的两位开国功臣身上,就能...
在三国时期有很多著名的战役流传了下来,其中将领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无数个奇迹,当我们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也会被这些人的智慧所折服。在三国中最强的国家是魏国,而当...
明末崇祯帝就曾说过:想给建文帝上坟,却不知在何处。另一种说法是在南京攻破之时,建文帝曾想自杀,但在其亲信说服下,削发为僧,从地道逃出了皇宫,隐姓埋名,浪迹江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