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大战是发生在公元1640年至公元1642年明清之间的决定性战役,是决定明朝兴衰的关键之战,甚至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此后,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反击。
公元1626年正月,在辽东地区逐渐趋于稳定的后金势力终于初具立国规模,相较于日益衰颓的大明王朝,其国力和军力都有了十分显著的增长。在这种形势之下,踌躇满志的努尔哈赤在酝酿已久之后,亲率13万八旗铁骑正式发动了进攻辽西的军事行动,欲求兵临山海关,直奔京师。但令人遗憾的是,一生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还没等到兵临山海关的那一刻就败在了最不起眼的小小宁远城下,最终于同年八月,遗恨而去。
同年九月,四贝勒皇太极在诸贝勒的拥戴之下成功继承了汗位,成为了后金政权的第二位最高统治者。与此同时,秉承着先汗努尔哈赤西进的战略,顺便报宁远城下的一箭之仇,翌年五月,皇太极再次发动了对宁远一带的报复性攻击,但其结局与“宁远之战”如出一辙,仍然以失败而告终。
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宁锦之战”无疑是继“宁远大捷”之后的又一次大捷,此战不仅没有让皇太极突破明朝在宁远和锦州一带所设置的防务体系,反而使后金方面再次蒙受了损失和挫伤了士气,为明朝统治者幻想收复辽东的愿望添加了一道“亮光”。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两次战役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坚城加大炮”的防御体系基础之上,且由袁崇焕亲自坐镇,换句话说,倘若此二者不复存在的话,这两场战役的最终结局也就不得而知了。
也恰恰是如此,使得后金的统帅们,才从中汲取了一些十分有价值的战术经验和教训,即倚靠八旗士兵手中原始的冷兵器和其擅长的攻坚战术去攻击装备了当时世界顶级水平的火炮和其他火器的宁远城是难以发挥出军队优势的,如此一来,想要完全攻克宁远城几乎是天方夜谭。在这种情况之下,摆在皇太极面前的只有两条出路,其一,改进八旗军队的武器装备质量,配备与明军同等级别的火炮和火器,由冷兵器作战过渡为火器作战;其二,调整原有的战略战术。
显而易见,以当时后金国家的实力,想要装备上与明军同等级别的火器资源基本上是不现实的,要知道明方在火器上的造诣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依靠其他国家的支持,其所耗费的银两更是不尽其数,这一点是后金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皇太极只有调整原有的战略战术这一条出路,才有机会实现入主中原的“宏伟”大业。
皇太极将改变战略战术又细分成了两个方面,第一,暂时不对辽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先将精力放在由西北林丹汗所统治的漠南蒙古区域,而后再打通由蒙古通往明朝境内的一条通道,由此长驱直入;第二,改强攻为围而不攻,切断明朝在辽东地区的各个军事据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待其弹尽粮绝之后主动投降。
从公元1629年至公元1642年之间,后金方面时时刻刻地履行着这一改进后的战略。事实证明,这一战略也确实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在此期间,后金铁骑曾在明朝境内五进五出,给正处于农民起义内乱的明帝国内部造成了极大的军事压力。另一方面,公元1631年,后金围困大凌河城一战,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且从中收归了大批的辽人辽将,为促进后金方面的军事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此举无疑又再次证实了后金方面经过改进后的战略的成功。
本着这么一个已然成熟的战略思路,公元1641年,皇太极再次将军队开向了锦州城外,以作四面围困之势。锦州作为明方“宁锦防线”中的一个主要军事据点,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在这种形势之下,明朝政府紧急调来了在西部战场将与农民起义军作战的主帅洪承畴,出任蓟辽总督,同时集结其余兵力,组成援救锦州的大军。至此,这场持续了近一年的“松锦大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松锦大战作为明帝国与后金方面的最后一场的大战,此战是否称得上是大明帝国生死攸关的一战?
首先,我们不妨先从辽东局势来判断:
自皇太极控制住了蒙古和李氏朝鲜双方势力之后,后金这把利剑指向明帝国的趋势也就愈加明显,为阻挡后金对山海关造成威胁,明军在辽西地区所构筑的“宁锦防线”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加固措施。具体实施为:第一,集中辽东地区的精锐部队,驻守于宁远和锦州两大主要军事据点;第二,将粮草军事的供应线移至近海运输上,此举是为了避免清军切断内地与辽西之间的粮草供应线。
明朝政府如此大费手笔的终极目的便是希望能够保住这条防线,因为这条防线一旦被清军攻破,等于将山海关大门拱手相让,也就等于失去了整个辽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锦州、宁远、松山等这些军事据点的得失确实是关系到大明帝国生死存亡的大事,如此一来,说“松锦大战”是大明帝国生死攸关的一战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我们再从明军集结的兵力上去分析:
诚如我们所知,主持这场大战的主帅是被派往与农民起义军作战的大将洪承畴,除此以外,明朝政府还调来了其他兵力,临时组建成了这支号称13万人的援军。这支援军包括: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蓟州总兵白广恩、密云总兵唐通、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等所谓的八总兵兵马。从这些熟悉的名字当中也不难发现,这些部队基本同属于明朝九边重镇的系统,是当时明朝统治者手中仅存的最后一张“王牌”。
洪承畴最初所制定的战略是将援锦部队放置于锦州和宁远之间的松山,以松山为依托,解救锦州之围。松山、杏山和塔山堡是由锦州到宁远之间的三座军事据点,是宁锦防线的主要连接部分,锦宁想要成为对抗清军的巩固防线,中间的这三座据点的战略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凡其中一个被切断,都会使锦州与宁远失去其整体的战略价值。洪承畴作为一位极富军事经验的指挥官,采用这一布局无疑是最为稳妥的战略,同时也是一种“持久之策”。
然而,这对于想要速战速决的明朝统治者来说其实是最不希望看到的,因为部队多停留一日,国家便要多支出一日的粮饷,因此,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之下速战速决是明朝统治者极度渴望看到的结果。公元1641年八月,在收到了无数次红旗催战信号后的洪承畴不得不仓促出兵,最终明军以失败告终,主帅洪承畴被俘后投降了清军,锦州城守将祖大寿在失去了援军的情况下也被迫降清。
战役打响之初,清军的进攻遭到了明军的强烈抵抗,因为明军当时的武器装备比清军强很多,在最初乳峰山之战中,明军大获全胜,清军进攻损失惨重,皇太极下令撤退数十里,暂缓了战事。这一场胜仗,吴三桂功不可没,洪承畴很是看好,在给朝廷的奏折上说吴三桂是个有才能的人,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吴三桂当局首功,这也为吴三桂日后成为山海关总兵埋下了伏笔。因为初期战事的胜利,使得朝廷认为清军可以轻易的击败,于是就下令洪承畴主动出击。
但是洪承畴认为不可以急于出战,可是此时的明朝已经承担不起大军的开销,多耽误一天就要付出很多的军饷,为了能尽快结束战斗,崇祯错听了文臣的建议,命令洪承畴和清军快速决战,还派遣了几个监军来到辽东督战。洪承畴只得发兵出击,山西总兵杨国柱带领军队攻打锦州西石门,虽然战死,但是明军的士气很旺,英勇奋战,清军损失惨重。皇太极得知消息,带病亲自前去救援,并且制定了包围不打的战略,调集了大军将明军包围在了松山和锦州这四十里地带,然后皇太极下令阿济格偷袭明军的粮草,将明军的粮草付之一炬,这使得战况急转直下。
明军失去了粮草,人心惶惶,只能决定突围出去,以求在战,可是这个决定刚刚下达,大同总兵就率先带兵逃跑,他这一跑,引起了明军的恐慌潮,全部争先恐后的逃跑,使得明军瞬间崩溃,兵败如山倒,这时候明军大势已去,洪承畴等人也被叛徒夏承德出卖被清军俘虏。
后来洪承畴经不住皇太极的劝降,也投降了清军,辛苦布下的松锦防线就此溃败,精锐部队尽失,此后明朝就一蹶不振。这场战役的失败是因为明军指挥的失误,贸然出击,加上明朝已经没有钱在后勤上,就算不打,明朝也会被拖垮,所以这场战争,明朝注定是失败的。
松锦大战的失败,意味着当时的明朝统治者手中已经失去了最后一张“王牌”,同时宁锦防线也失去了对清军的防守意义,在此之后的明军,非但前进无望,就连基本的防御实际上也很被动。
松锦大战对于明朝来说,不仅仅是失去了辽西土地这一痛点,最重要的则是失去了手中仅存的十几万精锐部队,同时也失去了诸如洪承畴、祖大寿这类的优秀将领,这些人的降清,间接的带动了内地相当多的上层汉人弃明朝而去,归顺到了皇太极的下,为后金入主中原出谋划策等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松锦大战”对于明朝来说确实是一场生死攸关的一战,但如此重要的一战最终却在匆匆忙忙之间以失败而草草收尾,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发布时间:2023-04-04 23:20
上述文字是💠《关乎明朝国运的松锦之战为何会失败?为何说松锦之战是决定大明帝国生死攸关的一战?》✨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私房钱就算普通人也都或多或少是有的,而在古代社会中,尤其是清朝,下至地方官,上至皇宫大内,“小金库”几乎就是标配了。那么作为清末时期最有钱的慈禧,她的私库有多少钱...
导读:书圣王羲之故事介绍,历史名人都是怎么样评价王羲之的? 历史名人评价 庾翼:“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
光绪、慈禧之死: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突然“驾崩”于北京中南海,死时年仅次38岁。11月15日,慈禧太后在北京故宫,呜呼哀哉,魂归西天,死时年有73岁。皇帝和太后一前一后...
导读:汉王朱高煦介绍,明朝最会作的汉王是如何造反的?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的大军渡过长江,进逼南京城下,曹国公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
祢衡是曹操手下一个谋士,相信很多朋友都没听过他的名字,他确实不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但是却是屡次冒犯曹操却没有被杀的人,这就很不寻常了。 说到曹操曹孟德,我们都熟知出...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雍正上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每一位皇帝的诞生都或多或少伴随了一场针对皇位的腥风血雨。皇子们不仅要提防...
对于吴三桂,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他在明朝灭亡时“冲冠一怒为红颜”,传闻李自成霸占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还杀害其家人,逼得他最终投降清朝。暂且不论吴三桂投降清朝到底是何原...
范雎是秦国著名的政治家,对秦国的崛起做出来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个人私德确不怎么样,在白起被赐死的过程中,秦相范雎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范雎和白起有什么恩怨,要进谗言杀...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上下五千年中,中国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朝代。说起中国曾经更迭过的那些朝代,其中有不少朝代的经济实力以及军事实力都是备受肯定的。比如说秦朝、汉...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谋士,然而谈论到毒士,在三国时期此人可谓公认第一,他比诸葛亮厉害,但是名声却不如司马懿,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在三国时期,谋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的大统一朝代一般都是有才能的明君开创的,因此凡是大统一的朝代,都必然有明君出现,要想走的长远,就必要有很多明君。但是有一个朝代却是例外,这个朝...
唐诗是历史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是建立在唐朝富庶的物质基础上的,不过唐诗也需唐朝时期的语言发音读出来才更美,只可惜的是那个时候人们的发音已经无从考证了。 常言道“熟读...
裹脚布,是指古代人们由于审美的需求,要求女子的脚以小为美,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所使用的裹脚工具。按照封建礼教,女子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开始缠足,用白布将脚缠紧,即便是睡觉...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皇太极是怎么解决蒙古问题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虽然说从汉代起,中原王朝为了保存实力、维持和平,就开始了不断给周边少数民...
皇太极时期(1626—1643),是清朝疆域面积第一次大规模的扩张时期。他两次东征朝鲜,使得朝鲜成为了清朝的附属国,许多西方地图都把朝鲜划入了清朝版图;三次西征蒙古林丹汗,...
最广泛流传的三国武将排名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