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峻是东晋将领,少有才学,初任长广主簿。成年后举孝廉入仕。永嘉之乱后,结垒于掖县,成为流民统帅,率众聚集广陵。晋明帝死后,外戚庾亮执政,将苏峻兵权解除,征为大司农。苏峻心中不安,遂生反叛之心。咸和三年,以讨伐庾亮为名,联合祖约起兵反叛,攻入建康,专擅朝政。同年,温峤、陶侃起兵讨伐,苏峻战败被杀。
苏峻是东晋时期有名的将领,同时他也是有名的叛臣。苏峻从一名有名的将领最终变成一名叛臣,肯定有着其原因所在,只是这原因被人胜利者所写罢了。年轻时候的苏峻,其实就是一位体弱的书生,而且很与才华的那种。苏峻进入仕途的时候,是做了一个郡的主簿,到他18岁的时候,因为才能出众,才被推荐做了孝廉。
而当时永嘉之乱爆发,苏峻的家乡因为受到的压迫很厉害,所以很多聚集在一起起义闹事了。而苏峻这时候回到了家乡,见是这种情况,当下便参与了起义,而且他的身边很快就聚集了几千人,他带领着这些人在自己家乡所在的县修建起城墙和堡垒起来。而其实当时起义的很多人都不愿意去修建这城墙,但是谁让当时这些人之中就属苏峻的势力最大,所以他们听从了苏峻的建议。
而苏峻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势力,就安排一些能说会道的人,到村里面去宣扬自己的好,并且也派人把一些没有人来认领的尸骨安排给埋了,而周边的人看见他的这些举动,都非常感动,认为他是一个有义气有担当的人,大家便推荐他做老大了。而司马睿在知道苏峻的这些行为之后,大为赞叹,于是把苏峻封为了安集将军。
而当时曹嶷做那青州的刺史,他看到苏峻这么的人心,非常不安,想要压制苏峻,便向朝廷奏请让苏峻做揶县的县令,而苏峻那看的上这小小的县令,便称病不做。而曹嶷的疑心病犯了,他觉得苏峻的存在对自己来说绝对是个威胁,而且时间长了肯定是个祸害,所以就想趁苏峻还没成长起来的时候,就把他给抹杀在萌芽里面。但是苏峻提前收到了通知,苏峻也有些担心,想了下,决定还是带着自己的人马向南方转移吧。这样苏峻等人来到了广陵,而朝廷这时候也欢迎他的远道而来,又改封他做了鹰扬将军。
而就在苏峻到了广陵没有多久,刚好周坚带人在彭城谋反,苏峻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带着自己人帮助当地的官兵讨伐周坚,并且取得了胜利。所以苏峻因为这次的功劳升官了,后来再一次升官做了兰陵相。而在王敦谋反的时候,朝廷虽然下了命令让孙峻去讨伐王敦,但是孙峻找人算了一卦,卦象很不吉利,所以苏峻就迟疑了,根本不敢派兵去打。而很快朝廷派来的军队也被王敦打败了,苏峻没有办法就退到了盱眙。而淮陵以前的官员,与苏峻联合在了一起,他们向朝廷奏请要封苏峻为内史,被同意了,同时还给了苏峻奋威将军的称号。
第二年的时候,苏峻又做了临淮的内史,这时候王敦在朝建康城攻打过去,朝廷连忙派人寻找了苏峻,让他带兵回来保护京都。而王敦也不傻,他也拍了苏峻的哥哥去劝说苏峻,说苏峻如果肯归附于王敦的话,以后就可以获得高官厚禄,让他不要跟王敦作对去送死。但是王敦并没听自己哥哥的劝说,自己带着自己的人马去保护京都了。快到达京都的时候,苏峻和手下都很疲劳,这时他的谋士说,如果现在休息的话,大家肯定没有力气,而且泄气了,肯定经不起王敦的部队,还不如现在就趁势去攻打,肯定能取胜。苏峻听取了这些意见,果然打败了王敦的队伍。接着又配合了庾亮一起追击和攻打沈充。
苏峻本来就是一个小人物,在归顺朝廷之后,肯定是想着立功来的,所以在平定了王敦之后,他的威望提供了,军队也变强了,武器也趁手了,当然了,人心也膨胀起来了,所以就有了谋反的意向。而且当时啊,又是小皇帝在位置,朝廷又忙着其他事情,根本就顾不上他,而苏峻也在不断的收集人马,这不人多了,心思不就起来了吗?
晋明帝死后,即位的晋成帝只有五岁,于是东晋就出现了外戚干政。此时东晋真正的掌权者是庾亮。值得一提的是,庾亮并没有治理朝政的才能。庾亮掌权后,开始对当时拥有兵权的苏峻、陶侃、祖约感到了威胁。于是庾亮想要剥夺苏峻的兵权,这就逼得苏峻想要造反了。就这样苏峻选择了造反,在古代的时候,造反肯定是大不敬之罪,也是诛灭三族的大罪。值得一提的是,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诛九族。
公元325年,苏峻正式起兵反叛。占据建康之后,苏峻就纵容手下对健康城进行烧杀抢掠。占领建康城之后,苏峻的做法就是恶人的做法了。更为重要的是,在占领建康城后,士兵把很多“仕女”,也就是贵族家庭的女子或者宫中的女子全部扒去衣服,裸体在外。
之后苏峻造成了大量的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峻仍然受到了后世的祭拜,甚至是被奉为神明。作为一个恶人,为什么后世会把他当作神灵对待呢?苏峻被奉为神明,是在南北朝时期,不过在南北朝时期,苏峻是兴盛于南北朝,衰败也在南北朝。
们祭拜神灵时,更多的是祈求神灵赐予美好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为何会祭祀苏峻呢?苏峻在古代可是一个大恶人。其实,后人将苏峻奉为神明是为了避恶。这就是苏峻、董卓等人被当作神灵的最主要原因。南北朝之后,就对苏峻的祭祀停止了,将他的苏侯祠当作为“淫祠”。
苏峻之所以有祠,主要是因为:
其一,对于苏峻叛乱,朝廷也是有过错的,甚至在十几年之后,叛乱期间被裹挟的晋成帝提到苏峻,言谈间也透露出对苏峻的理解,外加当时立祠比较自由,不用经过官方批准,所以朝廷并没有禁毁苏侯神。
其二,叛乱之前,庾亮清洗宗室,一些藩王得到了苏峻的庇护;叛乱期间,苏峻似乎做过发放物资以笼络人心这样的事,可能对有些人有恩;叛乱结束之后,苏峻的一部分旧部被老谋深算的王导收编了;江东流行巫鬼崇拜,苏峻叛乱造成了大量的伤亡,给平民百姓造成了沉痛而持久的伤害。也就是说,最有可能给苏峻立祠的就是这四类人:被苏峻包庇过的藩王;受过苏峻恩惠的平民;苏峻的旧部;被苏峻伤害过的平民。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苏侯神信仰当时盛行于建康周边,以及江北的青州地区
至于苏侯神信仰进入朝廷,得到官方的认可,那是进入南朝之后的事。朝廷之所以如此,主要是把苏峻当成战神加以供奉,祈求出师大捷。可见,说起战斗力,苏峻真是响当当的,可惜因为朝廷里那一摊子乌烟瘴气的权力斗争,这样一个人没有被用到正经地方,最后被内耗干废了。
发布时间:2023-04-04 11:33
上述文字是💠《苏峻此人作恶多端 死后却被奉为神明 东晋帝国的乱臣苏峻为什么死后能被封神?》✨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皇太极时期(1626—1643),是清朝疆域面积第一次大规模的扩张时期。他两次东征朝鲜,使得朝鲜成为了清朝的附属国,许多西方地图都把朝鲜划入了清朝版图;三次西征蒙古林丹汗,...
导读:书圣王羲之故事介绍,历史名人都是怎么样评价王羲之的? 历史名人评价 庾翼:“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
裹脚布,是指古代人们由于审美的需求,要求女子的脚以小为美,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所使用的裹脚工具。按照封建礼教,女子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开始缠足,用白布将脚缠紧,即便是睡觉...
最广泛流传的三国武将排名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在这里,...
范雎是秦国著名的政治家,对秦国的崛起做出来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个人私德确不怎么样,在白起被赐死的过程中,秦相范雎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范雎和白起有什么恩怨,要进谗言杀...
祢衡是曹操手下一个谋士,相信很多朋友都没听过他的名字,他确实不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但是却是屡次冒犯曹操却没有被杀的人,这就很不寻常了。 说到曹操曹孟德,我们都熟知出...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皇太极是怎么解决蒙古问题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虽然说从汉代起,中原王朝为了保存实力、维持和平,就开始了不断给周边少数民...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上下五千年中,中国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朝代。说起中国曾经更迭过的那些朝代,其中有不少朝代的经济实力以及军事实力都是备受肯定的。比如说秦朝、汉...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雍正上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每一位皇帝的诞生都或多或少伴随了一场针对皇位的腥风血雨。皇子们不仅要提防...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的大统一朝代一般都是有才能的明君开创的,因此凡是大统一的朝代,都必然有明君出现,要想走的长远,就必要有很多明君。但是有一个朝代却是例外,这个朝...
导读:汉王朱高煦介绍,明朝最会作的汉王是如何造反的?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的大军渡过长江,进逼南京城下,曹国公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
唐诗是历史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是建立在唐朝富庶的物质基础上的,不过唐诗也需唐朝时期的语言发音读出来才更美,只可惜的是那个时候人们的发音已经无从考证了。 常言道“熟读...
光绪、慈禧之死: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突然“驾崩”于北京中南海,死时年仅次38岁。11月15日,慈禧太后在北京故宫,呜呼哀哉,魂归西天,死时年有73岁。皇帝和太后一前一后...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谋士,然而谈论到毒士,在三国时期此人可谓公认第一,他比诸葛亮厉害,但是名声却不如司马懿,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在三国时期,谋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
私房钱就算普通人也都或多或少是有的,而在古代社会中,尤其是清朝,下至地方官,上至皇宫大内,“小金库”几乎就是标配了。那么作为清末时期最有钱的慈禧,她的私库有多少钱...
对于吴三桂,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他在明朝灭亡时“冲冠一怒为红颜”,传闻李自成霸占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还杀害其家人,逼得他最终投降清朝。暂且不论吴三桂投降清朝到底是何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