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约1610年—1669年,满语:Oboi),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晚年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鳌拜为代表的满蒙勋贵,理所当然认为他们是中原汉人的征服者,清帝国是努尔哈赤建立的成功入侵中原的边疆民族政权,所谓“金戈铁马入中原,一统汉家二百年”。他利用康熙帝年幼,自己摄政的机会,抢占了先手,以一臣子奴才之力,竟能将清朝四代皇帝身后事尽数摆布,不愧为政治手段强横的一代枭雄。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建立后金汗国。二十年后的1636年,他儿子皇太极正式建立清朝,追封其父为“大清太祖武皇帝”,并且为他编撰《大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到了1662年,努尔哈赤的孙子顺治帝福临刚死,轮到他的曾孙康熙帝玄烨即位,因其年龄幼小,由鳌拜、索尼等四名满洲大臣执政。他们做了一个重大举措,宣布将努尔哈赤的谥号,从“武皇帝”改成了“高皇帝“,重新编撰《大清太祖高皇帝实录》。
在满清八旗内部,一直实行类似奴隶制的体制,满洲大臣哪怕封公封侯,也只是皇帝的家奴,在皇帝面前必须自称“奴才”。皇帝的身后谥号,更是只有继任君主才可以评议的帝国头等大事,何以鳌拜索尼这几个奴才却如此大胆,竟敢利用主子幼年、代理执政的机会,妄议开国君主的尊号,推翻了清朝实际建立人皇太极的决定?
其实,这事正是鳌拜一人的主张,虽然他名义上只排在辅政大臣第四,不及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三人,但通过此事一锤定音,便初步确定了朝政的主导地位,经历数年专权擅政后,已经是党羽众多,专断朝政,让康熙帝也觉得他是强奴欺主,终于发动政变,将他除掉。
鳌拜专权时的许多弊政,被康熙帝下令革除,可是唯独他擅改努尔哈赤谥号一事,却连康熙帝到死亦难以改动,就这样从此一直延续了二百多年,直至清朝终结。
古代帝王死后,有庙号和谥号来赞扬其生前功业。庙号起自殷商,当时最早只有”太““高””世“”中“四种,分加于祖和宗。
谥号始于西周,姬昌和姬发生前就以文王、武王为尊号,死后亦以此为谥号。而后世演变,自春秋战国时期,谥号体系已经非常成熟,追溯本源,“文”、“武”也成为君主的最佳谥号。当时还没有“高”。
直到汉朝为了突出开国之君刘邦的伟大,才特意从庙号里的“高“同时作为谥号,所谓【谥法无“高”,以为开国立朝功最高,故特起名焉】。”高“这个谥号从此也更高于“文”和“武”,成为开国君主的第一等谥号。
从武则天后,唐宋时期皇帝谥号字数越加越多,称呼不便,因此明清皇帝又以一大串谥号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主谥号。比如朱棣的“后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主谥号就是“文”,
皇太极称帝建立清朝后,给努尔哈赤上的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主谥号当然为”武“。
清朝入关后,由摄政王多尔衮主政,在顺治帝福临的名义下,迅速攻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到顺治帝死前的1661年,已经十分天下有其九,只剩台湾郑氏、變东十三家、滇缅边境的李定国部尚在抵抗。
因此吏部尚书孙廷铨提议,「大行皇帝龙兴中土,混一六合,功业同於开创,宜諡为高皇帝。」当时朝堂群臣应和,而唯独刚刚执政的辅臣鳌拜坚决反对。鳌拜一力主政,决定将顺治帝谥为“章皇帝”。
【廷铨发议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上(康熙帝)所生母为皇太后,率九卿上请举大礼疏。及议大行皇帝諡号,廷铨曰:「大行皇帝龙兴中土,混一六合,功业同於开创。宜諡为高皇帝。」众皆和之,而辅臣鼇拜持异议,遂定諡章皇帝。时太祖諡武皇帝,故廷铨议如是。时论颇归之。】——《清史稿·孙廷铨传》
顺治帝到底应该谥为“高”还是“章”,看似文字之争,其实反映了清初朝堂深刻的满官和汉官之争,更关系到入关以前的“后金—满清政权“的评价定位。
在孙廷铨这些入关后才投清的汉臣内心看来,努尔哈赤的后金和皇太极的满清,毫无疑问只是边疆政权,同时期天启帝崇祯帝的大明朝才是中国的正统王朝。
因此「明朝亡于李闯,满清入关灭李闯,替明朝报君父之仇,遂有天下,得国之正莫过于此」,便是他们心安理得、或说自欺欺人去效忠满清的理由。
为收揽人心,巩固统治,满清当局入关后,也在相当程度上宣扬这一主张,认为自己是明朝崇祯帝的继承者,而绝不承认南明王朝的合法性。
包括让在盛京就已经登基继承了皇太极之大清国皇位的顺治帝,在北京再举行一次登基大典,成为史上罕见的登基两次的皇帝;
包括不但给崇祯帝发丧礼葬,而且顺治帝还曾在崇祯帝陵墓前大哭,连喊“大哥、大哥”。通过嘴上认崇祯帝为兄长的形式,让汉臣们恍然间当真以为他是“兄终弟及”,得来的天下。
孙廷铨奏疏中赞誉顺治帝「龙兴中土,混一六合,功业同於开创,宜諡为高皇帝」,其实就是通过“高皇帝”这个谥号,希望将顺治帝定位为大清皇朝的真正开国君主,写入史册。
而对顺治帝亲政后,推行汉化、信用汉臣,削减满蒙八旗勋贵权势的种种举措,他母后孝庄太后也好、众满洲大臣也罢,一直都极其不满,屡加对抗。
当顺治帝病重弥留,不能视事时,孝庄太后不但决定了索尼、鳌拜等四名满洲大臣辅政的体制,更以顺治帝名义发了十四条罪己诏,将顺治帝自己骂得狗血淋头,是彻底否定顺治帝之前遏制满洲亲贵、信用汉臣参政等种种举措的一份纲领性文件。
【宗皇诸王贝勒等,皆系太祖、太宗子孙,为国藩翰,理应优遇,以示展亲。朕于诸王贝勒等,晋接既正东,恩惠复鲜,以致情谊睽隔,友爱之道未周,是朕之罪一也。满洲诸臣,或历世竭忠,或累年效力,宣加倚托,尽厥猷为,朕不能信任,有才莫展。且明季失国,多由偏用文臣,朕不以为戒,反委任汉官,即部院印信,间亦令汉官掌管,以致满臣无心任事,精力懈弛,是朕之罪一也。】——所谓《顺治遗诏》
孙廷铨历任兵部、户部、吏部尚书等要职,正是顺治帝最为信重的汉臣之一,所谓「部院印信,间亦令汉官掌管,以致满臣无心任事,精力懈弛」的代表,也是鳌拜们优先要打击的对象。
所以当孙廷铨借给顺治帝议谥为“高皇帝”的机会,企图让顺治帝成为大一统清帝国的开国君主时,当索尼等其他满洲大臣还懵懂不察时,
政治嗅觉敏锐的鳌拜,迅速发现了其意图,因此力排众议,将顺治帝谥号定为继业之君用的“章”字,确定顺治帝在清皇朝的历史定位,只能是继业之君,如汉肃宗章皇帝刘炟,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等人一样;因此他的政治举措当然是可以被批判、可以被否定的。
更“正本清源”,明确关外盛京的后金汗国和满清帝国,同样是“大清王朝神圣不可分割历史”的一部分。
此举也是对顺治帝生前信任之汉官势力的坚决打压,不容他们翻身;孙廷铨很快调任秘书院大学士,次年就解职回家,时年不过五十岁出头。
同时,鳌拜们为了预防将来康熙帝玄烨成年亲政后,想起孙廷铨的奏疏,推翻这一决定,将其父改谥“高皇帝”的可能,所以抬出努尔哈赤来,以祖压孙,不惜更改“太宗皇帝”皇太极所定之“武皇帝”谥号,让努尔哈赤的谥号改成了“高皇帝“。
按“卑不动尊”的原则,既然”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已经用过“高”这个谥号,那康熙帝也好,后世其他清朝皇帝也好,就谁也没办法再将最能代表开国君主、地位最高的“高”字去给其他人用了。鳌拜此举,可谓一锤定音。
果然康熙帝玄烨成年后,虽然铲除了鳌拜等辅政大臣,虽然继续其父推行汉化、信用汉臣的举措,但唯独顺治帝福临的谥号问题,亦不能做丝毫改动,只能默认了鳌拜的主张。
顺治帝的谥号之争,究竟他还是努尔哈赤更配得上“高”字,看似文字之争,其实关系着对清王朝的定性,更和入关前后金和满清政权的定性问题。
有清二百余年来,从孙廷铨一直到曾国藩李鸿章的汉人大臣们,都希望清朝是一个继承明朝而统治中原的正统王朝,这也是顺治帝、康熙帝到雍正帝、乾隆帝等清朝皇帝,为收揽汉臣和汉民之心,表面上的共同主张;
而鳌拜为代表的满蒙勋贵,理所当然认为他们是中原汉人的征服者,清帝国是努尔哈赤建立的成功入侵中原的边疆民族政权,所谓“金戈铁马入中原,一统汉家二百年”。双方立场互有抵触。
鳌拜利用康熙帝年幼,自己摄政的机会,抢占了先手,以一臣子奴才之力,竟能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代皇帝尽数摆布,不愧为政治手段强横的一代枭雄。
然而,虽然现代认可清朝曾是统治中国的王朝,但计算清朝历史,却都是从1644年顺治帝入关算起,到1911年清帝退位为止,实际上等同认定顺治帝才是清王朝的第一代君主。
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晚年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发布时间:2022-10-29 20:09
上述文字是💠《鳌拜一个决定,让康熙到死都无可奈何》✨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很多人都会分不清马褂和马甲的区别, 这两种是不同的服装,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各有深远的来历, 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胡先骕和胡适的长袍马褂 马褂的起源产生已经很难考证,它兴于...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不知道司马迁在写这句话的时候,心理活动是什么样的,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不过现在看来,应该是对于高贵而强大的楚国的一种惋惜吧。 今早做了个梦,梦里出...
天皇“造反”,成立南朝 后宇多上皇一方的方案是先把皇位交给尊治亲王,然后邦省亲王即位,最后再看时机把皇位传给后伏见天皇的儿子量仁亲王(也就是花园天皇的侄子)。这一方...
甄姬是三国时期有名的美女,她最初是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后来又嫁给了曹操的儿子曹丕,有意思的是,曹操一开始也看中了这位国色天香的美人,但是自己的儿子先开口说要娶她,...
张清是《水浒传》中的人物,自幼习武,善使飞石打人,由于飞石过于惊世骇俗,被人称之为“没羽箭”。归顺梁山后,排第十六位,上应天捷星,担任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四寇时...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大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清朝名臣隆科多是不是忠臣,为何对他宠信有佳的雍正,突然想杀了他? 由二月河老师同名...
顺治皇帝福临是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的首位皇帝。福临是清代历史上有名的少年天子,是清朝开国时的关键君主,在中国历史上起了进步的作用。顺治皇帝福临是如何能...
“辩机是我的骄傲,房遗爱才是我的耻辱。”高阳公主这么说过。那时,辩机已死,她已经不再骄傲了。 高阳公主:李世民的第十七女,性聪慧,备受宠。嫁给宰相房玄龄次子房遗爱,...
隋炀帝(569~618年),即杨广。隋文帝之子,在皇帝位9年。即位后大兴土木,修筑宫殿,开掘运河,开辟驰道。因每项工程均耗人、物无数,国运渐衰。各地起义烽火连天,隋朝覆灭。其...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得了二者的玄德公,却在落凤坡痛失庞统,难道龙凤当真不可兼得吗? 刘备胯下的战马,是三国历史上与赤兔马齐名的“的卢马”,这匹马原来为张武所有,...
刘綎是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万历年间武状元,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刘綎先抗缅甸,后升任副总兵,因纵容兵甲导致兵变被剥职。随后于万历二十年和万历二十五年先后...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职业,而女子也不仅仅是只有闺房,还有厨娘的职业,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古代厨娘都要经过哪些学习?历史上哪个朝代盛行“厨娘”? “置酒高殿上...
话说诸葛亮在五丈原一病不起后,自知命数不久矣,便对后事作了精心安排,要求自己的棺椁一路向南,绳断而葬,这是为什么呢?诸葛亮葬在哪里? 纵观诸葛亮一生,作为三国最享誉...
年羹尧是清朝名将。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
自秦孝公起至秦统一天下的150余年的时间里,被称为“虎狼之师”秦军与东方列国大小百余战,共计歼灭六国军队150余万。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大战场上,冷血的秦人踏着六国...
说到这个朝代的故事不知道大家知道多少,小编依稀记得很多人都在说这个不管什么朝代前前后后也就几百年,最长的也就是周朝了,话说有八百年,其他有的朝代甚至更加的短,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