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发生在1941年5月7日至月底。
为了迅速"解决中国事变",日方决心集中兵力进犯中条山,并阴谋策划全歼中国守军。为此,日本中国派遣军"不顾警备地区治安状况的下降","从华中抽调第17、第33两个师团",配属华北方面军。再由关东军调集飞行第32、第83战队,第3飞行集团主力,在运城、新乡两个机场展开,担任空中配合。接着,日华北派遣军将其所辖兵力作了适应性调整,编成了参加中条山会战的序列--第1军:第33、第36、第37、第41师团,独立混成第4、第9、第16旅团,军预备队;方面军直辖兵团:第21、第35师团,原配属35师团之骑兵第4旅团一部及第3飞行集团。指挥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总兵力约10万余人。
为了配合对中条山的进攻,1941年上半年,日本组织63个大队(相当于7个师团)的兵力,对中国东南沿海首先实施封锁。同时,在正面战场实施了所谓灵活的速战速决的作战,即发动豫南、上高战役。并于同年3月,发动了中条山的外围作战。以第36师团发动对第27军作战,打击了集结在晋东南陵川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27军的作战;以第37、第41师团发动对第15军作战,在翼城以南、绛县以东地区袭击了与主力脱离的第15军。以期为向中条山的大举进攻创造有利的战役态势。"倾其鲁、豫、冀、晋与苏北一带之兵力,计8个师团、5个旅团与骑兵旅团及特种部队共约20万人,飞机400余架"。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战争双方的战线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日本侵华政策的重点逐渐向保守占领地转变。为了摆脱困境,日本修正了原来"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立场,提出"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结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们并不予以拒绝"之新方略,加紧对国民政府展开诱降活动。
正当日本泥足深陷中国战场,亡华无期,进退维谷之际,其法西斯伙伴德国于1939年9月1日,突袭侵占波兰。接着,德意法西斯互为呼应,又取得了对英法作战的胜利。在法西斯"伙伴"暂时胜利的刺激和鼓舞下,1940年底,日本政府调整了中国作战指导方针,作出"必须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决定,要求"在1941年秋季以前,改变预定计划,不放松对华压迫,准备在夏秋之际,进行最后的积极作战,力图解决中国事变"。在此期间,竭尽一切手段,尤其利用国际局势变化,谋求'中国事变'得到定局。"日本军方具体分析了中国战场的态势,认为"山西省由于西面有以延安为根据地的共产军,南面黄河两岸有中央军第一战区的军队活动,治安情况极为恶劣。河南、山东两省的治安也不稳定"。"主要占领区域的治安现状,其安定程度的顺序为蒙疆、三角地带、武汉地区,以华北为最差。"而在整个日军占领区内,华北之"晋南是有蒋直系国军的唯一地区"。有鉴于此,1940年12月26日,日本东条陆相和杉山总长在迅速解决对华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提出"不要单纯考虑南方,要确立以中国和北方问题为主的方针"。据此,1941年1月30日,侵华日军提出"1941年度的作战,根据当前任务,大致确保现在的占领地区,尤其在夏秋季节须发挥综合战力,对中施加重大压力。特别期待于在华北消灭山西南部中央军的一战(亦即中条山战役)。"
1941年5月7日,自感稳操"胜券"的日军,于傍晚时分突然一齐出动,由东、西、北三面"以钳形并配以中央突破之方式"进犯中条山地区。
东线,日军原田雄吉中将指挥的第35师团主力、田中久一中将指挥的第21师团一部,以及骑兵第4独立旅团一部,约25000余人,在伪军张岚峰、刘彦峰部的配合下,沿道清路西段分三路向济源、孟县进犯。
西线,日军安达二十三中将指挥的第37师团主力、井关仞中将指挥的第36师团一部、若松平治少将指挥的独立混成第16旅团,约25000余人,自闻喜、夏县东南向张店镇进犯。
北线,日军清水规矩中将指挥的第41师团及池之上贤吉少将指挥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共约30000余人,以中央突破之闪电战术,由横岭关方面向横垣大道西侧猛攻。
东北线,日军樱井省三中将指挥的第33师团一部及独立混成第4旅团一部,约万余人,从阳城方面向董封镇一线攻击。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根据情报,针对日军分兵合击,袭击我通信联络及各级指挥部;以重兵攻占各交通要点,切断我军联络,各个击破;封锁山口、渡口,逐步紧缩包围圈,完成合击的企图,"于会战前,经以辰东诚电令各部以交通线为目标,加紧游击袭破,妨害敌之攻击准备及兵力集中"。但因战区主帅缺位,上述命令未能得到有效组织施行,致使"会战开始第二日,因情况剧变,敌之来势极猛。当严令各部应力保现态势,粉碎敌蚀食中条山企图,诱敌于有利地带,转取攻势,而夹殄之"。各部仓促应变,分别与各路日军交战,中条山战役正式打响。
在守军全线溃退的同时,日军以优势的兵力和猛烈的炮火占据了先机,
迅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突破了中条山地区的全部防御阵地,先后占领了垣曲、济源、孟县、平陆等县城及相关的关隘据点,封锁了黄河北岸各渡口,完成了对国军的内外侧双重包围,随即转入第二阶段的作战--对数路中国守军各阵地,反复扫荡。
以西线为例,日军"各兵团自11日并排向北返转,然后又自5月15日再次转向黄河线,如此再三反复进行篦梳扫荡,一直进行到6月10日。在这样反复扫荡期间,各兵团所到之处消灭了敌人(按:日方的说法,指国军)三千至五千名"。
守军主力在遭受惨重伤亡后先后突围:第3、第15等军残部在第5集团军司令曾万钟率领下西渡黄河,转到洛阳、新安一带整顿;第93军主力在摆脱尾追的日军后由禹门口渡过黄河进入陕西韩城境内;第98军一部在武士敏的率领下进入太岳山区;第43军向浮山、翼城间转进;第9军主力在道清路西段和济源山地游击数天后,分别由小渡口和官阳渡口南渡;……中条山守军大部退出中条山地区,中条山战役落下了帷幕。
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在华北战场对国民党军队发动的最大一次进攻,国民党守军在此役中遭到惨败,对战役的认识不足与准备不周是致败的直接原因,作战部队的派系存在和保存实力的行为是致败的重要原因,推行消极抗战与片面抗战的路线是致败的深层原因。
发布时间:2022-10-05 21:43
上述文字是💠《“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中条山战役》✨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现在的古装剧很是流行,尤其是宫斗剧,剧中大部分讲述的都是后宫女人为了争宠如何勾心斗角,如何生存下去的。这种剧情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大家都知道,满清入关以...
可能大家都对虞允文这个名字非常的陌生,但是在南宋时期他作为一个文官,在采石镇指挥不到两万宋军,打退了金军的渡江之战。在弱懦的宋朝这是不可多见的胜利,虞允文一战成名...
武则天是在李家手里篡夺来的天下,并一度将国号修改为周,称为武周,而被他篡位的皇帝李旦,后期的命运则十分悲惨,甚至被贬为庶人,一度靠乞讨为生。 李旦原名李旭轮,是唐高...
如果说农历“三月三”是古代白天的相亲节,那么“元宵节”则是古代男女晚上的相亲节。元宵节晚上,古代青年单身男女走上街头,借赏灯、逛花市的名义,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魏武卒是战国时期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在吴起的率领下,以超出时代的训练体系、选拔标准、精良装备,屡次以少胜多,甚至达成以一敌十的巨大成就。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
昆仑关战役为抗日战争的大型战役之一,也是桂南会战国民革命军投入战力最强规模部队的一场战役。主要地点位于中国广西战略要点昆仑关,起止时间为1939年12月18日-1940年1月11日。...
贬官是古代对于官员的一种惩罚,被分配到边远地区为官,唐朝时期的贬官尤为严重,已经对文人官员和国家政体造成了影响。 八司马遭贬 公元805年八月四日,顺宗禅位。八月五日,...
清朝时期有个官员名为讷亲,他是满人贵族,为官清正廉洁,是一个优秀的文官,却被康熙派往前线打仗,因战事不利而获罪,最终被康熙赐死。 在雍正朝,眼看讷亲起高楼;在乾隆朝...
风水学是中国特有的学术,深奥神秘,而古墓和风水有扯不开的联系。下到商人百姓,上到皇帝王侯,死后都会找风水先生帮自己选择陵墓地址。当然,阶级不同,所能找到的风水宝地...
众所周知,古代的皇帝一般都坐拥三宫六院,妃子多就意味着能够为皇室开枝散叶,绵延子嗣,而清朝为何自康熙之后,清朝皇帝的生育能力也是越来越差,直到清末三帝,竟都无后代...
唐朝时期,武则天最开始是李世民的妃子,李世民驾崩后,所有没有生育的妃子都要削发为尼,但是已经与太子李治产生感情的武则天,这个时候有没有剃发为尼是未知的,关于这段历...
开国功臣功高盖主,因此历史上的皇帝在成就大业之后往往会对这些权势超过自己的功臣进行清洗,以巩固皇权,维持国家的稳定。 江夏王李道宗字承范,爷爷是毕王李璋,父亲是东平...
众所周知满清在康熙的治理下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也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这位被评说是千古一帝的圣祖,一生多子多福,35个儿子20个女儿,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了!而要说谁是康...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之一,而纸张的发明者蔡伦,则永久被后人所尊敬铭记,那么这样一位大功臣为何最后服毒自尽了呢? 发明了造纸术的蔡伦,为什么会饮药自尽?伦...
1931年,对文坛来说是一个损失年,这一年34岁的徐志摩先生逝世。在众人的扼腕叹息中,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林徽因的表情,但大家都知道徐志摩是为赴她的演讲会而遭遇不幸。此事过后...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过许多的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说的这位就是汉朝大将李陵,他究竟为何在战败后投降匈奴?原因有四点。 汉武帝时期,文治武功,对内治国有方,对外开疆拓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