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魏征为什么敢于犯言直谏?魏征在谏言方面有什么技巧吗?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魏征为什么敢于犯言直谏?魏征在谏言方面有什么技巧吗?》,很多网友都想阅读✨魏征为什么敢于犯言直谏?魏征在谏言方面有什么技巧吗?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魏征,字直成,河北晋州人。隋唐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唐太宗时拜议谏大夫,以正直敢谏闻名于朝堂。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名言有“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

公元617年,魏征从家里出发,去投靠了瓦岗的李密,当时的他早已是个中年人,但是他依旧是满怀雄心的。到军营中没过多久后,他就为主子想出了十条妙计,若是全部采用,那对瓦岗的发展都会是大有裨益,纵使只采纳一两条,军队实力也会有所增长的。但是李密却选择了口头敷衍他,他苦心想出的计策没有一条是有被李密使用的。

当年的李密很想要把王世充这块心头大石给拿下,就一味地攻打洛阳。魏征在那个时候却建议不应与王世充的军队正面交战,当以消耗为主。魏征此时其实是有深远考虑的。他认为虽然现在我方依然能多次打败王世充,但是我方士兵的损伤也并不轻,长此以往不仅不能打败敌方,还可能拖累整个军队。当前两军交战,对瓦岗军最大的好处便是粮食供应充足了。在当前的情况下,就应该与对方耗,对方耗不过了,自然会把洛阳给拱手让出来。

可惜的是,这次李密依旧固执己见,无视魏征的意见,自己亲率大军去与王世充交战。这么鲁莽的决定,结果当然可想而知。李密大败,他积累多年的势力也严重受挫,后来他不得不跑去长安投奔李唐,希望能保住自己的性命。魏征也跟随他投奔了李唐。

后来魏征在和其他降臣一起押送粮食时又给窦建德俘获了,他又帮窦建德出了好多增强士兵实力的好主意,但是窦建德也是一个一意孤行的主,根本没有理会他的意见。没过多久,窦建德就被李唐给打败了。这时候的他,又变成了一个替太子洗马的人,因此他也开始在太子府中帮助太子出一些主意。刚开始的时候,李建成还是很信赖于他,在平定刘黑闼等重大事情上面,李建成全盘听取了他的建议,收效也是很显著的,为太子树立了很好的正面形象。

当时太子最大的对手便是弟弟李世民了,魏征建议太子一定要先下手为强,把李世民给解决掉,这样太子的上位之路就不会出现绊脚石了。但是太子在那个时候却犯了大忌,自认为自己要光明正大地成为皇帝,而非要用杀害自己兄弟这种令人不齿的行为,自然他就没有采纳魏征的意见了。在兵变前夕,魏征还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一定谨慎小心,切不可大意轻敌,一定要提防李世民使出的小手段。但是他还是没有把魏征给他的最后一条建议放在心中,最后人们所见到的倒是他的尸体躺在玄武门下,堂堂的唐朝太子爷就这样的死了。

后来魏征去投奔他人生最后的一位主子李世民了。对于他所提出的各项建议,李世民没有一项是敢随意处理的,正是因为李世民深知没有听他的谏言的人下场是有多不好,所以李世民才会如此重视他的谏言!那些没有听他谏言的人要不就是多年积累的势力毁于一旦,最后只能投降于他人;要不就是兵败而死。

唐太宗李世民早朝接纳200多次大臣魏征的谏言,即使尴尬亦从容纳言,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并将魏征喻为“铜镜”,他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历朝历代,封建臣子对皇帝惟命是从,百依百顺,俯首谄媚,是常态。但是,为什么魏征却独独反其道而行之,以“犯言直谏”而闻名于世呢?反思魏征的犯颜进谏,魏征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既无良好的“出身”,也无过硬的“出处”,五易其主的魏征,如果低眉折腰,摇尾乞怜,真的会难免杀身之祸;“置之死地而后生”,“犯言直谏”成了魏征立身的利器,立业的法宝。

为何李世民如此重视魏征谏言?

首先,这肯定和李世民的宽厚贤明有着很大的关系。李世民在位时,一直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他一直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减轻了百姓们的赋税,使每个人都有地可耕,都有房子可住,也正是因为李世民的贤明,才使唐朝走向了繁荣。除了李世民的贤明外,魏征在谏言方面一直有着自己的秘籍,这才是他能够善终的方法。

一:在上司没有办法的时候谏言

在上司没有方法的时候,如果我们有应对的方法,可以及时的告诉自己的上司,这样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贞观二年的时候,唐太宗一直对边疆的突厥部落感到担忧,一直害怕他们造反,可是自己苦苦思虑却寻不到任何的办法,此时魏征看出了唐太宗的心思,就谏言道:“皇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将突厥部落打散迁入我们中原呢?我们可以让当地的百姓教他们耕地,使他们汉化,这样就不用担心他们会叛乱了。”后来,唐太宗采用了魏征的意见,几年下来效果非常显著。唐太宗就感叹道:玉虽有美好的本质,但藏在石头里,没有好的工匠去雕琢研磨,那就和瓦块碎石没有什么区别。如果遇上好的工匠,就可以成为流传万代的珍宝。我虽没有好的本质被你雕琢研磨,多亏你用仁义来约束我,用道德来光大我,使我能有今天这样的功业,你也确实是一个良好的工匠啊。

二:在上司可能犯错的时候谏言

在上司可能犯错的时候谏言,下属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也就是说错误是自己的,功劳是上司的,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上司的欢心。

贞观四年的时候,李世民下诏在洛阳修建乾元殿,以供天子视察工作的时候居住。此时魏征上书谏言道:我们大唐帝国刚统一天下,国家还没有从战争中恢复过来,我们的一切都应该节俭一些。”李世民说:“没事,我只是修一座宫殿,无关痛痒的事情。”魏征看了看李世民,大声的说道:“阿房宫建成了,秦国变得人心离散,章华宫修成了,造成出国人心尽失。如果,乾元殿修成了,我们的大唐会变成什么样呢?”李世民知道自己理亏,以后再也没有提过修建乾元殿的事情。

三:说出上司想说又不敢说的话

有时候我们的上司想要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但是碍于种种理由,他又不好意思说出口,所以他需要借助别人的口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此时我们就应该大胆的替上司表达出来。

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问自己的大臣:“当今天下,什么事情最为重要?”高士廉说:“当今天下,让老百姓有所耕地最为重要。”魏正说:“应该给太子和诸侯一个名分最为重要。”魏征的话说中了唐太宗的心思,因为当时的太子形象不太好,有可能被废掉。很多大臣们开始为自己的前程谋划,私下里结党营私。李世民很快知道了这种情形,所以他想给大臣们一个定心丸,就是太子就是以后的皇位继承人,请各位不要乱猜测。但是,他又害怕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从而引起政局不稳。于是,他就借着魏征的口,将自己的心里话说了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布时间:2022-08-23 21:34

上述文字是💠《魏征为什么敢于犯言直谏?魏征在谏言方面有什么技巧吗?》✨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大清张廷玉,身为一品大员却被连降三级,为何最终的结局落得“晚节不保”?究竟是谁把他推下了神坛?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大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大清张廷玉,身为一品大员却被连降三级,为何最终的结局落得“晚节不保”?究竟是谁把他推下了神坛? 清朝历史上,雍正皇帝...

[历史] - 2023-04-07 23:32:20

宠冠后宫的皇后卫子夫,一开始没名没份并不受宠,那么卫子夫是怎么当上皇后的?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宠冠后宫的皇后卫子夫,一开始没名没份并不受宠,那么卫子夫是怎么当上皇后的? 一开始没名没份并不受宠,那么卫子夫...

[历史] - 2023-04-14 12:40:08

揭秘清朝嘉庆年间连遭搞笑刺杀

这一天,正是嘉庆帝谒东陵还宫的日子。正当浩浩荡荡的仪仗护着嘉庆帝转过神武门,将要进入贞顺门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突然从角落里一跃而出,径直扑向嘉庆帝,手里还握着一把...

[历史] - 2023-06-14 10:45:25

孙悟空师父相貌惊天之谜 和如来暗藏何关系

在《西游记》诸多谜团里,唐僧生父是谁,一直是个有趣的话题。传统观点认为是陈光蕊,这在白纸黑字上写得清清楚楚。但也有人异议了,认为是水贼刘洪(毕竟唐僧他妈怀胎时长太奇...

[历史] - 2023-03-05 13:13:41

都说明太祖朱元璋残暴,那么他究竟有多残暴呢?

在我国历史上自秦始皇至封建王朝灭亡,约出现了有400多位皇帝,其中说到让人记忆深刻的残暴皇帝,朱元璋绝对算得上榜上有名,那么他到底有多残忍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朱元...

[历史] - 2023-06-06 06:49:15

清朝历史的三位董鄂妃简介

董鄂源冬古河之名,后为部落名,最后成为姓氏。冬古河之名,最早见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九月,明廷敕谕建州左卫都督凡察“安插尔等于三土河及婆猪江迤西冬古河两界间同李满住...

[历史] - 2022-08-07 02:50:33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个个国色天香,究竟是怎么死的?她们谁最惨呢?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女子,其中以美貌著称的有四位,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个个国色天香,究竟是怎么死的?她们谁最惨呢? 第四名:杨贵妃 杨贵妃原名杨...

[历史] - 2023-06-01 14:46:09

如果和珅的弟弟没有死的话 嘉庆就不敢动和珅

很多人都不了解和珅与和琳,接下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欣赏。 我们都知道嘉庆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在他继位的时候清朝说实话已经走开下坡路了。但是还好有和珅这个新手大礼包...

[历史] - 2021-11-18 22:31:33

秦兵马俑陪葬的真实作用,仅仅只是皇家仪仗队吗?

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文物,但是目前出土的兵马俑却带来了更大的谜团,随着越来越多的陶俑出土,相信秦始皇陵的真相也会逐渐浮出水面。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再度发掘...

[历史] - 2022-01-11 07:39:53

终结三国的司马炎 对晋朝到底有怎样的贡献?

司马炎作为三国最终的胜利者,偏偏成为了历史上名气最小的开国元君,那么他到底做了哪些事情,是否真的像传言那样是“受国之君”?今天来跟随小编走进历史,来一探究竟! 司马炎...

[历史] - 2023-03-06 04:46:58

胯下之辱讲述了什么故事?韩信为何宁愿钻裤裆,也不愿与屠夫干架

导读: 韩信因为忍受胯下之辱被后人称之为忍辱负重,关于胯下之辱,史书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

[历史] - 2021-09-15 19:32:11

秦国最强的君主并不是秦始皇?那么是谁呢?

秦国最强的君主并不是秦始皇?那么是谁呢?我们知道秦国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也是经历了很多年的努力才最终完成的统一大业,而秦国历史上除了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嬴...

[历史] - 2021-09-08 02:25:49

楚汉之争韩信运用背水一战其实是个大阴谋

在楚汉之争中,有一个成语叫“背水一战”。很多人都认为韩信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仔细分析,这恐怕是千古误解。这哪里是背水一战,分明是他早就设计好的大陷阱。“背水...

[历史] - 2023-06-24 05:23:06

涨知识!“宦官”和“太监”竟然不是一回事?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太监就是宦官,宦官就是太监,只不过宦官更正式一点罢了。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太监和宦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两个几乎毫不相关的官职,那么我们现在...

[历史] - 2023-02-23 08:50:24

战国七雄 韩国与秦国同时变法 而且韩国还拥有着战国最强的兵器 为何韩国最后还是灭亡?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就此拉开了战国的序幕,也因此韩国登上了战国历史的舞台。但是,韩国从头到尾都没什么存在感,从战国前期到秦灭六国,始终在夹缝中求生...

[历史] - 2022-05-29 09:57:35

古人一旦开起荤段子来,就没现代人什么事了

在我们印象中,古时候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都不发达,人们的思想应该是封建且保守的,但其实这样你就想错了,古人开起车来,现代人车尾灯都看不到。 我们现代社会确实很开放,尤...

[历史] - 2023-03-30 14:57:13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