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说起雍正,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在《步步惊心》等古装电视中经常出现他的身影,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但是历史上的雍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呢?
第一个要说的有便是雍正存在篡位的可能,把诏书上的“传位十四阿哥”修改成了“传位于四阿哥”。对于这种说法,我个人是不赞同的。因为简体汉字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推广的,虽然清朝同样使用楷书,但是和现代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清代时期的于应该是这样“於”。而且清代皇室有时写圣旨会把小篆加进去书写,再加上康熙帝的严谨,又怎么会让圣旨中存在隐患,传位诏书的书写定然不会草率。
还有一种版本是当时的步军统领“隆科多”协助雍正篡权。据说是在康熙帝驾崩后,隆科多马上拿出“正大光明”后面的诏书,进行篡改。这种说法更是站不住脚,清朝的确有着秘密储君制度,皇帝在世时不公开储君名字,传位诏书藏于“正大光明”牌匾后面。但是历史上秘密储君的皇帝只有: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并没有康熙。所以这种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真实历史上的雍正可以说是最勤劳的皇帝之一了,在登上皇位之后,没有没得手的地位冲昏头脑,反而像一个奋斗青年一样,勤政。雍正每天平均的睡眠时间不足四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批阅奏折。批阅奏折十分认真谨慎,据说有的奏折的朱批可达上千字,比奏折本身的字数还要多。雍正在位13年,一共处理了奏折192000件,每天的朱批字数可达8000字,也意味着他每天得看好几万字的奏折文章。而且日复一日地坚持,这份毅力和恒心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真实历史上的雍正也是一个勇敢的改革者。在康熙大帝的晚年,清朝只是有着表面的繁荣,当时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年迈的康熙,已经无力整治这些事情,再加上为了争夺帝位,阿哥们结党营私,祸及很多官员,而康熙帝只能将许多官员降职,以保护他们。雍正接手大清后,励精图治,治国安邦,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清查库银,并要求各部,各省限期补齐;整治朋党;不管出身,提拔人才;重视科举,亲自出卷;建立军机处,巩固集权;改革赋税,摊丁入亩。短短几年间,清朝的国库储银大幅度上涨,在位仅13年,国库涨了7倍,给乾隆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吸取了前朝“太子制”和“嫡长子制”的教训,在选拔储君的方式上,雍正在位时建立了“秘密选储制度”防止了皇室子孙的过多夭折。
为了进一步了解官场实际和密辛,雍正扩大了有资格递交“密折”的人数,从100多人加到了1200多人,这也是进一步打开言路的一种方式。大规模改革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雍正承担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其中被阿哥党用“八王议政”危及皇位,而且历史上的雍正也是多次遭人暗杀。
真实历史上的雍正是一个’铁面皇帝。功是功过是过,分得很清。对于自己的兄弟们,结党营私,祸害朝政,一点都不手软。后来当朝首辅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科举泄题,直接斩杀,并没有看在张廷玉的面子上从轻处理,但是事后又因为张廷玉没有为弟求情而嘉奖了他。对于奸臣,也是坚持斩杀。因为他看出康熙年间的问题,康熙对老臣太过于宽容,造成了许多人的肆意妄为,这是造成当时吏治腐败的一个大因素,雍正却改正的很彻底,这样的事看起来很容易,实际却很难。一视同仁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大大打击了当朝权贵的利益。康熙的改革让清朝进一步繁盛,才有了“康乾盛世”的落日余晖 。
从雍正的为人处世之道上就能看出他就是一个很有追求的人,对于清朝的弊端隐患他认识的很清晰,认识到这种层面,没有一定程度的钻研是不可能做到的。为了建立自己想要的繁盛的大清王朝,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上万奏折坚持朱批,经常批奏折到凌晨,在我眼中就像一个努力的高三学生,日日身心疲惫。他有着改革强国的理想,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他并看不清这之后的清朝究竟是怎样的,更不知道付出如此代价之后的清朝能不能繁荣起来。但是他依然在努力 ,这一点很令人佩服。他的一生很坎坷的,纵然做到了铁面无私,但是对于自己的手足至亲,又怎会不泛起涟漪。
他的一生,压力,竞争,努力,悲伤,步步为营。虽然最终成为了皇帝,但他的心中究竟是怎样的呢,满足,悲伤,还是不甘。
雍正帝登基后摆在雍正帝面前有哪些棘手问题呢?他是怎么解决的?
问题一, 朝局动荡。
说实话,胤禛的最后胜出还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原因之一就是胤禛善于隐藏自己的羽翼和争储的真实目的,当然能够隐藏的好,也是因为胤禛的动作小,因此胤禛上位之初,一个尴尬问题就是可用之人极少。这与大把人力资源的“八爷党”相比,可谓是势单力薄。
面对这样的朝局,我们看胤禛如何通过人事安排来稳定朝局。在核心班底人事安排上,胤禛即有意料之中,又有别出心裁。封心腹兄弟胤祥为和硕怡亲王,总理事务大臣,主管户部,隆科多袭公爵,任命为吏部尚书,这是核心领导班子的两位心腹,将财政和人事大权掌控手中。晋胤禩为和硕廉亲王,为总理事务大臣之首,主管工部,另一位乃“八爷党”班底,三朝元老,武英殿大学士马齐,核心班底排名第三,在两位亲王之后而优于隆科多。
对于这个人事安排可谓是极有玄机,重用心腹胤祥和隆科多好说好理解,启用“死对头”胤禩和胤禩党羽马齐“学问”就大了。其实,胤禛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将死敌胤禩放在身边,由自己和胤祥等心腹盯住,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其二,瓦解“八爷党”。
虽然在康熙朝马齐是“八爷党”重要一员,但是马齐也因此受到康熙皇帝重责,重挫之后的马齐悔改之意十分明显,所以马齐绝对是可争取之人。而且马齐资历极深,影响力极大,马齐的翻然悔悟,对于瓦解“八爷党”之作用非同小可。事实证明,胤禛的人事安排的确高明,在稳定朝局之同时,也起到了迷惑和瓦解对手之目的,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问题二,政敌兄弟们的故意刁难。
对于刚刚继位的胤禛来说,有一件事他于情于理都必须处理好,那就是康熙皇帝的葬礼。康熙皇帝在世之时就说过,他的阿哥中有一些猪狗阿哥,担心自己百年以后会发生齐桓公那般之悲剧。胤禛清楚,倘若父皇之葬礼有些许差池,他自己就成了父皇口中的“猪狗阿哥”,就是不懂孝道的品行不端之人,这样的人何德何能君临天下?
胤禛清楚这一点,对手们也心知肚明,所以开始故意刁难,从中作梗。率先发难的就是老九胤禟,胤禟面对新君竟然“箕坐”,毫无人臣之礼,胤禟的母亲宜妃郭络罗氏也在胤禛面前大摆架子,其目的就是分散胤禛注意力,甚至激怒胤禛处罚自己,好让胤禛落下父皇前脚刚走,胤禛后脚就对兄弟们大开杀戒的恶名。面对胤禟的挑衅,胤禛以大局为重选择隐忍。
对于胤禛继承皇位,心理失衡最严重的就是老十四胤禵,此时他人在西北,乃是负责抵御西北叛乱的“大将军王”。在胤禵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假象,父皇委任自己为大将军之根本目的是要传位于己,实际上,康熙皇帝在其生命无恙之时,从来没有表态甚至是暗示过要传位于谁,所谓的“是要”和“应该是”都是当事人的意度罢了。
对于新君胤禛来说,让这样一位政治立场与自己极其对立的兄弟掌握西北军政大权,显然是不可以的。因此胤禛以为父奔丧为名,以宗室延信顶替胤禵大将军一职,同时密旨年羹尧据守西北,以防止“万一”之情形发生。这应该是胤禛第一次对年羹尧委任,而且一上来就是重任。
被解除兵权的胤禵心里更是不爽,在返京途中给皇兄写了一封“请示信”,问胤禛我到京城之后是要先参拜新君以恭祝,还是先给父皇祭奠以哀恸。这哪是什么“请示信”,分明就是让胤禛难堪。面对自己的这位耿直兄弟的刁难,胤禛还是选择隐忍不发作,只是明确指示胤禵先祭奠父皇,至于是否需要参拜新君,你自己看着办。
实际上,胤禟与胤禵的不理智行为仅仅是耍耍小性子而已,对于胤禛并不会造成什么实质性影响。相反,他二人的种种不合规之行为,却能够给胤禛留下藐视新君的把柄。果不其然,胤禛仅以“退一步海阔天空”化解了危机,而他二人却成了目无君上的千古罪人。很多时候,考察一个人的能力高低与否,仅需通过一二件小事便可知其大概,尤其是在逆境之中或较量之时,水平之高低,一测便知。
胤禛就这样一边与对手们周旋,一边有条不紊地依照程序,进行父皇的风光大葬。胤禛心里早已盘算好了,别看你们现在蹦脚撒欢,僭越造次,待到父皇下葬之时,我新君登基之后,就是尔等受苦之时。
问题三,内忧与外患并存。
上述两点问题主要是内忧,此外还有一个重大外患,那就是西北叛乱尚未完全平定。此前康熙朝,胤禵为大将军王时,西北叛乱已经基本控制,只是尚未取得最后胜利。前文所述,胤禛上位之后,因政治立场问题,以宗室延信取而代之。但是延信其实也只是个过渡,原因是延信为“八爷党”人,这就决定了延信不可能真正得到领兵之机会,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年羹尧登场了。
年羹尧多年扎根西北,军政两界都很政绩卓著,确实是一位难得之人才。再加之,胤禛在封亲王后,年羹尧所在汉军镶白旗佐领划分给了胤禛,成为主属关系。此外,年羹尧的小妹嫁胤禛为侧福晋,他们之间又多了一层郎舅关系。基于以上原因,胤禛认为年羹尧是一位可用和能用之人。
在此之前,皇位归属尚未明确之时,年羹尧采取左右逢源,多方靠拢之策略,以保改朝换代,自己能够屹立不倒,所以在胤禛登基之前,年羹尧并没有实心实意的跟着胤禛。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胤禛登基继承皇位,而且主动送来“橄榄枝”,这种无异于“天上掉馅饼”。年羹尧自然不会错过这送上门来的好机会,迅速摆明政治立场,成为皇帝的有力支持者。胤禛见年羹尧已经完全为己所用,就启用年羹尧主管西北军政,而将延信调职为西安将军并晋封贝勒,明升暗降解除了延信的实权。如此一来,西北军政几乎已经被胤禛掌控,西北准噶尔叛乱也被如期平定。
事实证明,年羹尧的启用确实是胤禛剑走偏锋的高招。次年,罗卜藏丹津伙同准噶尔的再次叛乱,正是年羹尧力挽狂澜,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就凯旋归来。这次胜利标志着胤禛继位之初的外患被完全平定,这对于胤禛皇位之稳固,起到了关键作用。上文所述,不过是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上位伊始政治手腕高明之缩影。尽管仅仅是缩影,但足以看出胤禛在处理危机问题之时,方法得当且有条不紊,进退自如且不失尊严,更重要的是,想要达到之结果与目的,无不达成,将一切危机化于无形,此等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能力并不是谁都做得到。
看来“玩”政治还得是胤禛,这才是真正的高手。即便是胤禛没当上这个皇帝,相信他的下场绝不会如胤禩等人那般凄惨。谁高谁下,看来已见分晓。
发布时间:2022-06-09 00:10
上述文字是💠《历史上的雍正帝是个什么样的皇帝?雍正到底是怎么登基的?雍正帝登基后摆在雍正帝面前有哪些棘手问题呢?他是怎么解决的?》✨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理所当然 你的老公不会理所当然地对你好。 西汉的陈皇后陈阿娇到老都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她就认为,她的老公汉武帝刘彻对她好,是理所当然,甚...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很熟悉,刘备以仁义著称,可就这么一个以仁义著称的人为什么要赐死他的义子刘封?是何缘故?有这个必要么?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
蔡文姬和甄姬是三国时期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绝色美人。两人都曾被曹操暗恋过! 当初曹操拜访蔡邕,见得蔡文姬才貌出众,顿时心生爱慕,但好景不长,蔡文姬被许配给了卫仲道,...
盗墓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件很流行的事情,可以说盗墓这个行当是由来已久,也是从古至今遗留下来的一种社会现象。据史料记载,最早被盗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君王商汤之冢,而随...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25岁之前颠沛流离,25岁参加红巾军,40岁时建立明朝,创造了从底层百姓逆袭为帝王的传奇。 朱元璋的创业历程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阶段是从红巾军的小吏...
乾隆皇帝的生母真实身份一直没有确定,这也使得乾隆皇帝的真实血统无法确定,他到底是纯正的满族血统还是有汉人血统呢? 有关乾隆生母的传说中有三种与热河避暑山庄有关,而且...
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不可一世,...
明朝是由汉人主导的最后一个王朝,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小时候的他经历了战乱、饥饿、苦难,年幼的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家放牛,这时候处于元朝末期,天下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作为从底层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人,他有着深厚的草根情节,再加上受到历史上的帝王文化熏陶,造就了他复杂的人物性格。 朱元璋始终怀疑儒生和官吏 朱...
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憋屈的一个朝代,对外战争频频失利。打不过辽国,打不过西夏,打不过金国,打不过蒙古。凡是在宋朝周围出现的国家,宋朝都打不过。可以说宋朝是一个...
顺治作为入关以来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这个皇帝做的怎么样我们暂且不说,它选择康熙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是最正确的决定,不过在最初选定接班人的时候,玄烨并不是他的第一选择。...
1735年,雍正皇帝在圆明园驾崩,雍正帝似乎对自己的这一天有所预料,所以早已经安排了后世,留下了四位重臣辅佐新皇乾隆,这四位顾命大臣最后命运究竟如何? 雍正帝在临终前召见...
纵观我国近代历史,想必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我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历史最为惨痛的一笔。《南京大屠杀档案》详细记载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的罪恶事实和日军侵占南京期间...
战国时期的赵国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出了很多优秀的君王和武将,在那么他们的君王中,谁对赵国的影响是最大的呢? 赵何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惠文王,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赵武...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的时期,也是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政权分裂,许多独立的政权建立起了,其中也有很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今天跟亲们聊一个特殊的时期:五代...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之一,在这一时期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今天我们说的这位堪称是三国最虚伪的人,对群臣拥护他称帝,怒斥:你们拿我比曹贼? 刘备是《三国演义》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