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的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朝初期朱元璋和朱允炆时期,都城在南京,但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得政权之后,开始想要迁都北京。而朱棣为何想要迁都北京?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南京不作为都城,而要重新大费周折的花精力重新迁都呢?
公元1403年1月23日,中国农历癸未年,大年初一。从这一天起,明王朝建文这个年号将被历史尘封,取而代之的,是大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正式启用永乐作为自己的年号,这一年为永乐元年。朱棣改年号为永乐的时候,明朝的首都并不是在北京,而是在应天,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而北京城在当时的版图上,还只是朝廷的一个布政司,叫做北平。
但朱棣对北平的感情非同一般,11岁的时候朱棣被封为燕王,从此就一直生活在北平这座城市,可以说北平算是朱棣的故乡,人城之间的感情之深,可想而知。深到什么程度呢?改年号之后不到半月,永乐元年的正月十三,朱棣在朝堂之上,接见了礼部尚书李至刚。据史书记载,正是在这次会面中,李至刚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我以为北平这个地方,是皇上承运龙兴之地。应该遵循太祖高皇帝,另设一个都城的制度,把北平立为京都。永乐皇帝当即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下来,随后便昭告天下,将北平升为北京,作为王朝的第二个京都。
曾经在北方生活多年的永乐皇帝,似乎是越来越不喜欢住在南京,除了对南方自然环境的不适应,想必更多的,是脱不开心理上的负担。此时的朱棣,作为一个从侄儿手中夺取皇权,刚登大极的皇帝,建文帝旧臣的公开反对、杀人过多的恶名、猝不及防的刺杀。他面临太多棘手的问题。
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攻入南京城时,他的侄儿建文帝就在一场大火中神秘失踪,生死不明。尽管他按天子礼仪,给这位侄儿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但建文帝“死不见尸”这件事,始终是朱棣最大的一块心病。南京城里,这位永乐皇帝经常做恶梦,此时,他或许更加强烈地开始怀念他的故地,北京。
很快,在永乐元年的5月份,一次临朝时,朱棣对大臣们说,北京是我旧时的封国。有国社国稷,将实施国都的礼治。然而皇帝的建议,却遭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从那以后,朱棣谨慎了很多,他开始以迂回而秘密的方式,为迁都进行系统而缜密的准备。
那么朱棣都做了什么样的准备呢?
《明史》卷六,本纪第六,成祖二中,上面有这么一段记载:“甲戌,徙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实北京”。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永乐元年的农历八月,很多南方,尤其是江浙一带比较富有的人,得到朝廷的指派,迁往北京。背井离乡?谁干啊?更何况还都是十郡九省的富人?这其中,当然是有背后的原因的——根据史书中明确记载,凡迁往北京者,均可获得五年免缴税赋的优待条件,这里面的实惠,可是很大的。
于是,自公元1403年起,在由北平刚刚改称为北京的这座都城之中,突然“充实”进了很多来自江浙等地的南方人,他们很快便在北京扎下根来,做起他们以往在南方所经营的生意,同时在北京的郊区,也多了很多农民开始垦荒种地,大规模的移民工程开始了。
尽管在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录这些人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从江浙一带长途跋涉来到北京的,但综合一下移民的来源——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再想想朱棣那么火急火燎、但求最快的心情,一切,都指向了最有可能的迁徙途径,那就是,京杭大运河。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闰七月初五,南京的皇宫里发生了一件让朱棣高兴的事。这一天的朝堂之上,以淇国公丘福为首的文武大臣请建北京宫殿“以备巡幸”。“以备巡幸”,也就是说在北京建设宫殿并不是为了迁都,而是为了给皇帝巡视北京时有个住的地方,但这对于朱棣而言也是离他的目标大大地进了一步。
至于这个提议是出于永乐皇帝本人的暗中授意,还是大臣们自己揣摩上意的结果,谁也说不清。总之,结果自然是永乐皇帝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而且显得有些迫不及待。眼下,就连建设宫殿的计划都安排了下来:派遣大臣去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山西监督开采木材、烧造砖瓦,并征集在南京和京畿地区以及河南、山东、陕西、山西、凤阳的驻军,河南、山东、陕西、山西、南京和京畿各府的民工,第二年五月就到北京来上工。一场浩大的工程,拉开了序幕。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
第一:在朱棣看来,北京是他的封地,他在北京的根基非常稳固,古人比较迷信,选择首都的时候对风水是非常看重的,朱棣认为北京是他的“龙兴之地”,这里的风水非常适合自己,因此自己才能当上皇帝,而建文帝在南京自缢而亡,说不定之后还会像唐太宗一样噩梦缠身,因此南京的风水并不适合自己。再加上朱棣在北京已经呆了20多年,这里的人民对自己是非常爱戴的,南京基本上都是建文一朝的遗民,他们对自己非常敌视,因此迁都北京就成了他稳固自己帝位的唯一选择。
第二:北京的地理位置非常险要,有着雄险之地可以作为防御。我们如今看一下当时北京的地理位置:北方是有险可守的居庸关,西面则是天堑太行山,东方是山海关,南面则扼守整个中原。北京有着千里沃野,足以养活首都的人民,再加上山川险要,防御起来事半功倍,用古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足以控四夷、制天下,诚帝王万世之都也”。再加上当时元朝的残余势力还非常强大,蒙古草原上的控弦之士不下百万,这对明朝北方边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为了国家的安全,如果将都城设在北京,就可以“天子守国门”,对北方边境的防务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北京从地理位置来说,是明朝居中之地,交通非常便利。我们都知道古代的交通是非常落后的,明朝又是一个“四方入贡,王国来朝”的强大帝国,所以都城的位置必须要选交通方便,能够联通天下九州,这个时候选择天下中心最为方便的。我们看一下明朝前期的地图,北方的边境在黑龙江入海口和库页岛的广大区域,南面则直抵曾母暗沙,这样来看的话,北京的位置大约稍微偏北一些,可以说是天下中心。在交通只有陆地和水运的时候,北京的交通是非常方便的,作为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从北京可以坐船到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这五条大河的周围区域,这是南京不能比拟的。
第四:北京是三朝古都,从辽国开始,这里就被当作首都使用,北京是辽国朝廷的常驻地“南京”,金朝的时候是中都,元朝的时候是大都,它作为都城已经超过了400年历史,因此它的都城文化非常深厚,作为都城是非常合适的,所以朱棣才选择迁都北京,我们回过头去看会发现,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第五:迁都北京能够平衡南北派系的实力,朱棣从北京打进南京,四年的时间里死在他手中的南方人数不胜数,但是当时的朝堂上南方派系的官员众多,他们心里对自己还是非常怨恨的,如果继续以南京为首都,那南方派系的势力将会越来越大,支持自己称帝的北方派系反而会备受打压,如果迁都北京的话,可以打击南方派系的实力,平衡南北派系的实力,这是帝王之术的体现。
第六:朱棣是一个马上得天下的将才,他是一个尚武的皇帝,迁都到北京的话能够震慑蒙古,让元蒙不敢轻举妄动。定都北京以后,朱棣开始展示他的武功,首先在1406年他派遣大将朱能出征越南,将越南全部收入明朝的领土,设置了安南布政司。紧接着他一改朱元璋以防御为主的战略,对北方的蒙古主动出击,先后五征漠北,让蒙古不敢进犯,朱棣驾崩的时候就是在第五次远征漠北的行军大营中。
第七: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几乎尽失南方民心,再加上诛了大学士方孝孺十族,让南方士族对其有些失望和惧怕。朱棣的“靖难之役”实质上就是造反,和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是相同的,朱棣在巩固帝位的时候,对支持建文帝的大臣痛下杀手,还大肆封赏“靖难之役”的众多功臣,虽然震慑住了还心系建文帝的人们,但是却失去了南方士民心。朱棣已经适应了北方的气候,有点难以接受南京的水土,再加上并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身,在南京的话自己的地位并不稳固,北方的蒙古又虎视眈眈,因此朱棣才会迁都北京。
发布时间:2022-06-08 20:04
上述文字是💠《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南京不作为都城,而要重新大费周折的花精力重新迁都呢?》✨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1735年,雍正皇帝在圆明园驾崩,雍正帝似乎对自己的这一天有所预料,所以早已经安排了后世,留下了四位重臣辅佐新皇乾隆,这四位顾命大臣最后命运究竟如何? 雍正帝在临终前召见...
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憋屈的一个朝代,对外战争频频失利。打不过辽国,打不过西夏,打不过金国,打不过蒙古。凡是在宋朝周围出现的国家,宋朝都打不过。可以说宋朝是一个...
盗墓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件很流行的事情,可以说盗墓这个行当是由来已久,也是从古至今遗留下来的一种社会现象。据史料记载,最早被盗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君王商汤之冢,而随...
战国时期的赵国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出了很多优秀的君王和武将,在那么他们的君王中,谁对赵国的影响是最大的呢? 赵何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惠文王,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赵武...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25岁之前颠沛流离,25岁参加红巾军,40岁时建立明朝,创造了从底层百姓逆袭为帝王的传奇。 朱元璋的创业历程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阶段是从红巾军的小吏...
顺治作为入关以来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这个皇帝做的怎么样我们暂且不说,它选择康熙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是最正确的决定,不过在最初选定接班人的时候,玄烨并不是他的第一选择。...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之一,在这一时期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今天我们说的这位堪称是三国最虚伪的人,对群臣拥护他称帝,怒斥:你们拿我比曹贼? 刘备是《三国演义》里最...
明朝是由汉人主导的最后一个王朝,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小时候的他经历了战乱、饥饿、苦难,年幼的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家放牛,这时候处于元朝末期,天下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作为从底层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人,他有着深厚的草根情节,再加上受到历史上的帝王文化熏陶,造就了他复杂的人物性格。 朱元璋始终怀疑儒生和官吏 朱...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的时期,也是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政权分裂,许多独立的政权建立起了,其中也有很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今天跟亲们聊一个特殊的时期:五代...
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不可一世,...
乾隆皇帝的生母真实身份一直没有确定,这也使得乾隆皇帝的真实血统无法确定,他到底是纯正的满族血统还是有汉人血统呢? 有关乾隆生母的传说中有三种与热河避暑山庄有关,而且...
蔡文姬和甄姬是三国时期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绝色美人。两人都曾被曹操暗恋过! 当初曹操拜访蔡邕,见得蔡文姬才貌出众,顿时心生爱慕,但好景不长,蔡文姬被许配给了卫仲道,...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很熟悉,刘备以仁义著称,可就这么一个以仁义著称的人为什么要赐死他的义子刘封?是何缘故?有这个必要么?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
纵观我国近代历史,想必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我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历史最为惨痛的一笔。《南京大屠杀档案》详细记载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的罪恶事实和日军侵占南京期间...
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理所当然 你的老公不会理所当然地对你好。 西汉的陈皇后陈阿娇到老都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她就认为,她的老公汉武帝刘彻对她好,是理所当然,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