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之乱是东晋初年发生的一场动乱,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所发动,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并击败朝廷军队。后自任丞相,诛杀周顗等人,并在武昌遥控朝廷。晋元帝死后,明帝继位,王敦意图夺位,但明帝已准备反击王敦。同时王敦亦患病,面对明帝的讨伐,只得由兄长王含与部下将领钱凤等领军与朝廷军队作战,但最终失败。王敦亦在战事期间病逝。
王敦的两次叛乱
一、一个翘跷板的游戏
基于普遍贵族的利益,自然是希望贵族政治一直保持下去。总而言之,他们不希望皇权太过高涨,因为皇权太过高涨自然会加强中央集权,这也就意味着要削弱普遍贵族们的权力了。当然了,他们也不希望某个贵族的权力太过巨大,因为某个贵族权力太过巨大,自然就会打破贵族们的力量平衡,从而使贵族政治有被打破的危险。
贵族政治,就像一个翘跷板的游戏。翘跷板的一头是皇帝,另一头是权臣,而中间则是众多贵族。基于普遍贵族的利益,他们是绝不会希望某个人高高在上的,因为某个人高高在上,就意味着他们可能会被全部清理下这个翘跷板的。所以当权臣势力太大之时,他们就去支持皇帝;当皇帝势力太大时,他们就会支持某个权臣。总而言之,他们绝不是希望某个人能完全掌控了这个翘跷板的升降。
整个东晋王朝,甚至此前的西晋,此后的南北朝。一直都是被这股力量操纵着。这股庞大的力量是众多贵族的合力,所以通常比任何一个试图挑战皇权的贵族都强大。当然了,也比任何一个皇帝的力量都要强大了。所以任何一个皇帝,都无力消除贵族对帝国的影响。这种游戏实际上从西晋建国时,就已开始了。
司马炎在自己父祖两辈人的努力基础上,已让司马家族的势力升上到了顶点。但就在那一刻起,贵族们也开始联合起来削弱司马家族的力量了。在这种背景下,司马衷的太子之位遂无人能动摇;你皇权不是强大吗?我让你皇族的第二号人物变成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我看能不能削弱你的力量?
后来一个智力有问题的皇帝,似乎难以抑制日益崛起的外戚势力,于是普遍贵族又开始想法支持皇权压制外戚了。在这种背景下,愍怀太子的地位遂无可动摇。皇帝虽然智力有问题,但太子绝对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任何试图窥视皇权的人就有了一个很强的竞争对手。贾氏家族在贾充、贾南风的经营下也已走到了权力的顶峰,但他们在决心谋杀太子之时,马上使整个家族走向了毁灭的边缘。因为贾氏家族的所作所为,显然是违背了普遍贵族的共同心愿。
在东晋王朝建立之时,王氏家族的力量显然已凌驾于皇权之上了。如果这个家族的势力继续膨胀下去,那随时会打破江南各大贵族联合执政的权力格局。于是贵族们就开始支持司马睿。总而言之:“司马睿!你是皇帝,这个江南地区应该你说了算;他王氏家族算什么东西敢不服你,只要你想修理王氏家族,我们一定会支持你。”在他们的支持下,司马睿最初加强皇权真可谓得心应手,于是王氏家族在他的打击下自然只有节节败退。
如果司马睿适可而止,那王氏家族也许只有认命,因为江南是众多贵族的天下,绝不是他们王氏家族的天下,他们王氏家族想在江南一手遮天,还差着呢!如果王氏家族不愿意认清这种形势,普遍贵族就会打着支持皇权的旗号修理他们。
但司马睿显然是被这种皇权高涨的大好形势所迷惑了,或许司马睿并没有被迷惑,他仅仅是想借这种机会冒险赌一把。他真实的动机我们已很难猜测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司马睿终于越走越远了。总而言之,司马睿有意无意的开始要加强皇权了。“帝好刑名家,以韩非书赐太子。”从史书这种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司马睿是想做一个独断朝纲的皇帝;而绝不是这种受制于贵族政治的皇帝。但他这种追求,显然是与普遍贵族的利益背道而驰的。
司马睿称帝后,史书记载:王导派遣“八部从事”巡查扬州,回来后向他巡问各地高级官员的好坏、得失。这显然是司马睿一心加强皇权的做法,王导不过是具体的执行者罢了。王导对这种事肯定是不以为然的,普遍豪门代表对此自然更是深恶痛绝了。因为在豪门贵族看来,官员的任免、升迁那应该是取决于他们家族势力与地位,用什么政绩来考核他们,那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吗?
所以顾和公然对王导说:“豪门贵族生来就拥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我记得您也是一直非常尊重他们这种权利的。现在为了什么,竟然也拿所谓的法律要求豪门贵族了?”王导认为顾和说得非常对![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司马睿这种加强皇权的行为,显然使自己陷入了普遍豪门贵族的对立面。
司马睿称帝后,史书记载:“诏免中州良民遭难为扬州诸郡僮客者,以备征役。尚书令刁协之谋也,由是众益怨之。”这种行为,同样是加强中央集权的行为。因为这是中央政府公然从豪门贵族家中强抢人口,这在普遍豪门贵族眼中,皇帝实在是无法无天了。更主要的是,皇帝放着众多家庭出身良好的人不用;却非要重用两个家庭出身普普通通的刘隗、刁协,在两个人日渐显露的锋芒之中,所有豪门贵族代表都相形见拙了。
天下是豪门贵族共同的天下,它绝不是皇帝的私人财产;皇帝信任谁、重且谁,谁就拥有权力,皇帝猜疑谁,谁就丧失权力,那天下岂不是成了皇帝的私人财产?这在普遍豪门贵族眼中,皇帝这实在更是要反天了。于是贵族们又开始支持王敦了。总而言之,奸臣竟然敢鼓动皇帝干邪恶的事情,你做为受害者,你做为我们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你实在应该把这两个奸臣给杀掉。总而言之,这样做虽然有乱臣的嫌疑,但我们理解你也支持你。这才是王敦敢发动第一次叛乱的主要原因,这也是王敦第一次叛乱能轻易成功的主要原因。
在攻入帝国都城后,王敦显然也能认清这种形势,所以王敦并不敢违背普遍贵族的共同利益,面对普遍贵族都反对的事,王敦都会表示让步的。关于这一点,在王敦试图废太子之时已表露无疑了;王敦杀进帝国都城后,一心要废太子,但因为普遍贵族都反对,王敦就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
当时的王敦非常清楚,普遍贵族意见一致的事,你是绝不能违背的,如果你敢违背这种事,通常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王敦临死前,定下上中下三计;在王敦心目中的上计显然还是尊崇皇帝,适当压缩王氏家族的既得权力;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家族的最大利益。但王敦的亲信却一致认为王敦的下计才是上计;总而言之,我们现在势力如此巨大,还用尊崇皇帝吗?我们全力一击把皇位抢过来不就得了吗?
二、王敦第一次叛乱为什么能轻易获胜
王氏家族的力量成长太快了。在东晋王朝还未建立时,就让人无法分清江南地方政府究竟是谁家的天下了。所以当时人都说:王与司马共天下。司马睿在登基之时,竟然邀请王导一块坐在皇位上。虽然王导谦虚的拒绝了这种邀请,但这种事情在皇权时代毕竟是无可想象的;因为汉献帝也不曾这样邀请过董卓、曹操啊!皇帝邀请一个臣子共同坐在皇位上,这叫什么事啊!
面对以温和、谦虚著称的王导,皇帝尚且不敢坦然的居高凌下。面对以野心勃勃著称的王敦,皇帝内心的感受就更让人不敢想象了。汉宣帝刚当皇帝之时,与霍光同坐一车感觉如芒刺背。晋元帝司马睿,面对王氏兄弟之时恐怕也是这种感觉。王氏家族力量的巨大,显然让司马睿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感。当然王氏家族力量的巨大,也让普遍贵族都有这种感觉。因为这样下去,一个以皇帝为中心、众多豪门共同执政的权力格局就随时都会被打破的。
为了削弱王氏家族的力量,于是普遍贵族自然都开始支持皇帝加强皇权了。在这种背景下,王氏家族的权力、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压抑。在成功打击王氏家族的过程中,司马睿竟然开始趁势加强皇权,有意无意的把予头指向了所有贵族。在这种背景下,当时政府就渐渐偏离了众多贵族集体执政的方向,而成为皇帝和几个亲信把持政府的局面[注2]。在这种背景下,普遍贵族又把支持的方向倒向了王敦一边。王敦讨伐司马睿的行为,显然受到了普遍豪门默许与纵容。
关于这一切,我们可以从温峤的观点中看出来一些来。温峤说了:“我看王敦的行为是有所针对的,他只是想打击刘傀、刁协吧,所以他应该不会乱来吧!”虽然温峤的观点受到周顗的反驳,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温峤对王敦第一次叛乱时的态度。在温峤看来,王敦之所以要叛乱,从某种意义上是皇帝欺人太甚;所以王敦的叛乱只是为了教训一下皇帝罢了,并不是要打破江南的政治格局。
温峤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周札的盖棺定论之争看出来。当王敦之乱被彻底平定后,围绕如何评定周札的功过是非,人们展开了争论。因为周札在王敦第一次叛乱之时,竟然打开帝国都城的大门[注4]把王敦放了进来。这是一种什么行为,恐怕放在任何时候也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所以有人说了,这种乱臣贼子,应该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子上。尚书卞壸说了:“周札在王敦第一次叛乱之时,竟然主动打开帝国都城大门,把王敦叛军给放进来,这种人是没有资格受到政府表彰的。”
但对于卞壶的观点,有人竟然提出了异议。因为在许多人眼中,周札是一位忠君爱国的典范!王导为周札这种行为,是这样辩护的。“在王敦第一次叛乱之时,我和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王敦那不是造反作乱,因为我们都认为王敦的目的是要清理奸臣的。周札在这种背景下,放王敦大军进入帝国都城,又怎么能算得上有罪呢?当王敦真正造反作乱开始时,周札就与王敦做斗争并被杀掉了;所以我认为周札应该成为大家以后学习的榜样!”
这种言论,真让众多卫道之士惊得两眼翻白。因为臣子率大军攻击帝国都城,竟然还振振有词。这叫什么事?于是有人说了:皇帝亲自下诏认定王敦是叛逆之举,皇帝又亲自调动大军阻击王敦。如果说王敦当时不算造反作乱,那皇帝当时又算干什么呢?皇帝亲自指挥周札阻击王敦的军队,周札却主动把王敦的军队放进了帝国都城。如果周札这样做是正确的,那皇帝当时又算干什么呢?
这顶帽子实在扣得够大的。但这顶帽子还是没有把周札扣倒了。于是帝国最终还是接受了王导那套歪理邪说;于是周札最终还是成为帝国的忠君典范。“札与谯王、周、戴,虽所见有异同,皆人臣之节也。”在王敦第一次叛乱之时,周札为王敦打开帝国都城的大门,依然能成为忠臣的典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普遍贵族是怎样看待王敦第一次叛乱了吧!
王导当时有许多话是不便说出口的。当时那些奸臣,还一心要杀掉我王导全家呢!如果不是有众多忠君爱国的人为我王导求情,我王导全家都死于非命了。王敦起兵要杀掉这种奸臣,有什么不对?周札在这种背景下,为王敦打开都城大门,有什么不对?王导还有许多话,更不是无法说出口的。如果说周札把王敦放进帝国都城就是不可饶恕的大罪,那在王敦进入帝国都城后,我和王敦合作共事,岂非也是不可饶恕的大罪了。天下是豪门贵族共同的天下,绝不是他皇帝一个人的天下。皇帝做事不公,能怪臣子起兵攻打他?皇帝做事不公,难道还不允许臣子帮他改正吗?
透过温峤的观点,透过王导为周札的辩护。我们似乎应该看出来,为什么王敦第一次叛乱会那样容易取得胜利了吧!因为普遍贵族都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他。王敦问戴渊:大家会如何看待我这次的所作所为呢?戴渊说了:“从表面上看,您这是不臣的行为,但如果细想您的深意,这应该是忠义之举。”这绝不是一句简单的讨好之语,因为这句话与温峤、王导的观点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基于皇帝的利益,王敦率军攻打帝国都城,一心要杀掉皇帝的亲信,这自然是大逆不道的罪行。但基于普遍豪门贵族的共同利益,王敦用武力强行除掉帮助皇帝作恶的奸臣,自然是忠义之举。而且人们支持王敦叛乱,绝不只是表现在这些方面。
王敦第一次叛乱之时,因为甘卓在后面出尔反尔;吓得王敦一直不敢放手出兵。所以王敦第一次叛乱之时,出兵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但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却显然没有一个地方军政长官派兵前来勤王,也没有一个地方军政长官在路上拦截王敦。在王敦第一次率军叛乱时。所有的豪门贵族代表都是光说不练);虽然他们这种大呼小叫,也曾把王敦也吓得要死,但实际上对王敦的军事行动没有构成任何实质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王敦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就进入了帝国的都城。
王敦第二次叛乱的必败
王敦在第一次叛乱胜利后,就感觉自己已是骑虎难下了。因为这件事后,他与皇帝之间的猜忌越来越难以化解了。虽然谢鲲对他说:“只要您愿意忠于皇帝,您与皇帝的猜忌还是可以化解的。”但王敦显然已不敢、也不愿意从这只老虎身上跳下来了。王敦虽然清醒的意识到,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是非常危险的,便他却总是忍不住要走下去,因为他总感觉以自己的实力、能力,也许是有机会走向光明的顶点的。
就在王敦决心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时,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那就是王敦因为重病感觉自己不会活多久了。面对这种意外,王敦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这一系应该何去何从了。于是王敦对他的亲信说:你们现在最好选择就是向皇帝表示彻底臣服。大家亲自到中央政府拜见皇帝,让皇帝给你们重新安排职务。这样就会消除大家与皇帝之间的猜忌,而且以大家的实力、影响,皇帝也绝不敢把你们怎么样的。
王敦的亲信之所以不愿意做出这个选择,是因为从表面上看,这种所谓的上计实在是一种迂腐之谈。自己是帝国最大的实权派,只要努努力就有可能打败皇帝,却去选择冒险到中央政府供职。万一皇帝不接受你的这种忠心,逮着这种机会杀掉你,该怎么办呢?这好像就是传说中的愚忠吧!选择这种上计,是绝对需要大勇气的。仅这一点,王敦对自己的后继者绝对是一种奢求,因为王敦本人都缺乏这种勇气。这从他第一次叛乱后,不敢亲自朝见皇帝可以看出来。
所以王敦也实在不敢指望他的亲信接受这种所谓的上计,于是王敦在说上计的同时,又说出一种等而下之的选择。“如果你们不想选择上计,那你们就退兵回到老巢割据一方,但必须通过实际行动向皇帝表示臣服。”这种选择之所以不如第一种选择,那是因为这种选择无法彻底消除王敦一系与中央政府的猜忌,如果皇帝依然派军围剿他们,王敦一系还得以乱臣的身份与政府军队作战,到时一旦失败就是满门抄斩了。
王敦所说的中计,实际上就是考虑到上计执行时的困难,所以他不再要求自己后继者亲自赴中央政府供职,他只是要求后继者对皇帝表示臣服。但这种中计,显然也是有缺点的。因为这种选择,一方面你主动削弱了自己到手的权势,另一方面又显然仍表示想与皇帝分庭抗礼。如果皇帝逮住这种机会步步进逼你岂不是陷入被动之中?所以王敦的亲信也不想认可这种中计。
既然如此,王敦就只有再退一步说了。“如果你们连中计也不愿意接受,那就趁我没有死之时,全力夺取皇位。”这种选择之所以称为下计,那是因为以王敦一系的实力,想干成这件事的机率本身就非常小,如果王敦死了,想干成这件事的机率更等于没有了。而这种事一旦失败,就注定是身败名裂、满门抄斩的。
对于王敦的这种分析,他的亲信一致认为:王敦所说的这种最坏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们大约都认为,既然上次可以轻而易举的攻入帝国都城,这次自然更可以做到的。因为上次胜利后王敦清除了很多异己,更趁势扩张了自己的势力。既然如此,王敦一系只有按这种选择出牌了!
王敦所说的下计,在许多人眼中绝对是一条上计。甚至在王敦一系因此彻底毁灭之后,许多人也认为是这种选择本身的正确的,只是因为王敦的后继者太废物了,所以王敦一系才会彻底失败。但当时王敦还活着,王敦的养子王应,也绝是一个精明、联明的人。所以这种失败,与他们指挥官的失误关系并不大。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这种选择本身就是一种下计。
关于这一点,在王导给王含的信中已可以看出来。在王导看来,王敦上次能轻易取得胜利,主要是因为当时刘隗、刁协当权肆意胡来,像王导这样小心谨慎的人都时刻担心全家被害,其它人就更用不着说了。所以王敦造反之时,自然是普遍豪门贵族都支持他。现在是王敦倒行逆施,已站在了普遍豪门贵族的对立面,他们这次叛乱自然无法像上次一帆风顺了。
王敦的两次叛乱,都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战争内容。第一次叛乱中,王敦大军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就进入了帝国都城。第二次叛乱时,王敦大军一开战就溃不成军了。从这层意义上,决定这两次战争胜负的关键内容绝不是军事上的问题。在王敦第一次叛乱之时,整个琅琊王氏的立场是统一的。因为司马睿从一开始起,就把矛头指向了整个王氏家族。这从王导领着全家连续几天在宫门外等待皇帝处罚可以看出来,这也从刘隗劝司马睿要杀掉王导全家可以看出来。一直小心谨慎、全力支持司马睿的王导尚且陷入这种境地,王氏家族的其它成员还可能有安全感吗?
在这种背景下,王敦第一次叛乱是代表了整个王氏家族的利益。仅这一种力量就已绝对不可以小视了。而且江南两大豪门周、沈都站在了王敦一边。其它豪门、军政大佬都对此报着观望的态度,在王敦公然叛乱之后,竟然没有一个地方豪门、军政大佬率军前去勤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王敦第一次叛乱,可以迅速的取得胜利。
王敦第二次叛乱之时。整个王氏家族利益就分裂了。因为皇权受到王敦第一次叛乱的打击,已不足以威胁王氏家族了。所以王导等王氏家族主要代表人物,都不认为皇帝是自己利益的威胁者。相反王敦势力崛起,渐渐让王氏家族其它几大枝系都感到了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当时王氏家族几大巨头都有意无意的站在了王敦的对立面。王导、王舒、王彬都也不支持王敦叛乱。别的力量实际上已不用做太多分析了,仅王氏家族内部力量的分歧已让王敦的胜算少之又少了。
王彬在王敦杀周顗之后,就开始公然大骂敦这会为整个家族带来祸害的。后来王敦有叛乱之心,王彬再一次公然反对王敦。王舒也在王敦叛乱之前,就和皇帝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一个非常具有文学色彩的小故事,无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多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王舒当时显然决定站在了皇帝一边。王导这一次显然更是坚决的站在了皇帝一边。因为司马家族成员担任皇帝,那王导就依然能保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如果王敦成了帝国的皇帝,王导则随时可能被逼出政治舞台中心位置的。
王敦第一次叛乱后,所取得的胜利都是表面上的。王敦第一次叛乱胜利后,杀了周、戴、甘、周;自然有他的意义,但显然有意无意的把众多人都逼到了自己的对立面。王敦第一次叛乱胜利后,让自己家族成员占据了帝国主要军政职务,但当王敦决定叛乱时,这些家族成员却成了他最危险的敌人。
在这种背景下,众多地方势力都不再持观望态度了。上次王敦叛乱之时,北方势力并没有介入这场争斗。这次争斗中,苏峻几天后就率军入京勤王了,苏峻的战斗力,从后来苏峻叛乱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祖约也在王敦叛乱后,很快清理了附近支持王敦的军政力量。从这层意义上,王敦大军第二次叛乱时只是一枝长途深长的、而且部属各怀心机的孤军,他的失败已是注定的了。
发布时间:2022-06-08 10:03
上述文字是💠《王敦之乱:将东晋拖入了死亡轮回 王敦第一次叛乱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说王敦第二次叛乱必败呢?》✨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信看过《鬼吹灯》的人都不会对九层妖塔感到陌生,这个在小说中让人连呼吸都不由得停止的地方竟然是有现实原型的,它就是位于青海的九层妖楼。那么九层妖楼的真实面目是什么...
卧龙先生诸葛亮的评价可以说是在历史中被抬得极高了,尽管有不符合史实的地方,但是诸葛亮也有被赞誉的资格。这个世界上最架不住的就是比较,借着一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就把...
说到乾隆期间,提到和珅这个人估计大家都很熟悉,历史上的他是有名的大贪官,可以说他在当时是富可敌国,但即使这样,他仍然是乾隆皇帝面前的红人,在朝廷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二战期间一件轰动全世界的爆炸就这么的直接的发生了,两颗原子弹在日本两地实施了毁灭性的爆炸,也是世界上唯一经历过原子弹爆炸的国家,死亡人数众多。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全...
说起屌丝逆袭的皇帝,你可能会想到朱元璋和刘邦,但是下面要说的这位比上面两位可惨多了。 如果有钱有势的金正恩是80后的典范,那么这个年轻时,干过屠夫、当过贼的乡间二流子...
在古代太监娶妻实在是太寻常不过了,尤其是在明朝这种宦官当权的时代,但是十二岁就净身当了太监的郑和为何后裔子孙如此繁盛呢? 郑和当然和历史上那些玩弄权术的太监是不一样...
武则天的成功是不能复制的,武则天掌权是由于高宗长期患病,政务由皇后武则天协助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武则天慢慢的掌握了大权,也培养了一些势力,对他忠心的势力,武则天和...
严嵩是明朝著名的奸臣,《明史》曾言:“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夏言、仇鸾等官场“老司机”都与严嵩进行过“政治斗争”,沈炼、杨继盛等正直言官也纷纷弹劾严...
中国历史上对于汉武的成就有很多,但是论到传奇,在汉武帝之前,他的奶奶窦漪房,可谓是用一生阐述了传奇这个词。 窦漪房,从出身贫寒的赵国少女到吕雉的侍女,妃子、皇后,直...
历史上有着很多民族英雄,女英雄也不在少数,乾隆年间有一位叫做王聪儿的女豪杰,她也是当时白莲教的一位首领。为什么对这位女英雄如此高的评价?因为王聪儿不仅是一个巾帼不...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
在西游记中,天庭对于男女私通之事的处置还是非常严格的,从天蓬元帅被贬为猪八戒就能看出来,对于触犯相应律法的天庭之人,处罚有多严重。 天蓬元帅调戏了一下嫦娥,居然被玉...
清文宗咸丰皇帝是道光帝的第四个儿子,其全名叫做爱新觉罗*奕纻,他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七位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咸丰帝出生于一八三一年,死于一八六...
公元537年十月,东魏丞相高欢亲率二十万军队至蒲津攻打西魏,西魏帝派遣宇文泰前来迎击,当时宇文泰的军队不满一万人,但他力排众议,率军轻骑急进,在沙苑一举击溃东魏军队,...
文皇武则天除了给世人留下“无字碑”之谜之外.还让后人们对她的出生地争论不休。在一些比较权威的历史文献中,对她的出生地记载各不相同。而后人们因为对女皇帝的宗拜。都争相...
我国历朝都将北方边境外族入侵视为心腹大患,等到宋朝末年,还是让蒙古人灭了国,蒙古人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大元帝国,但是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为何元朝只存在了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