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中兴是指清朝后叶,同治帝在位期间的一个中兴阶段。适逢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媾和,及太平天国被消灭,政治上出现了一个和谐时期,下开洋务运动。
当中国的历史步入近代时,各种屈辱接踵而来。而造成这一切局面的,无疑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在经历了道咸衰世的清王朝,竟突然出现了一段短暂的中兴时期。因主要发生在同治年间,故称同治中兴。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学界关于同治中兴有着不同的看法。具体表现为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同治中兴”是促进中国近代历史进步的一个阶段。其依据主要是洋务运动的兴起。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系列近代企业。这在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也与此密切相关。令一种观点则认为:“同治中兴”事实上只是慈禧太后、恭亲王奕訢等人的自我吹捧。所谓的同治中兴,只不过是清朝统治者精心编造的一场骗局。它非但没能达到中兴的目的,相反地却加剧了国内的矛盾和社会危机。
客观的说,对同治中兴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都是不足取的。同治中兴固然有功绩,但绝非清朝所宣扬的那样。在小编认为,其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
其一:彻底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使中国形式上再次得到了统一。同治年间,清政府以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为主要依靠力量,先后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从而使得中国避免了一次大分裂。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太平天国的革命精神值得肯定。但其对近代中国的破坏性明显多于建设性,消极意义大于积极意义。清政府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固然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确实是避免了分裂局面的延续。
其二: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纵观古今历史,任何变革的出现,都是需要相应的环境的支撑。正是在同治中兴的环境下,洋务运动才得以顺利开展,一大批新式企业才得以建立,从而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客观的说,同治中兴一定程度上为中国近代化的开启提供了某种前提,这一历史意义是必须要予以肯定的。
其三: 与西方列强保持了一段相对友好的时期,引进了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为今后的社会变革某种程度上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治中兴期间,清王朝与西方列强并未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形成了所谓的中外和好的局面。也正是在这一期间,西方的科学知识大量传入我国,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最终在此时被付诸了实践。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有了同治中兴,才使得清朝能够苟延残喘半个世纪,拖到20世纪才宣告寿终正寝。然而,同治中兴与同治皇帝关系并不大。同治皇帝继位时才6岁,根本就不具备治理朝政的能力,因此大权掌握在以肃顺为代表的顾命八大臣手里。不过,很快慈安太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发动政变,扳倒了顾命八大臣。随后,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在恭亲王的支持下,以“垂帘听政”的方式掌握了大权。
什么是“垂帘听政”呢?就是每次接见王公大臣时,年幼的同治皇帝坐在龙椅上。他身后坐着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他们之间用一幅帘子进行遮隔。在接见过程里,同治皇帝几乎不会开口说话,形同木偶;由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发布指示,对军国大事作出决策。1873年,同治皇帝总算亲政了。可1874年底,他就因病离奇去世。屈指一算,同治皇帝亲政的时间只有1年多。这一年多时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积极筹备修建颐和园的事情,以及与反对修建颐和园的王公大臣斗嘴。
所以,同治皇帝对同治中兴没有作出像样的贡献。幸运的是,同治皇帝有一帮全力辅佐他的王公大臣。在朝廷里,有恭亲王为首的中枢重臣。恭亲王被授予议政王称号,任职领班军机大臣、领班总理衙门大臣,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倾朝野。难能可贵的是,恭亲王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人大臣非常信任,放手让他们做事。
与僵化保守的霸气贵族相比,恭亲王的眼界更为开阔。他已经意识到清朝落后于西方列强,主张与西方列强开展和平外交,主张学习外国科技以加强中国军事实力,并推动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关——总理衙门。
恭亲王对同治中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同治时期人才辈出。他们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人大臣为代表。他们这三人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书生带兵,却挽狂澜于既倒,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强行为清朝续命半个世纪。接下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在恭亲王的支持下,分别在各自封疆的领域发起了洋务运动。
曾国藩在安徽安庆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的兵工厂——安庆内军械所,生产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开洋务运动风气之先。后来,曾国藩在临死前又送出了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左宗棠在福建创建了福州船政局和福建船政学堂。福州船政局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被李鸿章誉为“开山之祖”。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教育的发源地,培养了大批人才。
李鸿章创建了中国近代四大军工企业中的三个,并督办创立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填补了中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综上而言,同治中兴的军功章上,还得有恭亲王、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名字。
尽管中兴不易,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经过同治中兴的清王朝,似有一种回光返照的迹象。但无论如何,其江河日下的趋势并没有因这次中兴而得到彻底的改变
发布时间:2022-05-31 20:48
上述文字是💠《晚晴引以为傲的同治中兴究竟有何历史功绩?同治皇帝凭什么创造了同治中兴?》✨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春秋郑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国(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是西周时期诸侯国,享国432年,公元前806年,周宣王之弟姬友被封国于首都镐京...
赵云是蜀汉的大将,真实的历史中赵云并无小说中那般神勇,虽然勇猛也有战功,但是却未曾得到刘备重用,这是为什么呢? 三国之所以能为人津津乐道,多多得益于半真半假的名著《...
中国封建历史上下五千年,出现过许许多多的皇帝,其中出身最贫苦的应该就属于朱元璋了。从一个最低下层的当成了皇帝,朱元璋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当上皇帝以后朱元璋是运用什么手...
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最终四阿哥胤禛夺得皇位。当初凡是和他争夺皇...
史天泽是大蒙古帝国和元朝初年著名将领,为蒙古帝国南下攻金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又初为左丞相,治世理政,安邦定国,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时汉族显贵的代...
景陵是康熙帝的陵寝,在清东陵孝陵的旁边。景陵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频发大火。对于古建筑来讲,这可是致命的事情。景陵在历史上共有过三次起火的记载,先说第一次。...
你真的了解唐昭宗吗?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上下场悲惨的皇帝有很多,明朝的崇祯帝一生勤政为国,却落得一个在煤山自杀而亡的结果,令人叹息;南宋末...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实力最强的霸主,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征战,面对刘备、孙权这样的强敌,他能一直屹立不倒也是有他的过人之处。但是最强的人都逃脱不了命运的轮回,而在他死后...
胤礽1岁就被封为皇太子,为什么最后会被废除,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他1岁就被封为皇太子,深受康熙宠溺,却最后容...
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过许多杰出的武将,然而三国时期比关羽战绩杰出的猛将,数不胜数,为何最终唯独他被尊为“武圣”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关羽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
闻仲是殷商的贤能之臣,辅佐两代帝王,后因纣王昏庸无道,武王崛起伐纣,闻仲为保殷商不得不出兵征战西岐,最终死于一场大战中。 网络配图 如此之能人师出何方,闻太师的师傅...
一场安史之乱,将世界最强的帝国大唐拖入了无尽的深渊,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复往日强盛的模样。 自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朝廷与藩镇、藩镇与藩镇之间,...
据本次考古发掘项目领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宁介绍,本次考古从2010年11月20日至2011年1月15日,主要是对南郊盆景园区域进行抢救性发掘。 在前期拉网式的考古勘...
侬智高是北宋中期广西广源州的少数民族首领,是起义的发动者。作为一名壮族首领,侬智高领导壮族和其他民族人民反抗交趾掠夺与扰乱。皇佑四年四月,侬智高举兵反宋,五月,破...
古代西方君主为了表彰军功或者其他功劳,采用的形式多为颁发勋章,与之相对的,中国古代帝王采用的是御赐黄马褂的形式,相对于西方,我国的封赏更加实际一些。 清宫戏常有皇上...
对任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唐朝的名将之中有一个人的才能,是不输于程咬金,秦叔宝等凌烟阁功臣的,但这位名将却鲜少为人所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