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王圆箓到底是罪人还是君子,为何最后葬送敦煌文化?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王圆箓到底是罪人还是君子,为何最后葬送敦煌文化?》,很多网友都想阅读✨王圆箓到底是罪人还是君子,为何最后葬送敦煌文化?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说到王圆箓你可能有点陌生,但是要是谈到莫高窟,大家肯定都知道。闻名世界的旅游景区,谁不知道?那王圆箓到底是如何葬送敦煌文化,他到底是罪人还是君子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

个人经历

王道士(1849-1931) 湖北麻城人。本名王圆箓,一作元录,又作圆禄。家贫,为 衣食计,逃生四方。清光绪初,入肃州巡防营为兵勇。奉道教,后离军,受戒为道士,道号法真,远游新疆。

约光绪二十 三年(1897)至敦煌莫高窟,在窟南区北段,清理沙石,供奉香火,收受布施,兼四出布道幕化,小有积蓄,乃于莫高窟第16窟东侧建太清宫道观,即今“下寺”。

事件经历

1900年6月22日(距今118年),举世闻名的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

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禄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并挖出了公元4世纪至11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5万余件。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后经英、法、日、美、俄等国探险家的盗窃掠夺,藏经洞绝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记得高中时期,小编对莫高窟充满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读了余秋雨的《道士塔》,知道了湖北麻城农民王圆箓:“身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见到的中国平民。”可恨的是这个卑微、渺小、愚昧(余先生为这几个词都加了前缀“太”)的农民,“他从外国探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每当看到此处,小编都是血脉贲张,义愤填膺,恨不得当面啐一口王道士,将其打翻在地。

暂且放下那佛国世界璀璨的艺术魅力不说,先说说那个被葬于莫高窟大泉河东岸沙滩上,被余先生目为“敦煌石窟的罪人”的王道士。道士王圆箓被敦煌人称为“王阿菩”,这在当地的语境中可以理解为“菩萨”甚至是“活佛”,俗话说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至少在百姓眼中,王道士不是一个坏人。

王圆箓,农民,略识文字,湖北麻城人,出生于道光30年(1850),卒于1931年。《麻城县志》记载咸丰六年(1856)夏,麻城遭遇旱灾,庄稼几无收成,灾民常有饿死,逃难是活下来的最好方法。王圆箓没有就近讨饭,也没有投亲靠友,而是来到万里之遥的酒泉一带,入肃州巡防营当了一个小小的兵勇。退伍后成为老庄子弟,道号“法真”,历史上称其为“王道士”。王圆箓走到敦煌看到多年废弃无人看管的莫高窟,一种使命感使其成为莫高窟的管理者。

中国农民最初知道佛教,大约是因为《西游记》里的唐僧。身着道袍的法真,内心也有一份向善的信仰。也许在王圆箓眼里,佛教和道教并无分别。法真道士经营佛教事务也是极其虔诚和负责的:清理长期被落沙封堵的洞窟;率领僧众四处奔走,苦口劝募,寻求布施;将化缘得来的钱财尽其所能,抢救修复坍塌的洞窟和塑像。

敦煌这样荒凉苦寒之地,募化的艰难可想而知。王道士拿到斯坦因、伯希和的“捐赠”和“布施”后,除塑了一尊玄奘塑像外,还清理修缮了破败的庙宇和坍塌的洞窟,重塑了已经斑驳不堪的所有金身,还修造了大佛前殿的楼阁等等。

40年如一日,远离花花世界,在茫茫戈壁深处,不拿政府一分钱,也不开公司入股分红,就这样风餐露宿的默默守候着鸣沙山下、大泉河边的千余洞窟。王道士没有私自占用出卖祖宗遗产而换来的一分钱,甚至连自己的一身行头也不曾改变过,至死仍是一身道士长衫、一顶布帽。

如果说他有所占用,应该就是洞窟对面那一座道士塔。

不可否认,王道士对敦煌文物甚至对中国文化都是有罪的。但是,查一查历史,我们对这个目光短浅,愚昧的麻城道士,真的可以理直气壮的指责吗?

那么,王道士在莫高窟都干了些什么呢?

1900年(光绪25年)5月25日,在清理被流沙掩埋的洞窟时,王道士突然发现:“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王道士墓志)。面对这一意外发现,王道士忙开了。

第一步

王道士请来了敦煌本地的乡绅耆老。面对这许多古物大家同样是惊讶万分、不知所措。最后,大家意见统一了,认为这是先人佛教的功德物品,应该妥善保存在原地。

第二步

逐级上报。按说,王圆箓还算是个尽责的人。发现藏经洞后,他徒步数十里,赶往县城找到敦煌县令严泽,还选了几件精美的写卷和绢画送给县令严泽,希望引起这位官老爷的重视。可惜,这位严知县不学无术,把这两卷经文竟当作两张发黄的废纸。

1902年,王圆箓又向新任敦煌县令汪宗翰汇报了藏经洞的情况,这位进士出身、对金石学也颇有研究的知县当即去莫高窟察看,并顺手拣得几卷经文带走。却也只留下一句“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的空头指示。

两番未果,王圆箓仍不甘心,开始上访。他又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赶着毛驴奔赴肃州(酒泉),在河西走廊行程800多里,找到道台廷栋,武将出身的廷栋大人浏览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经卷上的字不如他的书法好,就此了事。

再后来,刚完成《语石》一书初稿的金石学家叶昌炽就任甘肃学政不久,就接到汪宗翰关于莫高窟藏经洞情况的报告,便托汪宗翰为《语石》一书寻找一些关于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碑刻资料。却未下令对藏经洞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只是向甘肃藩台建议将这些古代文献和文物运到省城兰州保存。

然而,敦煌离兰州路途遥远,仅运费就要五六千两银子,只好又“搁浅”。直到1904年,省政府才下令敦煌检点经卷就地保存。

上访到省部级已经是极尽人事了,可倔强的王道士仍然不死心,他要告御状!他斗胆给清宫的老佛爷写了秘报信:“忽有天炮响震,忽然山裂一缝,吾同工人用锄挖之,欣然闪出佛洞壹所,内藏古经万卷。”但遗憾的是,这封上达天听的御状未能寄出。

从1900年到1907年文明人斯坦因的到来,整整7年间,王道士为保护莫高文物,做了他应该做以及可以做的一切。

讽刺的是,这边王道士与藏经洞频遭“冷遇”,另一边却有人视莫高窟为宝地,不远万里而来。

1905年10月,俄国人奥勃鲁切夫在黑水城遗址挖掘之后,赶至莫高窟,以五十根硬脂蜡烛为诱饵,换得藏经洞写本两大捆。这是藏经洞文书流失于外国人的开始。

1907年3月,听说藏经洞消息的英国人斯坦因迫不及待地赶到敦煌。看看这个英国人的来头,他是持大清朝廷颁发的官帖、在官兵的保护下到敦煌来的。至今仍然怕官、迷官、拜官的国人,见到朝廷介绍来的洋大臣,山野小民哪里敢说半个不字?大约也只有麻城(这是全中国革命烈士最多的地方,曾有6万多子弟参加红军,煅造出王树声大将,王宏坤、许世友、陈再道上将等28位新中国第一批授衔的将军)的农民有这个胆子,他和洋大人百般周旋,数度将其拒之门外——这些在斯坦因所著《西域考古图记》都有详细描述。

对英国人甚至西方人来说,斯坦因是最伟大的探险家、考古学家。但是他在敦煌却是一个声名狼藉的强盗和小偷,他竭尽引诱、欺骗、布施、盗窃等卑劣手段,来对付文盲王道士。最后其卑鄙目的也终以得逞,先后两次从王道士手中劫掠大量国宝,运至大英博物馆。

此后,西方窃贼接踵而至。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来到敦煌,将藏经洞遗物“翻了个遍”。以白银500两换得6000余卷汉文写本和不少古藏文写本、200多幅纸绢画、20余件木雕及大批绢幡和丝织品。由于伯希和通晓汉文,他获取了藏经洞中学术价值最高的经卷写本和绢本、纸本绘画。

接着美国人华尔纳来到莫高窟,此时藏经洞早已空空如也。华尔纳转移目标,盯上了莫高窟洞窟中的壁画和彩塑。

后来俄国,后来日本……

1909年9月4日,北京的六国饭店,在京的学界名人几乎都参加了招待伯希和的宴会。会上,他将随身携带的一箱敦煌写本精品公开展览出来。中国学者大惊不已,当时中国的宋版书已很稀少,忽然有人带来了从未见过的六朝隋唐古写本,整个北京学术界震动了。

敦煌卷子流散于国外,自然是伤害了中国人的自尊心。但是,流散于国外的敦煌卷子都是由国家级的博物馆、图书馆收藏,并得到妥善的保护,无一损坏现象。而中国则出现了另一种令人痛心的现象,在1907年斯坦因到来之前,无论王道士怎么呐喊都无人重视,但当斯坦因把精美的敦煌文物传晓于全世界时,清朝官员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但他们考虑的不是如何保护,而是千方百计地窃为己有。因此,偷窃一度成风,敦煌文物流失严重,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再历浩劫。

100多年前,强悍的英、法洋人,挟坚船利炮,扛文明大旗,在圆明园实施强盗行径——东方数千年的文明结晶遭到抢劫、砸毁和焚烧;50多年前,离敦煌不远的张掖市大佛寺,举世闻名的大佛雕像被红卫兵砸开腹部,取出千年的经卷,在佛堂焚毁成灰烬,这些红卫兵是什么人啊?中国最顶级大学里的天之骄子!

只有所谓的文化人对文化的摧残,才最惨烈最挖空心思也最有破坏力!所以责怪一个偶然路过的文盲道士,要求他对敦煌文化流失负责,你不觉得太苛刻吗?

王圆箓发现藏经洞之后的种种行为,业内人士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历史罪人论”,一种是“无知黑锅论”。

“历史罪人论”者认为,如果王圆箓第一次盗卖文物是上当受骗,那么后来又连续5次以上在17年间继续盗卖文物,这肯定不是上当受骗。

“无知黑锅论”者则认为王圆箓发现藏经洞后,向当地官员汇报,当时的政府却长达7年置之不理,半路出家的农民道士贱卖文物亦在情理之中。此外,若无引狼入室的中文翻译蒋孝琬,斯坦因不可能凭蹩脚中文从认死理的王圆箓处得逞。后来,斯坦因将大量敦煌文物暂存安西县政府达数月之久,也无人过问。再者,伯希和等人偷运文物路过北京时,还向中国官员和学者展示,京城名流谁也没有提出扣留这批文物,还设宴款待,中国海关也一路绿灯……故认为敦煌文物被盗卖,是王圆箓、蒋孝琬和当朝官员共同犯罪的结果。

据《西域考古图记》等相关史料记载,当时,西方人到中国带走文物时,都持有当地官方许可证,且一路官兵保护,一介道士根本就没有能力拒绝他们。

当我们振振有词或者痛心疾首鞭笞王道士的时候,我们又该对大清朝廷以及那些食君俸禄的大清官员们(文化人)说些什么呢?

大清官员也曾经不痛不痒地问过斯坦因:“你为什么一定要把它们拿到欧洲去呢?”他们有权利阻止,也有能力阻止,却不肯作为甚至不想作为,我们不去批判这些位高权重的文化人,却来痛恨那个被余先生加了许多“太”的王道士,你觉得有意思吗?

历史地看,与其说王圆箓是作为当时莫高窟的掌管人而背上送走经书的骂名,勿宁说他是在为整个风雨飘摇的大清国的凋敝、民国的无暇顾及、以及近代的日益膨胀的民族自尊心而做了挡箭牌。

对此你对于王圆箓有何不一样的看法?

发布时间:2022-10-07 13:12

上述文字是💠《王圆箓到底是罪人还是君子,为何最后葬送敦煌文化?》✨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盗墓贼挖四百年前古墓 竟在街上看到“墓主人”

风水学是中国特有的学术,深奥神秘,而古墓和风水有扯不开的联系。下到商人百姓,上到皇帝王侯,死后都会找风水先生帮自己选择陵墓地址。当然,阶级不同,所能找到的风水宝地...

[历史] - 2022-12-04 12:49:42

他发明的纸直接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却为何服毒自杀了?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之一,而纸张的发明者蔡伦,则永久被后人所尊敬铭记,那么这样一位大功臣为何最后服毒自尽了呢? 发明了造纸术的蔡伦,为什么会饮药自尽?伦...

[历史] - 2022-01-04 12:54:03

他是唐朝著名文人,却在贬官途中失去爱女

贬官是古代对于官员的一种惩罚,被分配到边远地区为官,唐朝时期的贬官尤为严重,已经对文人官员和国家政体造成了影响。 八司马遭贬 公元805年八月四日,顺宗禅位。八月五日,...

[历史] - 2022-02-18 03:41:16

李道宗是谁?江夏王李道宗为何被描绘成奸臣?

开国功臣功高盖主,因此历史上的皇帝在成就大业之后往往会对这些权势超过自己的功臣进行清洗,以巩固皇权,维持国家的稳定。 江夏王李道宗字承范,爷爷是毕王李璋,父亲是东平...

[历史] - 2022-02-08 10:28:00

林徽因现代诗《别丢掉》——纪念那个她究其一生也无法忘记的男人

1931年,对文坛来说是一个损失年,这一年34岁的徐志摩先生逝世。在众人的扼腕叹息中,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林徽因的表情,但大家都知道徐志摩是为赴她的演讲会而遭遇不幸。此事过后...

[历史] - 2021-11-01 18:35:59

为什么清朝皇帝的子女那么少?是妃子少了么?

现在的古装剧很是流行,尤其是宫斗剧,剧中大部分讲述的都是后宫女人为了争宠如何勾心斗角,如何生存下去的。这种剧情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大家都知道,满清入关以...

[历史] - 2022-09-17 11:02:21

古代人为啥喜欢在元宵节相亲 七夕根本不是用来相亲的

如果说农历“三月三”是古代白天的相亲节,那么“元宵节”则是古代男女晚上的相亲节。元宵节晚上,古代青年单身男女走上街头,借赏灯、逛花市的名义,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历史] - 2022-12-11 13:30:46

为何自康熙之后 清朝的皇帝生育能力越来越差?

众所周知,古代的皇帝一般都坐拥三宫六院,妃子多就意味着能够为皇室开枝散叶,绵延子嗣,而清朝为何自康熙之后,清朝皇帝的生育能力也是越来越差,直到清末三帝,竟都无后代...

[历史] - 2022-07-09 17:55:08

中日战史上最惨烈攻坚战 昆仑关战役简介

昆仑关战役为抗日战争的大型战役之一,也是桂南会战国民革命军投入战力最强规模部队的一场战役。主要地点位于中国广西战略要点昆仑关,起止时间为1939年12月18日-1940年1月11日。...

[历史] - 2022-08-11 13:02:11

汉朝大将李陵,究竟为何在战败后投降匈奴?原因有四点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过许多的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说的这位就是汉朝大将李陵,他究竟为何在战败后投降匈奴?原因有四点。 汉武帝时期,文治武功,对内治国有方,对外开疆拓土,一...

[历史] - 2023-06-25 13:55:22

雍正王朝:撞破太子“好事”,为何妃子唱一首歌,康熙拔腿就走?

众所周知满清在康熙的治理下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也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这位被评说是千古一帝的圣祖,一生多子多福,35个儿子20个女儿,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了!而要说谁是康...

[历史] - 2021-05-05 06:30:01

讷亲是什么人?清朝讷亲为什么被乾隆赐死?

清朝时期有个官员名为讷亲,他是满人贵族,为官清正廉洁,是一个优秀的文官,却被康熙派往前线打仗,因战事不利而获罪,最终被康熙赐死。 在雍正朝,眼看讷亲起高楼;在乾隆朝...

[历史] - 2022-01-15 17:38:21

虞允文作为一个文官,却只用两万士兵阻击了百万金军

可能大家都对虞允文这个名字非常的陌生,但是在南宋时期他作为一个文官,在采石镇指挥不到两万宋军,打退了金军的渡江之战。在弱懦的宋朝这是不可多见的胜利,虞允文一战成名...

[历史] - 2022-07-14 05:37:21

武则天夺了他的皇位,他最后竟然沦为了乞丐?

武则天是在李家手里篡夺来的天下,并一度将国号修改为周,称为武周,而被他篡位的皇帝李旦,后期的命运则十分悲惨,甚至被贬为庶人,一度靠乞讨为生。 李旦原名李旭轮,是唐高...

[历史] - 2022-01-22 12:37:13

武则天削发为尼,是看破红尘还是金屋藏娇?

唐朝时期,武则天最开始是李世民的妃子,李世民驾崩后,所有没有生育的妃子都要削发为尼,但是已经与太子李治产生感情的武则天,这个时候有没有剃发为尼是未知的,关于这段历...

[历史] - 2022-01-26 10:58:27

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武卒究竟有多厉害?为何魏国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魏武卒是战国时期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在吴起的率领下,以超出时代的训练体系、选拔标准、精良装备,屡次以少胜多,甚至达成以一敌十的巨大成就。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

[历史] - 2022-05-28 18:59:15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