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苏武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苏武回国后结局怎么样?苏武滞留匈奴十九年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苏武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苏武回国后结局怎么样?苏武滞留匈奴十九年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很多网友都想阅读✨​苏武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苏武回国后结局怎么样?苏武滞留匈奴十九年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苏武是西汉大臣,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苏武,是代郡太守,西汉名将苏建之子,因为是官二代,所以很小就有资格做官,因父荫以为郎,郎是什么,一种荣誉官衔,没有实际职务,等于进了中央后备人才储备库,只要一有机会,就能优先选拔做官。因父荫走上宦途,可以说苏武的运气还不差,不久就因表现卓越当了中厩监,替皇帝管理御马,然后一步步升上去,到了公元前100年,即因功提升为中郎将,品轶二千石,与郡太守平级,放在现在,也就少将一级的军官,40岁就成为少将,苏武的发达虽然不算很快,但应该也不慢 ,所以他应该对汉武帝充满感激,时刻寻找报效朝廷的机会。

不久之后,一个足以令他名垂千古的机会到了,什么机会?大家都知道,匈奴新单于继位,汉武帝为表示汉匈两国友好,派苏武为专使,带一百余人的外交使团出使匈奴,表示祝贺。本来一次很正常的外交往来,可就在苏武即将完成使命的时候,出事了。什么事?匈奴上层发生政变,旧单于被推翻,新单于上位后,对大汉的政策发生了变化,政策一边,匈奴与大汉本来那点很微妙的关系又变得紧张起来,而苏武,这个汉朝的使节,自然就不能轻轻松松的放他回去。

于是,大单于千方百计设法劝降,威逼、利诱、饥饿、恐吓各种方法用了个遍,但苏武就是宁折不屈,大单于万般无奈,只好将苏武安置在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牧羊,并声称,如果你苏武能让公羊下崽,就放你回去。公羊下崽,这怎么可能的事,苏武知道自己回不去了。大单于以为将人至于绝境,思想可能会发生改变,这一会更是下了血本,派苏武的好友,投降的汉将,匈奴右校王李陵前来劝降。

李陵说的也很婉转:听说你走了以后,母亲也去世了,妻子也改嫁了,只留下个孩子,现在生死未知,况且大汉皇帝如何对待功臣是有目共睹的。萧何怎么样,下狱问罪,差点被杀;韩信怎么样,还不是身死未央宫中;贾谊怎么样,拥有天大的才华,却被皇帝流放到长沙,远的不说就说我的父亲李广,他的功劳还不大了,匈奴人都闻风丧胆的飞将军,可最后呢,还不是一生未见提拔,落个拔剑自刎的结局,我,五千步兵出击匈奴草原,功劳立得也够大了,就由于奸人陷害,弹尽粮绝,之所以归降匈奴,本来还另有打算,可汉皇帝呢,却不念我们父子辈世世代代的功劳 ,将我全家斩尽杀绝。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不是臣子对不起皇帝,而是皇帝对不起臣子啊。

人生在世,如草木一秋,死了就不会再活转过来,遗体抛弃在荒郊野外,这时候就是想做一只野狗没有可能,只能任由尸体一天天的腐朽,最终被风沙掩埋,被世人遗忘,就好像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上。人生就是这样无常,我们为什么要为一个不值得效忠的皇帝葬送自己的性命呢。

李陵的话有没有道理姑且不论,他打算以亲情、无常以及皇帝的薄情寡义来劝说苏武投降。那么,苏武听了吗,没有。于是李陵大惭而退,哭着说:今生今世,再也没脸见苏武了。苏武的大节至此予以保全,然后就踏踏实实的放了19年羊,据说汉武帝的儿子汉昭帝时期,皇帝那天在上林苑打猎,不小心射下一只鸿雁,鸿雁腿上帮着苏武写给大汉朝廷,汇报当下情况的文书。

汉昭帝这才知道了苏武的消息,成语鸿雁传书就这么来了。朝廷上下都为苏武这么一个赤胆忠心的臣子感动。恰好这时候又有新单于上位,匈奴与大汉的关系又有所缓和。于是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苏武,这个大汉忠心耿耿,无论艰难困苦都没有改变气节的臣子,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回到了离开十九年,朝思暮想的长安了。

那一天,一定是整个儿大汉天下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如果那时候有评比的话,称苏武为当年感动中国人物,应该一点儿也不过分。苏武回到长安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儿子还活着,还健健康康的活着。分别十九年,一家子终于得以团聚,如果事情就这样结束,那苏武的人生应该相当圆满了。

可遗憾的是,李陵所说,大汉皇帝如何对待功臣的话宛如一个魔咒,不久就降临的苏武身上,苏武因此而下狱,罪名居然就是:谋反苏武谋反,你认为这是笑话吗,然而事实就这样发生了。苏武回国后坚持先去祭拜汉武帝,向当年派他出使匈奴的汉武皇帝复命,然后才接受朝廷的询问。

朝廷对他的作为非常满意,当即就给加官进爵,这份恩宠享受了没多久,仅仅一年以后,传闻辅政大臣上官桀谋反,苏武与上官桀私交不错,儿子也和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元来往甚密,再加之当年回国时,上官桀很为苏武说了几句好话。于是,苏武便毫无疑问的成了上官桀一党,和儿子一起,被下狱治罪。最后呢,在朝内一些大臣的努力下,苏武因有功于汉室,被罢官免爵,贬斥在家,分别了十九年,见面没几天的儿子呢?则坐实了谋反的罪名,与上官元一起给杀了。

其时已六十来岁,白发苍苍的苏武,这是要感谢皇帝的恩德吗。六年之后,汉昭帝死掉,苏武这回紧跟形势,拥护汉宣帝上位,才重新得到朝廷的信任,不但恢复了以前的待遇,还被赐爵为关内侯。据说就是为了酬谢他留胡十九年,大节永不亏的功劳。可这时候的苏武,的确已经是孤家寡人了。

苏武从汉使到奴隶,在如此身份落差巨大的转变过程中,到底因为什么让作为出使匈奴的汉朝使臣滞留匈奴十九年而不得归?这之中,又是什么原因支撑着苏武的信念顽强的生存下来了呢?

一,随员暗怀私心坏了大事。

当初苏武出使之前,朝廷文武百官无一人乐意前往。是大将军霍光向汉武帝推荐官职卑小的苏武之后,汉武帝拜苏武为中郎将后才任命为出使匈奴的使臣。张胜见苏武坐地升官,这时候才自告奋勇愿陪苏武一同出使。汉武帝也是坐地提拔张胜为副中郎将,同意张胜陪同苏武前往匈奴。但是张胜的心思不在出使匈奴本身这件重要的事情上,他是想借助这件事情来达到自己升官发财的目的。再往深一层说,张胜就是想借此为跳板,争取立功机会为自己获得最大私利打开欲望的通道。后来发生的事件,足以证明张胜就是心怀鬼胎之人,而且是为达到私利而完全不顾大局的小人。

正当苏武将要与匈奴单于讨论国事之前,张胜竟然暗通匈奴军官,想以绑架单于母亲的卑鄙手段逼迫匈奴单于屈服汉朝。张胜的目的很明显,如果武力绑架成功,匈奴单于一旦慑于母亲危机而屈服于汉朝的话,那他张胜无疑就是降服匈奴的第一功臣。那么,回国邀功请赏,加官进爵应该不在话下了。

但是愚蠢的张胜做事不过脑子,他也不好好想想,还莫说此事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即使成功了,就这种方式的结果,真就能换来匈奴的屈服吗?这件事最后的结果就是张胜投降匈奴,却把责任推到了苏武身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张胜不但做了汉奸,还让无辜的苏武受到莫须有的牵连。恐怕这是苏武被扣留的第一个原因。

二,单于劝降不成恼羞成怒。

苏武初到匈奴,单于开始还算客气。但是经过了解,认为汉朝已经无力打压匈奴,于是态度开始转为强硬。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匈奴单于不但拖延与苏武谈判的时间,而且还起了劝降苏武的念头。单于之所以要劝降苏武,一是单于认为苏武是个人才,留下来对于匈奴可以提供很好的帮助。另一方面,苏武投降可以向汉王室表达一种强烈对抗的信号儿,即为在任何时候,匈奴都是可以与大汉朝分庭抗礼的。通俗的意思,无非就是苏武归降可以让匈奴就此事向汉朝显示出一种自我强大的力量,让苏武成为匈奴向汉朝示威的一种不大不小的资本。

但是苏武两次自杀不屈服于匈奴的淫威,而且任匈奴使出多么卑劣的手段也无法动摇苏武的气节。而苏武越是大义凛然,单于越是从心里想得到苏武。在民族大义与威逼利诱面前,苏武只坚守心中的信念,丝毫不为单于的各种手段所屈服。即使被流放到贝加尔湖,投降匈奴的苏武好友李陵奉单于之命向苏武劝降,也是被苏武数落得痛哭流涕而无地自容。

在国家荣誉面前,苏武完全恪守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在大义面前,苏武选择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就因为这些,匈奴单于自己得不到苏武,但也绝不放其回国尽忠汉朝。所以,苏武被匈奴扣留十九年,这应该就是第二个原因。

虽然苏武当年出使匈奴表面上看没有完成与匈奴和解的任务,但是通过苏武在匈奴从开始到最后的整个过程来看,苏武所表现出的汉使气节却为国家、为民族争得了无上的尊严。基于这点,苏武出使匈奴的意义甚至要比当初所肩负的使命更为重大,因为,苏武弘扬的民族精神是任何一件具体事实都无法比拟的。

苏武出使匈奴已经很遥远了,苏武牧羊的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后人对苏武的讴歌赞美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了热情。相反,苏武宁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却在两千多年以来一直留在人们的心中并加以大力弘扬。苏武出使不辱,捍卫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人格的尊严。其大义凛然的光辉形象,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不但受到历代人民的景仰,他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也一定会永垂不朽。

发布时间:2022-05-30 13:56

上述文字是💠《​苏武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苏武回国后结局怎么样?苏武滞留匈奴十九年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挟天子令诸侯,简直就是曹操翻版

一场安史之乱,将世界最强的帝国大唐拖入了无尽的深渊,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复往日强盛的模样。 自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朝廷与藩镇、藩镇与藩镇之间,...

[历史] - 2022-04-21 16:41:38

曹操为什么选曹丕作为接班人?而不是曹彰和曹植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实力最强的霸主,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征战,面对刘备、孙权这样的强敌,他能一直屹立不倒也是有他的过人之处。但是最强的人都逃脱不了命运的轮回,而在他死后...

[历史] - 2022-10-02 01:37:12

康熙棺材竟喷火 景陵为什么多次起火?

景陵是康熙帝的陵寝,在清东陵孝陵的旁边。景陵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频发大火。对于古建筑来讲,这可是致命的事情。景陵在历史上共有过三次起火的记载,先说第一次。...

[历史] - 2022-12-30 17:54:16

唐昭宗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大唐帝国的末路

你真的了解唐昭宗吗?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上下场悲惨的皇帝有很多,明朝的崇祯帝一生勤政为国,却落得一个在煤山自杀而亡的结果,令人叹息;南宋末...

[历史] - 2021-07-12 03:33:25

朱元璋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朱元璋是运用什么手段把天下管起来的?

中国封建历史上下五千年,出现过许许多多的皇帝,其中出身最贫苦的应该就属于朱元璋了。从一个最低下层的当成了皇帝,朱元璋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当上皇帝以后朱元璋是运用什么手...

[历史] - 2023-06-17 01:59:15

元朝名将贤相史天泽是个什么样的人?应该如何评价史天泽?史天泽到底是名将贤相还是汉奸?

史天泽是大蒙古帝国和元朝初年著名将领,为蒙古帝国南下攻金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又初为左丞相,治世理政,安邦定国,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时汉族显贵的代...

[历史] - 2022-06-07 12:32:10

雍正登基后处置参与夺位的阿哥,五阿哥允祺为何能得善终?

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最终四阿哥胤禛夺得皇位。当初凡是和他争夺皇...

[历史] - 2022-07-16 14:46:48

历史上真的有封神榜中的闻仲吗 闻仲师傅是谁

闻仲是殷商的贤能之臣,辅佐两代帝王,后因纣王昏庸无道,武王崛起伐纣,闻仲为保殷商不得不出兵征战西岐,最终死于一场大战中。 网络配图 如此之能人师出何方,闻太师的师傅...

[历史] - 2023-06-05 21:35:05

清朝皇帝的礼物:黄马褂和勋章

古代西方君主为了表彰军功或者其他功劳,采用的形式多为颁发勋章,与之相对的,中国古代帝王采用的是御赐黄马褂的形式,相对于西方,我国的封赏更加实际一些。 清宫戏常有皇上...

[历史] - 2022-04-10 12:16:37

侬智高领导壮族和其他民族人民反抗交趾掠夺与扰乱 侬智高的名字连宋朝皇帝都担心得吃不好饭 侬智高起义失败后去了哪里?

侬智高是北宋中期广西广源州的少数民族首领,是起义的发动者。作为一名壮族首领,侬智高领导壮族和其他民族人民反抗交趾掠夺与扰乱。皇佑四年四月,侬智高举兵反宋,五月,破...

[历史] - 2023-04-14 08:05:13

胤礽1岁就被封为皇太子,为什么最后会被废除?真相是什么

胤礽1岁就被封为皇太子,为什么最后会被废除,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他1岁就被封为皇太子,深受康熙宠溺,却最后容...

[历史] - 2021-12-15 01:40:02

郑国作为春秋时期的"小霸" 郑国最后为何会走向衰弱的道路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春秋郑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国(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是西周时期诸侯国,享国432年,公元前806年,周宣王之弟姬友被封国于首都镐京...

[历史] - 2021-11-26 04:11:20

发现13座古墓 首现星象图案墓底砖

据本次考古发掘项目领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宁介绍,本次考古从2010年11月20日至2011年1月15日,主要是对南郊盆景园区域进行抢救性发掘。 在前期拉网式的考古勘...

[历史] - 2023-05-29 02:06:06

唐朝又一怕老婆的名人李建成的老师任瑰是下场?

对任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唐朝的名将之中有一个人的才能,是不输于程咬金,秦叔宝等凌烟阁功臣的,但这位名将却鲜少为人所知。这...

[历史] - 2021-07-15 22:59:29

三国中比关羽战绩杰出的猛将,数不胜数,为何最终唯独他被尊为“武圣”?其实原因简单

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过许多杰出的武将,然而三国时期比关羽战绩杰出的猛将,数不胜数,为何最终唯独他被尊为“武圣”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关羽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

[历史] - 2023-06-04 17:48:11

刘备不重用赵云,竟然是因为这个原因

赵云是蜀汉的大将,真实的历史中赵云并无小说中那般神勇,虽然勇猛也有战功,但是却未曾得到刘备重用,这是为什么呢? 三国之所以能为人津津乐道,多多得益于半真半假的名著《...

[历史] - 2021-12-13 02:01:08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