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部的第一个关口,是我国扼东北、华北咽喉的军事重镇,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从而拉开清朝入主中原的序幕。清军入关为何一定要走山海关而不走其他地方?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大部,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满族人从此结束了分裂,拥有了完善的社会秩序。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讨明檄文,拉开了入关的序幕。至崇祯十七年,清军攻下京城,明清战争持续了整整26年。期间,八旗铁骑在关外把大明打得够呛,大明关外的领土只剩下宁远等少数几个城堡还在明朝控制中。
清军曾经多次穿越长城防线进入中原,但每一次都舍近求远,选择从大安口、喜峰口、独石口等地作为突破点,对联系辽东和中原的咽喉要塞山海关,始终不敢攻击一次。直到吴三桂投降,清军才得以第一次进入山海关。山海关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能让勇猛善战的清军避之唯恐不及?
原来,清军不敢攻击山海关,不是没有理由的,是非常明智之举。明朝末期,惟一能抵抗八旗兵锋的,大概只有长城了。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6300公里,由连续的城墙、关隘、烽火台和各种障碍组成。虽然历经千年烽火,但长城在防御北方骑兵骚扰上是成效显著的。
上百座雄关隘口和上万个墩台,将明长城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比以往任何朝代的长城都更加坚固完善。山海关虽然处于最东端,但不是孤城,包括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威远城、宁海城、老龙头、南水关、北水关、旱门关、角山关等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城堡群落构成,彼此之间通过长城紧密联系为一个整体。
“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攻防兼备进退自如,想攻破其中任何一点都难比登天。山海关历来被明朝视为京师屏障,对此地防务重视无以复加。全盛之时,山海关城墙高达十四米,厚度达七米,护城河宽度达五丈,深度将近三丈,常用的攻城手段无论云梯、凿墙都极难奏效。
在后勤粮秣供应上,山海关也有独到之处。为了保证战时有充足粮秣,山海关守军广泛开展屯田制,包括军屯、民屯、商屯等多种方式结合,共屯田6200多顷,保证了山海关守军足兵足食,打个十年八年的都不在乎,绝无断粮之忧。从明初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首次建设山海关开始,历经数百年经营,山海关已是名副其实的固若金汤。
清军若是强攻山海关,必然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不一定能赢的那种。八旗族人不事农桑,平时以渔猎、劫掠为生。靠的是迅疾如风、以战养战,而非持久战和消耗战。而且一开始后金根本没想到能够入主中原,以当时满清十几万人口,偷袭骚扰一下大明边境,抢点物资而已,问鼎中原想都不敢想!
所以,皇太极和多尔衮一直在山海关外的辽东努力,先把辽东扫清,稳定下来。一方面抢明朝,加紧原始积累,削弱明朝力量壮大自己;另一方面加强根据地建设,坐等明朝大乱。只要明朝没有被李自成们乱的四分五裂,清朝不会轻易占领长城以内的城池。强攻山海关,无疑会损失惨重,不攻照样可以来去自由,等果子熟透了再占领岂不是更好!
由于清军曾先后5次经山海关西面的路线突袭,大举进入内地劫掠。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清军不一定非要攻破山海关。绕开山海关,从长城防线的薄弱关口杀进关内,直接打到北京城下不就行了。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清军要想入主中原,不可能不攻下山海关。要知道,劫掠归劫掠,这和入主中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早期清军骑兵善野战而不善攻城,对于大后方都在关外的清军而言,他们虽然能在关内抢掠钱财和人口,却难以在关内维持粮食和军需。如果长时间逗留,粮道一旦被明朝的长城守军给截断,再来个关门打狗,就分分钟有全军覆没的可能,这实在太危险了。所以,清军往往只要抢够了就会北返,从来不敢在关内久留。
然而,历史总是喜欢给人们开玩笑,最坚固的堡垒也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吴三桂的投降,不仅为清军入关扫除了唯一的障碍,还把明朝经营多年的精锐边军——关宁铁骑,也一并赠送给清军。山海关本来是一座清军无法跨越的障碍,最终却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他的历史作用!
公元1644年,清军在摄政王多尔衮的率领下,兵临山海关,和明朝总兵吴三桂合兵一处,大败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从而拉开清朝入主中原的序幕。在此之前,明朝已经衰弱,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即使清朝有强如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般人物,都屡屡止步山海关防线。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对明朝来说,山海关不丢,清朝入主中原的难度将大增。若不是吴三桂将山海关拱手相让,清军即使最终能入关,也不是那么快、那么容易的事。山海关无论对明朝还是对清朝都至关重要,明军守住山海关,就可以御敌于关外;清军若得山海关,京师门户大开,无险可守,整个华北平原都将如无人之境。
可以说明朝时的山海关之于京师,就相当于潼关之于长安,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山海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绝非浪得虚名。后金从崛起至入主中原,始终未能正面攻破山海关,就足以证明。
山海关夹在明朝京师和满清盛京之间,和二者之间的距离都在四百公里左右。明朝之前,山海关被称为榆关,隋文帝时期始置,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东二十里。明洪武时期,朱元璋命徐达重修关城,始将关址东移六十里,因关城依山面海,取名山海关。山海关并不是一座简单的关卡,它由七座城池组成,和延伸至大海的长城一起构成的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
当然,这并非是全在洪武时期修建完成的,修建过程贯穿整个明朝。从最初修建的山海关关城、靖边楼等,到后来的东罗城、南翼城、北翼城等外围城池,终明一朝都在不断地完善这个防御体。一直到崇祯末年,整个固若金汤的山海关防御体系才最终打造完成。这数百年间,无数的人为山海关的建设出过力,如徐达、戚继光、孙承宗等等。
明朝山海关初建时,设有一卫、十千户所,驻军万人,以侯伯统之。随着局势的变化,山海关从一个关城,逐渐升级至路城,明朝后期辽东出事后,又升级为山海镇,地位和九边重镇之辽东镇相当,镇守山海关的均为重臣名将,可见明朝对其重视程度。
满清在辽东崛起后,关宁锦一线的辽西走廊是明清之间角力的主战场。对明朝来说,山海关是这条辽西防线的核心和重中之重,也是最后的堡垒和支柱。只要山海关在,关外的城池哪怕丢了,都有夺回的机会。山海关若丢,关外的那些城池则彻底无望。对清朝来说,辽西走廊是其入主中原的星光大道,而山海关则是大道尽头的那道门,破不了门,无可入。
辽西走廊东边是大海,西边是燕山、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等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这条狭长的、相对平坦的通道长约二百公里,最宽处不过十余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几公里。在河西走廊的南端,最窄的地方就是山海关,配以坚固城池,可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辽西走廊中段最窄的地方在葫芦岛兴城市附近,即明朝时袁崇焕重点镇守的宁远城。
辽西走廊北端的第一道防线就是锦州。有这三道最坚固的城池扼守辽西走廊,有险要可凭,又有足够的纵深,只要守将不是太蠢,明朝内部不出现问题,清军要想攻破整个防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确实如此,即使在明朝内部已经出现严重问题的情况下,努尔哈赤面对强关坚堡,无能为力、含恨而终。皇太极也是屡攻不克,只好三番五次绕道辽西山地,袭入京师,劫掠一番而回。
有人可能会说,皇太极既然能从山地绕道,干吗非得一棵树上吊死,死磕山海关呢?没错,古代从东北进入华北的道路除了山海关扼守的辽西走廊外,还有另外几条路可走,从东到西对应着京师外围的三个关口: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
喜峰口这条道古代叫“卢龙道”,从辽宁朝阳出发,沿着大凌河等河谷翻山越岭向西南行进,直至喜峰口。这条道很著名,三国时曹操远征乌桓,便走的卢龙道,因当时雨季辽西走廊无法通行。若走古北口这条道,从沈阳出发先北上进入科尔沁沙地,沿着西辽河向西,再转入赤峰,然后沿老哈河南下至平泉,越过滦河至滦平,再到古北口。或者前半段走卢龙道,再转至平泉-滦平。若走居庸关这条道,要从沈阳出发,沿着西辽河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绕到张家口,再南下至居庸关。走这条路最远,绕行一千多公里。
走这三条路全都要跋山涉水,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其难度可想而知。中原士兵可能还好,但对习惯于马背上策马扬鞭的后金士兵来说,无疑是种折磨。更关键的是战线太长,后勤补给困难。据文献记载,这三条路中只有居庸关可以通饷馈,而卢龙道、古北口道只通人马,不可行车。
也就是说,这三条道不但绕得远,而且路难走,更重要的是粮食运输成为大问题,攻城器械、火炮等均不能带。这就是清军几次绕道入关规模都很小,而且只劫掠而不攻京城的原因。这也是清朝死磕山海关的原因,因为清军要想大规模进攻,攻破明朝都城,山海关这条路是绕不过的坎。
明清易代之后,山海关的战略地位迅速下降,撤总兵、撤镇,至后来只留兵马步三百人,由一千总统领。乾隆二年,山海关最终被裁撤,并入榆林县,直至清朝灭亡。
发布时间:2022-05-29 08:59
上述文字是💠《为何满清攻打明朝几十年始终没能攻破山海关?清军入关为何一定要走山海关而不走其他地方?》✨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李陵(?~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年轻时为侍中建章监。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向汉武帝请求攻打匈奴,收复国土。汉武帝很欣赏他这种勇气...
清朝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自然不可能雨露均沾,那么选择哪位妃子来侍寝皇帝,就成了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 前几年的一部宫斗剧《甄嬛传》红遍大江南北,因为剧中对于清朝时期的...
中国古代,无论是春秋争霸、战国称雄,还是秦扫六合、楚汉大战、三国风云等等,凡有征战自然难免杀戮,秦始皇杀人不眨眼,曹操杀人如麻;那创立新朝的功臣末路又可能是染血的断...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陆逊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陆逊是继周瑜之后,东吴的又一个军事天才,其水平不亚于诸葛亮...
风起霓裳武才人黑化了吗?武才人也就是武媚娘这个角色,非常有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武才人当然是历史上的武则天,很多人关注她成为皇帝,但在那之前,刚进宫的武才人也...
中国的秦始皇陵,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这个震惊中外的兵马俑,秦始皇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建造的呢?科学家认为,秦始皇建造兵马俑的目的非常简单,可能仅仅是因为好玩,好看...
在我国历史上自秦始皇称帝以来,皇帝也成了九五之尊的代言人,然而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不乏冷血的,但是今天小编说的这位堪称之最,他废了2个皇后,其中一个被踹死,另外一个被...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推行了各种各样的酷刑,在古代有一句叫做祸不及妻儿,在此基础上株连九族的刑罚算是极其残忍了,不仅妻儿被连累就连亲戚朋友都被连累...
何谓教案?是指中国百姓与西方传教士及其中国教民之间的到达司法层面的冲突。最早的教案发生于1842年的北京,最后一场教案则发生在1911年陕西武安,时间跨度60余年,恰好是晚清之...
朱元璋的杀伐果断是出了名的,杀人无数,但唯有一次,在他判了一个官员死刑以后,在行刑前朱元璋问犯人: “你祖宗是谁?” 听完又说:“免五次死罪”,这人是谁,这又是怎么回事...
说起朱元璋手下的开国将领,就不得不提徐达,他几乎参与了全部重大战役,是明朝开国的头号功臣,就是这样一位居功至伟的将领,却没逃过朱元璋的大清洗。 徐达生于1332,1385卒,...
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唯一的女皇帝,可是关于的她的评价有好有坏,其中一项就传闻的武则天杀害孙女,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 永泰公主李仙蕙,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孙女,中...
大德九年六月初五庚辰(1305年6月27日),元成宗册立他为太子。十二月十八庚寅(1306年1月3日),德寿去世。 皇太子 孛儿只斤·德寿(?-1306年1月3日),孛儿只斤氏,元朝皇族。元...
古装剧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节,一个角色因某件事拜访某人或者进入某些敏感的地方,手中总要拿上一个牌子样的东西证明自己的身份,一些检查严密的甚至会拿出另一半与之相对的信...
太监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独有不人道的职业,一说起历史上最厉害的太监,相信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都是都会想到太监专政、宦官误国的赵高和刘瑾等人,然而说到最却并非是他们,今天...
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时期,是一个生存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智者恃谋而立身,勇者恃力而行道”,能够脱颖而出、名垂青史的,非魏国的司马懿莫属。司马懿是三国历史上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