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侯景叛乱 饿死梁武帝 推翻南梁王朝 侯景叛乱是仅有区区八千人 为何能将南朝搅得天翻地覆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侯景叛乱 饿死梁武帝 推翻南梁王朝 侯景叛乱是仅有区区八千人 为何能将南朝搅得天翻地覆》,很多网友都想阅读✨侯景叛乱 饿死梁武帝 推翻南梁王朝 侯景叛乱是仅有区区八千人 为何能将南朝搅得天翻地覆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起兵叛乱。侯景决定叛变南梁时,手下仅有区区八千兵士,他为何最终能够在数月间有如神助般攻入建康,俘虏萧衍父子?

历史上对于萧衍的评价褒贬不一,喜欢他的人称他英明神武,不喜欢他的人说他祸国殃民。的确,历史上真正的萧衍正是这样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他前半生曾为南齐臣子,在乱世之中,抓住时机,毅然起兵,建立了强大的南梁王朝,实可称之英明神武;而他的后半生却也着实荒唐不已,晚年梁武帝却一心向佛,不理朝政,使得国家混乱不堪,又实可称之祸国殃民。梁武帝后期的昏庸最终招致了侯景之乱,使得南梁由盛转衰,最终走向了灭亡。然而,侯景起兵仅仅八千人,又是如何将建国不久的南梁打败,并生擒了梁武帝萧衍的呢?

候景最初并不是跟随萧衍的,起初,候景跟随高欢打天下,祝他建立东魏,成为了开国元老。然而,候景并非敢为人下之臣,在高欢死后,面对新即为的小皇帝,候景反相毕露,举兵叛乱。然而,手中兵力有限的候景却并没有直接同东魏对抗,因此不得不四处求援,在四处碰壁之后,南梁接待了他,并给予了他很高的官职。

候景重新有了立足之地,然而候景的叛逃却被东魏视作奇耻大辱,于是东魏派大军南下讨伐南梁,期间俘虏了萧衍的侄子萧渊明。感觉已经找回面子的东魏于是决定与南梁议和,而打了败仗的南梁更是希望这紧张的局势尽快缓解。因而双方对于和谈都非常积极。然而,和谈对于两国来说是好事,对于叛魏来梁的候景来说则无疑是晴天霹雳,候景担心萧衍以自己换取其侄儿,于是寝食难安的候景终于忍不住,再次造反。

然而此时的候景依然面临着兵力不足的问题,起兵之时的候景只有区区八千人马,这显然难以对南梁造成威胁,深知自己劣势的候景决定孤注一掷,他采纳了谋士的建议,决定“擒贼先擒王”出其不意直取南梁首都建康。那么此时的南梁又是怎样应对的呢?

在得知候景叛乱的消息后,梁武帝萧衍并未惊慌,深知候景兵少的他采用了最为简单粗暴的办法,即以人数取胜。梁武帝以萧纶为总指挥,率四路大军直扑候景的大本营。然而此时候景早已在前往建康的途中了。这四路大军扑了个空。候景逃脱了四路大军围剿之后,迅速穿插,绕开防御完备的合州城,直达采石矶。正是萧衍的轻敌以及军事指挥系统的混乱,使得候景得以逃脱。

然而,采石矶是建康门户,南梁常年驻有重兵把守。依靠候景之力绝不可能突破,此时前有阻拦后有追兵的候景无疑来到了死胡同。然而,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南梁的再次失误使得候景绝处逢生。在第一次围剿作战未果的情况下,萧衍立志要在采石矶一举歼灭候景。为了万无一失,萧衍派遣名将陈庆之之子陈昕替换采石矶守将王质。调用陈昕守卫采石矶本没有错,然而,此时南梁的信息传递系统却出现了问题。接到换防命令的王质随即下令部队离开采石矶,然而此时的陈昕却还没有出发。

经过南梁如此折腾,采石矶在一段时间内竟然成了空城,于是候景抓住时机,渡过采石矶,直达建康城下。出现如此纰漏,除了反映出南梁军队信息传递系统的失误以外,还更深层次的反映出了南梁军中的散漫以及轻敌的思想。

那么,即便是候景到达了建康城下,身为国都的建康防守力量固然很强悍,而吸取了之前两次的教训,建康城守军也自然会严阵以待。因此,候景仿佛再次陷入绝境。然而,此时的候景却不慌不忙,仿佛建康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中了。原来,早在候景起兵之时,萧衍之侄,临贺王萧正德便秘密与候景取得了接触,萧正德本为萧衍养子,是有资格成为南梁太子的。

然而,随着萧衍长子萧统的出世,萧正德被划回本宗,失去了成为太子的可能。野心勃勃的萧正德不愿就此善罢甘休,于是勾结叛乱的候景,双方约定:萧正德为候景内应,待候景攻城之时,萧正德便打开城门,助候景夺取建康。而一旦候景杀入建康,便立萧正德为皇帝。两人这一计划真可谓神不知鬼不觉,梁武帝萧衍对此毫不知情。

于是候景在萧正德的帮助之下,顺利夺取了建康,但候景却并没有履行诺言,而是立了萧纲为帝,年过八十的梁武帝萧衍成为了阶下囚。此时的候景可以说是站在了权利的顶峰。然而,即便是在此时,倘若重兵在握的萧氏子孙能够及时派兵擒王,老皇帝萧衍兴许还有的救,然而这些萧氏子孙却各自有着自己的小算盘,都渴望趁着乱世争夺皇帝宝座,都不愿派兵相救。可怜开创南梁基业的梁武帝就这样残死在了狱中。

而他的子孙在萧衍死后,不思铲除国贼为先皇报仇,反倒互相攻伐,争夺皇位,并且不惜以牺牲领土为代价换取北朝的支持。如此作为,南梁岂能不亡!而经过这场浩劫,南梁的精锐军队消耗殆尽,因萧氏子孙争夺皇位之时,求助于北朝,使得北朝得以趁机窃取了包括整个四川在内的南梁大片土地,使得南梁经济衰落,再也无力与北朝争雄,进而注定了其灭亡的结局。

仅有区区八千人的侯景,为何能将南朝搅得天翻地覆?

政治腐败

梁武帝统治梁朝47年,总体来说,可以说“斯为盛矣,魏晋以降,未或有焉”这是唐代史学家姚思廉的评价。但是在他后期,昏庸腐败到何等地步呢?

首先是专用倖臣。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䮼和太子左率陆验被时人称为“三蠹”,就是三个大蛀虫。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奸佞骄贪,蔽主弄权”无论是是否接受侯景投降,还是是否与东魏和好,交出侯景等等举措,朱异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都是很大的。侯景叛乱之时所打的旗号就是诛除“三蠹”。

其次是纵容权贵。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他对他的弟弟萧宏的宽恕到了令人无法理解的地步。萧宏聚敛钱财三亿余万,萧衍一点怪罪之心都没有,还说“六弟,你的生活过得不错啊”还与其痛饮至深夜,秉烛而还。萧宏谋叛,萧宏的儿子萧正德逃往北魏,后来返回南梁,竟然啥事没有,该做官还做官,该享受照样享受,真是见鬼了。萧正德非但没有一丝感恩,后来还成了侯景的内应,你说,萧衍不败才怪呢!

第三,当时权贵世族的奢靡成风。不讲别的,仅从侯景起兵的檄文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今日国家池苑,王公茅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美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锦衣玉食,不夺百姓,从何得之”。

内部矛盾严重,可以说是众叛亲离

首先,当侯景叛乱后,萧衍任命他的亲侄子萧正德都督京师诸军事,布防长江,但没想到这个萧正德为了圆自己的皇帝梦,与侯景勾结,遣大船数十艘,帮助侯景渡过了长江。后来又是萧正德,协助侯景渡过秦淮河,并合兵一处,直捣台城。读到萧正德这一段,你都会无语,这个世界上毫无底线的人还真挺多啊!

其次,虽然侯景过江时,只有八千人,马数百匹,但包围台城的时候,已经发展到了十万人。这些人怎么来的呢?主要来自北方被俘虏而被没入为奴隶的这一群人。侯景许诺这些人一旦入军,取消奴隶身份,而且还可以做官,做什么官呢?仪同三司。那些奴隶当然高兴啊,纷纷参军,这样一下子形成了浩浩荡荡十万大军。这也反映出当时南梁底层百姓和上层之间的深刻矛盾。

最后,连萧衍的儿子,孙子还有手下大将们,也都心怀鬼胎,互相仇怨,拥兵不进。台城被围困一百二十多天,从原来的十多万人口,两万士兵,到最后只剩下四千,并且都是老弱病残之辈,而在外的援军高达三十万之众,但这帮家伙,在外围整日置酒作乐,根本没有任何救援的意思。再加上萧衍又中了侯景的缓兵之计,同意与侯景议和,答应侯景下诏请勤王之师退兵,这下,真的连老天也帮不了他的忙了。真的不怪侯景,一切都是萧衍咎由自取,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候景依靠八千人马造反成功,与其说是候景的成功,不如说是梁武帝萧衍的失败,他在统治后期的不问政事,导致了军队纪律的涣散,指挥系统的失灵,而对于家族内部的矛盾也没能及时察觉,最终成就了候景。候景凭借八千劣势兵力攻入建康,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而萧衍则因此成为了昏庸帝王的代表。司马光曾这样评价萧衍:“奸佞居前而不见,大谋颠错而不知,名辱身危,覆邦绝祀,为千古所闵笑,岂不哀哉!“正是梁武帝的昏庸,最终使得候景钻了空子!

发布时间:2022-05-28 02:58

上述文字是💠《侯景叛乱 饿死梁武帝 推翻南梁王朝 侯景叛乱是仅有区区八千人 为何能将南朝搅得天翻地覆》✨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西汉大将军李陵投降匈奴之谜

李陵(?~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年轻时为侍中建章监。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向汉武帝请求攻打匈奴,收复国土。汉武帝很欣赏他这种勇气...

[历史] - 2023-06-29 22:17:20

《风起霓裳》武才人黑化了吗?武才人指的是不是武媚娘?小武才人是谁演的?

风起霓裳武才人黑化了吗?武才人也就是武媚娘这个角色,非常有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武才人当然是历史上的武则天,很多人关注她成为皇帝,但在那之前,刚进宫的武才人也...

[历史] - 2021-12-29 04:51:34

古代被株连九族的时候那些亲戚们为什么跑路?就在家中等着官兵上门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推行了各种各样的酷刑,在古代有一句叫做祸不及妻儿,在此基础上株连九族的刑罚算是极其残忍了,不仅妻儿被连累就连亲戚朋友都被连累...

[历史] - 2022-06-23 07:30:28

死刑犯行刑前朱元璋看到犯人的名字和祖籍之后不仅免除了死罪还免死五次这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的杀伐果断是出了名的,杀人无数,但唯有一次,在他判了一个官员死刑以后,在行刑前朱元璋问犯人: “你祖宗是谁?” 听完又说:“免五次死罪”,这人是谁,这又是怎么回事...

[历史] - 2022-06-19 14:23:25

光绪要求妃子女扮男装?来看一下清朝皇帝奇特的召幸方法

清朝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自然不可能雨露均沾,那么选择哪位妃子来侍寝皇帝,就成了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 前几年的一部宫斗剧《甄嬛传》红遍大江南北,因为剧中对于清朝时期的...

[历史] - 2022-03-15 18:40:59

在古代没有身份证 要是有人冒充身份怎么办?

古装剧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节,一个角色因某件事拜访某人或者进入某些敏感的地方,手中总要拿上一个牌子样的东西证明自己的身份,一些检查严密的甚至会拿出另一半与之相对的信...

[历史] - 2022-11-17 11:53:55

揭秘:武则天杀害孙女之谜

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唯一的女皇帝,可是关于的她的评价有好有坏,其中一项就传闻的武则天杀害孙女,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 永泰公主李仙蕙,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孙女,中...

[历史] - 2022-07-24 09:27:30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死因是什么?死后陵墓在哪?

说起朱元璋手下的开国将领,就不得不提徐达,他几乎参与了全部重大战役,是明朝开国的头号功臣,就是这样一位居功至伟的将领,却没逃过朱元璋的大清洗。 徐达生于1332,1385卒,...

[历史] - 2022-03-14 05:02:06

李世民是如何看待三国司马懿的?

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时期,是一个生存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智者恃谋而立身,勇者恃力而行道”,能够脱颖而出、名垂青史的,非魏国的司马懿莫属。司马懿是三国历史上一个...

[历史] - 2023-04-12 16:14:28

历史上最厉害的太监,不是赵高,刘瑾,而是此人,他是唯一葬进皇家陵寝的太监,俩位皇帝为他写碑文立传!

太监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独有不人道的职业,一说起历史上最厉害的太监,相信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都是都会想到太监专政、宦官误国的赵高和刘瑾等人,然而说到最却并非是他们,今天...

[历史] - 2023-05-28 03:26:59

为什么说陆逊是真正改写三国历史的军事天才?他做了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陆逊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陆逊是继周瑜之后,东吴的又一个军事天才,其水平不亚于诸葛亮...

[历史] - 2021-12-17 15:42:08

朱元璋杀功臣:权力野兽朱元璋的残暴刑罚

中国古代,无论是春秋争霸、战国称雄,还是秦扫六合、楚汉大战、三国风云等等,凡有征战自然难免杀戮,秦始皇杀人不眨眼,曹操杀人如麻;那创立新朝的功臣末路又可能是染血的断...

[历史] - 2023-03-01 23:12:10

慈禧如何利用天津教案 让曾国藩从道德圣人沦为卖国奸贼?

何谓教案?是指中国百姓与西方传教士及其中国教民之间的到达司法层面的冲突。最早的教案发生于1842年的北京,最后一场教案则发生在1911年陕西武安,时间跨度60余年,恰好是晚清之...

[历史] - 2023-03-21 01:39:01

秦始皇修建兵马俑 仅仅只是因为好玩吗?

中国的秦始皇陵,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这个震惊中外的兵马俑,秦始皇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建造的呢?科学家认为,秦始皇建造兵马俑的目的非常简单,可能仅仅是因为好玩,好看...

[历史] - 2023-06-02 04:05:00

史上最冷血的皇帝,废了2个皇后,其中一个被踹死,另外一个被烧死

在我国历史上自秦始皇称帝以来,皇帝也成了九五之尊的代言人,然而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不乏冷血的,但是今天小编说的这位堪称之最,他废了2个皇后,其中一个被踹死,另外一个被...

[历史] - 2023-05-27 01:13:27

元成宗铁穆尔独生子——孛儿只斤·德寿介绍

大德九年六月初五庚辰(1305年6月27日),元成宗册立他为太子。十二月十八庚寅(1306年1月3日),德寿去世。 皇太子 孛儿只斤·德寿(?-1306年1月3日),孛儿只斤氏,元朝皇族。元...

[历史] - 2021-09-27 11:51:39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