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战例,马陵之战对于损失了十万武卒的战败国魏国而言,其走向衰亡已是必然;而对于战胜国齐国而言,其实也没得到任何好处,反而惹了不少麻烦。马陵之战,哪个诸侯国获利最大?
魏齐争霸 齐韩联合抗魏
桂陵之战中,魏国虽然被齐军打败,但是仍然有一定实力。经过了几年的休养生息之后,魏国又逐渐恢复了对外扩张的脚步,并在公元前352年打败齐、宋、卫三国联军。此时,商鞅认为秦国势力暂时不是魏国对手,所以建议用尊魏为王的办法来麻痹魏惠王。周显王二十六年,商鞅奉秦命游说魏惠王,劝他先称王,然后图谋齐、楚。
魏惠王摆出周天子的场面,试图以此提高自己的地位,并在诸侯间发号施令。于是在魏惠王二十六年召集逢泽之会。逢泽之会是魏惠王在大梁附近的逢泽召集的会盟,会后魏惠王又率领与会诸侯朝周天子于孟津。《战国策·秦策四》和《秦策五》中这样记载:“魏代邯郸,因退为逢泽之遇。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
参加逢泽之会的诸侯除泗上十二诸侯外,还有秦公子少官和赵肃侯。《史记·秦本纪》和《史记·赵世家》中分别有这样的记载:“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和“肃侯四年,朝天子”。秦、赵参加魏惠王在逢泽召集的会盟,就使逢泽之会有别于魏惠王以前召集的各次会盟。那些会盟除韩国外,参加者都是淮水、泗水间的小诸侯。这次有秦、赵两个大国参加,实在为魏国的霸业增色不少,可以说是魏惠王霸业发展的顶点。
魏国的强大,引起了同盟国韩国的恐惧,于是韩国和齐国在共同反对逢泽之会的条件下亲近起来。《战国策·韩策三》云:“魏王为九里之盟,且复天子。房喜谓韩王曰:‘勿听之也。大国恶有天子,而小国利之。王与大国弗听,魏安能与小国立之?’”当代著名学者缪文远在《战国策考辨》中认为“魏王为九里之盟”和魏王的“逢泽之会”为同一事件。
在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洁看来,逢泽之会既是魏惠王霸业的顶点,也是魏国霸业走向衰落的象征。韩国自魏惠王十四年朝魏后,一直服从于魏国。魏惠王围赵邯郸,韩国是追随者。齐师救赵,败魏于桂阳,宋、卫叛魏而同齐军一起攻魏。韩国仍然服从于魏国,同魏军一道在襄陵击败齐、宋、卫联军。韩国这样一个长期追随魏国的老伙伴公然表示抵制这次会盟,而且还要联合齐国进行破坏。
齐国此时是魏国的最大对手,在桂阳、桂陵两次打败魏军,显示了自己的实力,在诸侯中的威信大大提高,韩国要反魏自然需要接近齐国。魏会诸侯于逢泽对齐国也很不利,所以同韩国共同反对。作为盟友的韩国竟然没有参加此次会盟,是魏国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在周显王二十八年,魏国出兵攻打韩国,韩向齐求救,齐国出兵联合抗魏。
马陵兵败 庞涓羞愤自刎
《竹书纪年》记载:“梁惠成王二十八年,穰疵率师及郑孔夜战于梁、赫,郑师败逋。”魏国派遣穰疵攻打韩国汝南的梁、赫,韩国派将军孔应战,韩国战败,后求救于齐,于是就有了司马迁笔下齐国在韩国五战全败后才出兵救援的记载。当时,韩国得到齐国答应救援的允诺,人心振奋,竭尽全力抵抗魏军进攻,但结果仍然是五战皆败,只好再次向齐国告急。
齐威王抓住魏、韩两败俱伤的有利时机,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再一次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直奔魏都大梁。此时,孙膑在齐军中的角色,一如桂陵之战时那样:充任军师,居中调度。魏国眼见胜利在望之际,又是齐国和孙膑从中作梗,其中的愤怒自不必多说。于是决定放过韩国,调转锋芒指向齐军。魏惠王待攻韩的魏军撤回后,即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雄师十万之众,气势汹汹扑向齐军,希望同齐军一决胜负。
此时,齐军已进入魏国境内纵深地带。面对尾随而来的魏军,孙膑再一次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针对魏兵蔑视齐军的实际情况,在认真研究了战场地形条件之后,制定了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作战方针,造成在魏军追击下齐军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庞涓行军三天察看齐军留下的灶后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国境内才三天,齐国士兵就已经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丢下步兵,只带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
根据魏军的行军速度,孙膑估算庞涓天黑能行进至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孙膑于是命士兵砍去道旁大树的树皮,露出白木,在树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孙膑利用马陵的有利地形,选择齐军中一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于道路两侧,约定“天黑在此处看到火光就万箭齐发”。
庞涓在接连三天追下来以后,见齐军退却避战而又天天减灶,武断地认定齐军斗志涣散,士卒逃亡过半。于是丢下步兵和辎重,只带着一部分轻装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赶齐军至马陵。庞涓果然在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剥皮的树干上写着字,但看不清楚,就叫人点起火把照明。
字还没有看完,齐军便万弩齐发,给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魏军顿时惊恐失措,大败溃乱。庞涓拼命指挥军队抵挡,但自知败局已定,于是羞愤拔剑自刎,临死前大喊:“遂成竖子之名!”齐军乘胜追击,又连续大破魏军,歼灭魏军十万人,俘虏魏国主将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而齐国则称霸东方。
影响深远的马陵之战
孙膑在马陵之战所用的战略,其实便是《孙子兵法·始计篇》所说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以及“兵势篇”所说的“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等虚实原则于实战的运用。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这一战闪烁着孙膑军事思想的光辉。齐魏马陵之战知名度高,传播范围广、影响大,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就当时的形势来看,这次战役影响深远,直接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对魏国而言,在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遭受重创后,魏国军事实力从根本上被削弱,又被秦国乘虚而入,从此丧失了独霸中原的能力,于是开始寻求组建联盟以共同抗击齐国、秦国的夹击,开启了合纵连横的时代。齐、秦等国并没有因魏国的失败而停止进攻。
公元前340年,齐、赵联合伐魏。第二年,秦又进攻岸门。这时的魏国,已经无力抗拒齐、秦在东西两面的不断进攻。魏惠王为了使自己免于齐、秦夹击,采纳了其相国惠施的建议,通过齐相田婴表示向齐屈服,往徐州朝见齐威王并正式尊齐为王。本来,魏惠王在逢泽之会前接受了商鞅“先行王服”的建议,在礼仪舆服上采用了王的仪式:“身广公宫,制丹衣,建旌九斿,从七星之旟,此天子之位也,而魏王处之。”
然而风云突变,魏国在这场斗争中最后却遭受重大损失,以致称王的愿望没有实现。魏惠王采纳了惠施“折节事齐”的建议。于公元前334年前往徐州朝见齐威王,并正式尊齐威王为王。齐国也尊魏惠王为王,这便是战国史上著名的魏、齐会“徐州相王”事件。对胜利者齐国而言,齐国在桂陵之战以及在随后的马陵之战中的大获全胜,援救了赵、韩两国,使得其威望上升,挟战胜之威,齐国力量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并且称霸东方。
马陵之战的另一个获利者就是西方的秦国。商鞅在逢泽会盟力劝魏公称王招致魏国被群起而攻之,秦国坐收渔利,不出一兵就令魏国国力大大衰弱,魏国从此再也无力独自阻止秦国向东的扩张。魏、齐“徐州相王”,魏国正式向齐屈服,齐也就停止攻魏了。但是,秦国却并不因此而住手。因为魏、齐冲突的原因在于争夺对东方诸侯的领导权,魏国承认失败,齐国就有充分的力量和权利领导东方诸侯,也就是侵略掠夺这些诸侯。
然而魏、秦的冲突却不是由于争夺国外利益引起,而是两国根本利益不可调和的斗争。魏国的强大不仅严重地限制了秦国的发展,而且也严重地威胁着秦国的未来。所以,秦孝公变法图强,便趁魏惠王在东方与齐国争霸的机会,不断给魏国以沉重的打击,促使魏国霸业加速瓦解。对另一个参战者韩国来说,这一战对韩国无本质影响,韩国本想借此削弱完全包围自己的魏国,目的虽然达到了,但魏国衰败,齐国、秦国和楚国对中原的觊觎,使得韩国唇亡齿寒,不得不选择继续与魏国站在一起,抵御强敌。
经过长期较量,魏齐争霸最后以齐国获胜魏国失败而告终。抛开军事策略的交锋,齐国的胜利和魏国的挫败都不是偶然的。当时,两国都依靠新兴的士阶层实行改革,进一步集权中央而先后兴起。魏国自魏文侯二十一年攻秦至郑,到魏惠王二十八年马陵之战的大败,七十年中不断进行对外战争。
长期战争的结果,固然使魏国领土扩大,霸业形成。但是另一结果无疑加重了人民负担,也必然会影响国内经济生产。同时,魏国的军事制度,对于进行长期战争也是不利的。吴起在魏国组建了能征善战的“魏武卒”。这些士卒是由经过严格选择的强悍有力、技能出众的人充任。平日里,魏武卒受到种种优待,“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既免除徭役,又得到好的田地房屋。因此,魏武卒的战斗能力很强,但是使用的时期有一定限制,时间久了,这种武卒的战斗力就削弱了,但又不能马上更换。《荀子·议兵》中明确指出:“是数年而衰而未可夺也,改造则不易周也。”
而且,魏国地处河南中部,四面都有大国,特别是处于齐秦夹击的形势下。因此,魏国强大势必威胁周围大国的安全,周围大国常在魏国势力过分扩张、危及自身利益的时候,联合对魏国采取共同行动。魏国在周围大国的联合进攻中,受到沉重打击而失败。这些就是魏国霸业失败不可避免的原因。
马陵之战魏国败给齐国,为何最大受益者是秦国?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魏国丧师10万,精锐尽失,魏武卒不复存在,魏国由盛而衰。齐国因此战而成东方霸主,之后齐威王与魏惠王在徐州相会,共称王爵,并相约攻楚。楚威王大怒,领兵北上攻齐,齐楚相争,齐军败绩。此时魏国衰败,齐楚征伐,秦国则变法大成,抓住时机顺势东出,尽收河西之地,成为最大的赢家。
魏国
齐国
秦国
发布时间:2022-05-26 18:19
上述文字是💠《马陵之战魏国败给齐国 魏将庞涓战死 魏国受重创 为何最大受益者不是齐国而是秦国?》✨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绿衣为贱装,那关羽为什么要戴绿帽子?在作者当时的年代已经形成了风气。若非前人有描述关羽绿衣,相比作者不敢这么大胆给二爷写成绿衣。只可能是前人已经有此描述,作者不过是...
武则天的本名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话题,我们知道她曾经用过武曌这个名字,那么她为什么要改名为武曌呢?她的真实姓名又是什么呢? 曌拼音zhào,同“照”,是宗秦客在武则天称帝前...
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各个英雄好汉,那么单论武力,哪一位是最强的呢,这可就不好说了,毕竟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下面是比较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武力值前三。 1、卢...
董卓之死介绍:王允是怎么巧施连环计除掉董卓的?对于王允杀死董卓这个事情,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但是就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王允是怎么杀死董卓的,毕竟董卓也是一个身经百...
乾陵是女皇帝武则天和其夫君唐高宗李治合葬的陵墓,也是唐朝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 为什么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难道是乾陵里没什么宝物?错,盗墓者图的就是钱财,经过...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的精锐军事力量和中央机构几乎被摧毁,群龙无首,人心惶惶,完全失去了政治和军事优势,不少大臣都主张南迁,唯独于谦等少数人反对,力排众议,且最后守住了...
对于一个有过鼎盛时期王朝来说,走向衰落是必然的。而作为历史上强大富强的唐王朝来讲,它的落幕就不禁令人感叹,感它过去的鼎盛,叹它最后的下场。因此作为唐王朝落幕前的最...
新版《小娘惹》的播出,难免会让观众拿老版进行对比。2008版的《小娘惹》在豆瓣上有着8.5的高分,因为这部剧实在太经典,新版想要超越这样一个评分并不容易。不过就剧情来看,...
王莽为什么要推行禁二字名的法令?说到这个二字名,大家应该都非常好奇,三国时期它们的名字几乎全都是两个字吧?比如说“曹操,赵云,马超,吕布”等等都是两个字的,至于诸...
妓女这个词在现代是一个侮辱性的词语,但是在古时候,这只是一个职业称号,并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宋朝时期的妓文化更加蓬勃发展,这不仅仅是男女肉体关系的交易,而是一种更为...
皇后的地位皇宫中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了,宫内的妃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去争夺这个位置,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不幸的皇后,她们看似一生荣华富贵,可是生活的却不如普通人自由,汉...
曹操和华佗的故事:曹操杀华佗后后悔莫及,曹操为什么要杀华佗?说到华佗,那可谓是历史上出了名的神医,再加上《三国演义》上面的华佗,那可真的是将华佗给神话了。各种疑难...
导读:张纯是什么人?为什么能让刘秀信任? 三国的故事几乎是人人都能脱口而出的,每当提起四世三公人们都会想到袁绍,因为在东汉末年,他是大军阀。其实在西汉末年天下最为乱...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资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魏佳氏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说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出现过的皇帝,人们最经常也是最喜欢讨论的话题除了皇帝的丰功伟绩和功勋成...
武大郎和潘金莲这样的搭配,在现实中是非常难见到的,估计很少有女人愿意嫁给武大郎这样的男人,那么武大郎娶潘金莲,真的是因为美貌吗? 看过水浒,好多人为武大郎叫屈,娶了...
史书记载光绪帝的死因是中毒,而毒死光绪嫌疑最大的就是慈禧了,这种说法有什么证据呢?慈禧为什么要毒死光绪呢? 1908年11月14日,清王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光绪,突然暴毙于寝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