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皇帝作诗,那可就是一言难尽了,上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高度,下有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大作,真可谓是参差不齐。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建者钱镠是个老大粗,幼时喜欢舞刀弄棍,稍大,喜欢和一大帮无赖浪荡子混在一起,打架、酗酒、赌博,样样恶行齐全,并将置严酷的大唐律令于不顾,加入黑道组织,贩卖私盐。
在唐末,贩卖私盐的大头子是黄巢。
贩卖私盐虽然可以牟得暴利,但在黄巢眼中,不过是小打小闹。
黄巢渴望的是建功名、干大事,封荫妻子。
然而,黄巢落第了,三次,很受伤,再也按捺不住,扯起嗓子,亮出大板刀,反了!
黄巢反得很猛,一下子把大唐王朝掀了个底朝天,可是他并没能笑到最后,悲壮地死了。
对黄巢而言,钱镠只是一个小字辈。
但钱镠比黄巢聪明。钱镠吸取了黄巢失败的教训,借力打力,打着政府军的名义一点点把自己的事业做大,最终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吴越国。
衣锦还乡的当日,基本接近于文盲的钱镠向自己的偶像汉高祖刘邦学习,沿袭汉高祖《大风歌》的风格作了一首《还乡歌》,歌云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
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
斗牛无孛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老实说,这首《还乡歌》比汉高祖的《大风歌》差多了。
《大风歌》只有三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虽然只有三句,但气势全出来了,风、云、海内、猛士、四方,这些字眼,磅礴得很,而且通俗易懂,一听,全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和钱镠一样,刘邦也是个无赖出身,没读过什么书,唐朝诗人章碣就写诗说:“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直言刘邦和项羽都没读过什么书。
可是,刘邦就偏偏写出了这么惊世骇俗的诗句,牛啊!
钱镠一看自己的作品得不到父老的认同,急了,赶紧把刚才唱的歌词推翻,重来,用吴音再唱一曲,这回的歌词是:
你辈见侬底欢喜,别是一般滋味子。
长在我侬心子里,我侬断不忘记你。
因为是乡音土语,父老们听明白了,一时间,“叫笑振席,欢感闾里”,人人举杯狂欢。
事实上,刘邦读书是少,但还是颇有诗才的。
诚如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所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做诗是讲究天分的,与读过多少书没多大关系;做诗是要别具情趣的,这里面没有多少道理可讲。
刘邦除了《大风歌》之外,史书上还记载了他写的另一首《鸿鹄歌》。
《鸿鹄歌》的写作背景是这样:刘邦当上了皇帝,就冷落了黄脸婆吕雉,与戚夫人打得火热。时间一久,就想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吕雉当然不肯束手待毙,找来张良,要张良想办法保住自己儿子刘盈(后为汉惠帝)的太子位。张良的确算得上汉初的第一聪明人,什么也没说,为刘盈找来了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这四个世外高人,让这四个世外高人做刘盈的老师。
这四个世外高人是引领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刘邦看见他们已经成了太子的老师,知道没戏了。刘邦悲哀沮丧地对戚夫人说:“我是想让咱们的宝贝儿子做太子,但现在有四个老头儿在帮刘盈,根基已稳,真动不了了。”
戚夫人一听,急得直流泪。
刘邦看在眼里,一颗心犹如钢铁绕指尖柔,温言相劝,说:“亲,你也别光顾着哭了,来,为我跳一支舞,我,为你创作一首歌,排忧解困,驱走这心头上的忧愁。”
戚夫人听了,赶紧擦拭眼泪,在泪光中盈盈起舞。
刘邦若有所思,悠悠吟唱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这个歌的大意是:天鹅和大雁展翅高飞,一飞就是几千里。天鹅和大雁的羽毛已经丰满,展翅就可以飘洋过海,展翅就可以飘洋过海。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就算我们有弓又有矢,可也是用不上啊!
刘邦这一唱,戚夫人哭得更厉害了。
当晚,这一对老夫嫩妻不欢而散。
后来,刘邦死了,吕后三下五除二就把戚夫人收拾了,毒死刘如意,砍了戚夫人双手双脚,挖眼熏耳,并扔到茅房里,称为“人彘”。
凭心而论,刘邦这首作于困境之中的《鸿鹄歌》比项羽那首绝命诗——“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强多了。
刘邦这首符合诗歌的赋、比、兴三特点,而且情感表达充分,直抒胸臆,不象项羽那样,怨天尤人、啰嗦重复、绵软无力。
这首作品虽然没有《大风歌》出名,但同样是一首好诗。
说了这么多,显然,钱镠诗才不能和刘邦比,那钱镠是不是没有机会超越刘邦了呢?
不是的。
钱镠写诗不行,但,他写过一个句子,看似漫不经心,却妍尽风流,传颂千古。
苏东坡甚至为钱镠这一佳句所服绝。
且说,钱镠的原配夫人姓戴,是横溪郎碧村的一个农家姑娘。戴妃恋家,年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钱镠至情至情,虽然已经大富大贵,却深爱这个糟糠结发之妻。戴氏回家住的日子稍长,钱镠便遏止不了地时时思念,不断写情信,或是思念、或是问候,其中隐含催促之意。
有一年,戴妃又回了娘家。钱镠遥望宫门外的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只见一片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念及心上人不在身边,钱镠长吁短叹,又提笔写起情书来。
老大粗写的情书从来都只是三言两语。
可是,这一次,三言两语写出了水平,其中夹了这么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这一句,平凡普通,却情真意切,温馨萦绕,又满满的关怀备至,实在是妙手偶得的天然佳句!
戴妃读到了这一句,立刻被征服了,珠泪滚滚,马不停蹄地赶回了杭州。
清代学者王士祯因此称赞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
这一句话,后来被里人编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吴越一带广为传唱。
北宋熙宁年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听到里人吟唱的《陌上花》,如遭雷震,恨句不出于自己。吟咏再三,专门写下了三首《陌上花》诗。
诗的前面,特别注明: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三首《陌上花》为:
一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二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辇来。
若为留得堂堂在,且更从教缓缓归。
三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后来,苏东坡的学生晁补之又和了三首《陌上花》:
一
荆王梦罢已春归,陌上花随暮雨飞。
却唤江船人不识,杜秋红泪满罗衣。
二
归安城廓半楼台,曾是香尘扑面来。
不见当时翠辇女,今朝陌上又花开。
三
云母蛮笺作信来,佳人陌上看花回。
妾行不似东风急,为报花须缓缓开。
发布时间:2022-04-19 08:09
上述文字是💠《这两个文盲皇帝居然写出了惊世骇俗的佳句,连苏东坡都给震住了》✨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彭祖老聃,今日何在?圣如周孔,早归寂沉”,这话读来未免让人唏嘘万分,像彭祖、老聃那样的长寿者;像周公、孔子那般的圣贤者,都无法逃脱必死的自然法则,现在的他们早已...
北宋年间人民的生活水平很高,各种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精神文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与当时的士大夫政治有着密切的关联。 北宋实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纯粹的文人士大夫政...
秦始皇陵发现近40年为何至今都没有开挖,有人说是因为秦始皇陵中的水银女尸,但近日有专家是秦始皇墓中或许封锁着神秘外星人的惊天秘密,这是真的吗?下面下边带你看事情的真相...
爱新觉罗.胤禛(1678.12.13—1735.10.08),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草根皇帝,从放牛娃到天子,其中的磨难经历可想而知,怕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皇位有觊觎之心便创立了锦衣卫这个机构,于是“弹琵琶”这个酷刑也就从锦衣卫...
即使一个人有着经天纬地之才,也要有人发现才能让他表现出来自己的才华,不然一身才华无处施展,不是白白浪费了? 庞统得不到孙权的重用,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用阴谋论的回答就...
魏惠王是战国时期的魏国国君,魏惠王即位时正是魏国鼎盛时期。然而魏惠王有着好的出身,却没有过硬的本事,魏国称霸的基业,在魏惠王手里彻底被折腾光了,所以不少人把魏惠王...
精绝古城是汉朝时期精绝国的遗址,这里曾经有着发达的文明,在西汉时期,它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但是它一夜之间被废弃,还是留下了非常多的谜团。 有人说,可能是因为尼雅...
后宫粉黛如云,为皇帝一人所有,无论大老婆、小老婆,还是没有老婆名分却随时可以被占有、玩弄和抛弃的无数后宫美女,这么多的后宫女子从何而来?从帝王选取后妃、宫人的途径上...
孙悟空是我国经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形象,也是伴随我国一代代人成长起来的英雄人物,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他吧。 孙悟空兵器是什么?金箍棒。原著中记载它本来是太上老君...
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下,女子的地位要低于男子,然而也有许多著名的女子掌权事迹,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历史上被称皇族第一美人的山阴公主,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史家...
一般而言,清朝结束之后,也就意味着我国古代的结束,封建王朝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中华民国。而中华民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很重要的过渡意义的时期,在历史上是相当...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激战于济西,大败齐军。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
中国古代针对女性的酷刑很多都是羞辱性质的,而唐朝末期有一支起义军领袖是女性,其名陈硕贞,在起义失败被捕之后就遭受了这种刑罚。 中国古代史上统治者最卑劣最下流的刑罚,...
宦官和太监是封建帝制下的独特产物,它是为了保证皇宫中新生儿血脉的单一而创造的一个特殊群体。而在这个群体中,不乏位高权重者,尤其以明朝最为突出。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
十一年的政权周期,却换了七个皇帝,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到底是怎样的混乱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如果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形容西燕的帝王们,那是再恰当不过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