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刘禅真的是无能皇帝吗?他凭什么领导了蜀汉41年?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刘禅真的是无能皇帝吗?他凭什么领导了蜀汉41年?》,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刘禅真的是无能皇帝吗?他凭什么领导了蜀汉41年?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我们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刘禅,是一个无能的昏君形象,全靠手下一帮老臣的辅佐才能够坐稳皇位,但是一个昏庸的废材怎么能稳坐皇位41年之久呢?我们对刘禅的印象,是不是有所偏差呢?

刘备的儿子:

刘封——刘备义子,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刘封自裁,刘备深表痛惜。

刘禅——小名阿斗。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汉皇帝。刘禅初为皇帝时,对诸葛亮非常信任,军国大事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诸葛亮、蒋琬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自身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迫使姜维外出屯田避乱,蜀汉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征伐蜀汉,刘禅投降,汉朝灭亡。刘禅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刘禅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共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战乱年头,刘禅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公元234年,诸葛亮死后,刘禅又做了29年的皇帝,蜀汉开始衰败,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至于说,刘备为什么要立刘禅,这可以从《三国志》的记载中得到答案。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意思是说:诸葛亮对射援称赞刘禅的智慧,射援又将这赞辞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予以勉励。诸葛亮不会阿谀奉承,刘备也相信诸葛亮,因此也认同刘禅非鲁钝之人,所以立刘禅。当然还有一点,刘禅为长子。

刘永——蜀章武元年刘备派司徒许靖策立刘永为鲁王。蜀建兴八年因与东吴预定灭魏后分疆,鲁在吴地而改封刘永为甘陵王。刘永向来憎恶宦官黄皓,黄皓得宠当权后,向刘禅诬陷刘永,令到刘永十多年都不能朝见刘禅。魏咸熙元年蜀国灭亡,刘永被迁往洛阳,被封为奉车都尉、乡侯。

刘理——建兴八年,刘禅因鲁、梁两地的地理位置在吴国境内,所以改封弟弟鲁王刘永为甘陵王,梁王刘理为安平王。延熙七年,刘理去世,谥号悼王,时年不满三十岁。其子刘胤继承安平王的爵位。

刘禅如何成为三国在位最长的皇帝?

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不仅让蜀汉后主刘禅成为名人,也让他成为“扶不起来”的典型。其实,真正的刘禅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一、很有智慧

公元223年,刘备命丧白帝城,太子刘禅继蜀汉皇帝位,史称后主。

应该说,刘禅接手的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外部,宿敌魏国一直虎视眈眈;盟友东吴成了势不两立的仇人。内部,精兵良将已所剩无几,雪上加霜的是,朱褒、雍闿、高定、孟获等数郡又先后叛乱,政权随时可能倾覆。真可谓内忧外患,岌岌可危,这么糟糕的局面,即便是刘备收拾起来都不容易,何况才年仅十七岁的幼主刘禅呢?

然而刘禅继位不过短短五年时间,“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农业生产恢复了元气。“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国内局势实现了平定。“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吴蜀联盟重修旧好。“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友邦良将纷至沓来入朝相助,外交成果令人瞩目。不但使危机四伏的蜀汉政权彻底走出低谷,反而使国家呈现一种中兴的气象。

如果说这些还不足以说明刘禅的能量的话,那么下面这几件事,应该多少可以见些端倪了。他先后立张飞的两个女儿为自己的皇后,又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了关羽之孙、关兴之子、年轻有为的蜀汉将领关统为妻,这样就将刘备政权最核心的势力变成了自己最可依靠的班底,活脱脱又一个新版的桃园三结义。

《魏略》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大将军曹爽死后,因惧于司马懿父子的迫害,夏侯霸偷偷携带家小和亲信前来投奔宿敌蜀国,刘禅亲自出城迎接。夏侯霸非常感动,不禁感叹真有乃父之风。原来,这其中还有一个心结呢!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在两国征战中被刘备部将黄忠所杀,刘禅深知这件事情在夏侯霸心中的阴影,特意一脸真诚地对夏侯霸说:“卿父自遇害於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一语将这笔血债轻描淡写地撇清之后,话锋一转,指着自己的儿子对夏侯霸说:“此夏侯氏之甥也。”就是说,你的父亲并非死于我父辈之手,况且,我的儿子还是你外甥呢,咱们是真正的亲戚啊!原来,刘禅之妻乃张飞之女,而张飞之妻又为夏侯渊的堂妹,这不是一家人吗?一句话,大大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夏侯霸从此死心塌地地跟定了刘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刘禅的这一手怀柔之术,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恐怕刘备在世,也不过如此吧!

对于刘禅,最有资格评价的人便是诸葛亮。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史料有两条,一是《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曾对射援称赞刘禅,射援又将诸葛亮的话告诉了刘备,刘备听了非常高兴,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意思是连丞相诸葛亮都称赞你刘禅聪明过人,雄韬大略,远远超过人们的期望,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二是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一个敏字,明确地肯定了刘禅的天资聪颖、敏锐通达。以诸葛亮的人品,是断不会阿谀谄媚的,以陈寿的治史之严谨求实,也是断不会无端溢美的。

二、很有谋略

自古以来,少主重臣,就是一对冤家,能够和睦相处的极少,更多的还是以悲剧告终。诸葛亮为了打破这个定律,实现双赢,他选择了北伐。离开权力中心,给刘禅空间。史载,诸葛亮生前辅佐刘禅十余年,只在朝中呆了三年多一点,还基本上都是在刘禅继位初年的那一段,而等到刘禅年龄大些后,诸葛亮几乎就没有回过成都,一直呆在汉中。

诸葛亮的心思,刘禅显然是读懂了,看他的一片孝心是多么真诚又多么令人感动:“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刘禅在后方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不管朝中大臣们意见如何,要啥给啥,哪怕是死了很多人,靡费了很多钱粮,也从不表露出半点不满。诸葛亮一死,刘禅马上就停止了北伐。

刘禅成为真正的大东家后,立即推行自己思之已久的治国方略。他十分果断,又十分沉稳,从此不再设置丞相一职,而是由二人分担其责,且还不是简单的一分为二,而是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行政,兼管军事;费袆为大将军,主管军事,兼管行政。使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这种巧妙的人事安排,全新的政治格局,意味着刘禅绝不会允许再次出现事无巨细皆决于丞相的尴尬局面,也确实有效避免了君权不振的情况发生,使任何一方成为权臣的可能性都几乎降为了零。

蒋琬死后,刘禅更进一步强化了君权,“自摄国事”,总统一切军政大事,一直到蜀国灭亡,将近20年之久。在这段时间内,蜀汉内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百姓休养生息,政局稳定,运转良好,没有出现一个大奸巨侫。后期虽然宠信宦官,但仍牢牢地掌握着大权,内外政策精明平和,有黄老之风,受到朝臣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倘若姜维等主战派能够充分理解刘禅的治国深意,对外防御,据险固守;对内取和,积蓄国力,蜀国的命运可能不是这样,甚至会改写历史。

三、很有胸怀

刘禅的胸怀非一般帝王可比。

诸葛亮死后,刘禅表现得十分悲痛,可是当时却有一个名叫李邈的官员,向刘禅上了这样一道奏疏,他以曾不利于汉室的权臣吕禄、霍光作比喻,说诸葛亮虽然未必有反叛之心,但是权势太强,以至于刘禅都畏惧他,导致国内奸邪萌生。而李邈自己也常常不得不在诸葛亮的威势下,胆战心惊,现在诸葛亮死了,真是太是时候了,“宗族得全”,“大小为庆”,否则,将来后果不定如何呢!暗指诸葛亮很有可能有不轨之心,劝谏刘禅不必太隆重地为诸葛亮发丧。

要命的是,持这种看法的,却并非李邈一人,还有一部分大臣,比如李严、廖立、来敏、魏延等,他们对诸葛亮专权也颇多微词,甚至怀疑其有不臣之心。只不过诸葛亮在世时,迫于其权威,人皆不敢直言指斥。

有道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连别人都看出来了,后主刘禅本人能没有感觉?那是不合常理的。但他没有在自己羽毛丰满之后来个秋后算账,更没有按照李邈的意见将诸葛亮打入冷宫,仍旧给予了曾经的权臣也是功臣最高的荣誉,自始至终也没有丢掉诸葛亮这面旗子。以往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继续坚持,诸葛亮生前推荐的人除了杨仪之外,全部重用,仿佛和原来全然一样。

因为刘禅深知,尽管当时蜀汉朝廷内部存在着一股对诸葛亮专权的不满情绪,但是诸葛亮是贤相,为了蜀国的繁荣、强盛和安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大功于国家,有大恩于黎民。倘若按照李邈等人的意见,政局和民心非常可能陷入四分五裂的内乱之中。因此,他不但没有认可李邈的意见,也为了防止和杜绝其他人效尤,立即板起面孔,勃然大怒,将李邈斩首示众。他哪怕有再多的成见和不满,也不表现出来,以免干扰和破坏整个大局。

刘禅维护诸葛亮维护了一辈子,从而保证了政权内部的长期稳定。能够如此得体地处理权臣问题的青年帝王,可谓亘古未有。难怪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价:“后主之贤,於是乎不可及。”

刘禅胸怀和肚量之大,令人叹服。然而,他却不是不要原则,相反,在涉及重大问题时,他是坚定不移、毫不妥协的。针对一些大臣和民间要为诸葛亮立庙的请求,刘禅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刘禅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在宋代以前,礼制规定,只有皇室才有资格和权力拥有祭祀祖先的太庙或宗庙。诸葛亮虽然被刘禅以“相父”称之,但是实际上仍旧是臣子,并非皇室中人。《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提到“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明确点明了刘禅曾就此专门开了一个御前会议,让大臣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的结果是给诸葛亮立庙是僭越之举,是不妥当的,也是有伤诸葛亮一生的德行和操守的。

但刘禅在这件事上也很有分寸,后来听从了习隆等人的建议,为“断其私祀,以崇正礼”,采用了折中的法子,将诸葛亮的庙立在湖北沔阳。然而,这已是快30年后,蜀汉将要亡国那年了。不管何时,对臣子来说,能够被君主同意立庙,已经是格外优容了。

除这些外,对拂逆他意愿的臣下,刘禅也能容得下。对董允不同意他增加后宫妃嫔数量的要求,刘禅此后不仅再也没有提起过,而且还对董允委以重任,充分信赖。

四、很有德行

诸葛亮积劳成疾病倒时,刘禅心急如焚,立刻派尚书仆射(掌管朝廷文书的官职)、平阳亭侯李福前去探望诸葛亮,并让他向诸葛亮询问此后的国家大计,同时日夜为诸葛亮祈福。当听到诸葛亮的死讯时,刘禅连日伤感难忍,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之上。当灵柩运回时,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并下令全国素服发哀三日。还升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继承了爵位。

他不仅对诸葛亮有情有义,对其他大臣也是如此。比如魏延叛乱被杀,刘禅对于魏延没有一概否定,而是下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刘禅心里清楚得很,魏延作为其父亲最信任的将领之一,信任程度犹胜于马超,怎么会忽然叛乱?不过是刚愎自用,人际关系不好惹的祸。刘禅短短几句话,“仁敏”二字体现得极其充分。后主兄弟,见于记载的有两人。一是庶弟鲁王刘永,因刘永看不惯黄皓的作派,致使黄皓也与刘永为敌,经常在后主跟前说刘永坏话。刘禅便渐渐疏远了这个弟弟,甚至十几年没有见他。但尽管如此,刘永却一没有杀头,二不曾流放,三王位照旧。另一个庶弟刘理,被封为梁王。蜀汉在刘禅当政的时间里,从没有发生过皇族倾轧、大臣灭族的事件,应当说是比较和谐的。

反观其他两国,杀戮臣下或被权臣谋弑如同儿戏。魏国,曹植被手足同胞逼迫作七步诗,感叹“相煎何太急”。后来的曹芳、曹髦、曹奂等幼帝则朝不保夕。东吴的孙皓更是将朝堂变成了屠宰场,无论是谁,只要看不顺眼,立马刀斧伺候。

后主的仁厚有目共睹,成都人民非常怀念刘禅。于南北朝时期为他建立了专祠,与诸葛亮的武侯祠一东一西,位于昭烈庙前面的两侧。

至于“乐不思蜀”这个故事,经过历史的沉淀,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看清了事实的真相。这样的举动只有特别愚钝和白痴之人才能做出来,除此之外,那就只能是韬晦之计了,装傻,而且,装得特别像,装得特别真,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不能露出半点马脚和破绽,这个功夫,岂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许有人认为臣子郤正才称得上明白,其实,恰恰是他糊涂,没有看透事情本质。试想,人为刀俎,你为鱼肉,倘若暴露出一丁点的实力和野心,那就不仅仅是刘禅个人的事情,而是跟随他的五十多个大臣及其家属,甚至还有蜀地与他哪怕有一点关联的人都会马上送命,这于事有何补啊?

再想一想,亡国之君哪有几个有好下场的?远的如王莽毒死汉平帝,董卓毒死汉少帝。南唐的李煜,就是因为一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从而引来一杯索命毒酒。周寿昌的《三国志集解》评价刘禅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说到司马昭问他想不想蜀地,本来就是试探他有没有野心,这和曹操当年“青梅煮酒”十分相似。只不过刘禅表现得更为巧妙,用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轻轻遮过。倘若当时刘禅真的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等待他的不是毒酒就是白绫。

至于他的投降则尽可见仁见智了。说他昏庸、怯懦、不孝等,都是说得通的,因为事实就摆在那里。而说他顺势而为,以一身之荣辱,一家之成败,换得全国之完璧,也不是毫无根据。这从史学家王隐在《蜀记》中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的评语中得到佐证,更可以从日后蜀国百姓的怀念中得到佐证。

偏居巴蜀一隅的险地,而能执政四十一年,成为整个三国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倘若没有过人之处,是绝对不可想象的。有人把刘禅的执政完全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是不够客观的,也不是事实。因为诸葛亮于公元234年死后,刘禅又做了29年的皇帝,没有相当的智慧和能力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纵观刘禅的一生,不难发现,他的韬晦之功绝非其父刘备所能及,堪称是一个大智若愚的高手!

发布时间:2022-03-03 11:48

上述文字是💠《刘禅真的是无能皇帝吗?他凭什么领导了蜀汉41年?》✨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元定宗贵由的皇后介绍,海迷失后是蒙哥害死的吗?

海迷失后(?-1252年),斡兀立氏,名海迷失,元定宗贵由的第三皇后。 公元1248年贵由汗卒,海迷失在拔都等诸王拥立下垂帘听政,称制三年。在她统治期间,诸王争权,连遭天灾,国内一...

[历史] - 2021-09-28 02:56:27

武则天为什么把江山还给李家,武家人想过夺权吗

武则天的成功是不能复制的,武则天掌权是由于高宗长期患病,政务由皇后武则天协助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武则天慢慢的掌握了大权,也培养了一些势力,对他忠心的势力,武则天和...

[历史] - 2023-03-16 15:33:21

这个对武则天影响巨大的救命恩人,竟然没有见过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皇帝,她的存在将唐朝带向了最繁荣强大的时期,但是这位权倾天下的女皇,差一点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公元690年,唐太后武则天登基称帝,将国号“...

[历史] - 2022-03-26 10:33:42

陈廷敬是什么人?康熙真的特别器重他吗?

你们知道陈廷敬是什么人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为您讲解 陈廷敬是一个著名的清官能臣,深得康熙帝的信任。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陈廷敬因耳疾乞休,被允准。没过半年,康熙帝又...

[历史] - 2021-12-09 05:35:42

朱元璋杀女婿女儿求情 朱元璋说了五个字表示了杀他的决心

朱元璋杀女婿,女儿:你能杀了全天下贪官吗?朱元璋回了一句话让安庆公主彻底死心了。 明朝皇帝朱元璋,子女非常多,其中有一个女儿叫安庆公主,是他跟马皇后所生的第四个女儿...

[历史] - 2022-09-30 10:52:35

豪格没有当上皇帝的原因是什么?跟多尔衮和孝庄皇后有什么关系

还不知道豪格没有当上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现如今,有不少人认为当初皇太极死得实在是太突然了,很多人都觉得多尔衮应该是新皇...

[历史] - 2021-12-07 17:33:22

亘古忠臣比干到底是怎么死的?是否真的被纣王剜心致死

比干,子姓,比氏,名干,沫邑(今河南淇县)人。是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纣王之父)的弟弟,帝辛(商纣王)的叔叔,因此也被称为王叔比干,是殷商王室的重臣,官拜少师...

[历史] - 2022-10-14 06:11:02

古代史:雍正杀父篡位了吗

清世宗雍正皇帝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十三年,澄清吏治,削除朋党,惩治贪风,使康熙后期一度废驰的朝政得以整顿。然而,人们更津津乐道的却不是这些,而是自其即位起...

[历史] - 2021-05-03 12:18:30

霍成君贵为皇后,霍成君最后为何落到被灭族自杀的下场?

霍成君贵为皇后,霍成君最后为何落到被灭族自杀的下场?我想大家在打发时间的时候都会喜欢去看一些电视剧,几年前宫廷剧可是十分火热的,后宫之间的勾心斗角就如同一个真实的战...

[历史] - 2021-08-25 23:07:36

历史上宇文化及死前说当过一次皇帝,过了一把瘾值了,死后头颅被悬挂

历史上有许多的人物,被后世争论他们的是非功过,而隋朝就有这样的一位人物,他就是宇文化及说坏人是他杀了杨广,说好人也未必,而他死前说当过一次皇帝,过了一把瘾值了,死...

[历史] - 2022-10-06 04:57:28

朱元璋身世之谜:其母吃了什么恰恰怀了孕?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据说,朱元璋的出世来源于一碗鱼头鱼骨,这是真的吗?在元朝末年的徐州有一位风水先生,他...

[历史] - 2023-03-04 11:52:56

朱高煦怎么死的?竟是被侄子朱瞻基关进大铜缸活活烤死

导读:朱高煦怎么死的?竟是被侄子朱瞻基关进大铜缸活活烤死,今天带小编一起来了解下朱高煦之死,真实验证了不作死就不会死。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第二子,从小就十分顽劣,连...

[历史] - 2021-05-26 17:26:22

朱元璋不仅功绩斐然,在位期间的两本书,更是造福百姓

中国历史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可以说是古代封建社会中最为传奇的一位皇帝,他的一生有许多的功绩,甚至在位期间的两本书,至今都极具历史价值,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朱元璋...

[历史] - 2023-06-26 12:02:33

县令张巡下令吃人,却得到皇帝嘉奖?

在人类的历史上人吃人的事情肯定是发生过的,但你知道么历史上的一位县令下令吃人,后世却得到了皇帝的嘉奖,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唐朝的所有官职中,县令属于“芝麻官”,品...

[历史] - 2022-10-29 03:35:59

《风起霓裳》谁主演的?《风起霓裳》剧情简介,讲述了什么故事?

《风起霓裳》主演演员表,《风起霓裳》剧情简介,讲述了什么故事?《风起霓裳》是优酷、陕文投艺达影视、国文影业出品,由陈家霖执导,古力娜扎、许魏洲领衔主演,施诗、赵顺...

[历史] - 2021-12-29 19:52:04

紫禁城一场大火过后溥仪震怒 最终遣散了所有的太监

晚晴时紫禁城里烧起了一场熊熊大火,由于紫禁城内没有自来水,水井也少就无法扑灭大火。这些宫殿都是木质结构,燃烧起来火特别的旺,真是火光冲天,几乎照亮了整个紫禁城,好...

[历史] - 2022-08-25 00:33:32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