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董昭是什么人?他的阴谋远超贾诩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董昭是什么人?他的阴谋远超贾诩》,很多网友都想阅读✨董昭是什么人?他的阴谋远超贾诩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董昭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三国时代的阴谋家不少,著名的比如贾诩、司马懿等人,但是,这些人的阴谋毕竟被世人识破,这种阴谋恐怕并非最高明的阴谋。

真正牛叉的阴谋,是既做成了事情,却又不被人抓住真凭实据。

三国时代有这样的人吗?是有的!

此人阴谋不但帮助曹操建立霸业,而且就是他在悄无声息中活活玩死了曹操手下第一谋士:荀彧!

这个人就是曹操谋士团中的“小人物”:董昭。

荀彧,汉末颍川派领军人物,战略内政才能出类拔萃,是曹操早期平定北方最强有力谋士。

董昭,一个小有名气的谋士,职位名望远不及荀彧,这样一个小人物怎么可能弄死荀彧呢?

话说建安十六年,曹操在渭水大破马超韩遂凉州军团,威震天下。

曹操回来后,就有人力主曹操晋爵魏公,加九锡。

建安十七年,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赞拜不名是指上朝不需要通报名号,入朝不趋是指可以溜达着上朝,不用小碎步冲过去施礼,剑履上殿是指上朝可以穿鞋带剑,这个待遇只有汉初丞相萧何等人才有,故此称“萧何故事。”

可以说,此时曹操已经位极人臣,无以复加。即便如此,曹操此时仍时名义上的汉臣,只要不再进一步,谁也不能说曹操想要篡汉。

然而,曹操若称魏公,则事件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变化。

汉朝规矩,外姓功臣最多封侯,比如诸葛亮功劳齐天,可也只是“武乡侯”,所谓“非刘不王”,就是说除了刘家自己人可以封王,外姓功劳再大也不能是王公级别。

当时封王公意味着要有封国,有封国就意味着有“朝中之国”,这就是割据。

换句话说,曹操要称“魏公”,等于在汉朝内部成立魏国,他做魏国之主,这种行为等同分裂!

也正是在这种局面下,关于曹操称魏公的事情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争论的双方是曹操以及曹操的支持者,另一方是荀彧为首的拥护汉朝的百官。

荀彧虽然辅佐曹操建立霸业,但是荀彧此人对于汉朝有一种特殊感情,他不愿意看到曹操迈出“篡位”的这关键一步。

于是荀彧极力反对曹操称公。

在这种局面下,曹操暂时搁置了魏公的提议,但随后,荀彧不明不白的死了。

荀彧死后不久,曹操便如愿称魏公,建立魏国,迈出了他取代汉朝的重要一步。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荀彧是怎么死的?这件事和董昭又有什么关系呢?

对于荀彧之死,《三国志》如此记载: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魏氏春秋》则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从这两个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荀彧的死并非正常死亡,《三国志》称其“以忧薨”,说明他死前十分郁闷压抑,而《魏氏春秋》则干脆明说,是曹操逼死了荀彧。

曹操为何要抛弃跟随自己多年,功勋卓著的荀彧呢?

《三国志@荀彧传》记载: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荀彧认为曹操起兵是为了匡扶汉室,现在却要称魏公实行篡逆的事情,实在不应该。而曹操则因此“心不能平。”

这就是曹操要杀荀彧的直接原因:反对称魏公。

那么曹操在最初因为荀彧的劝阻暂停了称魏公的事情,为什么后来又要杀死荀彧,执意要称魏公呢?

这就是董昭的问题了!

《三国志@荀彧传》记载: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

可见,最先劝曹操称魏公的人就是董昭!而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其实等于变向与董昭作对。

我们为什么说董昭是幕后与荀彧对垒之人呢?

参看《献帝春秋》:昭与列侯诸将议,以丞相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书与荀彧曰:“昔周旦、吕望,当姬氏之盛,因二圣之业,辅翼成王之幼,功勋若彼,犹受上爵,锡土开宇。.....今曹公遭海内倾覆,宗庙焚灭,躬擐甲胄,周旋征伐,栉风沐雨,且三十年,芟夷群凶,为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刘氏奉祀。......今徒与列将功臣,并侯一县,此岂天下所望哉!

这段话明确的记载了,在曹操称魏公这件事上,董昭和荀彧有直接的争论。只是这一点没有被记载在正史《三国志》中罢了。

这里面其实漏掉了荀彧之死!

我们可以据此判断,荀彧之死的幕后黑手其实就是董昭!

是董昭在曹操犹豫不决之际在其背后猛推一把,将其推上魏公宝座,同时整死了荀彧!

我们这样推断还有一条证据可以作证。

我们知道,荀彧是铁杆拥汉派,在他周围聚集了一群拥汉的精英,其中就包括曹操的儿子曹植,以及金城太守苏则。

汉延康元年,曹丕废汉称帝。

这时,对汉朝极有感情的苏则和曹植竟然披麻戴孝,为汉朝哭泣。

而就是这个苏则,后来当众痛斥董昭。

《三国志@苏则传》记载:征拜侍中,与董昭同察。昭尝枕则膝卧,则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苏则与董昭同朝共事,有一次,董昭靠在苏则的膝盖上休息,却被苏则一把推开,说:“我苏则的膝盖,不是让你这这种小人当枕头的!”

我们看,当着董昭的面如此羞辱,可见苏则对董昭的怨恨。

而苏则对董昭如此敌视,原因无非是董昭帮助曹氏废汉,同时逼死过苏则、曹植等人的精神导师荀彧!

董昭此人擅长阴谋诡计,他早年帮助曹操迎立汉天子,后又劝曹操杀刘备(曹操未采纳),我们可以说,董昭的阴谋能力丝毫不输贾诩、司马懿。

而董昭之所以要整死荀彧,表面看是“魏公”之争,其实背后还有旧门阀与颍川新兴士族的矛盾。

董昭是济阴定陶人,他年轻时便被举孝廉,担任地方县令,后被袁绍征辟为参军。

汉末能够有这种履历必然是名门望族,否则绝无可能,董昭又被当时最看重旧官僚旧门阀的袁绍器重,可见,董昭的家族是当地望族无疑。

而汉末旧门阀对于新兴的士族有着先天的敌视。

荀彧家族虽然也是汉朝官宦世家,但是与那些老牌贵族相比,荀彧家族其实是颍川新兴士族的代表。董昭以劝曹操称魏公为契机,惹得荀彧反对,此时董昭(以及站在董昭背后的旧门阀势力)落井下石,怂恿曹操逼死荀彧。

可以说,就是董昭一手玩死了荀彧。

宋代史学家胡三省说:“(董)昭人品不足称,其谋略妙,不下二荀。”

意思是“董昭的人品不怎么样,但是他的谋略却不输于荀彧荀攸。”此论可谓深知董昭为人。

发布时间:2021-11-30 10:45

上述文字是💠《董昭是什么人?他的阴谋远超贾诩》✨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吕师囊是什么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最后被谁杀了

吕师囊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与波澜不惊的三大战争首战相比,梁山大军征讨方腊的首战——润州之战不仅惊险刺激、意外频发,而且成为了自招安...

[历史] - 2021-06-23 01:15:04

中国古代的五大著名预言,有几个是可信的?

中国古代有着许多比较著名的预言,其中有很多还实现了,这不得不让人相信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玄学这种东西,真的太奇妙了。 一、鬼谷子预言庞涓与孙膑的结局 在战国时代,鬼谷...

[历史] - 2022-03-27 19:50:19

朱棣的孙子刚上台,就拱手相送朱棣打下的安南,只因为太穷?

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朝代,那么非明朝莫属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是朱棣写过的一道旨意,可是朱棣的孙子却拱手相送朱棣打下的安南,只因为太穷?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

[历史] - 2022-09-01 09:22:58

唐代诗人被劫匪拦路 当场写了首诗化险为夷 事后劫匪请他吃肉喝酒

唐代的时候诗词非常之盛行,文人的地位也是普遍的高,就连一些劫匪也是对诗词非常的崇尚,曾经有一位诗人就是以一首诗令的劫匪感慨万千。 李涉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少年有才,后...

[历史] - 2022-07-19 13:33:59

骁勇善战的赤焰军为何在一瞬间就突然消失了?

梁武帝萧衍是一位清心寡欲的帝王,他在从政期间非常的节俭,也为安定百姓生活和经济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萧衍一生笃信佛教,所以在他晚年时期,对于朝政的治理开始慢慢失去...

[历史] - 2023-03-02 21:46:32

杨玉环深爱寿王到最后为什么会嫁给唐玄宗?真相是什么

导读:杨玉环深爱寿王到最后为什么会嫁给唐玄宗?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对她美貌的赞歌一直滔滔不绝,的确,杨玉环美的惊心动魄,且有胆有才,几乎每个见过她的男人都拜倒在了她的...

[历史] - 2021-07-11 22:31:57

高考起源于哪个朝代?创立了科举制的隋朝为什么只存在了38年?

说起隋朝,我们似乎并不陌生。各种影视作品以及书籍中它出现的频率可不算低的了。“隋唐演义”,“隋唐英雄传”之类的,但是细想一下呢?隋朝出现的时候,身边还总是跟着一个唐...

[历史] - 2021-07-27 05:22:06

汉武帝的小舅子李广利,为什么叫贰师将军?来谈谈古代将军的称呼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汉武帝的小舅子李广利,为什么叫贰师将军?来谈谈古代将军的称呼 。 将军一词,最早出现时并非是官职,而是要打仗了,对奉命...

[历史] - 2023-04-14 19:08:41

中国古代火器的发展史,清朝耽误了明朝火器发展

近代战争中离不开枪械武器,而早在很久之前就出现了如枪这般的火器,那么它都有哪些发展史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中国古代火器的发展史,清朝耽误了明朝火器发展。 在中国原始...

[历史] - 2023-06-27 04:23:27

六亲不认指的是哪六亲?胡说八道又是怎么来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这点在文字上面表现的尤其明显,一些平时常用的词语成语背后都有着一些故事。大部分人往往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我们在反驳...

[历史] - 2022-08-03 00:56:49

朱棣能够成功登基,姚广孝起了多关键的作用?

提到姚广孝,很多人或许并不了解他,甚至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做了什么。然而,提到朱棣在靖难之役中谁扮演诸葛亮的人物,很明显这个人便是姚广孝。黑衣宰相是指政治形象...

[历史] - 2021-06-13 21:42:10

刘备墓地之谜:刘备的墓地真的在成都吗?

俗话说,名人身上是非多,“刘皇叔”即使死后,关于他的墓地也是颇多说法,莫衷一是。 目前关于刘备墓较为流行的说法是位于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之正殿 (刘备殿)西侧。 网络配图...

[历史] - 2023-03-03 23:51:23

靖康之变宣告北宋王朝被金国所灭 北宋为何被金国追着打直至灭国?

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导致北宋...

[历史] - 2023-04-14 10:39:03

黄马褂的神秘面纱:能穿黄马褂的都是什么人?

我们在古装电视剧尤其是清宫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每逢皇室有重要活动的时候,下面的官员都会穿着黄马褂。第一感觉能穿这个肯定是立过大功之类的人物。小编就来揭开关于黄马褂...

[历史] - 2023-03-10 05:14:09

戴笠的这种刑具 让日本女间谍见了也毛骨悚然 不得不招

从古至今,情报在战争中至关重要,从中国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就可以得知,而且在二战的时候日本为了获取情报就培养了很多女间谍,让他们深入到国民党军的高级军官群体,伺机...

[历史] - 2022-07-07 11:08:59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刘备两人具得,为何蜀国还是被灭了?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刘备两人具得,为何蜀国还是被灭了? 论三国,人们更多的是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了解到当...

[历史] - 2023-04-11 01:28:58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