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科举制度怎么样?光考得好还不行还需要有人推荐
在古代,科举作为一种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当然不是只有分数高就能胜任这么简单,因为官员的选拔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在唐朝时期,除了需要考试排名考前外,你还需要有人推荐才能成功入仕为官。
古代科举考试更像“高考+公考”
提到“高考”,好像是近现代人们的专属。其实,中国古代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也是一种“高考”,只不过和学历、官职相挂钩的科举考试更像是现在“高考+公考”的合体。
以科举制度为主体的中国官吏选拔体系中,考试是最基础的一环。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都是幸运儿,郁郁不得志或范进中举式的悲剧人物也比比皆是。有寒窗苦读的痛苦、有层层考试的无奈、有进京赶考的艰辛,可古人们依然对科举考试抱有美好的期待。
隋炀帝之前,是没有“考试”一说的,那时实行九品中正制,选贤任能主要靠内推,大家靠“拼爹”和“拼关系”去当官。公元602年,隋炀帝设立进士科,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这是考试兴起的源头,虽然让现在学生深恶痛绝,但在当时却为知识分子打开了一扇晋升之门。
与现在的人们需要经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学习阶段相似,古人们也要通过学校学习。古代的学校分大众化的私塾、高端点的书院,还有光听名字就知道很高大上的国子监。经历漫漫求学路后,还有更漫长的考试路在等着古人们。先说国子监的学生,他们被叫做监生,在有的朝代,比如明朝前期,监生们可以直接做官。不过更多时候,他们还是得先考试,不过他们可以直接从乡试开始考,相当于保送了一级。普通学生则必须从最低级开始考。童试、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光听到这些名字,也是醉了!幸运儿通过层层考试会经历秀才、举人、进士及状元、榜眼或探花的身份之变,这些考试也为他们打开了晋升渠道,一举成名、为官为宦、光宗耀祖,那都不叫事儿了!
唐代前期,考试不仅要看成绩,还规定要有名人推荐,所以进京赶考的考生们还要拜码头找靠山,以期被人慧眼识珠。在古代,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比现在高考要少得多。比如宋神宗时,参考的有10万,录取的只有三四百人,所以科考出身的人少,一般都会得到重用。
若说科举制度是古代“高考”的模型,近代高考则始于清朝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时期,当时的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左宗棠提出“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不仅开办了各种兵工厂,还开办了各种学堂,比如: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同时学习西方的科举考试方式,为近代高考奠定了雏形。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9月2日,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
统考统招是现在人们对高考的印象。其实,在1949年之前,中国各所大学招生考试的时间是由学校决定,并不是同时举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时间安排去不同的大学进行多次高考。
1952年,新中国建立起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是为了能更好地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大学停止招生,到1977年恢复高考期间,进入大学读书的多是基于推荐制的工农兵学员,他们有一个极具时代特色的名字——“工农兵大学生”。
高考恢复初期免费上学分配就业
1977年,邓小平主持恢复高考。那一年的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这也就意味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包分配”政策的实行。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并轨,民办大学开始兴起,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
1999年,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扩招、实行“3+x”的高考模式、考后填报志愿。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从那一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短短五六年中,大学招生扩大了将近3倍,“大众化教育”逐渐取代“精英教育”。
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2001年4月2日,教育部宣布取消高考考生“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的限制,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婚否不限。
2012年4月,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稳定,长达13年的高校大规模扩招运动走到终点。
2013年,新课改方案按照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两类,设置相应的考试科目。从此,高考有了“春季”和“夏季”之分。
发布时间:2021-11-29 10:37
上述文字是💠《唐朝的科举制度怎么样?光考得好还不行,还需要有人推荐》✨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唐代的时候诗词非常之盛行,文人的地位也是普遍的高,就连一些劫匪也是对诗词非常的崇尚,曾经有一位诗人就是以一首诗令的劫匪感慨万千。 李涉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少年有才,后...
俗话说,名人身上是非多,“刘皇叔”即使死后,关于他的墓地也是颇多说法,莫衷一是。 目前关于刘备墓较为流行的说法是位于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之正殿 (刘备殿)西侧。 网络配图...
我们在古装电视剧尤其是清宫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每逢皇室有重要活动的时候,下面的官员都会穿着黄马褂。第一感觉能穿这个肯定是立过大功之类的人物。小编就来揭开关于黄马褂...
导读:杨玉环深爱寿王到最后为什么会嫁给唐玄宗?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对她美貌的赞歌一直滔滔不绝,的确,杨玉环美的惊心动魄,且有胆有才,几乎每个见过她的男人都拜倒在了她的...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汉武帝的小舅子李广利,为什么叫贰师将军?来谈谈古代将军的称呼 。 将军一词,最早出现时并非是官职,而是要打仗了,对奉命...
梁武帝萧衍是一位清心寡欲的帝王,他在从政期间非常的节俭,也为安定百姓生活和经济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萧衍一生笃信佛教,所以在他晚年时期,对于朝政的治理开始慢慢失去...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刘备两人具得,为何蜀国还是被灭了? 论三国,人们更多的是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了解到当...
中国古代有着许多比较著名的预言,其中有很多还实现了,这不得不让人相信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玄学这种东西,真的太奇妙了。 一、鬼谷子预言庞涓与孙膑的结局 在战国时代,鬼谷...
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导致北宋...
从古至今,情报在战争中至关重要,从中国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就可以得知,而且在二战的时候日本为了获取情报就培养了很多女间谍,让他们深入到国民党军的高级军官群体,伺机...
近代战争中离不开枪械武器,而早在很久之前就出现了如枪这般的火器,那么它都有哪些发展史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中国古代火器的发展史,清朝耽误了明朝火器发展。 在中国原始...
说起隋朝,我们似乎并不陌生。各种影视作品以及书籍中它出现的频率可不算低的了。“隋唐演义”,“隋唐英雄传”之类的,但是细想一下呢?隋朝出现的时候,身边还总是跟着一个唐...
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朝代,那么非明朝莫属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是朱棣写过的一道旨意,可是朱棣的孙子却拱手相送朱棣打下的安南,只因为太穷?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
吕师囊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与波澜不惊的三大战争首战相比,梁山大军征讨方腊的首战——润州之战不仅惊险刺激、意外频发,而且成为了自招安...
提到姚广孝,很多人或许并不了解他,甚至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做了什么。然而,提到朱棣在靖难之役中谁扮演诸葛亮的人物,很明显这个人便是姚广孝。黑衣宰相是指政治形象...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这点在文字上面表现的尤其明显,一些平时常用的词语成语背后都有着一些故事。大部分人往往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我们在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