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诸葛亮每天能吃一斤米,司马懿却说他活不长了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诸葛亮每天能吃一斤米,司马懿却说他活不长了》,很多网友都想阅读✨诸葛亮每天能吃一斤米,司马懿却说他活不长了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的注解中,引用了一段《魏氏春秋》的记载,说诸葛亮的使者到司马懿军中,司马懿问及诸葛亮平日饮食,使者回答“所啖食不至数升”。

《晋书•宣帝纪》也提到这件事,司马懿问诸葛亮“食可几米”,使者回答“三四升”,司马懿由此认为诸葛亮吃得少,判断他命不久矣。

于是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三四升到底是多少?为什么吃三四升,司马懿就判断诸葛亮活不长了。

按照汉代的标准,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一石粮食大概是120斤,汉代一斤大概等于今天的四斤多一些。也就是说。一石就是不到三十斤,一斗不到三斤,一升不到0.3斤,三四升也就是一斤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一天吃一斤左右的米,很少吗?大学时,我作为一个壮硕的小伙子,一顿也就三两米饭,一天还不到一斤呢。诸葛亮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吃得比我还多,怎么就算是吃得少命不久矣了?

其实,古人吃饭跟我们今天的状况可谓大相径庭。在史料记载中,司马懿问诸葛亮吃多少,而使者回答的都是吃了多少米,这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不吃菜!

尤其是在行军打仗过程中,很难有充足的肉、菜供应,所以人体所需的营养,基本都由主食供应。而一旦没有了副食品的营养成分,人体对主食的需求也就会大大增加。

所以我们经常能看见那些家庭条件不是太好的人,买不起肉,吃菜也少,而相对便宜的米饭会比别人多吃两三倍,却还是长得精瘦。可见,主食提供的营养是不能和副食品相比的。

另外,行军打仗为了方便携带,吃的还不是大米,而是被我们称为粗粮的小米。虽然我们今天说吃粗粮对身体有益,那是基于现在大鱼大肉营养过剩而言的。在那个饮食营养极其不充足的情况下,还拿粗粮“刮油水”,那真的是雪上加霜了。

我们知道,计划经济时期,每人每月的粮票定额从数字看就真的很惊人,一般人都是二三十斤,重体力劳动者和特殊工种甚至能有37、45斤,折合下来一天怎么都超过一斤了。

但是这么大的数量,从没听说有谁家吃不完,只有不够吃的,而这还是有鸡蛋、肉等供应的情况下(虽然不多)。如果只靠主食,一个月三十斤真的是无论如何都不够的。

古人的标准饭量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有一个人给了我们一个好例子,那就是著名的老将廉颇。

赵王想重新起用廉颇,让人看看廉颇是不是老了,不中用了。年已八十的老将军二话不说,吃了一斗米、十斤肉。

一斗米,换到今天也就是将近三斤!还有十斤肉,先秦时期可能每国的斤有些差异,大体当时的一斤等于今天的半斤左右,也就是说,廉颇吃了三斤米加五斤肉!

当然,廉颇是武将出身,和文质彬彬的诸葛亮不能同日而语,但赵国要的是将才,也不是大胃王啊。所以,廉颇的饭量,应该是体现了一个古代壮汉的较高标准。诸葛亮这样的文官,当然不可能吃这么多,但一斤米,显然太少了。

话又说回来了,仅仅吃得不多,也不见得就很快会一命呜呼。况且诸葛亮贵为蜀汉丞相,即便身处饮食条件不怎么齐全的北伐前线,也不少他那点特供吧?曹操在汉中之战时能吃上鸡肋,诸葛亮应当也不缺肉吃。

而司马懿认定诸葛亮大限将至,《三国演义》概括的那四个字特别准确,“食少事烦”,就是说诸葛亮吃得少但管的事情多。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处理军政事务,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所谓“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也就是说,军中打二十棍以上的处罚都必须由他亲自裁定。

当然,这说明诸葛亮治军严明,公正无私,但确实极大增添了他身体的负担。再加上蜀汉在国力和军事实力上都相差曹魏太多,指挥北伐大军一招不慎就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也就进一步增加了诸葛亮的心理负担。

身心两方面压力大,吃得少营养跟不上,加上行军途中舟车劳顿,再强的人也扛不住啊!

反观司马懿,显然是个养生达人。他本人活了七十三岁,在古代绝对算是高寿了。弟弟司马孚更可怕,居然活了九十三岁。除了自带长寿基因外,司马家想必对于身心健康的保护很是在行。

司马懿熬死了多少人?

41岁时,他熬死了65岁的曹操;47岁,熬死了39岁的曹丕;55岁,熬死了53岁的诸葛亮;60岁,熬死了35岁的曹睿;70岁,直接发动政变干死了政敌曹爽,并且实质上熬死了曹魏。

老头愣是把曹魏那些强势的大臣一个个都熬死了,终于轮到自己上位。不得不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此言不虚啊!

发布时间:2021-08-16 23:40

上述文字是💠《诸葛亮每天能吃一斤米,司马懿却说他活不长了》✨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秦桧害死岳飞的莫须有罪名,究竟是何含义?

秦桧作为谗言进谏参死岳飞的元凶,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后世的唾弃,他害死岳飞主要强加的罪名“莫须有”三字,却非常耐人寻味。 岳飞之死是早有结论的冤案,然而加给他的罪名“莫...

[历史] - 2022-01-13 07:56:20

明朝最悲情王爷朱高煦,一人作孽全家遭殃,十几个儿子全被杀死,妻子无一幸免

导读:明朝最悲情王爷朱高煦,一人作孽全家遭殃,十几个儿子全被杀死,妻子无一幸免。 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他性格凶悍,言行轻佻,洪武年间,朱高煦与秦、晋、燕、周四王世子...

[历史] - 2021-05-26 13:25:16

曹魏的掘墓人司马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窃国大盗还是治世能臣?司马懿为什么能够篡夺曹魏实权?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早在曹操在世的时候,司马懿便一直被曹氏家族处处提防,尽量不让他掌握实权。可是就算曹氏家族费尽心机的防着司马懿,最终司...

[历史] - 2022-05-30 12:33:32

明朝的一大功劳和一大遗憾,为我们迎来了云南,却错失这里

我国现在的国土面积,是祖先一步步打下来的,因此有着深厚土地情节的中国人是绝对不会放弃任何一寸领土的。 云南从唐到宋,近七百余年,经历南诏,大理,和中国俨然有分成两国...

[历史] - 2022-03-31 07:41:55

他父亲死的很冤枉 他也死得很冤枉 直接让诸葛亮吐血昏厥

张飞身为一代英豪没在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平日里都是听闻张翼德斩杀敌军大将,割下头颅等豪气干云之事,然而他却死在了两个无名小卒并且是自己下属的手上,更甚的是被割下了...

[历史] - 2022-08-12 19:56:50

日本天皇继位三神器 溥仪见到了直接说不值钱

当地时间今天下午17:00(北京时间16:00),明仁天皇在自己的退位仪式上致辞,结束持续30年的平成时代,成为时隔202年第一位生前退位的日本天皇。明仁天皇以一袭黑色西式燕尾服出...

[历史] - 2022-10-04 16:59:51

巨鹿之战有多惨烈,是否被司马迁刻意夸大了?

楚霸王项羽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而选择自杀谢罪,他曾留下的巨鹿之战也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是冷兵器时代以少胜多的典范。 巨鹿之战是项羽的一大成名战,这一战树立了项羽千...

[历史] - 2021-12-24 13:14:56

李世民不喜欢武媚娘是因为脾气不对头

《武媚娘传奇》随着剧情推进,当初和武媚娘一同进宫情同手足的“傻白纯”姐妹徐慧已经完全“黑化”,为争宠在背后不断陷害武媚娘,很多观众看到徐慧就恨得牙痒痒,但其实你知...

[历史] - 2022-12-23 21:18:25

张辽是曹操帐下的第一大将 五子良将之首 曾威震逍遥津 张辽为何在三国降将里混得最好?

张辽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战将如云,排起次序来,张辽应该在前几位,张辽勇猛善战,与关公可以并列,逍遥津一战,名垂青史。征战四方,赫赫武功。 张辽出身...

[历史] - 2023-04-06 17:05:06

王安石变法真的是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吗?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故亦称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

[历史] - 2022-07-31 13:08:27

马陵之战后田忌失势,孙膑为何无战可打?孙膑去了哪里?

导读:马陵之战后田忌失势,孙膑为何无战可打?孙膑去了哪里?孙膑的成就离不开田忌的信任和引荐,马陵之战后的孙膑为何再无战役可打?田忌失势,孙膑已无用武之地,可以说孙...

[历史] - 2021-09-22 19:27:58

燕太子丹的结局是什么 燕王就那么害怕秦国连自己的儿子都愿意杀吗

战国时期七国相争,秦国逐渐独大。秦王先后灭了韩国,魏国又开始攻击赵国。燕国的太子丹在秦国作为人质扣押,被秦王凌辱。太子丹亲眼看着秦王的残暴和狼虎野心,担心弱小的燕...

[历史] - 2022-12-20 00:34:35

关羽和曹操有旧情为什么诸葛亮还要派遣关羽去截曹操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派出了关羽华容道截留曹操,这是一个看起来很蠢的决定。因为关羽和曹操有旧情,这最终也导致了关羽放走了曹操。那么诸葛亮明知这一点为何还要派...

[历史] - 2023-01-02 07:05:34

嘉庆皇帝的真实死因,竟然如此离奇

嘉庆皇帝是乾隆的继任,他除了继承了清朝皇帝一贯的勤政外,连大清国皇帝死因离奇的惯例也没能打破,嘉庆皇帝的死,堪称历史上最为具有争议性的了。 按正史,清朝皇帝的死都是...

[历史] - 2021-12-19 20:15:25

揭秘:唐朝历史上科举考试之风为何如此盛行?

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历经变幻。先秦时期的官员选拔,大都是依靠世袭制。如果一个人在建国之初立下功劳,被封为大夫,往往在他死后,就由儿子来继承大夫的职位。当时,诸侯的...

[历史] - 2023-05-24 12:39:49

大清顺治与董鄂妃的生死恋背后的故事大揭秘

顺治真正视为姿容绝代、才华出众,而且品行清丽脱俗,善解人意的是红颜知己是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顺治与董鄂妃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谓“长信...

[历史] - 2021-05-14 17:17:39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