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之死,谁才是真正的凶手?引子:关羽兵败荆州、身首异处,是刘备集团最惨重的失败,从此确立了三国版图。而被后世奉为武圣的关羽之死,令无数人嗟叹不已,也留下了许多谜团。最大的谜团是,关羽在荆州大打出手,长达半年的时间,刘备为什么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因此,现在有人提出了“诸葛亮借刀杀关羽”、“刘备杀关羽”等离奇观点。那么,关羽之死,谁才是真正的凶手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连连得手,水淹于禁七军,威震华夏。曹操不断调兵遣将,甚至还抽调镇守居巢(今安徽巢湖)的征东将军张辽支援襄樊前线,自己则坐镇洛阳附近作为后援。
曹操动作这么大,关羽也没闲着。《易经》有辞:上九,亢龙有悔。道理几乎人人都懂,是说见好就收、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却从来没有几个。关羽此时就没有适时收手的意思。他看出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就能成功。关羽趁热打铁的方法,是抽调江陵和公安的后方军队围攻襄阳、樊城。促使关羽调兵的主观原因,就是他的性格。作为一个高调的人,高傲、自负、要强是关羽的性格特点。他要把嘴边的肉——襄阳、樊城吃进肚子里才甘心,并且要只靠自己的力量吃下去。所以他不是向刘备请求援兵,而是抽调荆州后方军队。
客观原因是东吴的伪装。此时鲁肃已经在两年前病逝,一向主张强硬对刘的吕蒙接替右部督职位,将武力夺取荆州提上议事日程,不仅说动了老板孙权对荆州的不死之心,而且定下了具体的作战计划,首先是伪装自己、麻痹关羽。于是,关羽很快得到消息说东吴猛将吕蒙病得不轻,带薪休了长期病假,接替吕蒙主持荆州军务的是年轻人陆逊。很快,关羽又接到了陆逊的来信,信的内容可以说是拉关系、拍马屁的教科书式的榜样,没有丝毫的恶意,完全是同志式的关怀和粉丝式的仰慕。关羽与吕蒙打过交道,深知这人的强硬作风和不怀好意,在后方留的不少军队就是防备他的。现在既然上任的是陆逊这样一个年轻粉丝,关羽以为大可不必担心后方的安全,于是将后方大批军队抽调到了前线。
打仗除了需要兵,也离不开粮食等军需物资。关羽军队的给养要靠荆州后方干部提供,其中有南郡太守麋芳与驻守公安的将军士仁(一作傅士仁)。这两人以前常被关羽呼来喝去,心里都有几分不爽。尤其是麋芳,他是刘备的小舅子,哥哥就是麋竺,既算外戚,又是老资格,关羽看他不顺眼,他也看关羽不顺眼。《关羽传》记载麋芳与士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这句话引起了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是他们在做后勤工作的时候出了差错;另一种说法是他们不听关羽的将令,没有派兵前去支援。不论是哪种原因,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两人惹恼了关羽。
关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得知这两人办事不力,他当场就宣布:“等我回去立即收拾这两个家伙。”(还当治之)关羽不是说说而已,从受封前将军、奉命“假节钺”的那一刻开始,他已经有权对麋芳、士仁这样级别的干部实施先斩后奏。关羽说这句话的时候,凯旋回师的信心十足。他不知道,他没有回去的那一天了。他在前线围攻襄、樊的时候,反对他的势力已经结成了一张看不见的网,也在对他进行围攻。其中出力最多下手最狠的是江东集团的带头大哥孙权。在许多人眼里,孙权似乎是个没有立场的人物,跟三国杀游戏里的人物一样,不停地容我三思。刘备与曹操汉贼不两立、势同水与火,都立志搞定对方统一天下,只有孙权最为潇洒,骑在墙头,摇摆不定。
其实孙权才是三巨头当中立场最为坚定的人物。他非常务实,一直坚守不渝的立场就是东吴的利益,所做的一切都以此为中心,为此可以抛弃政治立场,不在乎面子问题,甚至延缓当皇帝。只要对东吴对自己有利,孙权想跟谁好就跟谁好,称臣进贡装孙子统统没有问题。此时刘备和曹操两方正杀得难分难解,伤筋动骨,孙权怎么出手,对战局乃至政局有决定性的影响。他的作用,比得上楚汉相争后期的齐王韩信,他帮谁,谁就赢。决定中国向何处去的机会,短暂地掌握在了孙权的手中。孙权可以选择攻取曹操的徐州,也可以选择偷袭刘备的荆州。我们知道,他最终的选择是后者——在背后向关羽捅刀子。
孙权的这一行为让许多人不齿,认定他不过是个守成之主,眼里只盯着荆州一块地,根本没有干掉曹操完成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因为孙权夺荆州是占便宜,打徐州还是能占便宜,甚至能干掉曹魏占更大的便宜,为什么偏偏要选择背后捅关羽呢?原因除了吕蒙等人的推波助澜,还因为关羽策略失误惹火了孙权。此前,孙权想和关羽好一回,联系联系双方感情。他派使者向关羽求婚,当然不是为他本人求婚而是为他长子孙登,求婚的对象是关羽的女儿,他希望与关羽结成儿女亲家。
孙权作为当时天底下腰杆最粗的三个人之一,向关羽求婚,可以说是给足了关羽面子。而且长子孙登很有可能就是东吴集团未来的接班人,含金量远远高于其他儿子。关羽却一点都不给孙权面子。他不但不答应这门亲事,还把孙权的使者臭骂了一顿,然后轰了出去。关羽不许婚的原因,很可能是看透了孙权爱玩政治婚姻这一套把戏,弄不好女儿刚过门还没入洞房就进了牢房成了人质。但大家都是玩政治的,凡事要讲究策略,他完全可以找个借口委婉拒绝,不一定要当面辱骂使者,让孙权下不来台。
打狗还得看主人,骂使者就是骂孙权。孙权虽然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但毕竟没有达到唾面自干的忍辱境界。挨了关羽的一顿臭骂,孙权心里已经窝了一把火。性格决定命运。对于关羽的性格特点,陈寿有一个较为中肯的评价——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关羽骄于士大夫的事例很多,轻视陆逊、不团结麋芳士仁、辱骂孙权使者等等,这都为他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这个几乎是共识。但善待卒伍,其实也是关羽失败的因素之一,这一点却往往被人忽略。
关羽擒获于禁七军将士三万多人,这等于凭空增加三万多张吃饭的嘴,而且这帮人还不能用(会逃跑和叛变),必须腾出人手去看押。那全部放了岂不省事?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这些投降的将士,老婆孩子都在北方,放了他们,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回老家。回老家之后做什么呢?大多数人还是有且只有一个选择——继续做当兵的工作,用不了多久就会组成新的敌军,继续过来打你。因此,对待大规模的俘虏,几千年战争史上有个比较常见的做法——杀光。杀光最干净、最省事,死人不用吃饭,也不会造反,更不会再组成敌军打仗。远的如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在长平坑杀数十万赵国降卒,秦末项羽在新安城南坑杀二十万章邯秦兵,近的如官渡战后曹操坑杀袁绍降军数万人。关羽也可以选择屠杀七军士卒,只俘虏带头的于禁等人就可以了。杀降卒不同于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往往对于军事的意义非常重大,而道义上的包袱却要轻不少。但关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刘备集团的企业文化特色——仁义。即便是多了三万多张吃饭的嘴,他也没有选择集体杀戮,而是把他们押送到后方去。
都是穷人家的孩子,都是出来混的,都不容易,就留他们一条性命吧。刘备集团的仁义,从来都不是光说不做,这只是其中普通的一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民间美化刘备和关羽,丑化曹操,是有一定历史根据的。就因为善待降卒,关羽又得罪了一把孙权。三国时期人口很少,经济遭到很大破坏,连皇帝都饿过肚子,更不要说平民百姓。相互征战的各地军阀,往往也因为没有粮食而无奈退兵或者遭受失败。粮食方为大问题!关羽手下的荆州地盘只有三个郡,手下却有四五万军队,而且主力部队出师北伐已经好几个月了,粮食问题本来就不乐观。平添了三万多俘虏之后,更是雪上加霜,眼看就要断粮。怎么办?大活人总不能眼睁睁饿死吧?关羽的办法是去找孙权打秋风,让后方的士兵们去孙权的地盘上抢一回粮食——擅取湘关米。一直对当年与刘备“平分荆州”心怀不满的孙权,一听关羽出兵抢粮食,终于彻底愤怒了!啥也别说了,借口有了,兄弟我也忍够了,动手吧!
当然,关羽辱骂孙权使者、抢粮食、后方空虚,只是孙权出兵夺取荆州的直接原因,孙权在关羽背后下黑手的根本原因还是为了东吴的利益——扩张东吴势力,保障长江下游安全。除了关羽的不友好行为、顺江而下的地理优势之外,让孙权最为忌惮的是关羽水军。要知道,进攻东吴必须凭借水军。而曹魏在赤壁之战后就没有拿得出手的水军了,所以能够威胁到东吴安全的,在当时有且只有关羽。只有除掉关羽水军,孙权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如果看不到这一点,那实在是太小看孙权了。下决心偷袭关羽夺取荆州,孙权明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从此就要与刘备正式翻脸。孙权也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不具备一打二的实力。因此他需要与曹操来一回政治偷情。既然孙权与曹操双方都有这个迫切需要,双方很快便搭上了线,进入短暂的蜜月期,为打败关羽而互相利用。令人遗憾的是,关羽的眼睛死死盯着面前的襄阳和樊城,全然没有发觉背后孙权与曹操的偷情行动。
远在成都的刘备和诸葛亮就更加难以发觉。曹操不断支援前线,甚至主动去勾搭孙权,而刘备一方却没有一点援助关羽的迹象。这不禁让一些人突发奇想,怀疑是诸葛亮借刀杀关羽,甚至是刘备特意除关羽。刘备没有援助关羽的原因,我们到后边分析,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毕竟刘备和诸葛亮都是人,尤其是诸葛亮,远远没有《三国演义》中写得那么神,不可能算准一切。局势到了这个地步,关羽的失败已经不可挽回,能够改变的只是失败的程度。但关羽在关键时刻的几个做法,彻底葬送了一切希望,将成功变成了失败,将大败变成了惨败,最终兵败身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月,关羽还在襄樊进行着人生最后的征战。城池尚未攻破,关羽终于得到了曹操与孙权勾搭成奸、孙权将要偷袭荆州后方的绝密情报。不过这情报不是关羽手下的特工部队查出来的,而是曹操故意告诉他的。
不同于赤壁之战中的孙、刘联盟,此时曹操与孙权的联合,从一开始就完全是互相利用,压根儿谈不上团结一致并肩作战。曹操把情报透露给关羽,是希望关羽早点回去跟孙权拼命,他来个坐山观虎斗,这个便宜不占白不占,占了不白占。曹操同时也把情报用箭射进关羽的包围圈中,即使关羽不退兵,守城将士也明白解围之日已经不远,就能鼓起勇气咬牙挺过最后关头。直到此刻,关羽才发现局势已经十分不利,豪情万丈顿时化为犹豫彷徨。如果退兵,就会前功尽弃;如果继续围城,又怕荆州丢失。到底退兵好,还是不退兵好?在没有把握的时候,促使一个人做出选择的,往往是他的性格。关羽要强的性格,让他不到黄河心不死,抱着走着瞧的心态,决定暂时不退兵。他一方面不愿意放弃眼看到手的襄阳和樊城,另一方面认为荆州后方的防线不至于一击就溃,一旦接到东吴发动进攻的消息再撤退还完全来得及。宝贵的时间就在关羽的举棋不定中悄悄流逝。实际上,关羽在后方的防线的确不是一击就溃,而是不击就溃。
进入十一月,关羽与徐晃在樊城交战的时候,他心目中请了病假的东吴猛将吕蒙,正生龙活虎般地率领精兵,换上早就准备好的白衣,拿出不入流的演技伪装成商人,连夜溯江西上,神不知鬼不觉地干掉关羽设在长江边上的烽火台哨兵,迅速兵临公安城下。驻守公安的将军士仁二话没说做了投降将军。随后,吕蒙带着士仁前往江陵劝降,南郡太守麋芳也开城投降。公安和江陵,位于长江两岸,互为犄角,是刘备和关羽在荆州经营了整整十年的大本营,也是军事重镇。孙权几乎兵不血刃地占领这两座城池,刘备手中的荆州三郡大势已去。此时,唯一能对孙权造成威胁的,就是关羽在前线的几万生力军。孙权一边动手夺取荆州三郡的地盘,一边调兵遣将阻击关羽,其中蒋钦已经统领水军进入汉水。得到江陵和公安失守的消息,关羽倒吸一口冷气,想不到吕蒙进展如此顺利,更想不到麋芳、士仁会不战而降,真是漏船又遇打头风,出现了最坏的局面。这个时候除了退兵,别无选择。唯一可以选择的,是退兵的方向。向西,还是向南?
关羽可以一路向西撤退到房陵、上庸一带,然后经汉中回成都,虽然地盘丢了,军队也可能会失去不少(荆州本土将士未必愿意跟随入川),但至少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不过这种不战就跑的做法,不是关羽一贯的作风,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放弃的。实际上,关羽对撤军的方向丝毫没有迟疑——向南。失去的东西,我要亲手夺回来。关羽率军南下,曹军眼看他要去跟孙权拼命,正中下怀,不但没有追击,差一点就要鸣放鞭炮隆重送行了。关羽和孙权却出人意料地没有打起来。不是关羽突然改变了主意,而是他很快变成了一个光杆司令。这是关羽善待卒伍导致失败的又一事例。关羽派遣使者回江陵打探消息,但使者回来后却带来了一堆将士们的家书,还有口信(教育没普及,不识字的人不少)。
这些家书和口信,其实都是吕蒙的阴谋,暗示关羽的将士们:你们的父母老婆孩子,都在我手上,现在活得好好的,甚至比以前生活得更美好,但今后还能不能活得好好的,不要看我,要看你们自己——打我,我就杀你们亲人;投降,就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关羽虽然待将士们不薄,但如果拿一杠天平,一边是关羽,一边是亲人,让将士们做出选择,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毫无疑问地选择亲人。领导跟亲人比起来,还是老婆孩子更亲,这就是人性。任何为了领导、为了事业而背叛亲人甚至杀害亲人的行为,都是对人性的扭曲。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晚年宠信杀了儿子给他吃人肉的易牙,认为易牙简直是天字第一号的大忠臣,对老板比亲人还要亲。管仲知道后立即指出易牙是个阴险无比的小人,但齐桓公执迷不悟,最终凄惨地死在易牙等几个小人的手里,齐国也因此遭遇大乱。杀害亲人的易牙一类人,从来不是对待领导比亲人还亲,只是为了自己的欲望,早就泯灭了人性。往事越千年,人性终不变。此时关羽即将面临将士们人性的选择。他可以烧毁将士们的家书,然后让使者改口宣称:将士们的父母都已被东吴侵略军杀害,老婆都被强暴,孩子都成了奴隶。这样才能激发将士们的复仇之心,让将士们跟着自己一条道走下去,一条心打孙权,上下同欲,方能一战。这在军事史上有很多先例。最有名的是战国时期齐将田单困守即墨城,诱使燕国军队割掉齐军俘虏的鼻子、刨了齐人的祖坟,终于群情激奋,同仇敌忾,以少胜多,大败燕军,恢复齐国。
这样的事情田单能做出来,关羽却做不出来。危难关头,关羽依旧保持着一贯善待卒伍的做法,认为家书抵万金,让使者把家书和口信广泛散布,让心急如焚的将士们得到了亲人的消息,当然也就得到了吕蒙的暗示。完了,彻底完了。仁不带兵,义不行商。性格决定命运。关羽已经无力回天。本来荆州根据地丢失,军心就不稳,将士们得知亲人都在吕蒙手中之后,关羽很快就发现军队的数量迅速变少,几万人的大军没过几天就烟消云散,土崩瓦解。十一年前,刘备从襄、樊南撤,在当阳长坂坡遭遇曹操虎豹骑,大败而逃。幸亏还有他关羽,刘备得以东山再起。如今,关羽从襄、樊南撤,同样在当阳(关羽是由水路南撤至当阳附近的汉水中,然后率领少数人马舍船就步,向西逃亡),大军溃散,穷途末路,却只能走向生命的终点——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
此刻没有人来救援关羽。虽然他派人去距离最近的房陵、上庸向刘封、孟达求救,但这两个人正在为谁当老大的事争得不可开交,没工夫来救他。当然,即便他们派兵救援,恐怕也来不及了。因为孙权的军队已经深入当阳和临沮(今湖北远安西北)一带,正在四处撒网捕鱼,他们不打算放过关羽这条大鱼。在最后关头,关羽遵循着刘备一贯的教导——活着最重要,地盘丢就丢了,军队丢就丢了,人要活着回去。关羽选择在麦城突围向西逃跑。但已经太晚了,孙权早就料到他会向西逃命,安排潘璋等人在临沮守株待兔。最终,关羽落在了潘璋部将马忠的手里。请示孙权之后,关羽、关平、部将赵累等人一同被杀害。时间是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冬十二月。一代名将,就此折戟沉沙,壮志未酬身先死,传奇一生画上了血色休止符。
发布时间:2021-08-13 00:59
上述文字是💠《武圣关羽兵败身亡,真正的凶手没想到竟是他》✨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早在曹操在世的时候,司马懿便一直被曹氏家族处处提防,尽量不让他掌握实权。可是就算曹氏家族费尽心机的防着司马懿,最终司...
导读:马陵之战后田忌失势,孙膑为何无战可打?孙膑去了哪里?孙膑的成就离不开田忌的信任和引荐,马陵之战后的孙膑为何再无战役可打?田忌失势,孙膑已无用武之地,可以说孙...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故亦称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派出了关羽华容道截留曹操,这是一个看起来很蠢的决定。因为关羽和曹操有旧情,这最终也导致了关羽放走了曹操。那么诸葛亮明知这一点为何还要派...
战国时期七国相争,秦国逐渐独大。秦王先后灭了韩国,魏国又开始攻击赵国。燕国的太子丹在秦国作为人质扣押,被秦王凌辱。太子丹亲眼看着秦王的残暴和狼虎野心,担心弱小的燕...
张辽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战将如云,排起次序来,张辽应该在前几位,张辽勇猛善战,与关公可以并列,逍遥津一战,名垂青史。征战四方,赫赫武功。 张辽出身...
当地时间今天下午17:00(北京时间16:00),明仁天皇在自己的退位仪式上致辞,结束持续30年的平成时代,成为时隔202年第一位生前退位的日本天皇。明仁天皇以一袭黑色西式燕尾服出...
《武媚娘传奇》随着剧情推进,当初和武媚娘一同进宫情同手足的“傻白纯”姐妹徐慧已经完全“黑化”,为争宠在背后不断陷害武媚娘,很多观众看到徐慧就恨得牙痒痒,但其实你知...
嘉庆皇帝是乾隆的继任,他除了继承了清朝皇帝一贯的勤政外,连大清国皇帝死因离奇的惯例也没能打破,嘉庆皇帝的死,堪称历史上最为具有争议性的了。 按正史,清朝皇帝的死都是...
我国现在的国土面积,是祖先一步步打下来的,因此有着深厚土地情节的中国人是绝对不会放弃任何一寸领土的。 云南从唐到宋,近七百余年,经历南诏,大理,和中国俨然有分成两国...
张飞身为一代英豪没在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平日里都是听闻张翼德斩杀敌军大将,割下头颅等豪气干云之事,然而他却死在了两个无名小卒并且是自己下属的手上,更甚的是被割下了...
楚霸王项羽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而选择自杀谢罪,他曾留下的巨鹿之战也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是冷兵器时代以少胜多的典范。 巨鹿之战是项羽的一大成名战,这一战树立了项羽千...
顺治真正视为姿容绝代、才华出众,而且品行清丽脱俗,善解人意的是红颜知己是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顺治与董鄂妃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谓“长信...
导读:明朝最悲情王爷朱高煦,一人作孽全家遭殃,十几个儿子全被杀死,妻子无一幸免。 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他性格凶悍,言行轻佻,洪武年间,朱高煦与秦、晋、燕、周四王世子...
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历经变幻。先秦时期的官员选拔,大都是依靠世袭制。如果一个人在建国之初立下功劳,被封为大夫,往往在他死后,就由儿子来继承大夫的职位。当时,诸侯的...
秦桧作为谗言进谏参死岳飞的元凶,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后世的唾弃,他害死岳飞主要强加的罪名“莫须有”三字,却非常耐人寻味。 岳飞之死是早有结论的冤案,然而加给他的罪名“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