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唐朝的科举考试中进士和现在的高考考入清华北大哪个难度系数更大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唐朝的科举考试中进士和现在的高考考入清华北大哪个难度系数更大》,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唐朝的科举考试中进士和现在的高考考入清华北大哪个难度系数更大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在中国古代,也有“高考”,那时候叫做科举制度,如果从隋炀帝设进士科算起,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被废除,科举因其相对公正的选举形势,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之久,随后,高考制度取代了科举制度,成为了新的人才选拔方式,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让更多的人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正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高校招生制度,相比起拥有1300年历史的科举制度,“高考”更加公平公正,也给了更多人出人头地的机会,同时更加适应新时代选拔人才的需求,不得不说是一大进步。

隋炀帝设进士科之后没几年隋朝就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李唐王朝,唐承隋制,包括科举这种先进的选拔人才方式,也被唐朝继承下来了,但任何一种制度的形成到完善,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完善的科举,在唐朝是怎样的呢?

唐朝的“高考”

唐朝科举分设很多科别,其中最基本的科目是明经科与进士科。

明经科顾名思义,就是通晓经史,如《礼记》、《周易》这些经典,分为大中小三类,考生可以根据规则自选所考经典,但《孝经》和《论语》是必考内容,因为中国古代以孝和儒家思想治天下,科举考中的人都是未来的栋梁,当然得精通治国核心思想啦。

进士科在唐朝的主要内容就是诗赋了,唐高宗时期还假模假样地考过杂文,后来也名存实亡,诗赋的分量越来越重,所以诗歌在唐朝能发展到巅峰,你想啊,国家级考试选拔人才都要考的科目,其发展能不繁荣吗?

明经和进士是唐朝科举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两科,相比之下,明经容易得多,毕竟都是考书本上已有的知识,只要熟读并背诵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而进士科就困难了,考诗词歌赋这要看考生平时的积累以及天赋。

《全唐诗》中就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意思是说30岁考中明经,你就已经是个老年人了,但50岁考中进士,你还算是个年轻人,可见两者难易差别之大。

由于进士科难度实在太高,唐朝的科举考试又在初期,还没有十分完善的制度,读书人为了取得好成绩,就流行开了一个不成文、甚至有些败坏风气的做法:行卷。

行卷

所谓行卷,就是指考试前把自己最得意的诗词文章拿给一个声望地位都很高的人,如果能得到他们的青睐,这位考生就会迅速获得名声,自然就会受到主考官的特别关注,取得功名的道路就平顺了很多。

唐朝很多著名的大诗人都是通过这条路走上仕途的,比如陈子昂,他曾经两次科举落第,最后在京城通过“伯玉毁琴”成功把自己的文章送到了朝廷大官手中,得到了“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的评价后,陈子昂第三次参加科举,就顺利地考中了进士。

诗佛王维也曾经干过行卷之事,而他行卷的对象就了不起了,是玉真公主。王维投递的作品是自己最满意的诗和画,另外他还带上了琵琶,结果王维用一支琵琶曲就俘获了公主的芳心,再看了诗画后,公主当时就拍着胸脯保证一定替王维举荐。

后来,王维真的考中了状元,这可就苦了当时宰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因为在此之前,内定的状元就是他。

当然,行卷也并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大多数时候需要多次投递文章才能得到关注,这一行为叫做“温卷”。

说起来,行卷并不是科举本身,但却与科举密不可分,基本上就是考前作弊的一种形式,虽然不太光彩,但也大大地促进了唐朝诗歌的发展——考生们在行卷之前,肯定要绞尽脑汁发挥出自己十二分水平,才能写出最好的诗歌,那些毫无本事的人,别说公主,哪怕皇帝有心举荐,也只能是有心无力。

行卷之后还没完,因为行卷的人那么多,名额却有限,总得从这些人当中选出最出色的那些人才行吧,于是就有了通榜。

通榜

行卷是考前“作弊”,是公开的秘密,通榜则是正大光明的了,考生们在行卷之后,如果具有真才实学,都会得到引荐,原本没有名望的普通考生便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然后主考官再通过考生的社会知名度和才德来制定的候选名单,作为考试录取的重要参考,基本上从隋唐到北宋初期,考中的人都出自于通榜中。

这种开诚布公的内定作弊得以施行,主要是因为唐朝科举考试不糊名,谁的答卷一目了然,就给了某些有关系的人可乘之机,相对的就让那些没有关系的人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比如前面说的陈子昂,他在炒作自己之前,就是“通榜”的受害者,炒作之后,又成了受益者。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在考试之前的通榜上便已经预设了有名人士,也相当于是一种作弊,苏轼曾经就在讨论科举考试的时候抨击过这一形式:

“ 唐之通牓,故是弊法。”——《议学校贡举状》

苏轼毫不留情地斥责:唐朝的通榜,是不好的,是作弊!

行卷和通榜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北宋初年,直到仁宗年间对科举进行了改革,首先取消了通榜,其次考卷要糊名了,可操作空间就小了很多,直到我们今天的高考,依然采取考卷糊名的规则。

关试

考生们通过行卷和通榜,终于进士及第,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得到官职了,由于唐朝对进士十分重视,宰相基本上是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做,所以人们又把已经考中进士但还未获得官职的人称作“白衣卿相”。

在白衣卿相的等待过程中,礼部就会把他们的个人简历和试卷送到吏部,再由吏部筛选,进行下一步考试,称为关试。

关试十分严格,要考四门功课,第一门叫“身”:就是检查考生是否相貌端正、身体无疾病;第二门叫“言”:国家官员代表着国家形象,言行举止一定要得体;第三门叫“书”:特指楷书,因为唐朝公文多由楷书书写;第四门是“判”:就是审批公文,这是为官者的基本盘,诗文再好不会审批公文,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员。

如果考生通过了以上四项考核,那么恭喜,在通过后面一系列形式上的流程后,就可以正式成为大唐官员了。那没通过关试是不是就彻底没希望了呢?也不是,考生可以继续通过权贵的门路,得到官职,或者自愿到下到地方做一段时间幕僚,如果工作表现出色,也有再次得到举荐的机会。

总而言之,唐朝科举由于其不完善的制度,在可做操作空间上具有非常大的弹性,虽然些不公平,但万事分两面,这也让更多有才华的人有了更多的选择,更重要的是,科举中对诗词过度的侧重,才让我们有幸在10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能读到那么多美丽的唐诗。

发布时间:2021-07-15 14:57

上述文字是💠《唐朝的科举考试中进士和现在的高考考入清华北大哪个难度系数更大》✨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隆中对到底是对是错?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真的有问题吗?诸葛亮的隆中对为何没能实现?

公元207年,徐庶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前往隆中,三顾诸葛亮草庐之中,诸葛亮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并分析了天下形势。后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这篇《隆中对》就是陈寿《...

[历史] - 2023-03-31 15:43:39

乾隆死后经历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差点尸骨无存?

乾隆死后经历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差点尸骨无存?封建历史数百位皇帝中,乾隆是赫赫有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的巅峰。在祖父和父亲文治武功的基础上...

[历史] - 2021-04-10 12:24:03

到底是谁将刘备推上了三国正统的位置?

三国时期人们对于皇室正统还是有很高的尊崇度的,要不然人们也不会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行为如此不齿,三国主公也不会迟迟不敢称帝。 一个人是释道安,还有“半个人”是谁...

[历史] - 2022-03-27 06:12:52

乾隆为什么传位给嘉庆帝,其中有什么隐情

近期很多清宫剧都在热播,在大部分清宫剧的男主角都是乾隆,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乾隆,将皇位传给了嘉庆帝,历史上的嘉庆帝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乾隆为何要将皇位传给他? 嘉...

[历史] - 2021-05-18 22:02:11

年仅19岁的孙尚香为何要嫁给48岁的刘备,郁郁寡欢,让人惋惜

说到孙刘两家,可谓是相爱相杀,最初联合抗曹颇具成效,刘备还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后来关羽被东吴斩杀,刘备为了报仇御驾亲征大败而归,从此一蹶不振,这都是后话了,今天...

[历史] - 2022-04-25 06:33:22

同治皇帝爬出狗洞只为逛青楼,是否是真的?

清朝皇室有着很严苛的家规,皇帝无特殊情况是不能出宫的,不过紫禁城虽豪华,也只有那么大点儿地方,老憋在里面也不是那么回事。 清朝的皇帝众多,英明睿智的有,荒唐无能的有...

[历史] - 2022-01-08 13:05:52

清朝的龙脉在哪里?

封建王朝的皇家都十分迷信,龙脉这种东西据说是能左右皇室的血脉和命运,但是并无科学依据,但是在皇家的眼里,这就是头等大事。 大家都看过《鹿鼎记》,韦小宝同志肩负反清复...

[历史] - 2022-05-10 10:35:02

清朝人”高考“时,考官如何防止考生作弊

清朝“高考”时,清朝朝廷如何防止考生作弊?现代人看完哭笑不得中国科举制度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其影响也是极为复杂深远的。不过,不管怎样,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巨大的吸...

[历史] - 2021-04-20 14:16:49

皇帝的长生之路 求仙炼丹的皇帝为何多是短命?

“长生不老”一直是千百年来世人的向往与追求。人,充满了多欲与好奇的心理。欲望到达一定程度,莫过于求得长生不死,进而修炼成仙。不少皇帝为了长生不老做了多少封建迷信的...

[历史] - 2023-05-19 00:36:35

锦《锦心似玉》体面是什么梗?体面的意思?

锦《锦心似玉》体面是什么梗?体面的意思?最近电视剧《锦心似玉》正在热播,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的了解吧,毕竟这部电视剧确实是让很多人都甜到齁啊。不过最近在看这部剧的时...

[历史] - 2021-12-28 03:50:41

小霸王孙策称霸江东首要原因,以及他父亲孙坚的威名起了多大作用?

曹操轻视孙策,认为其“因父成名”,绝非能与自己相提并论的英雄,是理所当然的。就当时天下情势而论,孙策别说和曹操相比,就算比之荆州刘表、幽州公孙瓒这些诸侯,同样也大...

[历史] - 2022-10-29 18:41:20

辛追夫人的尸身为何能千年不腐?

我们都知道人的身体在死后往往不能保存很久的时间,体内的各种细菌就会使得尸体腐烂,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尸体千年不腐的人存在呢? 1972年,中国湖南马王堆古墓中出土了一具女古...

[历史] - 2022-01-19 06:57:36

光绪帝为什么要同意变法?戊戌变法后会实行立宪制吗?

光绪帝为什么要同意变法?戊戌变法后会实行立宪制吗?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来思考,光绪继位后,慈禧实际上才是清王朝的一把手,皇帝只是个小孩子,直到光绪十三年,这一年光...

[历史] - 2021-04-13 11:31:40

这个明码标价卖官的皇帝,为了敛财还真是不择手段

国库空虚的时候,皇帝往往会增加赋税,如果还不够,则会想尽所有办法去搞经济建设,明码标价卖官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中华历经沧桑,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段尘封的历...

[历史] - 2021-12-28 01:19:27

王允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被李傕、郭汜杀掉

说到王允,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王允联合吕布杀死了祸国殃民的董卓,然而东汉却没有迎来中兴。董卓死后几个月,董卓的余部李傕、郭汜杀入长安,王允死于李...

[历史] - 2021-12-04 14:04:50

太原城毁于宋太宗之手,原因为何?

宋太祖赵匡胤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之后,突然暴毙,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在他统治时期,毁坏太原古城是他的一个污点,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翌年正月初,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

[历史] - 2022-02-06 22:41:41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