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惠帝朱允炆,明朝第二个皇帝,太祖朱元璋之孙,在位仅1年,曾削藩而惹恼诸王,后燕王朱棣据兵北平(今北京),于1402年攻入南京。遍寻建文帝不着,自此,朱允炆的下落成了千古之谜,后来的行踪更是说法不一。那么,建文帝到底是被烧死了,还是逃亡了呢?下面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去看看。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清君侧,靖国难”),打了四年之久。燕军攻入南京后,皇宫火起,遍寻建文帝不着,后有人从瓦砾堆中拖出两具尸体,有人说是建文帝。即,建文帝被烧死了。我们来看看史料,《明史》有记:“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说燕王朱棣派宦官从火中将皇帝、皇后的尸体找出,八天后安葬。这是距当时两百年后的清雍正年间《明史》所记载的,那么明朝人世怎么说的呢?据《明太宗实录》有云:“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助。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吾来,为扶翼尔为善,尔竟不谅,而遽至此乎!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看到皇宫有烟冒起,派宦官救火,到那已来不及了,“上”是成祖朱棣哭了,说你怎么这么傻,我就是来帮助你做好事的,为何不解我心呢?过了八天,安葬了建文帝,朱棣还为此辍朝三日以示哀悼。这是明朝人说的,很多学者认为实录不实。原因是:既然葬了建文帝,那坟墓在哪儿?天子安葬,岂能没有痕迹?因此,“焚死说”不可靠!
明万历皇帝有一次问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听说建文帝有出亡一事。张居正乃饱学之士,他回答说:“此事国史无考”。你看,连明朝人都搞不清楚,更别说后来人了。还有人说,建文帝回来了。明英宗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有一个和尚年90岁,从云南来到广西思恩府,到了大堂上说我就是建文帝。这个知府一听很害怕,赶快报告宫里,并把这个自称建文君的和尚送到北京的皇宫里(当时的首都已经从南京迁到北京了)。结果经审问,这个人说了实话,他说他已90岁了,如果建文君活到现在也不过是五六十岁,你怎么90岁了,没有这么大岁数。再一问,这个人是河南钧州人,叫做杨应祥。后来,就将这个杨应祥了事,真是一出闹剧。
燕军攻入南京,宫中火起,建文君没被焚死,而是从地道逃了。民间传说,说建文帝的逃跑是“逊国”,就是让国。这也是燕王朱棣为自己讨个说辞。他们不愿意说朱棣是篡位,而是建文帝不当了,那么朱棣自然当了。我想这种说辞显然都是后来编出来的,朱棣明明是篡夺皇位,怎么出来逊国呢?是很多人对于建文帝抱有同情心,又不敢直接指责朱棣的夺权,因此就出了让国逊位说。后来,建文帝就湖南、湖北、云南、四川、广西、福建到处云游了!这传的有模有样,并有诗为证。
如:四川永庆寺,“杖锡来游岁月深,山云水月傍闲吟。尘心消尽无些子,不受人间物色侵”。
再如:在广西曾写下这首诗,“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汉江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新浦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都是在怀念一些宫廷生活,几十年在外云游这些情景。因为有在外面云游的传说,所以朱允炆在他所云游的各地留下了很多遗迹。
燕军攻入南京,建文帝非常紧张,不知所措。这时,一个叫做王钺的太监向他汇报,说太祖死的时候留下一样东西,收藏在奉先殿,并嘱咐:不到万分危急的时候不能打开。于是,他们把东西拿出来——一个铁匣子,表面刷着红油漆。马上打开一看,里头有三张度牒(就是和尚的身份证,可通关出行),白金十锭,还有三套和尚袍。朱允炆一行三人就全剃了光头,换上和尚袍。趁暮色,从皇宫地道逃出宫外。后来听说,他们逃到海外了。燕王朱棣称帝后,一直在寻访建文帝的下落,有种说法,说成祖朱棣派三宝太监郑和官面说下西洋做外贸,内里则是暗中寻访朱允炆的下落。
后来,听说建文帝老年又回到了宫中,原来服侍过他的太监认出了建文帝。并在宫中终老!
明末清初有一本很著名的历史书叫做《罪惟录》,作者叫查继佐,他在书里面列举了有关建文帝谜踪的23种说法。他在文后说了一句话,他说23种说法难道就没有一个是对的吗?他说,没有!如果有的话,只应该有一种说法才对,正因为有23种说法,所以都不对。
为什么建文帝的传说会这么复杂呢?首先就是本来就没弄清楚。再有一点,就是大家对于建文帝抱有同情态度,希望他不死!特别是朱棣当了皇帝以后,采取了非常残暴的对于政治反对派的镇压,人们更怀念建文帝当政的时候实行的宽仁政策,所以就造出了他的种种传说。我们说建文帝是生是死,他的下落一定会有一个正确答案,但是历史学家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可信的答案。
发布时间:2021-06-19 08:17
上述文字是💠《千古之谜:明惠帝朱允炆究竟是逃亡了?还是被烧死了?》✨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信看过《鬼吹灯》的人都不会对九层妖塔感到陌生,这个在小说中让人连呼吸都不由得停止的地方竟然是有现实原型的,它就是位于青海的九层妖楼。那么九层妖楼的真实面目是什么...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25岁之前颠沛流离,25岁参加红巾军,40岁时建立明朝,创造了从底层百姓逆袭为帝王的传奇。 朱元璋的创业历程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阶段是从红巾军的小吏...
揭秘:嘉庆皇帝上任第一把火为什么就烧到贪官‘和珅’头上?乾隆皇帝在1799年的正月初三驾崩。两天后,嘉庆就下旨逮捕和珅,三天后抄家,十天后赐死。这是嘉庆皇帝亲政后的第一...
明朝万历三大征是哪三大征?万历三大征有什么历史影响?对于这个万历三大征,是发生在明朝,也就是明神宗万历年间。对于这一次的战役,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
商朝从汤开始,到纣灭亡,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近六百年。约当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历史上有一个很显著的现象,就是都城屡迁。汤最初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市...
战国时期指的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在这个时期,中国确立了封建制度,并且从诸侯分立开始走向了统一。秦国在战国初期,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奴隶制社会,到了战国...
元稹是谁?为什么是大唐第一渣男?元稹的爱情故事介绍元稹是唐朝大臣,著名文学家,他和白居易是挚友,两人共同支持新乐府运动。不过今天并不是给大家介绍有关元稹在文学方面...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一点可谓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卧龙是指诸葛亮,凤雏则是指庞统。庞统既没有什么好计谋,又没建什么战功,为何能与诸葛亮齐名?庞统到底有没有真才...
要说经历变迁落差最大的人,非末代帝王溥仪莫属了,他一生三次登基三次退位,最终成为新中国的一个平民,经历实在坎坷,那么对溥仪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两个女人是谁呢? 溥仪作为...
殷纣王,商朝时期的最后一位皇帝。提到纣王,世人给予他的评价最多的就是残暴嗜血,治国无道、贪婪好色等等。作为一个君王,他任由后宫女子祸乱朝政,作为一个丈夫,他对待自...
清末的农民起义武装很多,在与太平天国同时期的就有一支叫做捻军的,声势并不如太平军浩大,也没能掀起多大水花。 清朝末年,东捻军在湖北沙洋汉水段遭到清军阻击,试图渡汉逃...
芈月是以秦宣太后为原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也是秦始皇曾祖父的母亲。而芈月墓,位于芷阳骊山的秦始皇祖坟秦东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海拔1302米,...
1657年,吴三桂以平西大将军的身份,领军南征云南,攻打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政权。 永历帝对吴三桂进行了拉拢,多次写信给他,劝告他养贼自重,不将自己赶尽杀绝。吴三桂...
夏侯玄是三国时期曹魏玄学家,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世袭其父爵位,高平陵之变后,被剥夺兵权。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手握重兵的夏侯玄为何不反抗,以致最终被杀? 夏侯玄...
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虽说处在康乾两位著名君主之间,位置略显尴尬,显得他更加平庸了,不过他也并非是碌碌无为之辈。 雍正帝还是皇子时,确曾随父康熙帝多次外出...
合纵连横是两个计策,是一种积极寻求外援的国家外交政策,在春秋战国时期由苏秦张仪分别提出,那么这两个计策是怎么运作,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战国是个大国兼并小国,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