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死亡和太阳一样不可直视。然而,即使掉头不去看它,我们仍然知道它存在着,感觉到它正步步逼近,把它的可怕阴影投罩在我们每一寸美好的光阴上面。
很早的时候,当我突然明白自己终有一死时,死亡问题就困扰着我了。我怕想,又禁不住要想。周围的人似乎并不挂虑,心安理得地生活着。性和死,世人最讳言的两件事,成了我的青春期的痛苦的秘密。读了一些书,我才发现,同样的问题早已困扰过世世代代的贤哲了。要是一个人学会了思想,不管他的思想对象是什么,他总是在想着自己的死。读到托尔斯泰这句话,我庆幸觅得了一个知音。
死之迫人思考,因为它是一个最确凿无疑的事实,同时又是一件最不可思议的事情。既然人人迟早要轮到登上这个千古长存的受难的高岗,从那里被投入万劫不复的虚无之深渊,一个人怎么可能对之无动于衷呢?然而,自古以来思考过、抗议过、拒绝过死的人,最后都不得不死了,我们也终将追随而去,想又有何用?世上别的苦难,我们可小心躲避,躲避不了,可咬牙忍受,忍受不了,还可以死解脱。惟独死是既躲避不掉,又无解脱之路的,除了接受,别无选择。也许,正是这种无奈,使得大多数人宁愿对死保持沉默。
金圣叹对这种想及死的无奈心境作过生动的描述:细思我今日之如是无奈,彼古之人独不曾先我而如是无奈哉!我今日所坐之地,古之人其先坐之;我今日所立之地,古之人之立之者,不可以数计矣。夫古之人之坐于斯,立于斯,必犹如我之今日也。而今日已徒见有我,不见古人。彼古人之在时,岂不默然知之?然而又自知其无奈,故遂不复言之也。此真不得不致憾于天地也,何其甚不仁也!
今日我读到这些文字,金圣叹作古已久。我为他当日的无奈叹息,正如他为古人昔时的无奈叹息;而毋须太久,又有谁将为我今日的无奈叹息?无奈,只有无奈,真是夫复何言!
想也罢,不想也罢,终归是在劫难逃。既然如此,不去徒劳地想那不可改变的命运,岂非明智之举?
二
在雪莱的一篇散文中,我们看到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在他女儿搀扶下走进古罗马柯利修姆竞技场的遗址。他们在一根倒卧的圆柱上坐定,老人听女儿讲述眼前的壮观,而后怀着深情对女儿谈到了爱、神秘和死亡。他听见女儿为死亡啜泣,便语重心长地说:没有时间、空间、年龄、预见可以使我们免于一死。让我们不去想死亡,或者只把它当作一件平凡的事来想吧。
如果能够不去想死亡,或者只把它当作人生司空见惯的许多平凡事中的一件来想,倒不失为一种准幸福境界。遗憾的是,愚者不费力气就置身于其中的这个境界,智者(例如这位老盲人)却须历尽沧桑才能达到。一个人只要曾经因想到死亡感受过真正的绝望,他的灵魂深处从此便留下了几乎不愈的创伤。
当然,许多时候,琐碎的日常生活分散了我们的心思,使我们无限想及死亡。我们还可以用消遣和娱乐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事业和理想是我们的又一个救主,我们把它悬在前方,如同美丽的晚霞一样遮盖住我们不得不奔赴的那座悬崖,于是放心向深渊走去。
可是,还是让我们对自己诚实些吧。至少我承认,死亡的焦虑始终在我心中潜伏着,时常隐隐作痛,有时还会突然转变为尖锐的疼痛。每一个人都必将迎来没有明天的一天,而且这一天随时会到来,因为人在任何年龄都可能死。我不相信一个正常人会从来不想到自己的死,也不相信他想到时会不感到恐惧。把这恐惧埋在心底,他怎么能活得平静快乐,一旦面临死又如何能从容镇定?不如正视它,有病就治,先不去想能否治好。
自柏拉图以来,许多西哲都把死亡看作人生最重大的问题,而把想透死亡问题视为哲学最主要的使命。在他们看来,哲学就是通过思考死亡而为死预作准备的活动。一个人只要经常思考死亡,且不管他如何思考,经常思考本身就会产生一种效果,使他对死亡习以为常起来。中世纪修道士手戴刻有骷髅的指环,埃及人在宴会高潮时抬进一具解剖的尸体,蒙田在和女人做爱时仍默念着死的逼近,凡此种种,依蒙田自己的说法,都是为了:让我们不顾死亡的怪异面孔,常常和它亲近、熟识,心目中有它比什么都多吧!如此即使不能消除对死的恐惧,至少可以使我们习惯于自己必死这个事实,也就是消除对恐惧的恐惧。主动迎候死,再意外的死也不会感到意外了。
我们对于自己活着这件事实在太习惯了,而对于死却感到非常陌生,--想想看,自出生后,我们一直活着,从未死过!可见从习惯于生到习惯于死,这个转折并不轻松。不过,在从生到死的过程中,由于耳闻目染别人的死,由于自己所遭受的病老折磨,我们多少在渐渐习惯自己必死的前景。习惯意味着麻木,芸芸众生正是靠习惯来忍受死亡的。如果哲学只是使我们习惯于死,未免多此一举了。问题恰恰在于,我不愿意习惯。我们期待于哲学的不是习惯,而是智慧。也就是说,它不该靠唠叨来解除我们对死的警惕,而应该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来打消我们对死的恐惧。它的确说了理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理由能否令人信服。
三
死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没有人能否认它的必然性。因此,哲学家们的努力便集中到一点,即是找出种种理由来劝说我们--当然也劝说他自己--接受它。
理由之一:我们死后不复存在,不能感觉到痛苦,所以死不可怕。这条理由是伊壁鸠鲁
首先明确提出来的。他说:死与我们无关。因为当身体分解成其构成元素时,它就没有感觉,而对其没有感觉的东西与我们无关。我们活着时,死尚未来临;死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因而死与生者和死者都无关。卢克莱修也附和说:对于那不再存在的人,痛苦也全不存在。
在我看来,没有比这条理由更缺乏说服力的了。死的可怕,恰恰在于死后的虚无,在于我们将不复存在。与这种永远的寂灭相比,感觉到痛苦岂非一种幸福?这两位古代唯物论者实在是太唯物了,他们对于自我寂灭的荒谬性显然没有丝毫概念,所以才会把我们无法接受死的根本原因当作劝说我们接受死的有力理由。
发布时间:2019-08-14 03:53
上述文字是💠《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暮秋孤雁,倾听,在季节的尽头. 依旧是那片凄风苦雨,流过岁月流过红尘冷漠 冷隽将秋的绚烂涂成一片苍凉。 婉约的风姿,映衬一根傲骨。 回眸一川烟云,依稀舞于潺淙之水。 携一...
如果不是他子弹多 你会不会嫁给我 你和他非结婚不可 不能留下来陪我 你对我是真心的 抵不过票儿的诱惑 你难道不担心我 没有你要去跳河 女朋友结婚了 新郎却不是我 就算金钱再多...
万籁俱寂,夜阑人静的晚上盛开着一朵不败的玫瑰!天末凉风,迷迷蒙蒙的细雨,细细地想你。 千回百转,和煦的风儿携带些神秘的旅客,轻轻地叩着我的门扉。我拉开门,在暖暖的氛...
(一)时光流转,嫣然浅笑。 阔别文字两年,我很少写字,在空闲里用很多时间来阅读,有朋友说,悄然幸福了,所以不写了,我只能说,幸福有时跟文字无关,呵,真不承认自己是个...
春天。阳光多么明媚,透过白云,射到身上,暖暖的,融化了一季的白雪。它是新的希望,因为只有能耐得过严寒的、奋斗一季的花才是最美丽的。 承诺,就在阳光明媚的春游;奋斗,...
有一些风景,不管你看或不看,它都在那里;有些风景,不管你喜或不喜欢,它都在那里。它在那里不言不语,但并不影响它散发着属于自己的美丽。 一杯咖啡,优雅地端在素色的桌子...
渐渐地习惯了没来由的静默,不是冷漠,不是淡薄,而是一种姿态。懂得的人,以温暖的情怀,安然相伴,你不离,我不弃。不懂的人,擦肩而过,成了彼此的过客,而我也不会去惊艳...
连续一周的细雨纷飞,多少会让人感觉到沉闷。虽然喜欢雨,但一直这样时断时续地下,看不到阳光和白云,心里还是感觉缺失了些什么?看来任何事物,都不能过于频繁,否则都会失...
书法漫谈 郭有生 书法,崇尚自然。 自然是一种风格,是一种审美趣味。 要自然,首先应当注意少雕饰。我们最熟悉的诗句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旦少雕饰,用笔的技法就会...
初一的我,无忧无虑,每天都跟自己的好朋友嘻嘻哈哈,一直做着那个最快乐的自己,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上了初二,我却变了。 自从上了初二以后,随着学习任务不断加重,自己的...
治国之道,难也,犹如夫妻之道也,国与民犹如夫妻也,何也。 一国之君,必面面俱到于臣民,否则民必反也,犹如香港之曾荫权,唐英年也,唐英年在深圳有一豪宅,记者曝光,而后...
今天我加了一个癌症患者群,群主的名字叫小根,他是一名癌症晚期的患者。 我是个比较含蓄点的人,没事的时候很少和人说话,所以自从加群之后,也从来没有发过言,只做一名潜水...
张爱玲说:“有些人一直没机会见,等有机会见了,却又犹豫了,相见不如不见……” 大学校园我们曾经同窗共读几年,没有花前月下的约会,没有耳鬓厮磨的亲近,甚至没有手手相握...
【苏雪林简介】苏雪林(1897年2月 24日 1999年4月21日)女,作家、文学家。乳名瑞奴、小妹,学名小梅,字雪林,笔名瑞奴、瑞庐、小妹、绿漪、灵芬、老梅等。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