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阳春别
1924年6月10日午前10时。
上海三菱公司码头,n邮船公司的二层楼上。
电话声、电铃声、打字机声、钢笔在纸上赛跑声,不间断地,在奏着近代文明的进行曲。栗鼠的眼睛眼睛眼睛,毛虫痉挛着的颜面筋肉,……随着这进行曲的乐声,不断地跃进,跃进,跃进。空气是沸腾着的,红头巡捕、西洋妇人、玉兰玉兰水的香气、衣缝下露出的日本妇人的肥白的脚胫……人是沸水中浮游着的水滴。
在买三等船票的柜台外面站着一位脸色苍白的青年,头发是乱蓬蓬的,穿着一件俄国式的“鲁白西袈”①,侧着身子在柜台上填写买票的愿书。他写出的名字是王凯云,要乘上海丸到日本长崎去的。
①作者原注:一种向左边开襟的俄国常用的短装。
青年写好了,抬起头来看着旁边卖头等票的地方站着一个西洋人,携着个五岁光景的儿子。西洋人有五十岁的光景,蓄着长长的头发,梳着“沃尔白克”②,蓄着山羊胡子,一眼看来便晓得他是美术家,而且是法兰西人的样子。
②作者原注:“沃尔白克”(all-back),头发不分开,整个向后梳。
西洋人果然用着法国话在和卖票的日本人攀谈。日本人只把日本后来反问,两下都不懂。青年在旁边看见他们为难的情形,便挨近去向西洋人默礼了一下,替他把话翻译了。
西洋人也是要到长崎去的,问几时有船,问头等票要多少钱,问五岁的孩子要不要票。交涉的结果,仍然是乘上海丸,定买头等c的一张整票和一张半票。
西洋人在愿书上写着a.h.比利时人。……
两人各把愿书和钞票交给卖票者之后,退坐在沿壁的木凳上攀谈起来了。
比利时人说:
——“我本来是p大的绘画教授。1908年便到p大教画,一直教了十六年。中国学生对于绘画虽不留心,但在八年前每月的薪水很丰富,生活是不吃苦的。1917年以后,薪水便渐渐拖欠起来,到最近两三年来简直是分文不发了。我的爱妻在今年正月死在北京,现在只留着这个五岁的小儿。……”
比利时人说到这儿,便沉默着了。他把两手抚摩着他膝间站着的小儿,小儿抬起头来望他。两人的眼睛正整相对,含着泪光。
——“你此次到日本去是什么目的呢?”青年待他悲感稍定之后问他。
——“我也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去游历一下罢了。北京不是我住的地方,中国我也厌倦了。我要走之前,在北京开了一次个人展览会,想把我十六年来所作的画都卖成钱。但是中国人不行,中国人的脚是走八大胡同的,不是走展览会的。卖不了我都把来烧了。我所有的家具也卖了,一架钢琴卖了两百块钱。那是我爱妻所钟爱的钢琴。今年正月她病了,我们几天没米下锅的时候,便想变卖它,但她总不肯。可怜她竟至死了。……这钢琴留着,我有什么用呢?它是大使我伤心。……我现在有了钱,我把p大的教职辞了,我想到俄罗斯去。东方我要永别了,但我在往俄国之前,我想去看看日本。朝鲜我是在八年前去过的,朝鲜人我觉得比中国人还要好。朝鲜人便是一个‘悲哀’,中国人是‘西班牙的村落’——莫名其妙。就譬如中国人做教授,不怕口头在反对北政府,但是教授是要做的;不怕没米下锅,没学生上课,但是教授是要做的。简直是莫名其妙,莫名其妙。”
——“没有什么莫名其妙的地方。不过我们中国人的大学教授都是些烈士罢了。”
——“怎么是烈士呢?”
——“我们有句古话,叫做‘烈士殉名’。”
——“啊,啊,说不定,说不定。但是你呢?我看你日本话谈得很好,法国话也还说得不坏。……”
——“我在日本住了十年,是在那边的大学毕业的。学的是工科。法国话是我自己学的。”
——“你要到日本去做什么呢?”
——“我想去找点职业。”
——“中国没事情给你做吗?”
——“中国哪里容得下我们!我们是在国外太住久了。你不知道吗、我们中国选用人材的标准,凡是在日本混过五六个月的,便可以当教授技师,在西洋混过一二年的,便可以当什么总长督办了。中国哪里容得下我们!”
——“啊,这是你们东方的精神文明的表现呢。‘无’,——‘无’——‘无’的妙用!‘无’是万物之母。学问总也要‘无’才行,有了学问是应该吃糟粕的呢。吓!吓!东方的精神文明!……”
教授好象比青年还要悲愤的样子,他指着楼口上站着的一位红头巡捕又接着说道:
——“那位吃英国饭的伟人,也怕在做梦,想把东方的精呻文明来做全世界的救主罢?……我在没有到东方来的时候,也常常梦想着东方的黄金国,但我现在是醒了。未来的天国在北方的俄罗斯,未来的救主不是释迦牟尼,不是老子、孔子,也不是耶稣呢。朋友,你为什么不到俄国去?到俄国去做工不比日本更有意义吗?”
——“没有钱。”
——“你和我同路去罢,我们去看过日本的澎湃城(pompeii)后,再坐西比利亚铁路到莫斯科。……”
两人在对谈的时候,卖票的人已经把票写好了。
两人各自拿了船票,下楼从邮船公司走出。
欲雨不雨的梅雨天气,好象印度人的脸色一样笼罩在黄浦滩上。在街头叫着客的黄包车夫,在码头上吃着臭油豆腐的苦力,骆驼一样拿着一根黑棒步来步去的红头巡捕,他们那超然物外的神情,好象没有注意到黄浦江头浮着有几万吨的外国兵船和巨舶的光景。他们的午梦很浓,尖锐的汽笛声,嘈杂的机械声,都不能把他们叫醒。他们是把世界征服了。他们在和天地精神往来,他们的世界是另外一个世界。他们是返虚入浑,他们是等于“无”——世界上就等于没有他们一样。
——“中国朋友!我们明天在船上再见罢!我要回北四川路。”
h教授抱着小儿坐上了一辆黄包车了,青年还立在公司门口。
——“好!明天再见。”
——“准定到莫斯科吗?”
——“到莫斯科。”
——“阿丢①!”
①作行原注:adieu(再见)的音译。
——“阿丢!”
h教授乘起车子走()了,青年还忙立在n公司门前。他心里横亘着一个莫大的问题,但不是征服世界的东方的精神文明,也不是未来的天国莫斯科;他是在踌躇着——他今天中午在什么地方开饭。
他回上海五个月了,找事找不到手,也没有人可以攀缘,吃书籍,吃衣裳,吃到近来只剩着一张大学毕业文凭了。他昨天决计把文凭拿到虹口日本人的当铺里当了四张五圆的老头票,买船票去了十五圆,余下的五圆便是他唯一的财产了。他近来每晚上都在沪宁车站上过夜,吃中饭的时候大概是铜板十枚的两碗阳春面。——这面的名字他很喜欢:在这儿他很感谢东方的精神文明,因为东方人爱给一种不值钱的东西,加上一个超然物外的名字:阳春面、雪里红、荷花少、长手将军、花柳病、精神文明、国故整理、武威将军、欧化文、人生观的论争,等等,等等,等等。
青年踌躇了一会,在裤包中取出了四个铜板来向臭油豆腐担上走去。
他自己心里叹道:
“嗳,阳春哟!我只好从此和你告别了。”
1924年8月15日
发布时间:2024-01-31 13:18
上述文字是💠《郭沫若:阳春别》✨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周国平:"天人合一"与生态学 九十年代以来,国学好像又成了显学。而在国学热中,有一个概念赫然高悬,众望所归,这便是"天人合一"。在一些人嘴里,它简直是新福音,用它可以解...
席慕容:眠月站 有情所喜,是险所在,在情所怖,是苦所在,当行梵行,舍离于有。 ——自说经难陀品世间经 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这样寂静的山林。 从来也没有相到,会有这样寂静这样...
孙犁:鞋的故事 我幼小时穿的鞋,是母亲做。上小学时,是叔母做,叔母的针线活好,做的鞋我爱穿。结婚以后,当然是爱人做,她的针线也是很好的。自从我到大城市读书,觉得“家...
冯骥才:时光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
郭沫若:《银杏》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
丰子恺:爆炒米花 楼窗外面“砰”的一响,好象放炮,又好象轮胎爆裂。推窗一望,原来是“爆炒米花”。 这东西我小时候似乎不曾见过,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这个名称我也不...
鲁迅:有这样的一种战士 要有这样的一种战士—— 已不是蒙昧如非洲土人而背着雪亮的毛瑟枪的;也并不疲惫如中国绿营兵而却佩着盒子炮。他毫无乞灵于牛皮和废铁的甲胄;他只有...
萧红:过夜 也许是快近天明了吧!我第一次醒来。街车稀疏的从远处响起,一直到那声音雷鸣一般地震撼着这房子,直到那声音又远远的消灭下去,我都听到的。但感到生疏和广大,我...
柯灵:失群的红叶 该有两个多月了,那时霜华初降,梧桐还未落净。一个孩子到我房里,手里握着一束红叶,临走时送了我两片,还告诉我这是从龙山上五中师范的后园里采来的。 我...
孙犁:某村旧事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投降,我从延安出发,十月到浑源,休息一些日子,到了张家口。那时已经是冬季,我穿着一身很不合体的毛蓝粗布棉衣,见到在张家口工作的一...
冰心:宇宙的爱 四年前的今晨,也清早起来在这池旁坐地。 依旧是这青绿的叶,碧澄的水。依旧是水里穿着树影来去的白云。依旧是四年 前的我。 这些青绿的叶,可是四年前的那些青...
贾平凹: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
10个技巧让你和成功更靠近 如何让你生活得更好,如果让你的职业是牢不可破的?如果你知道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你会生存和坚持下去么?也许你甚至会更好一点呢?我们无法逃避的痛...
郁达夫:书塾与学堂 ─—自传之三 从前我们学英文的时候,中国自己还没有教科书,用的是一册英国人编了预备给印度人读的同纳氏文法是一路的读本。这读本里,有一篇说中国人读...
你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与你无关 文/张海春(87年江苏盐城人,雷锋网主编,业内戏称“中国硬件创业教父”,硬创不识张海春,身家过亿也枉然!) 寂静的夜,人们总是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