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就能成功?想得美!
文/周冲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异类》一出,10000小时定律,就飘洋过海,来到中国,成为一种人人奉之的成功定律。
这个定律很简单,即,坚持10000个小时,人人都能变成天才。
比如,达·芬奇、贝多芬、莫扎特、乔丹等世界级天才,都是经过了一万小时的苦练,方成一代大师。
我也相信过。
甚至给自己定过计划,每天投入5小时,一年至少投入300天,6.66年后,就有了10000小时,那时候,不说成为世界级,国家级码字工,应该可以做到了吧?
然而想得美。
因为我慢慢发觉,这10000个小时,名堂大着呢。
比如一个白领,做着她不太喜欢的接电话工作。
每天拿起电话,“喂,您好。喂,再见!”
如此循环一万小时,她能成接电话大师吗?
当然不会。
因为,这不是她真心热爱的工作。
不爱,一切投注的劳力,都只是应付敷衍,只是苟且无奈。
不得已为之的事情,对灵魂的滋养、技能的精进、经验的获取,毛线用处都没有。
那么,喜欢的事情做上10000小时,会成天才吗?也不会。
举个例子,吃饭。
饭人人爱吃,甚至许多人,都自称吃货,以证明自己对食物的谜之狂热。
那我们来做一个算式。
一个正常人,每天花在进食上的时间,平均算起来,大约是2小时。
2小时×365天×80年=58400
也就是说,人的一生大约有58400小时花在吃饭上。
58400,几乎6个10000小时,但吃出大师了吗?没有。
为什么?
没有专业技术含量。
举筷,下箸,挑选,夹,提起,塞入口中,咀嚼,吞咽……这一串动作,是人的本能,也就是说,只要是个人,无论智商超人的天才,还是智商为零的傻瓜,都能把它完成。
零技术,零经验,零逻辑,零知识,零门槛。
0×58400=0
一件事情的技术难度为零,花在上面的时间,就是零回报。
反之,一种技术难度越高,花在上面的时间越值钱。
所以,如果在吃饭这件事上加上技术难度,在“好吃不好吃”之余,吃货还系统而专业地,去研究食材、食谱、食系、食法、食物故事……就会成为厨师,或者美食家。
但有了兴趣和技术难度,还是不够的。
比如说,打网球。
网球喜欢吗?喜欢。
网球难吧?难。
但是,每周打4小时,一年52周,共打208小时,打上50年,4×52×50=10400小时,会成为天才吗?
不会。
为什么?
这只是业余爱好,而非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佛罗里达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提出的概念。
什么意思呢?
你要做到以下:
1,只在学习区练习。
2,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3,大量重复训练,从不会到会。
4,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回馈。
真正的刻意练习,是非常令人不爽的。
比如,钢琴家们的练琴,篮球运动员们的训练,舞蹈家们的练功……都不是一件“弹着玩玩”、“打着玩玩”、“跳着玩玩”的事。
所有在业界获得卓越成就的人,不仅在时间上投注很多,而且在训练强度、专注度、有效度上,同样投注很大。
以今天的自媒体为例。
如果天天写“故事故事故事一点结论”、“我朋友我朋友鸡汤”式的文章,那么,写上十年,大概也不会有太多精进。
因为,这种训练强度太小了,对作者的智识、专注度和训练有效度的需求太过低微。
所以,如果想偷懒的时候,我就会用半小时,写出一篇这种文章。
因为,几乎不经大脑。
简易方便,人人能学。
但对我个人训练有用吗?没用。(然而奇怪的是,这种文章是最受欢迎的……唉……)
为什么没用呢?
因为,这种技能,是我的“舒适区”,而不是“学习区”,更不是“恐慌区”。
心理学家NoelTichy曾提出,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三个区域:
最内一层是舒适区。
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娴熟得近乎自动化的技能。
比如钢琴家弹《两只老虎》,篮球运动员运球,舞蹈家劈叉,我写“故事故事故事结论”;
中间一层是学习区。
指目前尚未掌握,具有挑战性的知识与技能,它会令我们不适,但长期训练,依然可以掌握。
比如阅读一本感兴趣但有难度的书,偶像演员饰演一个历尽沧桑的女人,我写一篇专业度、精准度非常高的文章;
最外一层是恐慌区。
这里就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
因此,呆在舒适区做事,只是生活。
呆在学习区做事,才是练习。
而在这种持续的挑战中,“学习区”会慢慢变为“舒适区”。
“舒适区”越变越大,一部分的“恐慌区”也会相应变成“学习区”,长此以往,你就会越来越厉害。
若穷尽一生,必然天下无敌。
那么,有了兴趣,有了技术难度,有了刻意练习,10000小时后,就能成功么?
非也非也。
比如说,我喜欢写作,写作这种事也很难,我也一直呆在学习区,每天挑战新知识与新写法。
但是,如果我一天到晚心不在焉,一心几用,疲乏不堪,那么,哪怕熬再多夜,废多少寝,忘多少食,离《异类》里的佼佼者,还是摸不着边儿。
因为,成功还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
一个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事的人,其效果远低于只做事的人;
一个读趣味性专业读物的人,其所思所得,也要远低于全身心阅读专业读物的人;
一个精力旺盛的练习者,和一个精神昏聩的练习者,在同样的难度训练前,花了同样的时间,但效果,明显是前者胜出。
这也就是当前许多专家,呼吁我们不要熬夜的原因。
因为,当人的精力与注意力匮乏时,你的工作是低效的。强行为之,只成姿态,而且效果微渺。
很可能,他人在神清气爽、耳聪目明时,学了1小时,所获得的成就,就远超了你10小时的成果。
除了以上,若想成功,还要反复练习基本技能。
比如,舞蹈家会反复训练基本动作;
音乐家将乐曲,一段一段地抠出来,反复练习。甚至,能被人听出来是什么曲子,都不算过关。
而一个高水平的美式足球运动员,只有1%的时间,用于队内比赛,其他都是各种相关的基础训练;
我很佩服的一个作家,如今着作等身,但是,每天晨起,依然朗读《唐诗三百首》,因为能带来基本的语言锤炼和美感鉴赏。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
一种技能反复,就会变成套路,变成习惯,长在脑子里。
修炼渐多,掌握的技能就会逐渐增多。
还要随时给自己反馈。
因为,基于自我提升效应,人都会高估自己。
比如说,经常性地,我在写完自己的文章后,很有一种志得意满之感,但在旁人看来,这也不过是非常普通的一篇文章。
文采与内容,都无甚出色之处。
如果不指出,强行矫正,我可能就会按此套路,继续写下去。
而在其他业界,同样如此。
在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与修炼技能,都便捷起来。
但是,为什么我们还需要一个好的教练、优秀的老师?
因为,人会自我美化,单独训练时,会对错误不敏感,甚至视而不见。
而一个好老师,却能及时给你积极的回馈,指出问题,给予你针对性的具体指导。
当然,有一些真正的高手,比如贝多芬,工作的时候,会分裂出另一个自己,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体的小目标,对自己的错误极其敏感,并不断寻求改进。
最后,我想说的是,天赋也很重要。
虽然我也不知道天赋是啥。
但某些与生俱来的东西,确实也会响你。
比如,一对双胞胎,在练习音乐的时间上,相差了2000小时,但他们的音乐水平,还是一样的。
因此,成功这种事情,关联的成分太多了。
它不是简单地照搬这个公式:天才=天赋自制力刻意练习精力集中10000个小时。
而是:成功=天赋×自制力×刻意练习×精力集中×10000个小时。
也就是说,任何一方为零,成功就是一场空想。
但好就好在,我们在哪个方面,都能插上一脚,都占有一点份额儿,那么,既然成功之心正在胸腔扑扑作响,去试试又何妨?!大师成不了,无愧于自己,还是能做到的。
发布时间:2023-03-19 22:02
上述文字是💠《努力就能成功?想得美!》✨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郭沫若:芭蕉花 这是我五六岁时的事情了。我现在想起了我的母亲,突然记起了这段故事。 我的母亲六十六年前是生在贵州省黄平州的。我的外祖父杜琢章公是当时黄平州的州官。到...
董桥:这一代的事 书房窗外的冷雨 父亲坐在书房里靠窗那堂软垫沙发上,两手捧着一盏新沏的铁观音,白烟袅袅,凄凄切切半蒙住他那张有风有霜的脸,沙发的蓝绒底子洒满翠绿竹叶...
刘墉:餐桌上翻脸 既然狗子为你叼来了报纸, 就理当得到摸摸头的奖励。 “天哪!怎么这么久才出来?”圆圆刚走出门,小郑就喊。 “飞机误点,你不知道吗?” “我不知道。我已经等...
年轻时最好的投资是什么? 文/寺主人 1 因为很早就被灌输了“理财要趁早”,“理财很重要”这样的观念,所以从工作开始我就关心理财这件事。读了很多小白启蒙课,被推荐了各种...
柯灵:失群的红叶 该有两个多月了,那时霜华初降,梧桐还未落净。一个孩子到我房里,手里握着一束红叶,临走时送了我两片,还告诉我这是从龙山上五中师范的后园里采来的。 我...
茅盾:苏嘉路上 一一月五日的上海西站 这天下午三时,上海西站沸腾着无数的行李和无数的旅客。站内,平时是旅客们候车的地方,这天"候"在那里的,却是堆到天花板高的箱笼和铺盖...
做自己喜欢的事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文/张雅凝 美国曾流行一部名叫《星球大战》的科幻电影,马克·扎克伯格看得入了迷。不过,马克不是单纯地看,他看了《星球大战》后,竟然想拍...
余秋雨:阳关雪 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场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
周国平:生活的减法 这次旅行,从北京出发是乘的法航,可以托运六十公斤行李。谁知到了圣地亚哥,改乘智利国内航班,只准托运二十公斤了。于是,只好把带出的两只箱子精简掉一...
席慕容:暮色及赏析 在一个年轻的夜里 听过一首歌 清洌缠绵 如山风拂过百合 再渴望时却声息寂灭 不见踪迹 亦无来处 空留那月光沁人肌肤 而在二十年后的一个黄昏里 有什么是与那夜...
余秋雨:藏书忧 近年来我搬了好几次家,每次搬的时候都引来许多围观的人。家具没有什么好看的,就看那一捆捆递接不完的书。搬前几星期就得请几位学生帮忙,把架子上的书按次序...
沈从文:一个农夫的故事 那个中年猎户,把他为了一个未完故事,找寻雁鹅十六年的情形,前后原因说过后,旅馆中主人就说:“美丽的常常是不实在的,天空中的虹同睡眠时的梦,都...
余秋雨:道士塔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
被瞧不起的人容易成功 被人瞧不起也就是被人小看,很不爽,却是难得的机会,这样的人却最容易成功。 与人争锋,被对手小看,你会赢得击败对手的机会。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
冰心:宇宙的爱 四年前的今晨,也清早起来在这池旁坐地。 依旧是这青绿的叶,碧澄的水。依旧是水里穿着树影来去的白云。依旧是四年 前的我。 这些青绿的叶,可是四年前的那些青...
试过“一生只做一件事”,再来谈成功 文/倪一宁 在台湾交换学习那半年,我常去宿舍旁的一家红豆饼摊位买小吃。我爱去的那家,是三个男人共同经营的:阿公、爸爸、儿子。阿公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