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大明塔
到家的第三天,赤峰的小妹妹、四弟媳,还有额尔古纳的五弟带着他的小孙女云也相约同时到了家。兄弟姐妹叙不完的别情,大嫂、弟媳妇和侄女们忙前忙后,准备着设宴款待远方归来的亲人。孙辈乃至曾孙辈的孩子们依胸绕膝,不肯离开。离开家乡十多年了,亲人之间的思念、企盼、祝愿,一股脑都在凝视的眼神中,强忍而未夺眶的泪水中,一桌桌丰盛的宴席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去看看大明塔吧。6月26日早晨,我提出动议。从来没有去过大明的小妹妹首先支持,五弟也表示赞成,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于是小弟弟用电话联系出租车。
不大工夫,两辆出租车就开到门前了。原来如今的农村在这方面比城市还要方便。
大明塔,这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我们宁城县的一个辽代古迹。地处县城的西北,距离我们村只有14公里。
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我家南面的望宝山山坡上,就能看到大明塔。小时候在望宝山上放羊,在山坡的田里干活,面朝北方遥望大明塔,总会联想起四月初八的大名庙会,隐隐地产生了一丝盼望。因为每逢这时,就可以跟随大人到那个大塔底下去逛庙会了,以一天的劳累作为代价,换回些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和平时难有机会享受的零食,当然还有庙会上五花八门的节目、杂耍。后来长大了,到外地上学了,再以后到大西北工作了,回家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而每次回来也总是站在望宝山的山坡上遥望大明塔。而这时,庙会呀,兔爷玩具呀,冰糖葫芦呀,自然已经没了多少兴致,倒是那塔,那塔下埋藏着的一千多年的神秘的历史,让人感慨不已。
小时候去大名赶庙会,多是由父亲,或是老爷带领着的,有时还牵着一头毛驴,大家可以轮流的骑着歇歇脚。
1986年7月,我利用暑假时间带小女儿回老家探亲,在老弟弟的陪同下去看了一次大明塔。离现在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
那时候,大明塔刚刚修缮完毕,整个塔身焕然一新,庄严肃穆而又华贵艳丽。据说,这一次整体修缮是由国务院出资50余万,经过四年的时间才完成的。80年代初的50万元,那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呀。据说,这之前的一次修补是在大清咸丰年间。
古塔虽然通体装修,新颜尽展,可是配套设施却跟不上,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塔的周围铺满着附近农民晾晒的高粱、玉米的秸秆,到处是牲畜、家禽的粪便。整个环境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不伦不类。
还是咱宁城穷呀,内蒙也不富裕!如果把这么一个辽代古都遗迹,这么一座80多米高的古塔搬到四川,搬到河南,搬到任何一个省份,都将是一个不可小视的争相开发的旅游资源。
我这么想着,给大明塔拍了几张照片,悻悻而归。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不知可有什么变化。
不久,出租车便开上了由凌源直达赤峰的平整、宽阔的国道。公路两边的绿化带树木葱郁。望着车外,农田、工厂、住宅,飞快地向后退去。公路上的车并不多,可依然有大客车、小轿车、货车和摩托车不时飞快的交错而过。那感觉同几十年前赶庙会简直是两个决然不同的时代。
记得小时候去大名赶庙会,一路上赶着毛驴的,挑着箩筐的,徒步赶路的,还有三步一匍匐五步一磕头的衣裳褴褛的善男信女们,迎着灰尘,伴着旋风,在荒芜的原野上朝着一个方向--大明塔。半个世纪了呀,时代毕竟不同了。
20多分钟之后,我们的车到了,停在了大明塔前。我迫不及待地拎着相机,跨出车门。
我又来看你了,大明塔!
大明塔已经有了围墙,有了大门,有了一个不小的院落。再也不是被垃圾污物包围着的大明塔了。一条宽阔笔直的水泥路从大门开始一直延伸到我们走过的国道。路旁种植着翠绿、挺拔的柏树,摆放着石兽。
大门上方正中写着辽中京博物馆六个草书的牌匾格外醒目。
一个中年妇女满脸笑容地向我们迎过来。一看就知道是博物馆的管理人员。
要买票吗?多少钱一张?我一边掏钱包,一边问道。
不要的,进去看吧。刚开门,人不多,挺肃静的。
我们一行走进了博物馆大门。
门里正对着的就是雄伟的大明塔。古塔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高台,台上设有巨大的香炉,供善男信女们烧香祭拜。台子上已经有人在焚香,叩头。我暗想,这里不是庙宇,人们烧香叩头,拜谁呢。举头向上看去,原来八角形的巨塔,每边的第一层都有栩栩如生的菩萨雕像。原来人们就是祭拜这些菩萨的。祈求菩萨保佑这一方净土,保佑这一方净土上纯洁朴实的人们,保佑每一个家庭和家庭中的子子孙孙。
博物馆的院子里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此时,与翠柏相间的刺梅花正在盛开,红艳艳的。院子两边建了不少古式建筑,与古塔相映,显得更为协调。可惜,时值周末,博物馆办公室锁着门。不然,我可以买些关于辽中京的资料带回去仔细阅读的。不过还好,我只花了一元钱,在小摊上买了一本《辽中京简介》的小册子。虽然简单而且不甚清楚,但是毕竟可以通过它大致了解辽中京和大明塔的概况了。
大明塔由大塔、小塔和半截塔组成。二十几年前来大明,站在大明塔前就能看到小塔。现在树木林立,郁郁葱葱,已经看不到小塔的影子了。至于半截塔,因为离大塔较远,所以我始终没有看到过。自然,看过大塔之后,也就没有专门去看小塔和半截塔的必要了。
我不停地按动着数码相机的快门,满足每个人的愿望,把各种组合印在每一处美好的背景上。
正在拍照,一个俊秀的姑娘认出了我的小弟弟。
啊呀,这不是六老爷吗?怎么会这么巧!姑娘激动的喊起来。
原来,这姑娘是我已经辞世的大哥的亲外孙女,我从未见过的大燕。大燕在外地工作。那天她陪未来的公婆专程来看大明塔,不期跟我们相遇。
真是缘分啊,不然这次就看不到大燕了。或许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大燕了。
短暂的相见,浓浓的亲情,依依的惜别,深深的祝愿。
祝愿即将订婚的大燕一生幸福!
两个多小时的浏览结束了,我们乘一直在等待着我们的那两辆出租车原路返回。
在返程的路上,我想了很多。
大明塔不再是原来的大明塔了,大概宁城也不再是原来那就差钱的宁城了。或许有一天,一个照原样复制的辽中京将会出现在这块已经湮没了一千多年的辽中京遗址上外城、内城、皇城、庙宇一应俱全,一展辽代都城的风貌。我这样想象着,似乎不着边际。然而成为现实也未必没有可能。
大明塔,不知道什么时候再相见。
2010年7月.26日
发布时间:2023-06-30 10:02
上述文字是💠《重游大明塔》✨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她已经算不上是一条河了! 两边的河堤,宽宽窄窄蜿蜒曲折的向前延伸,稍稍宽处,被平整成菜地,稀稀疏疏的种上了蔬菜,应季节变化,一年四季,点缀着蔬菜,或黄或绿、或藤或蔸...
一场天街小雨在徽镇上炸开了锅,空气骤然降了十来度。往日拥挤的车水马龙,井然有序地行驶着。行人渐多,就连屋檐上的麻雀也扑闪着翅膀飞了出去。呼!压抑了好几天的燥热之气,...
叙事散文:难忘干校 作者:基督山伯爵 我是70年代初,随父亲一起到H省军区五七干校的,今天回头看,当年实际上就是随父亲一起发配到干校。去前我正在广州市读小学5年级,那时年...
编辑荐: 忙碌里,自己还在原地,只因想要的太多。放慢脚步,心静下来,思取舍,只留自己能做好的。日子又回到从前,闲看日出日落,日子还是简单幸福的。 曾经,临清风,对朗...
黄昏散尽,流落一缕清风,轻拂柳丝。漂泊的细雨,潮湿了衣袖,思念的步履,依旧匆忙。 几分夜色,闪着荧光,探寻着,残存在故事里的,一幕又一幕的忧伤。 江南的笛声,携过一...
秦岭北麓有一座山叫九龙山,九龙山上有一座庙叫娘娘庙。每年七月中旬,是娘娘庙传统的祈子庙会,方圆数里的善男信女,携带香烛祭品,到庙里祈子、还愿,香烟缭绕,磬声悠悠。...
支教体会 今天是2018年7月17号,是来到高田小学的第二天。其实昨晚我一晚上都没睡着,因为这里太冷了,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在一个全国普遍高温的夏日里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睡觉居...
我有一个情人左手。 情人,百度释意:所谓情人,指有爱情的男女。它介于朋友、红颜知己、爱人边缘的一种情,比爱人多了一份浪漫,比朋友多了一份自信,比红颜知己多了一层亲昵...
晨起,轻卷窗帘,绿叶间冒出了一枚红,好奇,便上前查看。今年扦插的一株蔷薇竟然开出了一朵花。小小的花苞在绿叶间害羞地探出头,瘦瘦的枝干,小小的叶片,我以为今年它不会...
我的家在甘肃农村,从小在这里长大,土房土墙土炕旮旯,山路弯路泥泞路。一座山连着一座山,一直延伸到天边,也伸到记忆深处。一条路接着一条路,一直通向远方,也通向外面的...
四十年后,我已经迈入老年,四十年前,我的青春洒在山谷里,那个年代正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我被红色思想吹进山谷,吹进老山林场...
第一次飞西藏,第一次坐紧急出口位置,我倒是欢喜,因为座椅前排空空如也,双脚能够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唯一遗憾的是因位置原因必须封闭窗门,不能时刻眺窗远望,欣赏沿途的...
一、 驼子叔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这是他二十多年来养成的雷打不动的习惯。他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他的小榨油坊的杂物间,拿出那把他熟悉得再也不能熟的大竹把扫帚,嗤嗤嗤...
晚自习时,我走在教室的行间里,你用忐忑的目光看着我,并递给我一张精美的纸张。我接过来一看,原来是毕业纪念册里的活页纸。抬起头,墙上倒计时牌上公布着鲜红的36天。 哦,...
编辑荐: 感谢你在,我觉得这个世界很可爱。感谢你离开,让我们活得更加明白。一起走,是缘分。一朝别离,是缘尽。缘来时,我们珍惜了,无怨。缘尽时, 我们彼此祝福,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