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春节,闹罢元宵,在家乡人们的心里就盼着过二月二了。
传说二月二这天,是龙抬头、升天的大喜日子。龙,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信仰的图腾,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它不仅是带神秘色彩的吉祥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二月二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民间一个重要节日了,而且许多习俗也多与龙有关。
这个传统节日虽然远比不上春节、元宵节、中秋那样隆重、火爆,却也可与清明、端午节不相上下。在我童年记忆里,家乡的二月二同样是热闹非凡,兴趣盎然的!
我的家乡是黄河下游北岸的一个较大的村镇,它的名字叫北镇。每年农历二月,和煦的春风会把家乡刮得大地复苏,柳枝泛绿,枣花含苞欲放。有时天空传来滚滚雷声,淅淅沥沥的小雨飘落着,滋润着万物,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时,冰河解冻,蛇虫蠢动,阵雁北飞,菜甲遍野,犁牛低吟,麦苗泛绿.....这一切预示着: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了。
家乡的这幅春风,细雨涂抹的美丽山水画,是清丽粉嫩、馨香扑鼻的,它给人们带来希望,带来欢畅,带来心灵的抚慰。
每当我看到这桃红柳绿、春光明媚的动人情景,就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儿时流年里有关二月二点点滴滴的趣事。
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我孩童时在私塾学堂里度过的那个二月二。
私塾学习生活是很单调乏味的,上午背书。诵读、背书时不能吞吞吐吐,中途不能停顿;要摇头晃脑,朗朗而读。不然轻者罚站,重者挨板子。背完三百千也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课后才开始学四书五经。
下午主要是练习写毛笔字,刚学书法时,下面放字帖,字帖上铺一张纸,纸能看见下面字帖上的字,练习者在纸上用沾了墨的毛笔比照下面字帖依样画葫芦,旧称描红。
我背书很灵,但写字很笨。书背不过,字写不好,都要挨先生板子。
板子那时叫戒尺,是私塾先生体罚弟子的一种工具。它是一个长条形的很厚实很光滑的硬质木板。
体罚时,先生手握长木板一端,弟子伸出手来,这时先生把戒尺高高举起,然后狠狠打在犯错弟子的手上,挨过戒尺的手疼得钻心, 只见手掌立马红肿得很高很厚,几天不能拿东西。
我背书从来没有让先生打过戒尺,但因为写不好字倒是挨先生打过一次。
可是奇怪的是,那次先生打我时一点也不觉得疼,长大了才明白先生打我只是象征性的,是他心里喜欢我故意做出的姿态。
私塾先生姓庞,是一个学养深厚,教书严格,书法很好,爱生如子,一般不轻易体罚弟子可敬的教书者。
一般私塾先生多是古板、迂腐、满口之乎者也的老学究,先生则不然,他是个比较新潮的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我读私塾是在家乡临近解放的前二年,据大人们讲庞先生很可能是个地下共产党,因为家乡一解放就再也没有见过庞先生。有个商人到广饶、垦利一带进货,他听当地人讲,他们的县长姓庞,再问叫什么名字,那商人很吃惊,果然是我的私塾先生!有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人作做启蒙老师,不能不说这是我这辈子的幸事。
我因为刚入学,对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不觉不知间一年一度的二月二如期来临了!
二月二那天,奶奶早早把我叫起来,刚刚睁开眼的我,惊奇地看着奶奶。奶奶郑重地要我在枕头上磕三个头,同时让我磕头时说二月二,龙抬头,磕一个头说一遍。从小听话的我,按照奶奶的要求认真地做了之后,她又催促我趁太阳没有出来认真念书、写字。
我对此感到疑惑,就问奶奶,奶奶似乎也不明白,就含含糊糊地说,你爷爷念书时你祖奶奶就让他这样做的,叫什么独占鳌头。
早饭后我去私塾学堂请教了庞先生,我才明白这是二月二风俗之一,独占鳌头的含义是:古称中状元。后来比喻得了第一名。
我从小爱听书看戏,对于中状元是很知晓的:古时学子进京赶考,皇帝出题,考试第一名就是中状元,中了状元人如果没有结婚,皇帝还可能把女儿许配给他为妻,这人就又成为驸马,这样喜上加喜,当然也就更加荣耀的了!
儿时听书看戏时,对于这样双喜临门的宠儿十分眼红,我有时傻傻地想:我长大了如果中了状元,娶上一个好看的公主做媳妇,那该是多么美呀!当然这只是痴人说梦。不过全家人望子成龙的心愿我是明白了。
吃罢早饭我到学堂不久,庞先生先把我和与我同一天入学的康市街北头的高大子叫出来,让我们两人在学长们面前行开笔礼,传说二月三日是天上主宰功名之神的生日,古时二月二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祝愿孩子长大能够断文识字。
开笔礼由庞先生主持,首先让我们二人参拜孔子像,接着由庞先生跟我们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最后是庞先生给我俩分别赠送了文具,即笔、墨、纸、砚,古时把这四样文具称作文房四宝。
庞先生告诉我们,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这是二月二的习俗之一,叫童子开笔。
举行完童子开笔大礼后,我们各自回到座位上。我赶快拿出课本准备到先生桌前接受背书检查。只听得庞先生突然宣布说,今天不背书了,我给你们讲一讲关于二月二的事,我们都很兴奋,个个把耳朵竖起来听先生讲!
庞先生微笑着操着浓重的河南(我们这里的方言,指黄河以南的博兴、高清、邹平等地为河南)口音、半文半白地对我们讲述着有关二月二的遣闻轶事。
我对先生的讲授似懂非懂,但是大概意思是明确的。我从庞先生讲述里大约记得:
二月二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它由来已久,起源于上古时代,传说,三皇之首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其后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庞先生过去在潍县(今潍坊市)教过书,潍县杨家埠的年画很出名,他说过去在潍县教书时看到过这样一幅年画,年画的题目叫作:《皇帝耕田图》。
画中的皇帝头戴王冠、身穿龙袍正手扶犁把耕田,旁边有文武大臣等大臣都毕恭毕敬地站观,有个大臣跟在后面打着黄龙伞,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官员,还有坐在凤撵里的皇后和挑篮送饭的宫女。
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皇爷使耕牛;娘娘来送饭,保佑今年大丰收。
这些旨在说明,农历二月二,表明春天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不误农时,历代开明皇帝就下地耕田以作示范。
庞先生说到这里喝了口水,顿了一下,接着问大家:你们谁知道二月二这个节日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吗?
只见学长们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答。我记得五岁时,堂兄曾教我背过一首诗,题目就是《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我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后,堂兄才告诉我,写这诗的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
我根据堂兄教背的这首诗,就含糊其辞地回答了庞先生提的问题,出乎我意料的是得到了庞先生的首肯,并表扬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
先生继续讲:从相关的资料我们知道,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庞先生讲得通俗生动,绘声绘色:
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龙抬头意味着天地交泰、云兴雨作,这是万物生育的条件。古时皆以食为天,因此,二月二对于老百姓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民间有打囤的习俗。所谓打囤,就是村民早早起床,男主人或女主人用铁铲铲上锅底的草木灰,在自家院落的空场上,撒出大小不一的圆圈。围仓的圆圈画好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预兆丰年来临,大囤尖、小囤流。
家家户户的囤都画得很圆很圆,没有一家是马马虎虎把囤画的不团不圆的,因为在庄稼人看来,把囤画的越圆就觉得日子过得越圆满、顺利、吉祥。
这圆里诠释着庄家人的情怀,象征着好多美好的愿望。
这一天,大人小孩都去剪发、修容,让自己焕然一新。
这一习俗我从孩童时就遵守,长大后自己去理发店或发廊去理,现在老了腿脚不灵便便在家里让孩子随便剪剪,为的沾点喜庆。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些讲究,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的普通饮食也多用龙来命名,例如吃饼称龙鳞饼,吃猪头肉称挑龙头,吃面条称吃龙须面,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作吃龙眼等。
又如这天习惯吃荠菜水饺,而且都是包素三鲜的,寓意一年素素静静,日子过得安安稳稳。人们叫它吃龙耳,也希望它沾点龙气,图个彩头。还有的的根据水饺的形状给它起了个好听名字叫弯弯顺,寓意也无非是一年万事如意,天天平安,顺顺利利。
我记得儿时我们家二月二这天,早上吃面条,中午吃猪头肉和大饼,晚上吃荠菜三鲜水饺,年年如此,从未改变。而且这些食品在叫法上还有些禁忌,有一年二月二晚上,我从外边和小朋友们闹腾够了回到家,看到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水饺,我一时兴起就大喊着我要吃扁食(家乡方言,把水饺称扁食),结果遭到爸爸一顿训斥,爸爸指着水饺让我说出这是啥?我乖乖地回答道,是龙王爷的耳朵。这才免遭了一顿打。
这一天,人们对龙很敬畏、很虔诚,因此便有了许多忌讳。每逢二月二,在家里要停止一切家务,尤其是要停止动刀和剪子,女人停止针线活,免得伤了龙目,也不能洗衣,恐怕伤了龙皮。家里有石磨的就早早把它掀起来,据说是不要影响了龙抬头,只有这样才能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
这一天,还有一项的习俗活动就是嫁女住春。有的地方叫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
这一习俗就是娘家人把女儿接回去,住上几天,甚至月余,觉得女儿在婆家辛苦一年不容易,所以要犒劳犒劳她。因此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如果娘家人接不来女儿,就会觉得很是遗憾,就会觉得这一年二月二缺了点什么。所以中国民间又有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的民谣,表现出父母盼女归的心态。
我小时在二月二这天除了盼吃歇豆、吃荠菜水饺外,还盼姑姑早点来,因为跟姑姑一块来的还有比我生日小两天的表妹,她一来我就像疯了一样,我们一起到河滩里去踏青、挖菜,或在家里捉迷藏、过家家。
当时听了先生的讲解,觉得庞先生真了不起,他怎么知道这么多呀?在我的幼小心灵里,先生简直就是孔圣人,我从那时我就暗暗立下誓愿:长大后我一定做庞先生这样的人。
听了庞先生讲解后,我晚上回到家里就把先生讲的内容一五一十地讲给奶奶听,在我心目中奶奶知道的事也不少。奶奶听了也赞扬庞先生知识渊博,但是奶奶又补充说,先生不是我们这地方的人,对我们这里风俗还有没有提到的地方,我不信,只听奶奶说:我们这一地带还有放龙灯的习俗。在二月二这天好多人家用芦苇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有的穷苦人家买不起蜡烛就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天黑时,放到河里或大湾里点燃,为龙照路。这样既可玩乐又寄托一种美好的祝愿。
记得小时候孙家店门前有个大弯,在二月二晚上大湾飘着大大小小的芦苇船,船上点上最少点一支蜡烛或一盏油灯,富人家的扎的船上最多能点九支蜡烛。傍晚的时候,家家倾巢而出在湾边观看湾里灯火通明不夜天的美景。
二月二之所以有此多的习俗,是因为有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的龙的存在,龙是万能的 ,神奇的;又因为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因此有了龙才有春雷滚动,阳气回升。江河解冻,百虫苏醒,才有大地的勃勃生机,才有风调雨顺一年生活。
这是庞先生在我七岁那年给我们上的一堂生动的民俗课,这是我有生以来最难忘的一堂课。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庞先生讲课时的音容笑貌还仿佛在眼前。他讲的内容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肯退去。
中国的年节除了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串故事或传说外是都与吃连一起,每一个节日都是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杨。
我认为二月二最具节日特点、男女老幼都喜欢的是一种传统小吃-----歇豆。
在我童年记忆里,母亲为我们炒歇豆的情景,印象最刻骨铭心,最牵动我的情思。
母亲的炒技是远近有名的,因为父亲是个生意人,卖的多是炒货,开始卖花生、白瓜子,后又卖糖炒栗子,最后卖芝麻酥糖,这些生意好不好的关键在于炒技的高不高,母亲炒技就这样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母亲炒的歇豆不温不火,外香里脆,亮晶晶、黄灿灿、脆生生、甜津津。这小小歇豆看起来养眼,吃起来嘎嘣甜脆,嚼起来满口喷香。几十年来,每当想起母亲的炒歇豆,嘴里就仿佛还存有余香。
每年二月二早晨,母亲已早早地爬起来,奶奶一听有动静也立马翻身下床,帮母亲点燃了灶火,这时母亲将沙土倒进铁锅里,旺火翻炒。把土炒至七、八成热时,母亲才把泡好控干水分的黄豆倒入。这时奶奶就把旺火改为细火,母亲这时加快翻炒的频律。柴在灶堂里,不急不缓地燃烧豆在铁锅的沙土里噼噼啪啪地乱响,这响声如乐盈耳、恰诗吟唱。 这时满屋豆香缭绕,馋坏了等候在一旁的我和弟弟妹妹。母亲将豆儿滤土出锅,倒在盆里,稍晾。我们便蜂拥而上,拿几颗丢进嘴里,香!酥!脆!猴急的弟弟,烫的嘴一歪一歪的,也舍不得把香喷喷地豆子吐出来.
记得有一年二月二,妈妈在灶台上炒着歇豆,我则靠在奶奶里帮她往灶膛里续柴火,奶奶一边拉着风箱,一边讲起歇豆来历的传说:
相传在唐朝,有个女人当上皇帝,这个女人叫武则天,她登上皇位后胡作非为,这下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
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老百姓为了搭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第二年二月二前,人们在翻晒豆种时,有一个聪明人说,我们把黄豆炒炒不就开花了吗?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开了。北方人家家在二月二炒黄豆,给上帝焚香烧纸上供金豆。龙王看到了,知道老百姓在救他。就大声向上帝说: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众怒难犯,还是顺应民意,把龙王放回天庭,继续为民间降雨。
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有了吃歇豆的风俗。
我国南方北方对二月二叫法都有所不同,由此可知,踏青和挑菜是二月二的主要活动。
据传唐朝时,首都长安的百姓便在二月二这天,或迎着春风,或冒着细雨,三五成群地纷纷出城踏青、春游、挑菜,尽享大好春光,人们其乐融融。
二月二,漫坡的野菜正返青发绿,这时的野菜最嫩、最富有营养而且最美观。因此踏青的大姑娘、小媳妇个个提着竹篮,手拿镰刀头或小铲子,一边高高兴兴地踏青,一边在挖道旁路边刚刚长出新叶的野菜。
官员和文人也在野外,踏青,饮酒,唱和。
总之,二月二最最令人期待的事情莫过于踏青了。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2008年二月二踏青的情景。那天一大早,我和挚友、山东吕剧作家王文田一起去野外踏青。一出门我们的心就像天空一样晴朗。抬头望天,让我们快乐得眩晕,忍不住舒展眉宇,将肩头的重压卸下,将无限的迷惘收敛,混身舒泰,抑制不住地哼起歌来。走出围城的王文田满怀诗意地说:伙计,你看到春天了吗?我顿时也有了诗情,我说:春天无处不在呀,春天在绿油油的田野上,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鸟儿伶俐的翅膀上、在人们暖暖的心上。.....
我们在田间小路上散步,走累了就在荷塘边的树下休憩,我躺在草地上,不由得朗诵起教过无数遍的高中语文课本里朱自清的《春》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我身旁的文田君更不甘落后,他望着荷塘里才露尖尖角的莲花,大声朗诵起宋代大词人苏东坡的一首诗---《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今年二月二,我一想到这里就别有一番思绪,心如刀绞,潸然泪下。因为那年踏青后不很久,文田君就离我而去了。他已经驾鹤西去十年多了。想到他,我心头不由得涌出下面几句蹩脚的诗:《踏青》:那年农历二月二,双影印于荷花池。今日文田何处寻,只在梦中同游时。
昨天是我祖母的忌日,今天又想起了亡友王文田,心里不免酸楚,可是我又细想:,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亲友的故去,可以看作一种面向自然的回归,生者是死者生命的延续。对于生者而言,更应珍惜的,是自己现在所拥有的每一刻时光。用微笑面对一切,快乐地、健康地生活,这才是对死者最好的祭奠。
二月二是个不寻常的日子,是让人与龙相会的盛大节日。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种神物,据学者考证,龙是原始人按特定的观念生出来的一个组合体,组件主要有:马头、鹿角、蛇身、鸡爪。这四种动物在民间都被视作神骏、吉祥之物,或者还寄托着古人对生命循环往复、生生不已的向往。
这传说那传说,其实传说里沉浸的无外乎是精神的一份柔暖。囊括了生计挣拓中的萌动和感怀。那萌动的该是生命里的追求和期待,那感怀的也该是生活中的恩赐和宿求。无论怎样的寓意,传达着先民对天地的敬畏,自然道法的顺应,生命平安的祈求,同时也意味着阴阳的转折,无形的变化,新的循环的开始,美好未来的期望。传说里包含着人求百福,民求百旺的初衷。
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所敬奉的图腾,是祥瑞、希望的象征。我们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让我们新的一年里,鸿运就从二月二开始,乘着春天的暖风,不忘初心,昂首阔步,砥砺前行,去圆自己的梦,圆国家的梦!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因此,我在网络上的昵称为江水蛟龙,以表达我不是地上小爬虫,我是滚滚江河里的一条凶猛的龙!
我要翻江倒海,我要兴云唤雨!
我一定活出精神,一定活出样儿!
总之,二月二和其他中国传统节日一样,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厚。民俗专家指出,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浓缩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标志着一个民族的风格,凸显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展示着一个民族的追求。二月二无疑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是历代民众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的沉淀。时下有些国人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连一点敬畏之心都没有,难道还算是中华民族的后代吗?!
年有个二月二,但如今二月二的气氛和味道与我儿时记忆里的情景不可同日而语了,我记忆里二月二那抹热闹的气氛和浓浓的味道已经渐去渐远了、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月二蕴涵的深厚人文底蕴在人们心中日渐淡化!越来越多地被人遗忘 。
现在大学中学乃至小学生,他们对像二月二这样的传统节日兴味索然,大都觉得传统节日,除了吃,就不知道做什么了。他们更愿意过洋节,情人节、圣诞日气氛浓,玩乐方式更多,有趣。
特别今年二月二和三八妇女节相撞,大街上人满为患的男人都在为自己的妻子、情人、女儿和母亲疯狂购物,而超市里虽然也陈列着许多五颜六色的炒豆,门面上也打折着二月二,龙抬头的广告,但仍然冷冷清清,很少有人问津。女人的手机里的微信响声不停,多数是三八节祝福语,而男人及女人的手机微信里二月二的祝福则少得可怜。这也说明像二月二这样传统的节日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五彩缤纷二月二节日在人们心中也变得非常单薄和苍白了,像我这样耄耋老者看到二月二遭到现代人如此冷落,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这样自卑,极力想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扔掉,心里的滋味杂陈,感慨万千,不知说什么好。
发布时间:2022-07-04 05:09
上述文字是💠《二月二氛围,那抹渐去渐远的童年记忆》✨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人们总在三维的世界里巧遇,或一个眼神,一句调侃,一次轻轻拍去对方衣服上的尘埃,人们就会心生好感,一个情字就会生根发芽,日子久了,假如继续浇水,鲜花都会盛开起来;假如...
长大了些,渐渐地不再怕雨了。读二年级时,有天下午我跟朋友宏在村头的小池旁玩耍,水池挺宽,有些浅,水都还没到膝盖。水底是大块的石头,有很多缝隙,小鱼、螃蟹时不时钻出...
纷纷扬扬的大雪只下了一天便停了,早上起床,路上的积雪都化成了水,车顶、屋顶薄薄的一层白色。哇,下雪啦、下雪了孩子们欣喜不已!因为市内好久没见沉住雪了。朋友圈很快嗮...
早上起来晴空万里,不禁在心里想:说好的台风呢?然后没多久还出了大太阳。因为台风的原因,气象局发布了蓝色预警信号,即使天气看起来还不错,今天早上还是按照校长的要求停了...
7月18日早上10:30,我和组员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后来到了信宜市中心城南车站,还没来得及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走进了好几间玉石店进行采访。然而却困难重重,虽然我们都很有礼...
离我家不远处,有爿约一亩见方的水塘。沿着水塘的岸堤参差地垒砌着一些不规则的山石,与不远的连绵群山相呼应,虽稍显做作,却并不突兀。水塘应不是天然的,不知是哪位才子将...
天气阴沉,寒风呼啸。一个人走在街上,路上行人很少。大都掩面急行,黄沙土雾满天飞舞,吹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 去的是一家面馆,不大,但收拾的很是干净、整齐。进去之后,已...
有人喜冬日雪花飘飞的冬季,有人爱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春天,有人钟情盛夏炎炎的夏季,有人惜硕果累累的秋。然之于我对于四季轮回变化其实没有更多的偏爱或者是钟情,每个季节...
7月23日,新闻组组员深入文艺小组的工作基地,对其幕后工作内容及其进程作了一番详细了解。 怀着一颗好奇心来到了她们工作的教室,跟着她们过了一把做手工的瘾。在体验过程中,...
编辑荐: 一群陌生人交集在这里,沿着同一条轨道滚滚向前,在每一个站台擦肩而过。可曾有人在意这一次的莫名而遇,未来的记忆里,可曾会记起今年的今日曾经共同的经历。 列车...
过往的年轮变成了沧桑的岁月,岁月的沧桑沦为了碎片,碎片拼成的叫记忆。今日闲来无事,翻出了一本泛黄的日记。日记本的封面是蓝色紫边的,正上方赫然印着金色的硬皮本三个不...
租个房子没事听听鸟语,闻闻花香,看窗外世界别具一格的新翠和光亮,欣赏日日再屋子里精心装扮的精神网格,我虽然在这凡尘之间最简陋的屋子,可却觉得它距离人间很远。 早晨,...
一间木质的小屋,简单的摆满书籍,门前种上几株鲜艳的花朵,添上几丛夜来香。平淡的笔墨写下爱情书屋的字眼,设在马路附近,几棵柏树遮阳的角落。 喧闹的声音,让密密麻麻的叶...
今天我要讲的是关于男生女生之间的差异。从成长历程到心里动态再到价值选择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的诸多差异。 当然,话又说回来,每个人都是拥有自身发言权的个体,由不得...